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 vs 讀者、紙本 vs 數位訂閱】
與集團策略長一同走入校園,談形塑閱聽人,第三年與政大及雜誌公會合開課程,培養學生接軌企業,更接地氣。
即時流量跟數據監控,開始了標題殺人的氾濫,不知不覺也讓流量思維佔據了媒體的核心價值,然而過去的讀者思維呢?數位也帶來了一番新氣象,現在可以更清楚知道每個人看了多少文章?又看了那些文章?閱讀體驗又如何?比以前更有機會看清楚讀者長什麼樣子?
但該如何回到以讀者為中心?
🤟同時關注質跟量(有效閱讀數&率/不重複瀏覽量)且在不同的時間點,掌握平衡的節奏。
不過假如不了解讀者樣貌,是一定無法以讀者為中心,因此瞭解讀者的n種方法有:
1. 讀者樣貌筆記(問卷、電訪、想像)profiling
ex. 訪談幾個讀者,問最近看了那些新聞文章;這個是否精準見人見智,因為要是我,通常可能根本不記得,表達跟行為常有落差,因此數位足跡相對重要。#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2. 透過分群、形塑讀者(年齡、性別、關心議題、來訪次數、閱讀習慣、收入、價值觀...)
以上除了數位基礎建設的投資與架構外,更難的挑戰是原有的組織文化與個人的mindset,這也是數位轉型的推動在企業窒礙難行的地方;不過這對於年輕學子可能都太遠了,我想就像電影《白日夢冒險王》所說的”不要把自己框在舒適圈裡,因為生命的意義正是出外探索、與體驗。" 只要做的到這個,進入企業至少不會成為團隊的絆腳石吧🤣
#天下雜誌 #數位轉型 #訂閱經濟 #內容付費 #growthmindset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寶太太的人工智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SmashReg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Re: [其他] marvel經典文、必看文整理 的評價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的評價
- 關於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解碼金錢&愛情Blueprint!讓你節省10年寶貴時間的《把妹藍圖 ... 的評價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SmashReg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張伍 首張個人專輯 《像我們這樣的騙子》
串流平台收聽: https://www.soundscape.net/a/10966
------------------------------------------------
你在鏡子前的笑容是由心萌生或是藉由貶低他人而得來的自信?
所以你感覺很棒,很有快感嗎?
你揉爛的紙團包藏著多少次的自責與訕笑?
你是不是每天都覺得自己生活像坨屎?
你是不是這樣覺得,如果投射過來的眼神不再帶有譴責,或許頂樓的風就會溫柔一點?
所以你的未來呢?
現在,你來結算一下目前為止說了多少謊話。
------------------------------------------------
社會普遍把正向與誠實列為最基本守則,不管謊言的好惡,大多數的人都把欺騙歸列在最惡劣的行為之一,但這卻又是最常見的習慣,也導致多人不時莫名反省起來而深感痛苦,不相信自己或他人居然有這樣的行為。
別再騙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好人;也別再欺騙他人可以當個全人。
《像我們這樣的騙子》是張伍在《歡迎入座》製作中後期所迸發的想法,源自某天他突然察覺到自己也不是這麼真實,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在成年後的某天一瞬崩解,也更加理解到所謂的社會化,其實就是包裝謊言,自己也終於成為當初口中的大人,成為了...像我們這樣的騙子。
------------------------------------------------
・概念片製作 Credit・
導演/後期/腳本/燈光:鷹京宏塚
攝影:鷹京宏塚、呂士軒
配樂: Alice Lee @艾利比音樂工作室
#像我們這樣的騙子 #LiarsLikeUs #不擅長跳樓的人 #張伍
#SmashRegZ #RoboKatZ
張伍 IG https://reurl.cc/xDNoV4
張伍 FB https://reurl.cc/Zn4EL6
違法 IG https://supr.link/uUtoq
違法 FB https://supr.link/ZTkwD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王意中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師想跟你說。 96116 個讚· 600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是丁郁芙、蘇益賢臨床心理師。致力於推廣易懂、實用且有科學基礎的心理學給更多人知道。如有合作需求, ... ... <看更多>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解碼金錢&愛情Blueprint!讓你節省10年寶貴時間的《把妹藍圖 ... 的推薦與評價
看完影片的朋友,請在影片下方點讚,觸發演算法,也觸發你的「愛情運」,有按讚 泡妞會更順!* ▷ *《1日把妹課,1輩子讓妹把》* 大馬 ... ... <看更多>
你的行為比你說的話更誠實 在 Re: [其他] marvel經典文、必看文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恕刪
原文只是很單純的請版友推薦文章,應該是沒什麼哪種文沒有資格進入啦。
我自己是不看創作的,甚至有許多經驗我也半信半疑。(很諷刺的是我發了經驗文,而且還
刪掉了一篇經驗,因為排版好痛苦。)
目前版上分類很清楚:
創作就創作,文學作品-如果質疑也是像質疑電影劇情沒寫好,人物行為不合理,世界觀讀者
買不買單。
比如說版上如果有人寫了小學生在半年內又驚爆摩天樓又虛擬實境遊戲綁架又水上(底?)
