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職涯小聚-第六場】
「唯有自己努力找機會跟資源,才能釐清職涯跟產業的輪廓。」—Tiffany Liu
這次非常開心能邀請到具有資深使用者研究員(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經驗的科管所97級劉宛婷(Tiffany Liu)學姊擔任本次職涯小聚的講者!以下學姊分為四大面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經歷與心得。
1.當年在科管所做了什麼事?
當時選擇了扎實且嚴謹的蕭瑞麟老師擔任論文的指導教授,在寫論文過程中所經歷的每個步驟都奠定了成為使用者研究員的基本能力,並也提醒學弟妹能盡快培養以下能力,包括:聊天力、觀察力、寫作力…等,許多時候不應只是了解問題的表面,更要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並需要了解使用者的背景及需求客製問題,才能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對應使用者研究員,也才能協助團隊找到產品的機會點(Killer Application)。學姊也建議我們能隨時觀察生活周遭的問題來訓練自己思辨的能力。
2.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因學姊的論文寫作是與趨勢科技公司相關的案子,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主動詢問當時該公司的主管是否能夠進入公司常駐實際觀察企業運作,因此得到主管青睞,在畢業後直接進入趨勢科技。
3.在趨勢科技的UX是什麼?
趨勢科技的HIE(Human Interface Engineering)遍布全球,所以細分成許多不同的職位,包括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UX Designer與Visual Designer等,而趨勢科技HIE部門將分為三大產品線,分別為Consumer、SMB Customers Channel Partners以及ENT customers。
4.在矽谷的求職經驗
在矽谷求職最困難的是簽證問題,如果是外國留學生並就讀STEM相關科系,畢業可能可以申請一年的OPT簽證,但學姊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是先進入大陸的跨國公司工作,日後再轉調至美國。學姊也建議如果我們想到國外工作,要盡早打開職涯的人脈。
而在美國的面試流程也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甚至會進行午餐面試,主管邀請面試者一同用餐,觀察面試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與價值等,比起一般面試是更具挑戰呢!這次職涯小聚非常榮幸能邀請Tiffany學姊回來與我們做分享,讓我們求職視野更加廣闊😊
本場小聚更詳細的記錄,已上傳於政大科智所的Medium,歡迎各位前往閱讀唷!
https://medium.com/@nccutiipm108
使用者研究員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蒂芬先生的八卦:失業記 2
離開那位獵頭辦公室,
我還有點呆滯,沒能從自己的悲哀情緒中出來。
騎著 U-Bike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我該怎麼辦...
自己找的 HP、DELL、AWS、APPLE,都沒有消息,
找上來的,最遠的在英國,
近一點的要去新加坡,
再不然是深圳或上海。
我不想啊!
唯一一個我覺得有興趣的,
是 Accenture 在深圳有一個創新中心,
要找 Workshop Designer。
看了 JD,我寫 email 過去,說:
『沒有人比我的資歷更能勝任這個工作,
如果您可以接受我在台灣上班,
需要面對面討論事情的時候,
我隨時可以飛一趟過去。
期待能談一談彼此合作的機會。』
結果呢,是我想太多了。
連個回信也沒有。
那一陣子腦海只有一個想法:
『原來,我這個就叫作 #中年失業 啊。』
其實不能算是失業,對吧。
因為根本沒有雇傭關係,
何來失業之說?
只是,想著想著,就覺得好笑。
年過 45 歲還在找工作的人,
之前還驕傲地自信滿滿,
最後竟是這個景況。
日子到了 2019 年 8 月,
在一個要作個人的年中盤點的聚會裡,
我用 A4 紙畫了一條橫線,
線上加上幾根等距的直立小棒棒,
月份從 1 月分割到 8 月,
在每一個分割空白中,
要加上個人在當月的工作內容。
而我的空格,只填到 4 月,
5 月到 8 月,空白。
『那 3 個月我在幹嘛?』
聚會怎麼結束的,不記得了。
講真,那 3 個月在幹嘛也不記得了。
寫這篇八卦文前去查了一下那時間的行事曆,
只有 5/3-5/5 去爬桃山和喀拉業山比較正面積極一點,
那從未出現在我行事曆上的
『OO 保險扣款 XX 元』的提醒事項,
又讓我想起有從 A 銀行轉帳到 B 銀行去給扣款的事情。
『嘿!你還記得收到保險扣繳失敗的簡訊吧。』我對自己說。
真囧。
這種窘境,是對沒辦法到企業謀得一份 (穩定) 工作的反應。
其實我一直有在香港大學的中國商學院兼課,
一年大概有 3-5 次飛去北京、上海和深圳授課,
另外,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一些台灣的創新課。
但,這些在習慣了『穩定』生活的家人看來,
都是『不穩定』的工作,
甚至不是工作,是兼職。
8 月很熱,卻是昏暗的日子,
幸好,陽光般的轉機還是會悄悄地竄進來。
銀行來電說香港大學的講師費匯進來了,
那張三不五時罷工的銀行卡終於可以安穩地開工了。
前幾次無償協助朋友的工作坊之後,
終於有一次可以自己主導,拿到費用。
朋友輾轉介紹了企管顧問公司,
台灣知名企業的創新工作坊,也找上門來。
那段陽光普照的日子,開始思考:
『以此為業,可能嗎?』
就如那位獵頭的建議。
接著,香港大學的學生開始為他們的公司找尋『外腦』資源,
找到我這裡來。
『我沒帶過你們班吧?』我問,
學生回答:『是的,沒有。不過好幾位認識的同學和老師都推薦 Steven 老師。』
這是第一次這麼直接嚐到口碑的好處。
『那... 應該行得通吧!』
我是指放棄進企業打工領薪水,
以企業講師和顧問服務當作接下來的發展這件事。
這個決定對我的家人來說,
只要我堅持,他們都會支持我。
而我要堅持也不困難。
原因或許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
你在做職涯規劃的時候,
有沒有為自己拼湊過一個 #願景板?
