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6] 細說分鏡 Vol.13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71
🖍當這個世界,主流的風潮下,不斷追求表面藝術的創作
🖍不但能滿足心中的成就,更能創造出更多掌聲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值得擁有更多的不同想法
最早為什麼開始寫攝影教學? 又為何一寫下去就是十年? 中間沒有想放棄過嗎? 如果曾經放棄是什麼原因重新拾起? 如果沒放棄又是什麼理由堅持下去? 未來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會的話又會寫什麼? 做這些事情快不快樂? 快樂當然會寫,如果不快樂為何寫,或不寫? 這好多問題好想每一題都有一篇文章來寫,但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 –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愛上攝影,分享它
喜歡上攝影理由就不多說了,看到自己喜歡的畫面,用相機拍下來保存,心裡感受滿足,日後回放感到幸福,拍的越多,𧻗久,就這樣子持續下去,很久前喜歡攝影,真的理由既單純又非常簡單。
喜歡上攝影,以我的個性就是會進一步分享它,那時不要說臉書,就連找個地方放照片選擇性都少,最多人使用的就是「無名小站」,即使關站多年的 2021 年今天,我還不曉得為何要叫這個名字,但那時無名小站空間容量小,也放不了什麼照片,我就使用「痞客邦」提供的相簿空間,就顯得大器許多,除了這兩個之外,國內還有 Pchome、Yahoo 提供相簿空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而一些資訊管道更多的朋友,還會放在 Flickr。
這樣子分享照片就放便多了,在 BBS 帳號自介、簽名檔貼上自己相簿網址也好,或是透過 MSN/即時通,將作品做成大頭照,或是透過通訊軟體將照片傳給朋友,或是在一些討論社群貼上照片,這些都是在當時最常分享照片的方式之一。
🟥投搞、得獎,從來沒有
其實我這輩子從來沒有主動去參加任何一次攝影比賽,反而當過數次攝影比賽的評審,在我的履歷經歷中,沒有任何一項得獎記錄,對於一個喜歡拍照的人來說,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奇怪,如果真的喜歡拍照,又拍了這麼多年,若真的想證明自己「真的有那麼一點熱情」,總會找個適當的攝影比賽,將適合的作品投搞,若有機會獲得獎項,不但得到獎狀、獎金、獎品,還能獲得掌聲與成就,就算不參加國際級的攝影比賽,哪怕只是區域性的小比賽都好,而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
🔹「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嗎?」 倒也不是,再怎麼沒自信,攝影這十幾二十年間,總有那麼幾張搬得出台面拼個機會,而另外一點…,你偷偷投搞沒得獎,除了你與主辦單位外,也沒有其它人知道你失敗了,只要花點時間準備一下、投個搞,就算沒得獎,總有機會,就像是買樂透一樣,「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且現在又是電子檔案投稿更是方便簡單,到底是什麼理由我對這些事情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這個念頭過」
🟥「KANO」這部電影
不過擔任過數次攝影比賽評審的經驗,倒是讓我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攝影比賽」這件事情代表的意義,偶爾我會分享一些「如何得獎」的小技巧,哪些照片比較容易吸睛、得分,而這些小技巧並不是從「參加者」的角度來看,更是讓有心志在得獎的人感到興趣。
這裡不妨偷偷告訴你一個秘訣,你可以參考一下,讓我想到電影「Kano」裡頭由「永瀬正敏」飾演的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在電影裡對著一群孩子兵說過的一段話「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相信許多人仍記得這段台詞,記憶猶新。
但那時候的我並不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義,什麼叫「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不輸不就是會贏嗎? (除非平手),那為何要想著不能輸? 為何不想著非得贏? 那時好不容易找到一種解讀的說法就是 – 若一直想著贏,就會得失心太重,做任何決定就會綁手綁腳,使得打擊、守備任一動作就會慢半拍,不但可能失去勝利的機會,反而失去享受比賽的樂趣與精神,這是那時我對這句話的心得。
直到有機會成為攝影比賽評審老師之一後,我「終於」了解那句話可能另外的一種含義是什麼意思,試想評審老師手上有一張表格,表格上記載評分項目,包含什麼「主題、創意、技巧、意含、意義..BLABLA」,每次的評分項目名稱不盡相同,但都差不多。
這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要面對數百張作品,每一張作品都要為這些項目各別評分…,哇塞有沒有想過,這可是件多大的大工程你知道嗎? 每一張照片都要看過,在每一評分欄位給分,然後透過 EXCEL 為每張作品加總分,並且排序,再依獎項挑出前三、前五名、佳作將、另外特別將、精神可佳獎、參加獎…,這些真的並不容易。 有些評分簡單一點,並不需要加總,只要挑出上述得獎者就好,雖然不用為一一照片評分加總,但總要在心裡有個評分標準,不然得獎作品該如何選出來?
