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60的網紅李璧琦Becky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把心愛的歌曲送給特別的你妳您⋯ ? #呼吸有害 ? #MusicLive on 2021Mar14 at Yippi ?《璧琦Becky陪你過浪漫 #白色情人節 》? 全集請到 https://getyippi.com/feeds/18332770 ? Pls Subscribe to ...
你 莫 走 伴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東彥的《霧中》入圍了威尼斯的影展VR非競賽單元「特別選映」。
某種程度,這個短片等於是EROS《野狼亂交館》,或G@me Virtual Date的再升級,等於把電腦D槽裡面的那些淫猥妄想藉由立體8K VR技術效果把一整座三溫暖發展場搬到你面前來。
某個手機的廣告詞是「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或者也可以改成「科技始終來自性」,我們追求更高的頻寬、更高階的電腦、更巨大的硬碟容量,是為了實踐那些關起門來一個人在房間裡對荒淫的色情念頭。
周東彥所有創作似乎都在回應這個問題。
無論是這一次的《霧中》,之前與澳洲藝術家跨界合作的《虛擬親密》,或者在更早更早之前紀錄片《你找什麼》,他彷彿某種趨光的昆蟲在寂寞的暗夜中飛向手機、電腦等科技的光源。
也知道不能耽溺於社群網路交友軟體了,兩年前擔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推出的行動藝術《國家級徵婚》,在1天之內連續約了35個男人,給彼此10分鐘,相互詢問:「你是我找的那個人嗎?」
其實人到中年,其實不大會被性欲擺布,但寂寞還是時不時地冒出來,逛街看見喜歡的酒杯,都是成雙成對地買,幻想有一天會遇見喜歡的人可以對飲,但總是平白無故打破杯子。
他與人最親密的關係大概是某連鎖按摩店的某號按摩師,「他時間很好配合,漸漸有點固定的感覺。我們不大說話,但他很貼心,我長得高,棉被蓋不到的地方,手腳容易冷,他會主動幫我蓋2條被子。」覺得寂寞不好,應該要改變,但人生充滿太多「可是」,「我也想學網路的人約抱睡,可是我每天都睡不好,睡覺大腦還處於開機80%的狀態,約抱睡怎麼會睡得好呢?」
以下是兩年前的訪問。
《因為寂寞的緣故/周東彥》
時間是某個星期三下午,地點是誠品信義咖啡館,青年藝術家周東彥坐我對面,聲音沉穩而低沉,很低很低,簡直低到桌子裡了。週間上班日的午後,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殷殷切切地迴盪在空中,鄰桌婦人窸窸窣窣地議論著誰整形失敗,誰老公有外遇,置身如此懶散的氣氛中,也讓訪談有一點八卦和窺探的意味。
「所以那天來了35個男人,只有一、二個是你的菜?」「會再碰面吧,才過一個禮拜而已啊,我們有在LINE繼續聊天,但我不斷在會議跟下一個會議之間穿梭,太忙了。」「你到底喜歡哪一型?」「對工作有熱情,喜歡他正在做的事情。可以一起去看表演,但他要打瞌睡也是可以的。下雨天穿著白色運動鞋,會加分。」
周東彥與我的談話與鄰桌碎嘴八卦的婦人並無不同,然而他講話字字斟酌,彷彿文化部長發表演說那樣慎重。周東彥是台灣當代備受矚目的劇場工作者和紀錄片導演,以劇場結合多媒體投放建立風格。我們談話內容論及婚嫁,乃他現為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辦了一個「國家級約會計畫」。今年5月24日,台灣同婚法案通過這一天,他穿上西裝,拿著玫瑰,拍徵友照片,張貼在國家戲劇院外頭燈箱,昭告天下他正在尋找男朋友,一百多個人來信,他遴選其中35人,於7月7日當天給彼此十分鐘,相互詢問:「你是我找的那個人嗎?」