樂園炸掉。
那真的要很好看讀者才會買單,就像是有個動畫裡的肌肉猛男在一瞬間把手榴彈掛滿吸血鬼
的披風。
有夠鬼扯,但大家買單,因為這是創作,好看。
經驗文,就是一個人宣稱自己真的遇到了。
無論他是真的遇到,還是他自認為遇到,對他而言就是生活中的真實事件。
一旦有人如此宣稱事件是真實的,那旁人的質疑自然不同於針對虛構作品。
比如某個說自己很冤,所以台南高雄有大旱的板友,就會被吐槽,啊目前真的缺水,也沒到
什麼罕見大旱大地乾涸啊。
或是我自己的經驗文就有人吐槽說啊醫生護理師的努力咧?
這種時候常見的質疑,已經是:
一、發文者有沒有說謊?
二、是否歸因謬誤?
前者牽涉到道德問題,因為隨口唬爛同學朋友自己曾經拒絕綾瀨遙求婚,跟你用很正式的語
氣在版上說這是真實經驗,我曾經同時拒絕綾瀨遙跟真木陽子倒追是不同的。後者顯然不只
是講講幹話的問題,畢竟ptt有tiger blue版,又或者該去看醫生了,不要整天對著螢幕科科
笑。
後者牽涉到當事人認知問題,比如說假設今天我是個拿長矛叫、臉上塗顏料、麻布遮懶ㄐㄧ
ㄠ的原始人。
我某天一個拿石頭丟爆了仇人的腦袋,結果隔天下雨了。
我出現了一個認知叫不下雨,殺人祭天吧!
那以目前的科學認知,很有可能那個下雨只是颱風、地形雨、對流雨或鋒面雨。
這種時候一定會被吐槽,畢竟是真實世界,大家都知道南部缺水絕對不是因為我吃了太多生
魚片被海龍王彼得懲罰。
這種質疑當然比對創作的質疑更嚴肅。
因為:
「當事人宣稱真實世界裡事情是這樣的。」
相對的,這種時候就會有人說好看就好,你管他真假。
單純要好看的話,就掛創作,版上創作也是很熱門,也有讀者樂於享受並浸淫在創作出來的
世界觀裡。
掛了經驗,對方宣稱為真,他人自然可以質疑是真還假。
這又可以講到一個老爭點,經驗文是不是因為大量質疑,所以變少呢?
就我的部分來看:
首先ptt使用者已經過了巔峰期了,文章量當然變少,此外其他學校的b站也都死光了,所以
也沒機會看見成大穿牆人實況,然後轉貼搞到大家嚇得要死。
低卡才是未來了,哭。
二來是,早期的ptt在非學術部分,閒聊上反而是非常隨意跟唬爛的。
無論是要不要好好用標點符號,還是各位有機會去翻約十幾二十年前附近的文章,其實有些
經驗文實在是不似真實。
擺到現在別說入不了嚴謹的板友法眼,可能連單純看故事的心態來看都覺得莫名其妙。
我自己反而是比較喜歡版上的質疑風氣。
說實在,我自己的經驗(當然版友依然可以質疑)是完全真實的(至少對我來說),我實在
不是很想被當成那些什麼女朋友在游泳池裡抓得到救生員的腳,還有什麼小朋友沒眼白溺死
一個禮拜後學校游泳池繼續開放那一類的鬼扯。
此外,沒有質疑的話,遲早,百分之百,會鬧出神棍騙財騙色的事情。不管機率有多低,只
要沒有去防範人的劣根性,壞事一定會發生。
啊還有就是完全否定經驗存在的,就…尊重你的看法啦。
不過這就是真的,那你跑來幹嘛…..
就像你跑去手遊版大嗆只有電腦遊戲才有資格叫遊戲一樣……就好啦,也是一種看法,但特
別跑來大喊這個應該是沒必要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30.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687857903.A.A0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