若是遇上「不用為每張照片個自評分」的評審方式的話,我有一套評分的方式 (別的評審老師我不知道如何,至少我是這麼方式),在數百張甚至近千張作品中,用「刪去法」快速刪除至少 9 成以上的做品,若 1000 張照片,第一輪至少刪除 500 張以上,第二輪再刪到大概剩 200 張,重複幾輪下,就會留下 20-30 張左右的作品,再從這幾張作品透過前面提到幾項評分標準,加以評分。
🔹而在「刪除法」的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幾張「一眼就感動我心」的作品,就像是 KANO 這部電影的台詞「一球入魂」的感受,在幾輪反覆刪除法過程,就是有那幾張照片讓自己印像深刻,最後入圍的作品,前五名啦、佳作啦、最吸睛獎等等,往往就是耐得住幾輪的刪除過程,得以留存在候選名單。🔹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用在這裡就變成「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一但被我從電腦中刪除的作品,是不大有機會重新撿出來再檢視的機會,若你的作品擁有「不被刪除的特質」,想必是我心中佔了較高分的可能,只是最後得什麼獎,不是由我一個人決定,而是眾多評審分數加總後的結果。
一場攝影比賽評審絕不只一位,越大、越重要的比賽,評審的份量、人數也越多,就我的經驗上,在我評分的過程,我並不知道還有哪些評審老師,也不知道有誰評相同的作品,通常是只有頒獎後才會知道有幾位、有哪些,當然有些攝影比賽一開始就說邀請哪些攝影評審,透過這些知名攝影評審名氣,來為這比賽宣傳更加盛大。
🔹不管幾位評審、不管是哪些評審經歷,似乎大家審視作品的角度雖不一相同,但最後得獎的作品,都不會讓我意外,比如我中意某幾張作品可能得上前三名,或是哪張值得「第一名」,有時結果不意外的就真的得首獎,但也可能不是第一名,但總是跑不掉前三名,但無論如何眾多得獎作品,就是最後我沒刪除的那幾張作品,只是最後總分,由每位評審老師評分後,加總後不同,最後的得獎名次而也不同。🔹
此時我才體驗電影那句話的意思,同樣的我也分享給我的學生,若你想、有志參加攝影比賽得獎,無論主題是什麼、賽級高低程度高低,在拍攝過程、挑選投稿時,心中要抱著「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的心態,你會更有機會入選、甚至得獎。
好了,本來只有少數上過我課的學生知道這個小技巧,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這一段的你,也學會了。
🟥攝影比賽、得獎的意義
每次的攝影比賽,總是有吸引人的獎品,多少而已,而一些知名、國際級、代表性的比賽,反而可能只有獎狀,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樂此不彼,代表「獎品」不是一切,那份榮耀才是重點。
獲獎作品,也許你不喜歡,這一點沒關係,因為評分過程有太多關卡變數,且我們常說「藝術是主觀喜好」,那些得獎作品就是受到評審青睞,這也是事實,但不時總是會有一些「地方性、較小主題性」的攝影比賽作品受到不少批評,有時我自己看了,也真的不大懂部分作品得獎作品的「得將點」在哪裡,但擁有數次評審經驗的我,總是還是能替這些得獎作品,簡單的「點評緩頰」一下 (就當作是我個人的感想分享),但總有網路上評論極其苛刻酸薄,我並不會去阻止反對這些聲音存在,但至少「別人作到了,你呢? 不服的話你也去投稿」。
🔹撇開這些,對於一生從未主動投稿,也無意願投搞,但有評審經驗的我來說,我總是會去想「攝影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得獎的作品又有什麼意義? 所有這些事情背後動機又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都值得用三篇文章好好的聊上一回,但這裡並不是容許我用另外的篇幅,日後再來跟大家分享,但這三個問題卻是我所感覺到現在國內的「攝影態度」,流行的風向。🔹
我可以知道我為何喜歡攝影,現在的喜歡攝影的念頭,與最初想學攝影動機,也有極大的不同,中間有數度峰回路轉的心得,不但追尋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攝對與我的生命、生活的關係,除了是我的工作外,它還會是什麼?