他說同志相關議題公投後,他一直思索該如何活得更同志,如何突破同溫層,「在兩廳院徵友,除了可以跟進出兩廳院的中高產階級家庭、家長進行對話,我也在想是否能給還不敢認同自己的同志,多一點點信心。」前年,他入圍金馬獎的紀錄片《你找什麼?》談論的男同志網路交友文化,明年即將推出的舞台劇《虛擬親密》亦聚焦網路世代對親密關係探索,社群媒體上的寂寞已然成為他近年創作核心,問這一切與他單身5年有直接關係?他說:「是。」
周東彥今年38歲了,至今談過4場戀愛,開頭二段是念北藝大時認識的學弟和學長,2008年在巴黎駐村,網路上認識一個住布魯塞爾的義大利人,後來他回台灣了,用SKYPE維繫情感,但濃烈的情感不敵遠距離,二人2010年分手。2年後,他又在同志交友軟體JACK'D認識一個住北京的青島人,一年後還是走不下去,「我後來二段感情都是遠距離,可是我真的很認真,我受夠這一切了,我不想再和手機談戀愛了。我並不是說交友軟體不好,科技帶來很多美妙的事情,創造了許多不可能,但它也帶來許多可怕的事情,人跟人認識的速度來得快,但感情消逝也去得快。我做約會計畫單純只想回到真實的生活,人跟人的互動有呼吸,有體溫,我可以看見人,也想被人看見。」
交友軟體確實可怕,三貞九烈的地方媽媽在網路上需要火辣的性愛;道貌岸然的異性戀護家盟在午夜色情聊天室比誰都淫蕩,誰在網路上都是人格分裂,誰都是一人分飾二角,故而我不懷好意地問:「周東彥,身為當代備受矚目的劇場工作者,你在交友網站怎麼介紹你自己?」「就放自己的照片啊,跟人聊天,入圍金馬獎那次,有人認出我來了,就祝我得獎。」談話如同文化部長一樣慎重的人會沒有偶像包袱,我不信,遂命令他打開他的交友軟體,在眾多袒胸露背,肉香四溢的交友照片之中,果然他的徵友照片與放在表演節目冊上的宣傳照沒有什麼差別。
假裝我是手機那一端的陌生人,他會這樣對我介紹他自己:「我是周東彥,劇場工作者,紀錄片導演,我喜歡男孩子,而且從小就是。小時候去游泳,木柵的游泳池很原始,沒有隔間,我發現我一直盯著我不該看的,彷彿一切感官都放大了,快快穿上衣服離去。我高中念明倫高中,大概1997、1998年的時候,我會去看屏風表演班,看耕莘小劇場,有一次在劇場外頭看到一個人拿著攝影機拍攝,那個人是陳俊志,覺得拍片這件事很酷,我媽幫我買了一台小攝影機,開始透過小視窗認識這個世界。差不多是同一時間,我讀到一本雜誌叫做《同言無忌》,我確定我是同志,我在大一新生訓練就宣告出櫃。」
年輕藝術家人生沒有櫃子,但不知為何,講話有一種架子,一個字一個字拖得慢慢的,內容明明應該是輕鬆詼諧的,但他口氣始終是事不關己的,淡漠的。問他講話就是這樣子嗎?「應該是吧,我小學一、二年級上課都趴在桌子上,我們老師都叫我懶骨頭。我講話很慢嗎?我講話速度很快欸,我今天有告訴我自己講話一定要放鬆。大概昨天晚上沒睡好,吃了一顆安眠藥,藥效還沒退吧。」「我覺得你講話有一種架子,優雅的,像女明星一樣的派頭,有架子並不是壞事,你身處藝文圈,你得要撐一個專業的形象,去公部門開會,這個架子可以讓你跟舒淇當閨密,但不可能讓你收穫一個理想男朋友啊。」
「或許吧,我自己有想過我這樣的狀態在男同志界都是不優的,不好的,」對我的觀察,他不以為忤,淡淡地說:「大概小時候看了太多時尚雜誌的關係吧,我在高中會去誠品買《VOGUE》之類的外國雜誌,然後聞它的味道。時尚雜誌教了我認識很多名牌、名模,不只是牌子怎麼拼、怎麼唸,還有每個品牌、人物、甚至配件的故事。好東西是非常努力地打造出來的,不論是一個手工包包,還是一個讓人仰望的明星。」從時尚雜誌學會講話要得體,做人要優雅,所以當我問他誰是他做人處事的典範?他說張艾嘉,一點也不讓人意外,「我沒有真的很認識她,但她是那個會照顧人,會關懷別人的人,大器又得體,她沒有滿足於當一個女明星,當所有的女明星都停下來了,她還是不斷地往前走,金蟬脫殼好幾次。我的Role Modle都是這樣獨立的,堅強的。」「你跟林懷民合作過,也跟林奕華共事,不把他們當標竿,將自己投射在張艾嘉莫非是性向使然?」「我也沒有不把林懷民和林奕華當偶像,但張艾嘉比較美啊。」
