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偶爾使點小壞】
#你覺得自己有時壞壞的嗎
#你最近正在做覺得可能會被社會主流批判的事情嗎
最近幾個諮商或催眠的當事人,不約而同都跟我聊起生活中一些可能會被主流社會價值觀批判的事情,可能我在生命中一直都樂於接納各種獨特的經驗,聽的當下不但沒有什麼吃驚或心情變化,反而讓我更加關心,這些伙伴在這些難以訴說、說出來會臉紅心跳甚至感到羞愧的經驗裡,經驗到什麼呢?(基於保密原則,恕我不透露這些事件是什麼)
聽著這些伙伴們訴說著自己的心情,在做與不做之間的掙扎、猶豫,以及為何會做出這些選擇的動機,讓我忽然想起榮格提到「面對陰影」的重要性,以及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講起的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知名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一個片段:
話說劉羅鍋在劇中是皇帝膝下的清官,總能提出許多賢明的建言,但他怎麼也想不透,為什麼如此賢君,居然會寵信和珅這個貪官?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了和珅,忍不住擺了臭臉,和珅卻笑嘻嘻的說:「你的建言皇上當然都聽進去了,因為他想當個好皇帝,但你可曾知道,每當你提出這些正經八百的建議後,皇上總是覺得壓力很大,人壓力大就會想找點樂子~所以當然會召我入宮了!」
【有時人心的壞並非沈淪,而是讓生活透氣的選擇】
每次想起這個故事,我都會有更深一層的感受,最近再次想起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點出人性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彈性與平衡。
沒有人能終其一生當個「聖人」,凡事面面俱到、方方面面,既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還考慮到人情世故,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又總是能夠對方感到舒服自在,這點無論在職場、家庭、婚姻、親子或愛情裡,都是很難實現的!
當然人總是能向上提升、表現出嚴謹與崇高的情操,講得世俗一點,我們總希望自己是個好父母、好長官、好下屬、好情人、好子女....若不用「好」這個字,至少在這些關係中,別太為難到別人吧?可是當我們調適了自己去適應社會或關係中的需求時,當然也是會有些不舒服的,這個不舒服,就只好用一點點的「壞」來呈現了。
於是,有時候我們會耍任性、會自私、會故意用點心機來測試一下關係,或者是在職場上使點詐、稍微討好一下主管或同事什麼的,為得或許也是換得生活中一點透氣、透光的機會,否則全都要壓抑委屈在心中,久了也會生病。
【每個我們認定壞,或許都是為了活著的一種選擇】
當然,有時候我們可能也會認真思考,甚至問著自己:「我這樣做,是不是真的很壞?」例如有外遇的先生或太太,一方面很在乎原先的關係,另一方面卻又似乎抵擋不了外遇對象的吸引,即使很多人都說自己只是被新鮮感沖昏頭、或是單純為了性而勾引對方,「但我真的是這麼糟糕的人嗎?」免不了是我們心中的懷疑。
為了在職場上出人頭地,賺足夠的錢養活自己與家人,有人開始昧著良心去逢迎拍馬,或是製造一些話題來吸引人注意,又或者是發展出一些不那麼被一般人所接受的手段,「為了讓自己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存活下來,我是否值得賠上良善的信念?」這是每個認真於自身工作職場的人,在理想與現實中必有的掙扎,有些人選擇寧死不屈,有人則為了一口氣選擇妥協。
在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人際社交等數不盡的關係裡,我們都不願成為那個八面玲瓏、爾虞我詐的人,但當我們走到這些人的背後,從他的角度看出去時,或許我們也才明白,沒有黑夜的昏暗,就沒有白晝的光輝。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千百種活下去的姿態】
還記得前幾天的書寫裡提到,每個人其實都只是想要好好活著,其實這段書寫算是對自己的提醒,我自己的本名裡有個「義」字,說明了我從小對於這個世界就帶著很多不滿與批判的,在我眼中,許多人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天理難容,匪夷所思!
可是學了心理學,也反身回看自己的成長經驗這麼多年,我明白縱使我沒有刻意做些「壞」事,在許多關係中,造成的傷害仍是事實,而當我認為世界該只有一種正義的時候,我已經忘記自己握有多少資源(無論是生理心理或社會上的),才能一路「正氣凜然」的活到今天,那沒有資源像我一樣能坦蕩蕩活下來,甚至成為心理師的人呢?想到這裡我還是想到我服務的對象們。
其實寫到這裡覺得這篇文章好像寫得不太有重點(自由書寫的麻煩就是缺乏邏輯@@),但我真心想說的是,人性中的善惡,有時候或許只是時代與社會集體的劃分,為了讓許多人能共同有穩定的生活,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仍然是很必要的。
然而身為心理師與催眠師,更讓我關心的是,是什麼樣的動機與原因,讓一個人會選擇進入「惡」呢?甚至有些時候,在生活中有一些「壞」,很可能也多了些樂趣?寫到這裡,我還是想到心理治療中所說的,一個性格越複雜多元的人,往往越有能力回應環境中真實的變化,而不會只運用單一標準,僵化處理所有的情境。
如果你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壞,恭喜你,在你的生命裡,應該會是彩色的!
#如果你的個性裡只有壞那我建議你可以來諮商一下
#其實我想說的是包容與接納多元性這件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