但對比主流的攝影潮流 – 拍出「吸睛」的照片,為了比賽而不斷的拍攝、投稿,這一直都不是我曾想過的念頭,更也不是我過去、現在與未來會走的路,我並不會討厭、反對或是批評,因為確實好的作品,能讓我們增廣見聞,剌激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豐富我們心靈,好的攝影作品也是藝術,即使我並不想走「投稿得獎」這條路,也不追求為了拍出吸睛的照片,不斷去模仿學習眾多構圖技巧,但那卻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與我自己想追求目標不同而已。
在認識、認同我的人,或許覺得我的意見、文章有所影響力,但比起更多擁有成就的他人、前輩相比,我更顯得人微言輕,這一點反而讓我更可以書寫、抒發我自己的想法、心情,與願意看我的文章的讀者朋友分享。
🔹我認為攝影,在主流的風潮,讓眾多人投入攝影藝術創作,這絕對是好事,無論對自己甚至他人都是正向的活動,但我更覺得「攝影作品」該有更多存在的價值,不該每一張照片就是為了「投稿得獎」而出生,相信這世界上絕對有許多與我志同道和的朋友,與我抱著相同的理念一直努力創作者,而我這篇文章,除了表達我的心聲外,也想跟這些朋友說「你,並不孤單,只是你我並不相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La vie et le voyage, ciné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糖果人,鬼影幢幢要嚇得大家照鏡子也會皮皮挫, 把都市傳說+血腥砍殺+黑命貴元素通通攪在一起, 流傳由來已久的原罪,賭你不敢這麼做, 對著鏡子說5次他的名字,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的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vievoyage W追影劇_假如…...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La vie et le voyage, ciné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心得] 你的名字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嗎-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你的名字。》觀後感。心得(含劇透內容) - 書術方隅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雷#心得#不專業評《你的名字》 - 電影板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閒雲- 【《你的名字》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Fw: [好雷] 你的名字心得-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心得] 你的名字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嗎- movie板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心得] 你的名字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嗎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心得] 你的名字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嗎-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寂寞的暗房內是看見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忘記第一次看到馬欣的影評是什麼時候,只記得深刻到後來每次心裡都惦掛著這個名字,如果有她撰寫的影評或書評,都會特別在那部電影或書多瞧上兩眼,或買回家親自體驗她眼裡的世界,馬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指標性存在。
暑假期間曾經上了台灣文學基地舉辦的《書評培育坊》,當時壓軸登場的老師,就是馬欣,在那超過兩個小時的線上課裡,一頭栽進文學家裡的廣袤學識海。會後我也不忘詢問老師:「平時要寫那麼多的文章跟讀那麼多書籍,要如何明確的切開彼此撰寫文章,而不至於情感有混亂或無感的情況?」