因為喜歡張艾嘉的獨立自主,故而從懶散的創作者變成經營者也解釋得通了:他2010年自立門戶,創立狠主流影像公司,從3個人的工作室演變至今10個人的公司,在同輩的創作者並不尋常,他解釋有些大型的案子,就需要比較大的建置才能負荷,然而與他因《關於島嶼》有過合作的林懷民對此卻是憂心忡忡,「到底他是用團隊養創作,還是用創作去養團隊呢?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他的創作都是手工的,勞力密集的,但市場太小,他隨時都把自己搞得很累,永遠都像一隻生病的貓咪。」
生活忙與盲 孤單想找伴
我向他轉述林懷民的說法,「還好誒,比我辛苦的人大有人在,每個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不是我不跟你講,是我自己都沒去看到。」他不訴苦,回應依舊像女明星一樣雲淡風輕的,舉止氣質像是優渥家庭出身的孩子,但母親的說法又是另外一種版本:「我們家也不是很有錢的家庭,他爸爸身體不好,現在中風,我以前早上要送報紙,然後去幼稚園煮點心。他去英國念碩士是自己貸款,跟二家銀行一共貸款150萬元。他念博士班,我跟他爸爸覺得不行,幫他籌錢,念了一個學期,沒錢念下去,我們很自責,他反過來安慰我說:『媽媽,我念藝術是要美化人心,如果要讓爸爸媽媽辛苦那就不美了。』東彥從小就貼心,斯斯文文,乖乖的,小時候被同學叫周妹妹,我知道後很生氣,但他跟我說:『媽媽,我們不要理他,我們努力就好了。』他說自己是同志,所以更要努力,不要讓別人瞧不起。」
拿張艾嘉當標竿,希望當個獨立堅強的人,不被別人看輕,也把自己活成一首張艾嘉的〈忙與盲〉:「盲盲盲,忙忙忙,盲得已經沒有主張,盲得已經失去方向,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手機上行事曆,五顏六色的色塊,各式各樣的工作排到明年秋天,問他最近一次痛哭是什麼時候呢?「二年前,世界劇場展在台灣辦頒獎典禮,我下午跟學弟聊天,彷彿上演《大象席地而坐》,覺得一切都很無力,晚上金曲獎工作人員找我吃飯,他們很能喝,我沒吃什麼,就一個止痛藥,然後傳來消息說學弟得獎了,我哭是為了他高興,但也為自己其他的事哭一哭。我很容易哭,但後來壓抑到哭不出來了。」
原來他講話低沉不是學習女明星的慵懶,就只是疲累。人至中年,其實不大會被性欲擺布,但寂寞偶爾還是會跑出來,逛街看見喜歡的酒杯,都是成雙成對地買,幻想有一天會遇見喜歡的人可以對飲,但總是平白無故打破杯子,只能一個人孤孤單單在週末夜喝酒。每個跨年會許願改變自己嗎?「會啊,不論跨年或生日,都會跟自己說真的不要再鬧了,真的要找一個伴了。我沒有歸咎是工作耽誤了姻緣,我還有自己的問題,我太挑,不符合市場上肌肉、蓄鬍的需求。我應該在網路上勇敢表現自己,但因為我在很多工作場合已經過度表現自我了,所以覺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忙碌的青年藝術家最親密的關係大概是某連鎖按摩店的某號按摩師,「他時間很好配合,漸漸有點固定的感覺。我們不大說話,但他很貼心,我長得高,棉被蓋不到的地方,手腳容易冷,他會主動幫我蓋二條被子,這種細節他都注意到了。」於是,孤單的人到頭來只能仰賴陌生人的慈悲。他也覺得這樣不好,應該要改變,但人生充滿太多「可是」,「我也想學網路的人約抱睡,可是我每天都睡不好,睡覺大腦還處於開機80%的狀態,約抱睡怎麼會睡得好呢?」
