『下班前同事給我看這篇新聞,才知道原來昨晚在政黑嘴砲的文章,居然被拿來當新聞素材了!
媽!我上電視了!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369216263216024
只是對粗鄙文字敏感的朋友實在抱歉,
為了符合黑特版旨,用字遣詞本來就會粗俗一點,
在八卦板的文章就會正常一點了啦~
但昨天那篇回文,
雖然語氣上是嘴砲戲謔的多
但核心思想只是想請問你各位:
#為了防疫,#你支持政府擴權到甚麼程度?
.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聖騎士大大的文章。
https://m.facebook.com/chencj/posts/2747484045332400
整個臺灣,
只有雙北市有進入過社區傳播階段,
而其他縣市最多只有社區感染階段。
社區感染階段,匡列疫調隔離,
是有效的做法,就如同去年我們做的。
但進入社區傳播階段,
這種手段大概只能阻斷病毒的繼續傳播,
而無法抓出潛藏在社區的個案。
更尤其當中有為數不少是沒有症狀,
而如你我一樣正常過日子的。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人群中藏得太好了!
簡直是完美的病毒,
可以不用發燒、不用咳嗽,甚至不用任何的症狀,
就可以在人群中傳播。
唯一可以揪出來的方法就是靠PCR。
當然,PCR偽陽偽陰的問題會有,
但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
現實就是,沒有其他比PCR更準確的方法。
所以社區傳播階段,只能透過大規模篩檢,
試圖抓出個案並隔離,
並且用高強度的管制人與人的接觸,
以阻絕病毒傳播。
只是這兩個手段,
政府到底要做到甚麼程度?
而又到底被允許做到甚麼程度?
篩檢做到極致,
就是廣州式全城強制你媽骨灰式篩檢,
(a.k.a必勝pooling篩檢~)
人流管制做到極致,
就是我們去年訕笑的封小區、封家門,
每個出入口堵死,居民呼天喊地的中國特色封鎖。
(或是高雄鳳山大樓,呵呵~)
但若不這麼做,就又會像現在雙北,
篩檢+管制雖然有效,但在目前強度下,
雖然可以每天壓在10多個,
但仍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雙北有沒有可能此時在只有10多個個案下,
恢復到社區感染階段,
靠著疫調匡列隔離,達到清零目標?
我不知道…只能說或許吧?
一旦進入過社區傳播階段,
就會有所謂的『黑數』。
黑數之所以叫做黑數,
就是你再怎麼鼓勵、再怎麼呼籲,
都不會出來驗的那群人。
等真的匡到到,病毒都不知道傳了幾代了…
所以我只能說,或許吧?
若真的可以清零,
所花的時間可能會超出你我的耐性…
而且還沒說疫調與匡列,
本身就是一種政府極度擴權,
而侵犯個人權的做法了。
從去年開始就有一些經典的案例,
例如「主婦變紅牌」的案379,
「一起去飛鏢酒吧」運動的華航案1153跟1154,
還有最出名的「蘆洲獅子王」案1203。
不想讓人知道的職業、
不想讓人知道的人際關係、
不想讓人知道的足跡,
統統攤在陽光下,
把防疫的大旗拿開,請問這跟查水表有什麼不同?
在疫情期間,政府的權力來源,
是基於傳染病防治法
以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簡稱紓困條例)
裡面的許多措施都是在擴張政府的權力,
而縮限個人權。
其中之前被熱烈討論的,
莫過於紓困條例第七條『霸王條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
但,甚麼叫做控制疫情需要?
甚麼叫做"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
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慶幸的是,
無論是中央或雙北市政府的防疫政策,
大部份都可以看到主事者,
在政府權以及個人權中間的琢磨,
試圖找到一個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想嚴格控制住疫情,
以目前強度,代價就是,要用時間來換取。
而這些時間都是犧牲經濟以及生計來的…
但經濟大開放,如歐美國家般放推,
看看目前精美的疫苗施打率,
真的,我們還沒有本錢把COVID當小感冒。
我一直以為,
如果這個病毒真的是中共製造出來的,
它就是被設計要來嘲諷、或誘惑民主國家的。
『想快速擺脫新冠肺炎?
政府無限擴權好東西不用嗎?』
惡意滿滿啊~』
Re: [新聞] 勸柯文哲放下堅持「別鳥中央規定」!急診醫:X你娘匡爆就對了 https://disp.cc/b/163-dOQ8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OL2
【案發現場-當事政黑板文章】 Re: [新聞] 林右昌批柯文哲疫調匪夷所思 北市府澄清:與事實不符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369216263216024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Search
你支持政府擴權到甚麼程度 在 爆吱戰堂 的推薦與評價
沙烏地宣稱可能廢除石油美元協議我們來看看美國會慘到什麼地步現在街上已經一堆流浪漢了在被沙烏地補一刀大家等看 ... 一、是要對歐美的擴權及鴨霸與不仁施與懲罰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