馬欣老師的回答大體來說是這樣的:「無論寫的對象或作品是否是個人偏愛之作,都要切入專業狀態,這過程有如外科醫生執刀的狀態,其實各行進入職業狀態都得要是如此,寫評論者要進入專業領域也沒有例外。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直視作品的核心,從中淬鍊出可傳達的價值,以及他的技法與風格如何,所以幾乎沒有情感混亂的問題。」
回答得有如外科醫生般精準XD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寫書評的軟肋,看到欣賞的作家或是太喜歡的文學作品,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幾乎都用生命投入去寫,對我來說若累積太多本書、本本都要要情感抽離寫入核心,實在有待訓練。
因此這本幾乎有著馬欣私人獨白的《邊緣人手記》我依然還是從自己的共鳴處寫了點心得,而不能說這是一篇書評,畢竟對偶像的愛仍滿出於文字之外XD
📍「如果我不寫的話,那些浮光掠影,就這樣消失。」
/
我的童年很大一段都是在邊緣裡度過,大概都是別人照片的背景,加上一些不太快樂的回憶以至於想要刻意遺忘,長大後卻發現真的想不起來了,那就是一段你想回朔卻無功而返的空白。如果這時候要玩大風吹,吹還記得童年記憶的人,大家一哄而散的搶位,我想我就是坐在位置上的那個。
同樣不動的,或許還有馬欣,搭配一臉楞忡。
不是不記得,而是記得太清楚明瞭,甚至質疑起遊戲的本質。
如同她在 #聯合文學 裡,由 #蔣亞妮 撰寫的採訪裡提到:「我的位置應該是大風吹遊戲裡,那個發呆忘了跑的人。這個遊戲的設定本來就是荒謬的,在幼稚園初玩這個遊戲時,就顯現了,其實沒有一個寶座屬於你。」
在童年時期已經看得太清楚的馬欣,如同書裡第一篇的「她」不過六七歲,歡喜吃著冰淇淋,不小心目睹到父親與保母間的曖昧情愫,那碗冰也就這麼化了黏在手上,後來也在父親另外一個家裡吃到一球完整的冰淇淋,直至長大,才明白那就是恨的滋味。
「童年不是隨著青春期到來、身體開始變化而結束,而是當她終於能夠用外人的眼光看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土耳其作家-艾莉芙.夏法克這麼說過。
📍在寂寞的暗房內是看見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玻璃窗,你在燈火通明的地方只看得見自己的倒影,然而從漆黑的別處卻能清楚的看見裏頭所有動靜。馬欣一直以來,就是站在這個黑暗邊緣,偶爾探探頭看這個世界的吧。
書裡的視角切換,那個「她」其實也就是馬欣抽離自身面對驟變的防禦機制,多年後,她長大了,躲進一部部光影暗房裡,透過他人演繹的人生中,卻也因此看得更清楚明瞭,對於自身的放下,對於他人為何如此想的好奇。
「現實總有破口可以讓夢闖入,如此看現實才會有趣一點。」
破口如她看《海上鋼琴師》的1900為何不下船的原因:「如果內心沒有一個因有限而想開展的無限,那『自由』也只是一個沉重的選擇。」
現實如對人的觀察仍直接深刻,她看著自己那美如世界中心卻玉損的姑姑,記得這個生命課題:「女人不要當他人的『女主角』,那很像是一個逐步讓自己消失的陷阱。」
或是觀察到一個外向的內向者,如何在踏入正常社會之前,調好內在的所有數據笑吟吟的迎向他人,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無法關機。
📍一本總能找到自己的寂寞指南
/
在現下這個越喧囂,我們越容易感到孤獨的時刻,有時是不小心被邊緣化,有時是想刻意躲進自己的地下室遁逃。
「在不知名地帶,有了萬家燈火。」
這是獻給當我們有時不被社會理解時,能好好地待在角落「觀察」的自由,藉由這本書,看見只有這時候的自己才能看見的風景。
她總是能在寥寥數語間,挑中你心裡的那根刺,短篇就能抒發出共鳴。
她的文字是濃厚的、遲重的,光好似透不進來,卻也在這獨自一人的暗房裡得以翩翩起舞。
/
#邊緣人手記 - 馬欣
麥田出版 #2021booklist #reading #邊緣人 #寂寞 #好書推薦 #華文創作 #散文 #影評 #書摘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畫說有一天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黑盒子裡的夢》這本書旁邊有句文案「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這句話很吸引我。
透過電影,我們即便沒有辦法造訪世界各地、太空異境,電影幫我們達成了種種想像體驗。因為電影,在電影院這個巨大的黑盒子裡面,觀眾們似乎進入了一場巨大招喚催眠,那是一場屬於這群集體兩小時左右的美夢。燈光亮起的那刻,從影院出口離席,我們重新回到制式而必須的生活節奏中。