他是矛盾的,那像喜歡男人穿白球鞋,採訪拍照的這一天,也穿著一雙刷得乾乾淨淨的白色球鞋,偏偏這天下雨,在積水的窟窿都踩髒了。
想太多的人活著就是自找麻煩,問他近日為追求愛情做出勇敢的事,他得意地說他有一天遇到了《美麗少年》的羅國宇,「他就是那種環境很好的台北小孩,前三志願 ,完全是我的型。我很積極地打招呼,並且加了LINE,但我丟訊息說:『嘿,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出外Hang Out(鬼混)。』卻打成了Gang Out。」 為愛踏出了第一步,明明是值得歡呼的事,他卻為了無傷大雅的錯誤,擔心對方以為自己邀約「群交」,自責了好幾天。
你 莫 走 伴奏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端網絡觀察:無 #鄉民,不奧運?開幕式又双叒叕 #辱華了?】
經歷疫情的漫長等待和各種歧視風波,一波三折的東京奧運會終於於7月23日在東京國立競技場正式開幕。就在開幕前,不少人都能注意到場館外響亮的抗議聲— —儘管日本國內對於奧運會仍有許多反對聲音,但也無法阻礙日本鄉民對這次開幕式的「創意發揮」。
為紀念1964年在東京創造,如今在全球廣為使用的體育象形圖,此次開幕式上,有三位分別身穿白色和藍色連體衣的表演者在舞台上再現50個象形圖,其中的小藍人還出席開幕式後的記者會。表演一出,日本網民大呼「這不是超級變變變嗎!!」、「也太猛了吧!!!!」,甚至有網友開始二創;網友亦十分好奇這兩位表演者到底是誰?「實在太有趣,可以想象到練習了很多次吧!」。當然除了日本網友,中港台網友亦有同樣的感受「根本就是奧運會版超級變變變!」
提及日本,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是遊戲就是漫畫。開幕式上的運動員入場環節亦有不少「さすが日本(果然是日本)」系列。除了各國展現自己的國家特色,現場樂隊還表演了日本經典遊戲的主題曲作為伴奏,有《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魔物獵人》等19首經典曲目。這一波「回憶殺」感動不少日本網友,「最高!!!」、「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勇者鬥惡龍》播放的時候,馬上反應『這是國歌呀!』」。然而因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在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上,化身任天堂經典遊戲人物馬里奧參加「東京八分鐘」的表演,有網友疑惑「為何沒有任天堂的歌曲呢?」「索尼或成最大贏家」除了遊戲回憶外,各國運動員入場時的標語牌也引起了不少熱議。此次標語牌的設計採用漫畫「吹き出し」風,即漫畫中人物的各種形狀的對話框。連日本網友也感歎「這就是日本啊!」;許多網友還用這個漫畫標語牌來「高喊」自己的心裡話和偶像。東加王國的3任旗手陶法托夫瓦(Pita Taufatofua)身穿傳統服飾,再次裸上身出場也瞬間引爆全場,奧林匹克的官方日本推特還調侃「這似乎已成為了奧運的定番了」。
其中最讓網友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開幕式途中,場館上方出現了由1824架無人機組成的旋轉地球,無人機甚至還組成了各種運動的象形圖動態版,有不少網友在推特發佈自己從家裡看到旋轉地球的照片。
