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故我在〉 ◎餵飽豬(出自專輯《大悲懺》)
可愛的小精靈慶祝你的誕生
各種開心的樂句演奏著
片尾名單也慢慢地滾動著
時不時提醒你電影開始也結束了
怎麼開始道歉?
你剛剛還在道謝
現在還在考慮那些
搞清楚! 你要去的地方沒人陪
死了你早就死了
活著都是騙你的
硬是拉著你的愛
你不得不留下來
活在這個物質的時代
活著就是要崇拜
寧可放棄自己的一生
還是想要受人崇敬一生
每天埋頭認真賺錢
罵人不負責任犯賤
整天躊躇著猶豫著要分享哪篇
誰Po文了 唉呀
那一刻 你早就死掉了
死了你早就死了
活著都是騙你的
硬是拉著你的愛
你不得不留下來
專輯製作人/姜智傑、餵飽豬、吃到肉羹實業社
錄音師/姜智傑
錄音室/銳博聲音樂工作室
-
◎樂團簡介
餵飽豬。來自溫泉(溫柔)鄉礁溪。成立於2012年的佛光大學熱音社,出了學校後可能與你我一樣,曾經有著烏托邦嬉皮的幻想,但無奈關心政治、父母健在、積欠債務、人無大志,現在只能好好當一名龐克。
-
◎小編 珮綾 賞析
這週的主題,是要談論一些台灣比較非主流的樂團。想到非主流樂團,會讓大家想起誰呢?無論要從歷史脈絡去思索地下音樂,或面對所謂當今社會越來越廣為人知的「獨立音樂」現象,大概都可以從很多面向去談論這塊非常駁雜多元的版圖。今天只想淺談一個聲量或知名度都不算高,但對一些 #聽團仔 而言,有極重要的標誌樂團:餵飽豬。如果想稍微感受幾分餵飽豬的現場渲染力,可以到youtube觀看「宿醉+我死故我在 餵飽豬live@Revolver聚首川爭氣龐克」這支影片。影片的點擊率也不算高,只有四萬多,可能只是許多獨立樂團觀看數的零頭爾爾。但經歷了疫情,也經歷了無數因素而導致的意外與延期(特此在這邊與山海屯音樂祭和爛泥發芽的主辦方致上敬意),2019年這種歌迷與樂團能夠如此和諧、宿醉般地死在一起,大概已經是一種逝去的貴重了。他們並不是內容或技藝最高明的,但確實有些無可取代的東西出現在樂團與其粉絲之間。那樣的音樂展現會是美麗耀眼的。如果你看到這裡,也不一定要繼續往下讀完,可以去找影片來看就好。
從某些角度而言,其實說要去賞析這首歌可能有點怪,真的。另一個我也非常愛的樂團當代電影大師問:「那些事情是真的有意思嗎」餵飽豬則用另一種方式更赤裸地挑明唱著:「活在這個物質的時代/活著就是要崇拜/寧可放棄自己的一生/還是想要受人崇敬一生/每天埋頭認真賺錢」而且,活著都是騙你的。他們都在騙你。餵飽豬以另一種激烈的方式,去點出另一種我死故我在的意志。這很有趣,對照歌詞,以及這種非常當代的「龐克」意義,也已經寫在餵飽豬的樂團簡介裡:「無奈關心政治、父母健在、積欠債務、人無大志,現在只能好好當一名龐克。」在這樣的時代,也只能成為這樣子的龐克了。
如果我們從前奏開始聽〈我死故我在〉這首歌,你會聽到非常悠長緩慢的進場,然後是一連串非常具有渲染力的節奏,直入正題。開始(其實沒什麼技巧地)咆哮人生:「可愛的小精靈慶祝你的誕生/各種開心的樂句演奏著/片尾名單也慢慢地滾動著/時不時提醒你電影開始也結束了/怎麼開始道歉/你剛剛還在道謝/現在還在考慮那些」別人在唱那些愛與眷戀與陪伴的時候,他們唱的是,搞清楚,你要去的地方沒人陪。活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為了誰而活呢?餵飽豬寫了兩句歌詞,或許對於痛苦或曾經動念尋死的歌迷而言會非常有共鳴:「死了你早就死了/活著都是騙你的/硬是拉著你的愛/你不得不留下來」完全沒有在勸誡你要好好生活的意思,你其實早就死掉了。
可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死才故我在。你還在這裡,而我也是。我們在這裡,一起唱也一起聽。他們的音樂,其實是獻給那些「醉生夢死」的聽團仔一劑情歌。
-
▨ 美術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3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私房歌單 #龐克樂團 #餵飽豬 #我死故我在
同時也有6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徐佳瑩 La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雛形似水、似海,在各式容器、天地之間各方自在, 沒有關係,我們都不急著成為任何感情圖鑑。 人和世界的停滯,各有用意,有時只需要一句「沒有關係。」 從我們的初心,到守護情感的雛形。 - 一天過去,你們各自回到家中,你意識到好幾天你們話都不多,打算開啟話題的你/妳,會說什麼? A. 今天工作還好...