電影讓我們轉換心情、改變節奏,那兩小時左右的片長,幫我們的人生無限延長。有些電影甚至是彼此的無解歲月解藥,更多時候提供腎上腺素重新復活的快感,當然有些只是伴隨爆米花零食的周末愉快熱量。
無論如何,電影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談論資本。於是,能寫能談的電影心得文,可以是如此冷靜分析,也能熱烈地感性擁抱。寫了無數篇好文的紹宇,果然見到他的影評書文總算集結成冊了。
這些年影評書文成冊出版的機率變高了,能擁有好品質書寫的高手如雲,紹宇則可能是年輕世代中最值得你我認識的寫作者,畢竟他1997年出生,今年也才20多歲,筆耕者累積文字能量化為溫柔慈悲,從許多小地方都能察覺這位年輕筆者的超齡熟成。
我第一次見到他文章是在聯合報的鳴人堂單元,筆鋒洗鍊不賣弄花俏,觀點鞭辟入裡。講真心話,現在許多10多歲的年輕孩子接受資訊與消化反芻速度之快,已經是用複利倍數累進中。
看到紹宇把之前鳴人堂單元轉移到《黑盒子裡的夢》,可以提供給過去還來不及在數位氛圍閱讀的朋友們,能有一次更沉緩而精準的閱讀體驗。畢竟這年頭看網頁旁邊一堆廣告等等,都會影響閱讀過程的這道儀式。
《黑盒子裡的夢》將他書寫的類別中切成六大主題,分別為:
輯一|說出來,才不會遺忘
讓社會轉向的千萬份愚勇──看《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行過荊棘滿布之地,訴說追索自由的故事──看《返校》
安靜的力量,能改變什麼?──看《無聲革命》
悲劇,以喜劇的語言訴說──看《花漾奶奶秀英文》
對抗時代,也被時代捉弄的悲劇革命人物──看《朴烈:逆權年代》
將國難放大看,是一件件人禍──看《分秒幣爭》
被殺死的獨裁者,依然活著──看《南山的部長們》
寒冷的北風過後,會迎來陽光嗎?──看《北風》
這不是理解,這是盤問──看《光州事件之謎:誰是金君?》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少年──讀《少年來了》
輯二|追尋自我漫漫長路
那些無法忘記的不存在──看《燃燒烈愛》
殘酷一生,如何用時間溫柔和解──看《痛苦與榮耀》
無人知曉的中年困境與溫柔──看《我的大叔》
出走與返鄉,我們該如何尋找回家的路?──看《蚵豐村》
離開堪薩斯州的女孩,後來還好嗎?──看《茱蒂》
她走過的路開出花,她死去的草地也開滿花——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輯三|影像,是映照現實的哈哈鏡
搖滾與鐵幕的硬碰硬──看《北韓搖滾解放日》
電影創作中,我們能容許多少歷史失真?──看《王的文字》
懷有滿腔故事的失語者──看《他們不再老去》
政治意涵滿滿的災難片──看《白頭山:半島浩劫》
如何將國際關係放入商業大片中?──看《鋼鐵雨:深潛行動》
資訊戰與個資外洩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價值觀?──看《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
當幸福國度不再幸福──看《不丹是教室》
階級,真能被翻轉嗎?──看《寄生上流》
因西方而滅,也因西方而生──看《末代皇帝》
輯四|家庭群像,社會眾生相
年輕時的父親,長大後的我──看《范保德》
家人關係的醇厚想像──看《小偷家族》
塵世中望見瑰寶──看《羅馬》
那些被留下的人,如何善終思念──看《沒有你的生日》
成為別人的太陽前,先溫暖自己──看《陽光普照》
學習如何作為一個家人──看《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
輯五|愛的千百種模樣
夏日太短,戀你過深──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異性戀夫婦與他們的同志書店──看《書本馬戲團》
為回憶演一齣戲──看《美好拾光公司》
最美麗的女人──看《滾滾紅塵》
我曾擁有一段史詩般的愛情──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我們曾是家人──看《婚姻故事》
太好了,你也有病──看《怪胎》
走過黎明、日落與午夜——看《愛在》三部曲
輯六|在這個不被善待的世界裡
沒有反派的白色巨塔──看《機智醫生生活》
比傳染病更可怕的事──讀《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在他眼裡,望見天堂──看《幸福的拉札洛》
特別收錄|改變中的巨人
《寄生上流》如何走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得獎舞台?
《國際橋牌社》的台劇發展新思維,如何影響影視產業?