當然除了讚美之外,也少不了吐槽。首先遭到日本網友各種炮轟的是國際奧委會主席 #巴赫 的演講。因為此前巴赫口誤將日本人說成中國人——「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甚至還表示為了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必要的犧牲是應該的,加之國內反對奧運會的情緒高漲。巴赫13分鐘的長演講立即引爆日本網友情緒,網友將他的長達13分鐘的演講和天皇僅僅13秒的演講作對比,吐槽其演講又臭又長,「巴赫主席的演講時間如同男子5000m優勝者所使用的時間,天皇的演講則是男子100m」;此前擔任日本奧組委會長的 #森喜朗,因稱 #女性講話要很久於是要限制她們發言時間 的言論而被辭退,於是網友也拿這個「哏」開始調侃,用這個「說話時間久=女性」的推論為巴赫進行比基尼二創,即為其畫比基尼畫像。
推特上 #非難(批評)殺到 的話題也衝上了日本趨勢榜,譴責首相 #菅義偉 和東京都知事 #小池百合子 在天皇起身發言時沒有馬上站起來,而是過了一會兒才匆忙起立。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尊重天皇,「天皇是國家的象征,這樣的行為很沒有禮貌」,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沒有必要如此上綱上線,亦有網友調侃「可能是因為巴赫的演講讓他們都睡著了」。
然而在中國網絡上,則是一邊倒的批評。日本放送協會NHK在台灣入場時說「台灣です(這是台灣)」,並且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轉播中國隊出場時中國地圖缺少了南沙和台灣,於是開幕式又双叒叕辱華了。中國網友怒氣瞬間點滿,「中國一個也不能少」、「日本時時刻刻都把台灣和中國分離!」;甚至有網友不爽「為什麼台灣比中國隊早出」、「為啥不把台灣香港放入中國隊?」。微博話題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 的討論也幾乎都是差評,「真尼嗎難看」、「我要去看看北京奧運會洗洗眼」、「百年最好的一屆奧運會就是北京奧運會了」;當然也有少部分網友表示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認為開幕式還是挺不錯的,但卻被稱為「日吹」。不過各種吐槽中卻出現了一個大烏龍,有網友將東京2020日本文化慶典「Wassai」上日本舞踏團體山海墅的表演當成此次開幕式上的演出,微博名MyHubby聲稱「開幕上出現了許多讓人作嘔的節目和畫面,以及不少特定的『圖騰與儀式』」,亦有微博籃在囧途嘲笑到,「藝術不分國界~但分陰陽兩界!真沒什麼文化輸出了?還是恐怖片那點東西」;甚至有網友「看圖說話」,「我的理解是,日本瞎tm排放核廢水,海洋生物紛紛變異,上岸找日本人報酬來了」。雖然事後有公眾號、文章核查糾錯,但上述微博和評論仍未刪除。
除了「台灣」和中國地圖讓中國網友氣撲撲外,騰訊視頻也被中國網友「討伐」。獲得開幕式獨家轉播授權的騰訊視頻在23日直播時,隨著台灣代表團入場,直播畫面一度切成脫口秀,但等切回來時中國隊已經走完了。於是中國網友再度爆炸,紛紛表示要卸載騰訊,並灌爆騰訊視頻的官方微博:「看開幕式吶,你給我看脫口秀?」、「騰訊你是有什麼毛病嗎?」,不到一日 #騰訊視頻奧運直播切掉中國進場 的話題就破億了。然而網友發現此話題不一會兒就被撤了,疑似騰訊在背後公關操作,「騰訊能不能趕緊下架啊,一直撤熱搜,敢做不敢認」。雖然24日下午騰訊視頻的官方微博發聲明道歉,表示是因為「點播版權超範圍使用」,為此給「大家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鄭重道歉」,然後此聲明根本無法平息中國網友的怒火,甚至被認為是找藉口,反而火上澆油。