你聽我說微電影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你聽我說微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你聽我說微電影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雛形似水、似海,在各式容器、天地之間各方自在,
沒有關係,我們都不急著成為任何感情圖鑑。
人和世界的停滯,各有用意,有時只需要一句「沒有關係。」
從我們的初心,到守護情感的雛形。
-
一天過去,你們各自回到家中,你意識到好幾天你們話都不多,打算開啟話題的你/妳,會說什麼?
A. 今天工作還好嗎?
B. 想不想吃我們好久沒叫的那家外送?
C. 我們最近怎麼了?
D. 什麼都不說,沒關係,今天就先這樣吧。
選擇D的朋友,你/妳是一個細膩且小心翼翼的人,因為眼前的人和生活,對你/妳來說無比重要,即使一起浪費的時間也十分珍貴,慢慢來、不積極,是你們對關係的守護,為著守護彼此的初心,而細心建造著感情能長遠航行的雛形,一切都會好的,不擔心。
今日金句
「越想要愛的人,越想要慢慢來。」——— 徐佳瑩
-
某次工作中的短暫休息時間,Lala彈著吉他隨便哼唱,是《雛形》這首歌的雛形。直到去年十月,Lala再度拿起吉他,沈浸在錄音室裡,完成這首歌的全詞曲創作,音樂之中純粹且溫柔的氣息,有著無法掩蓋光芒的Lala拯救元素,《雛形》正式誕生。
創作靈感的觸動,來自對人們關係的觀察,關於情感停滯,讓Lala開始思考有一種狀態可以是「沒有關係。」Lala說:「『沒有關係,我喜歡我們的不積極。』是第一句在我腦中出現的歌詞。」
關於雛形,在錄音室裡Lala提到:「『雛形』可以期待,關乎我要怎麼愛這個人,我希望這個人怎麼愛我,想要這段關係是什麼樣的基調。在還沒有定型的時候,不著急慢慢來。」用音樂人的角度陳述她看待世界的眼光,除了情感和關係,也通曉在世上萬物,有著「沒有關係」獨到的見解。
製作人陳君豪提及,這次與Lala共同製作,Lala對這首歌呈現的畫面非常清楚,是一種很赤裸單純、如水一般的狀態,尤其對於創作人來說,這種空的狀態是很必須的,能對一切情感與訊息更敏銳地接收與表達,後來Lala將歌曲取名雛形,兩人決定用Bass來當主伴奏樂器,因為Bass在音樂中是根基,它通常負責彈奏Root(根音)的部份,概念很符合雛形這首歌,而歌曲中後段,加入了像是心跳的大鼓聲,是想把接觸到新事物的緊張、悸動速度感放入音樂裡,簡單的弦樂線條與鋪陳,是音樂中呈現敘事感的方式,像電影陪著主角一路慢慢往前,經歷了許多,最終還是保有原來的樣子。
MV邀請羊有四十七隻工作室,唐張導演、金曲設計師楊士慶合作,在MV的前製會議中,聽到Lala提起這首歌給她水的意象後,導演團隊以水、海洋作為創作的出發點,不限時日、不限空間、不限盛裝器皿的水,比擬在關係中的變化,以此作為核心的概念。在關係停滯的時間,我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日常不會關注的細節,而有了新發現,畫面的編排,把日常的物件化成靜物的方式去重新詮釋,讓平常你可能不會注意到的物件變成主角,而在這些物件裡面去做任何不同的想像,在日常中的細節找到安定和盼望。
-
雛形
詞:徐佳瑩 曲:徐佳瑩
很想你 可當你在這裡
好不容易走到一起 卻還是感覺有距離
很像我 想證明在這裡
好不容易找到話題 卻忘記該怎麼盡興
沒有關係
我喜歡我們的不積極
動不動就冷場也可以
讓我捧著你的安靜
沒有關係
我們不急著去看美景
也是因為在混沌夜裡
才願一步一步走得那麼小心
看著我 不需太多妙喻
長久之計想在一起 我只想要你的初心
沒有關係
我喜歡我們的不積極
偶爾多愁善感也可以
溫柔捧著愛的雛形
沒有關係
我們不急著說我愛你
等時間允許長夜將盡
最後呼之欲出的那就是感情
戰戰兢兢被生存駕馭
安安靜靜看自己過期
才聽見你的嘆息
臣服於 快樂遙不可及
沒有關係
我喜歡我們的不積極
偶爾多愁善感也可以
溫柔捧著愛的雛形
沒有關係
我們不急著說我愛你
等時間允許長夜將盡
最後呼之欲出的那就是感情
-
音樂製作
製作人 Producer:徐佳瑩 LaLa Hsu / 陳君豪 Howe@成績好工作室
編曲 Arrangement:柯遵毓 Jack Ko / 錢威良 Will'z Chieng / 陳君豪 Howe
貝斯 Bass:柯遵毓 Jack Ko
鼓&合成器 Drum&Synthesizer:陳君豪 Howe
合音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雅微 Shivia Lee
合音 Backing Vocal:徐佳瑩 LaLa Hsu / 李雅微 Shivia Lee
管弦樂編寫 Orchestra Arrangement:錢威良 Will'z Chieng / 陳君豪 Howe
小號 Trumpet:David Smith
長號 Trombone:宋光清 Qinbone Sung
弦樂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黃瑾諍 Chin-Cheng Huang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
大提琴 Cello:劉涵 隱分子 Hang Liu
人聲&管樂錄音師 Vocal&Brass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Hsuan Yeh
人聲&管樂錄音室 Vocal&Brass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弦樂錄音師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張閔翔 Min-Hsiang Chang
弦樂助理錄音師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朱品豪 Pin-Hao Ju
弦樂錄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母帶後製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Mike Marsh
母帶後製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Exchange Studio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沈冠霖 SHENB
-
影像製作
唐張崇偉Tom |羊有四十七隻Sheep 47 Studio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許祖昀 HSU Tzu-Yun
-
▶線上收聽____https://lalahsu.lnk.to/Prototype
--
➤還沒訂閱 徐佳瑩 LaLa的 Youtube頻道嗎?