特別把他集結的文章標題拉出來,目的在於,我們有時反覆閱讀這些電影文字,一方面也是重新爬梳當時觀看的感受,二方面則是看看有多少「同路人」跟我們有相仿頻率。
找到同好能有觀感上的高度交集是很幸福的事情。特別是發現身為40世代能與20世代在某些故事主題上有共鳴,對我來說好像也從電影與閱讀中活回了自己20多歲的樣子。
這些年由於大量看韓國電影之故,紹宇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幾部片我也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北風》與《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獻給喜歡看電影的人需要買這本書,當然更獻給那些對於電影夢裡喜歡反覆確認觀點,你的靈魂此刻重新上線,再次對接,電影與你的人生,都成了超越三倍長的史詩鉅片。
▣ 《黑盒子裡的夢》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
▣ 7月13日 正式出版
博客來: https://bit.ly/3qMVxm8
誠 品: https://bit.ly/3xg9HPq
讀 冊: https://bit.ly/3jIvrzd
金石堂: https://bit.ly/3ykoatv
#黑盒子裡的夢 #DreamingInTheBlackBox
#彭紹宇 Peng ShaoYu
#時報出版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La vie et le voyage, ciné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糖果人,鬼影幢幢要嚇得大家照鏡子也會皮皮挫,
把都市傳說+血腥砍殺+黑命貴元素通通攪在一起,
流傳由來已久的原罪,賭你不敢這麼做,
對著鏡子說5次他的名字,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的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vievoyage
W追影劇_假如…?第1季第2-5集_重雷心得
https://youtu.be/8WwkInKTbnw
W看電影_疾厄_重雷心得
https://youtu.be/l4dvD7Zer64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收看本篇YouTube影像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tE4N-4Svkk0
▶ 收聽本篇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y63yualnfv094634dp43yk/platforms
▶ 閱讀【方格子】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12c61e4fd897800011dccd4
【梗你報新聞】2021-AUG. WEEK 4 國內外影視新聞回顧
.
01 《當男人戀愛時》編劇 簡持中病逝 享年36歲
今年創下4億新台幣票房佳績的賣座國片《當男人戀愛時》,8月28日驚傳編劇簡持中於8月初因病逝世,享年36歲。曾為科技業工程師的簡持中,因為熱愛寫作而投入電視電影編劇工作,創作類型多元,曾經參與過的作品包括《當男人戀愛時》《黑喵知情》《風中浮沉的花蕊》等。與簡持中有著革命情感的《當男人戀愛時》導演 殷振豪,也透過助理證實了這個遺憾的消息。
.
02 索尼漫威宇宙又改名;《猛毒》等蜘蛛人反派系列新名稱正式曝光
甫揭序幕的CinemaCon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展開,索尼影業在公開《蜘蛛人:無家日》首支預告後,在現場透露了自家蜘蛛人角色宇宙的全新名稱為「索尼蜘蛛人宇宙(Sony‘s Spider-Man Universe)」。索尼手中一直握有漫威漫畫的蜘蛛人改編電影版權,如今將其宇宙名稱簡化後,成為《猛毒》《魔比斯》等蜘蛛人反派系列的宇宙名稱,確實較能讓觀眾在狀況內。
.
03 派蒂珍金斯嘆《神力女超人1984》串流院線同步發行讓人傷心欲絕
去年年底上映的《神力女超人1984》採串流院線同步發行,導演派蒂珍金斯在近期受訪時提到:「這是一堆糟糕選項中最好的選擇,但這項決定讓我感到傷心欲絕」。語帶無奈的她表示,這無疑是對電影有害的決定,因為串流平台上播放這部電影決不會和電影院有相同效果;她強調她並不知持同步發行的方式,未來也希望能夠永遠避免此事再度發生。
.
04 「緋紅女巫」伊莉莎白歐森聲援力挺;史嘉蕾喬韓森訴訟案轉私人仲裁
史嘉蕾喬韓森透過經紀公司控告迪士尼將《黑寡婦》採院線串流同步發行的官司,目前迪士尼試圖將此案改為私人仲裁,被質疑可能自知理虧。而同樣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演出「緋紅女巫」的伊莉莎白歐森,對此也公開力挺支持,稱讚史嘉蕾喬韓森揭發不公的勇氣。她也同時也擔憂疫情影響小型實體電影院的經營,認為電影公司應齊心合作想辦法讓院線體驗能夠完整保存。
.
05 《黑豹2》片場傳意外事故;「舒莉」莉蒂西亞萊特打戲輕傷住院治療
趕拍中的《黑豹2:瓦干達萬歲》,上週傳出片場意外事故;飾演黑豹妹妹的「舒莉」女星 莉蒂西亞萊特因拍攝特技戲時受了輕傷,事後立即送往波士頓護理機構住院治療,並已順利出院。目前,迪士尼並沒有針對此意外事故的細節有近一步說明。目前《黑豹2》上個月於亞特蘭大開拍後,劇組轉往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拍攝,據了解此事故並不會影響本片的拍片進度。
.