不同於中國網絡上的「戾氣」,台灣網絡上則是一片感謝。雖然台灣此次奧運會以「中華台北」隊的名義參加,但NHK介紹時仍稱其為「台灣」,某種意義上變相實現了「東奧正名」;並且此次的各國運動員入場順序採用日本語50音,日本議員長島昭久在推特上透露此次台灣是用た(TA)進場,而不是チャイニーズ(chinese)的チ(chi)。雖然之後有網友表示根據1981年的《洛桑條例》,「Chinese Taipei」(即簡稱TPE)才是被奧組委所承認的,為了與中國做區隔,中華台北奧會在國家奧會會員名錄為「T組」。因此台灣本來就是排在T行出列,且「TPE」的開頭是「ティ」就是T開頭,所以出場順序並不代表被正名為「Taiwan」了。「奧運大會現場主持人講的是中華台北,因此他必須遵守洛桑協議,不然會面臨違約處罰」。但這一切還是被視為台日友好的象徵,不少台灣網友表示感動,也感謝日本的細心安排,推特上甚至出現台日網友互相打氣的場景;也有網友調侃這些行為「又辱華惹」:「你們就不怕維尼生氣?」台灣網絡上還流傳niconico直播開幕式時的彈幕,台灣隊出場時彈幕不停刷「台灣」、「獨立」;香港隊出場時則是「香港加油」;但輪到中國隊時則是「元兇」、「COVID-19的發源地」、「天安門」等字眼。
在英文網絡裡卻出現了個大烏龍。因為討厭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原因,日本網友在推特發出了一個話題 # IOCバッハ会長マイクロビキニ部(巴赫主席超小比基尼俱樂部) ,即為其畫穿戴比基尼的畫像。然而這個話題卻被不明白日文的英文網友,用在恭喜東京奧運會開幕的帖文中,於是不少日本網友趕緊用英文解釋這個話題的意思和發起的原因。
雖然此次東京奧運會被視為最多元的一屆,不少LGBTQ+選手參賽,但在開幕前卻深陷各種「歧視」爭議。除了前奧組委會長森喜朗因女性歧視言論而辭職外,還有開幕式創意總監佐佐木宏被揭發曾提議邀請演員渡邊直美扮豬,同樣在3月請辭。即使到了開幕前夕,仍有風波,接任曾因學生時代霸凌他人而引咎辭職的開幕式作曲負責人之一、音樂家小山田圭吾,閉幕禮表演總監小林賢太郎僅上任不足8日就被辭退了,原因是其98年的搞笑短劇中,以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為主題。
攝:Mike Blake/Reuters/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八問奧運會:這個世界還需要奧林匹克這種綜合性的盛會嗎?👉https://bit.ly/3rBwpQ0
💪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 #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
#端Plus會員計劃: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東京 #日本 #奧運 #台灣 #中國 #互聯網
你 莫 走 伴奏 在 李璧琦Becky L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把心愛的歌曲送給特別的你妳您⋯
? #呼吸有害
? #MusicLive on 2021Mar14 at Yippi
?《璧琦Becky陪你過浪漫 #白色情人節 》?