https://reurl.cc/lRE5eQ →記得打開小鈴鐺🔔,不漏掉每個通知!
➤更多 LaLa徐佳瑩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
Facebook:https://reurl.cc/eE0mOj
Instagram:https://reurl.cc/GmzbAx
微博Weibo:https://reurl.cc/ZGRjW3
➤記得訂閱 亞神音樂 YouTube官方頻道 Subscribe YouTube
-- 最新MV、歌手影片、幕後花絮 都在
https://reurl.cc/Lbv7W4
➤接收 AsiaMuse 亞神音樂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
Facebook:https://reurl.cc/GmzbnZ
Instagram:https://reurl.cc/MAYkzk
微博Weibo:https://reurl.cc/rgz1Y4
➤加入亞神音樂 會員/官網
https://reurl.cc/DgNZDO
#LaLa徐佳瑩2021全新創作 #雛形 #暖心療癒單曲 #徐佳瑩 #LaLa
你聽我說微電影 在 我就是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吃美味的拌麵戳這裡去看
官網:https://www.shihhaowei.com/
PChome:https://24h.pchome.com.tw/prod/DBAY1D-A900BE3F4
MOMO:https://reurl.cc/XWGkYg
哈囉,我是NG,我喜歡看一些不常被人注意到的電影
看完後我想用我的方式,輕鬆的跟你分享電影的內容
我的信箱:isngmyname@gmail.com
我的FACEBOOK:http://goo.gl/HjJvc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p/1005056073207611/
我的Instagram:https://pse.is/GLC55
你聽我說微電影 在 老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是鬼月特輯,分享給大家滿滿的靈異故事!祝大家鬼節快樂!
上一則影片【三則冥婚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g3IEHeXWQHg
-
老王說全系列靈異故事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juEJe
房仲日記全系列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lnAjj
-
老王的粉絲專頁:https://lihi.cc/jvTHs
老王Instagram:https://lihi.cc/1EJia
-
投稿位置請發至信箱:oldwangsing@gmail.com
-
#老王說
-
注意:影片中的圖片、影片都僅供示意,並非真實情況或場地,若為真實場所會特別告知。
-
【老王說】最陰的醫院?竟然有人做邪術...杏林醫院的兩則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O7kObBV5ms8
-
【老王說】猛鬼故事團!幽靈巴士是真的嗎?
https://youtu.be/0s5u_J8JmUk
-
【老王說】古玉,真的很邪門嗎?
https://youtu.be/eEviPf6cyGc
-
【老王說】為何不能半夜看電影?
https://youtu.be/CIaOfenhxnk
-
【老王說】最陰邪術!養小鬼真的會出事嗎?
https://youtu.be/K2swvfUgH5E
-
【老王說】KTV女服務生,見鬼事件完整實錄
https://youtu.be/ebmndDunvr4
-
【老王說】三個真實靈異事件,其中兩個竟然發生在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0U8BoW30&t
-
【老王說】八仙樂園靈異故事層出不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eVLsu-y7g
-
【老王說】進旅館房門一定要敲門的原因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piSOraCXU
-
【老王說】情侶看劇時原來不能做這些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6g2s1hJ_gg
-
【老王說】畢業旅行原來不能做這些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aVn8FecKU&t
-
【老王說】我在當兵遇到的三個靈異事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bjSUMVEIU
-
【老王說】醫院夜班警衛的靈異故事(有醫院靈異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AJunKsnDY&t
-
【老王說-動畫版】中秋節-加碼特別篇|兩則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Mc2CYiB5G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