06 《不可能的任務7》片場照曝光;阿湯哥騎車墜懸崖、高空跳傘樣樣來
動作特技越玩越大的湯姆克魯斯,近日在CinemaCon現場釋出了拍攝《不可能的任務7》的特技片段。片段中,他騎乘越野機車飛上高空後放手,在墜入懸崖前跳傘,讓現場觀眾看完驚呼不已。湯姆克魯斯表示,這是他嘗試過最危險的事,也是從小就夢想要做的事,在努力了這麼多年終於達成。 目前《不可能的任務7》尚未殺青,上映日期暫定為2022年5月27日。
.
07 《臺灣三部曲》劇組持續停工,導演魏德聖宣布四大主因
上個月因疫情宣布停工的臺灣史詩鉅作《臺灣三部曲》,導演魏德聖在8月23日宣布電影繼續停工,直到資金到位。劇組經過多次討論和研究後,認為台灣爆發本土疫情雖已趨緩,但考量片場需要大量人力群聚,外籍團隊無法入境等變數,加上極端氣候常導致場景被破壞、資金也因疫情原因無法完全到位,劇組不會放棄這項計畫,也在評估是否能夠以動畫方式呈現。
.
08 X教授有望在《奇異博士2》登場?
根據好萊塢業內人士DanielRPK爆料,《奇異博士2》中可能會加入一位前福斯《X戰警》宇宙中的重要人物,並與緋紅女巫正面對決。權威媒體人Nick Santos更爆料,這個角色就是X教授。至於會是派翠克史都華的老X教授,還是詹姆斯麥艾維的年輕X教授,則不得而知。
.
09 《不死軍團》續集傳換導演;莎莉賽隆、奇維托艾吉佛確定回歸
去年在Netflix推出的《不死軍團》,續集計畫傳出原定接下導演職位的《逃出絕命村》導演 維多利亞馬奧尼已退居製片,目前尚未有導演接替人選的消息。而首集主要卡司,包括莎莉賽隆、奇維托艾吉佛,以及擔任編劇的原著作者 葛雷格魯卡,也都將參與續集製作。
.
10 迪士尼《獅子王》前傳電影全新選角公開
根據DEADLINE的報導,2019年的迪士尼《獅子王》擬真電影,目前正進行前傳電影製作;小凱文哈里森、亞倫皮埃爾將取代奇維托艾吉佛和詹姆斯厄爾瓊斯,擔任新的刀疤與木法沙配音工作。前傳工作也將交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 貝瑞詹金斯接棒執導。
.
11 珍妮佛哈德森稱《貓》不是爛片,只是走得太前面?
目前正忙於宣傳新片的珍妮佛哈德森,在接受雜誌訪問時提到,她認為《貓》被嚴重誤解,並期待未來的人們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部電影。她也表示,她依然會以參與這部電影演出為榮,更表示自己是兩隻貓的貓奴,其中一隻貓更命名為她在劇中角色的名字 葛莉茲貝拉。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映電影院】EP. 05 比自由行還自由的人生壯遊!《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Gabriel and the Mountain | XXY + JERICHO
【想映電影院】EP. 05 比自由行還自由的人生壯遊!
《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Gabriel and the Mountain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2K1kiKDXS90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rnwztueo1l0809k5nn1837/platforms
.
本單元與【想映電影院 / 佳映娛樂】合作,【想映電影院】是一個讓會員擁有獨立自主空間,隨選隨看,網羅國內外優質獨立製片電影的線上觀影平台;不追求吃到飽,只求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電影愛好者,重質不重量的好所在!
這次【想映電影院】要來推薦的電影是《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故事描述在挑戰哈佛博士班之前,加百列決定環遊世界一年。他從巴西出發、四海為家,最後抵達了東非。研究非洲貧窮問題的加百列,將八成預算用在供他吃住的當地人。他穿上肯亞的輪胎涼鞋、取了馬賽名字,並和剛果難民成為好友、參加狩獵之旅親睹角馬遷徙、迷走在世界文化遺產尚吉巴石頭城、死命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搭渡輪橫渡馬拉威湖,一路玩遍東非五國。結束旅程之前,加百列來到馬拉威的「神靈棲息地」姆蘭傑山,計畫一日攻頂。這個命定相遇,即將撼動加百列的光明人生。
.