全集請到 https://getyippi.com/feeds/18332770
? Pls Subscribe to my #YouTubeChannel ??
http://www.youtube.com/user/BeckyLee811
? 歌曲全無修音Live Singing Playlist 請到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F85701B71203EFA
Special thx to our talented musicians:
@lau_yin_chiu @rex_chanchunleung
@jackiztsang @tristasiung
#B琦歌手 #愛樂癡女 你我都是 #行走的樂器
#SingYourHeartOutHK #singer #SYHOLive #singinglive #soloist #pop
? #EP #只想緊緊抱住你
隨碟附送4首 #伴奏音樂 #mmo
歡迎到以下網址選購 :
https://shop.gcc.org.hk/all-products/詩歌/pc20170901-323-detail.html
FB:藝人官方專頁
https://m.facebook.com/BeckyLee811/
FB:音樂/教育/見證分享/慈善活動
https://m.facebook.com/SingYourHeartOutHK/
微博︰http://www.weibo.com/beckyle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ecky_lee_811/?hl=en
優酷自頻道: http://i.youku.com/becklee811
?Good day & God bles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36lDQZrnto/hqdefault.jpg)
你 莫 走 伴奏 在 SenzaACappell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廣東歌 #香港音樂 #樂壇已死
第五年的【串燒廣東歌】
多謝你們今年讓SENZA的無伴奏合唱音樂走入主流樂壇
53首歌,有你最喜愛的、也有我們最喜愛的,
表演者也好,製作人也好,聽眾也好,
只要我們一日不放棄,香港樂壇都會似亞視般永遠存在。
????????, ????????!
----------------
▶MV團隊
攝影 Cheung Ho Lam @ Origame
剪接 Peace Lo & Miri Leung @ SENZA
平面設計及字體 Miri Leung @ SENZA
服裝 Peace Lo & Dennis Tsui @ SENZA
道具 Dennis Tsui @ SENZA
字幕 Calvert Fu @ SENZA
場地 Wake Up Studio
▶歌曲製作
串燒歌曲編排
Peace Lo & Miri Leung @ SENZA
無伴奏合唱編曲 Peace Lo & Miri Leung @ SENZA
錄音 King Lam & Peace Lo @ SENZA
錄音室 Little by little 藝術工作室
混音 King Lam @ SENZA
混音錄音室 Heaven Recording Studio
▶特別鳴謝 Mountain Hui
----------------
1. 天地無用-Kolor
2. 開始倒數-馮允謙
3. Break It Down-Dusty Bottle
4. IGNITED- Mirror
5. Boogie Baby-Luna Is A Bep ft. Charming Way
6. 一個毒男的自白-符家浚
7. 網路安全隱患-Serrini
8. 深夜告別練習-Zpecial
9. MAD-AGA
10. 天生二品-Jace Chan陳凱詠
11. 特倫斯夢遊仙境-林家謙
12. 猜猜我是誰-黃淑蔓
13. 黃金法則-The Hertz
14. 低半度-衛蘭
15. 每道微小-RubberBand
16. 廢學-陳健安
17. 人間有愛-R.O.O.T
18. 零分-Jude
19. 別為我好-許靖韻
20. 我該放手-JC
21. 幸福門-Gin Lee
22. 南昌街王子-薛凱琪
23. 輕熟女-JW王灝兒
24. My Only One-鄭中基
25.見或不見-張敬軒
26. 蒙著嘴說愛你-姜濤
27. All We Have Is Now-方皓玟
28. 正式開始-陳卓賢
29. 我們很帥-Error
30. 原始心態-吳業坤
31. 無窮-per se
32. 碧玉-王菀之
33. 若有若無-iii
34. 小丑-Nowhere Boys
35. 雙面哈菲-J.Arie
36. 溝渠暢泳-泳兒
37. 水刑物語-Jer柳應廷
38. 荒島之幻象-陳蕾
39.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黃妍
40. 我在切爾諾貝爾等你-JUNO麥浚龍
41. 致明日的舞-陳奕迅
42. 幻愛-小塵埃
43. 紅白-Robynn & Kendy
44. 清酒之約-馮穎琪
45. 感情這回事-陳柏宇
46. 巴勒比-黃凱逸
47. 再聚-林二汶
48. 我一伸手抱住我-SENZA A Cappella
49. 與人同行-鄧小巧
50. 時間的初衷-周國賢 x ToNick
51. 銀河修理員-Dear Jane
52. 呼吸有害-莫文蔚
53. 無力感-許廷鏗
----------------
【 ?Follow我地就可以即時update SENZA最新資訊啦 ?】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senzaacappella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senzahk
►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senzahk
► EMAIL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edwpxXQLr8/hqdefault.jpg)
你 莫 走 伴奏 在 Jess Wy 雷婉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想到一個芭蕾舞者忍著痛,踮起腳尖練習跳舞的畫面,沒有人知道她舞鞋裡藏著血痕。很多燦爛美麗的瞬間是由痛苦和眼淚堆砌而成的,不是嗎?