《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獲得2017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視野獎、發行資助獎雙料肯定,以及2018年聖保羅國際影展最佳巴西電影等獎項,是一部相當立志且透過遊記的方式,剖析非洲社會和現代資本社會價值觀的衝突。觀眾能夠跟隨加百列的腳步,經歷了一場文化和原始景觀的冒險,相當立志,也相當特別的旅遊主題電影。
.
如果收看或收聽完我們的節目,對本次電影有興趣的話,可以到【XXY 視覺動物】臉書粉絲團貼文留言,即可有機會抽中本片在【想映電影院】上免費觀看序號!還不快手刀前往留言!
.
你也有看過《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了嗎?
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 #gabrielandthemountain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你的名字。》觀後感。心得(含劇透內容) - 書術方隅 的推薦與評價
不常寫這種影評,文筆內容不佳敬請指教,為了怕自己忘記這種感覺,於是看完電影後就趕快記錄下來,避免自己像瀧一樣忘記三葉的名字,記憶如夢境般 ... ... <看更多>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雷#心得#不專業評《你的名字》 - 電影板 的推薦與評價
... ~前段時間我回味了一部在幾年前造成轟動的一部動畫《你的名字》總算是在段考後產出影評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以下正文,故事的主軸圍繞在兩位高中生 ... ... <看更多>
你的名字電影心得 在 [心得] 你的名字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嗎-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冷知識:今天是你的名字日本上映七週年
都過那麼久了應該不用防雷了吧
「你的名字就是一部愛情爽片」
「你看完這部電影不會得到任何反思」
「與天氣之子和鈴芽之旅相比,你的名字毫無深度可言」
這些不外乎是許多酸民拿來批評你的名字的時候會說的話。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鈴芽之旅後,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覺得鈴芽之旅與你的名字有說不
出的相似。但又不像當初天氣之子那樣,我能夠明確地指出有哪些劇情發展、角色設定有
複製貼上的味道。在沉澱許久之後,我找到了答案。「理念」正是連接起兩部電影的橋樑
。在看完鈴芽之旅後,我才驚覺,有好多話新海誠早在七年前就向我們說過了。或許是你
的名字中,那絢爛的畫面、精彩的劇情、開心又惆悵的結局,讓我們不小心忽略了新海誠
真正想表達的那些理念。
現在,就讓我們來回顧兩部電影中,新海誠想共同傳達的理念。
一、記住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在你的名字中是透過瀧來傳達這個理念。從約會時看到的鄉愁、面試時說出:「就算是東
京也不知道會不會在某一天消失」、在事件後仍然去圖書館翻閱資料。這些都是受到災難
滅村後的影響,希望能記住糸守,甚至是進一步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讓大家記住哪天也
可能會消失的東京。在鈴芽之旅中,則是透過草太。在關門時,不論是咒語,還是要傾聽
土地上的聲音,都是不希望我們忘記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二、面對災難的態度
隕石和地震都是無常的天災,許多人面對這樣的事件都只會感到絕望,並且放棄抵抗。但
兩部電影的主配角們都用正向的行動來教我們該如何面對災難。就像スパークル中的歌詞
:「這個世界仍然試圖馴服我,那我就美麗的掙扎一番」。
三、不向命運低頭
無論是三葉的罹難,還是草太變成要石,似乎都是難以逆轉的命運。儘管拯救的路途遙不
可及、毫無希望可言,瀧和鈴芽仍然努力扭轉命運,不向命運低頭。更甚至,在瀧和三葉
忘記彼此的名字後,被命運分開的兩人仍然持續地尋找彼此,才有最後結局的重逢。
四、珍惜身邊的人
或許在鈴芽之旅中,草太很快地就變成要石,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突然分離的錯愕。但在你
的名字中,不只是瀧,連所有觀眾都覺得晴天霹靂。不僅是電影中,就算是現實也常常有
許多突然分離、天人永隔的時候。正所謂「失去才懂得珍惜」,應該在平時就珍惜身邊的
人,才不會像瀧跟三葉斷聯後,才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裡不再是個陌生人,而是變成很重
要、不想失去的人。
峰迴路轉的劇情,細膩鋪陳的感情,發人深省的意涵。
在每個地方都做到完美,這正是你的名字的偉大之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56.1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2980302.A.8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