這是歌詞和旋律結合得非常完美的一首歌,即使過了很多年還是值得一聽。
Hope you all enjoy my piano arrang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g!
Please LIKE & SHARE if you do! ?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記得分享並訂閱我的頻道。*開啟小鈴鐺* 謝謝你們!
訂閱我的頻道!!!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
http://tiny.cc/t0kxdz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esswymusic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jesswymusic
JJ 《交換餘生》: https://youtu.be/fqN27zHRmaQ
自創曲 《巨嬰》: https://youtu.be/a1ZpAUBe9-8
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 https://youtu.be/JUYXsJHtVvE
周杰倫經典歌曲串燒 : https://youtu.be/LUktNXZg37o
方大同《Love Song》 : https://youtu.be/dDYgn6BUTXA
周杰倫《Mojito》: https://youtu.be/gSHk7Y2cEKM
《踮起腳尖愛》: https://youtu.be/9eyf3nw78xw
周杰倫《說好不哭》 : https://youtu.be/_ksHoFCmknk
周杰倫《等你下課》 : https://youtu.be/yKEkbpPUbV0
GEM 《很久以後》:https://youtu.be/tefy_Mv5xYU
《You Are My Sunshine》 : https://youtu.be/jY88fYvev4k
《與我無關》: https://youtu.be/kYEHVo_UhxA
艾怡良《Forever Young》: https://youtu.be/T6nwsfdQt7U
《太陽》 : https://youtu.be/9OmlLHYPu3g
林宥嘉 《兜圈》 : https://youtu.be/K0tP4XrPJ18
踮起腳尖愛(洪佩瑜)
作詞:小寒
作曲:蔡健雅
舞鞋 穿了洞 裂了縫 預備迎接一個夢
OK繃 遮住痛 要把蒼白都填充
勇氣惶恐 我要用哪一種
面對他 一百零一分笑容
等待 的時空 有點重 重得時針走不動
無影蹤 他始終 不曾降臨生命中
我好想懂 誰放我手心裡捧
幸福啊 依然長長的人龍
想踮起腳尖找尋愛 遠遠的存在
我來不及 說聲嗨 影子就從人海暈開
才踮起腳尖的期待 只怕被虧待
我勾不著還 微笑忍耐
等你回過頭來
哪天 撲了空 折了衷 祈禱終於起作用
一陣風 吹來夢 卻又敗在難溝通
我終於懂 怎麼人們的臉孔
想到愛 寂寞眼眶就轉紅
想踮起腳尖找尋愛 遠遠的存在
我來不及 說聲嗨 影子就從人海暈開
才踮起腳尖的期待 只怕被虧待
我勾不著還 微笑忍耐
等你回過頭來
等你回過頭來
你會回過頭來
回過頭來
想踮起腳尖找尋愛
遠遠的存在
我來不及 說聲嗨
影子就從人海暈開
才踮起腳尖的期待
只怕被虧待
我夠不著還 微笑忍耐
等你回過頭來
#踮起腳尖愛 #洪佩瑜 #live
#cover #翻唱 #WaitingForLove #我可能不會愛你
#coversong #musiccover #piano #pianocover #popsong #mandopo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eyf3nw78x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