我有,2011 年做的。
在那張願景板上,
我剪貼了一隻乘風上騰的老鷹,
老鷹下面有一支梯子。
紙上我寫了四個字,總結這個故事:
#助你成功。
幫助的助,不是祝福的祝。
我的願景從 2011 年開始就是
『幫助個人或企業成功』。
隨著工作的轉換,
歷練過韌體軟體工程師、六標準差黑帶、
創新引導師、設計師、產品經理,到
使用者研究員,
漸漸地,這個成功就聚焦到 #產品與服務創新 上了。
就是我現在這個樣子。
跟各位報告我的工作:
我目前依然是香港大學的客座講師,
而且是唯一一位在同一學程中教授兩門課的老師。
〈用戶和情景研究〉和〈概念與原型設計〉。
也是廣州一所企業大學的〈商業模式〉課導師。
另外,我還在應用劇本實驗室和伙伴一起,
要建立一個新形態的創新空間,
一個包括硬體、軟體、工具包和創新流程的系統。
當然,我在商學院的課和創新流程都可以抽出來,
繼續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企業需求的專屬創新流程。
最後,有任何創新和引導方面的意見,
歡迎隨時溝通:www.innofaci.com
後記:
寫失業記 1 之前,
我因為聽到寫黃明志和黃秋生的新歌〈#ChinaReggaeton〉,
想寫一篇從 2019 年 6 月第一次聽到黃明志之後怎麼被他吸引的故事,
岔題先去寫了他的一首〈#不想放開 Never Give Up〉對我的影響和體悟,
然後想到我那段中年失業的心情,
就想說寫下來當作紀錄與反省。
沒想到引起朋友們的關心,
紛紛私訊來勉勵關心打氣加油。
在此一併感謝。
人間有情,正是如此。
幾位約了喝下午茶的,我都會赴約滴。
使用者研究員 在 方.略.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活動快報 #FEDxDesign2018
#設計和技術相關的工作者不能錯過的年度盛會
感謝 Front-End Developers Taiwan & RGBA 的邀請,BMI·方略 的設計總監 Diane (沈美君) 將在今年的 FED X Design 2018 研討會與大家見面,並在講座及工作坊與大家近距離的交流。
今年度於7/14-15舉辦的 Front-End Developers Taiwan X RGBA 的年度大聚會,可以說是一場結合 科技 與 人文 的社群活動,採設計與前端,雙軌制進行,希望可以透過講座和工作方的形式,讓設計、技術相關的工作者能夠拋開既有的習慣和思維,一起玩技術、談設計,挖掘未來 FED / UI / UX 的無限可能!
這次 Diane 所帶領的工作坊是《給設計師與工程師的「策略設計工作營」- 開始掌握經營環境》
身為設計師/工程師的你,#為什麼需要了解經營環境?這與開發產品服務的工作日常有什麼關聯呢?為了讓你在開發的過程,能更準確對焦、更迅速回應外面世界的變化,設計師、工程師們除了需要掌握各自的專業能力,還必須具備追蹤趨勢訊號、將趨勢訊號轉化為策略的設計能力。想了解各項工作坊細節及報名資訊:
👉 這邊請>>https://goo.gl/cfsEsd
FEDC 2018 :【設計軌第一場工作坊】 — 沈美君 🎉
Business Models Inc. 大中華區設計總監
Craftventure 共同創辦人
Service Design Network Taiwan Chapter 共同發起人
⟪設計ㄧ門好生意 (Design A Better Business)⟫一書的共同協作者
是個會做策略的設計師、也是個會看程式碼的使用者研究員,擅長於服務策略、服務體驗設計與使用者研究。長期在不同國家與跨領域團隊合作(高科技、電信、金融、零售、食品、生活風格、社會企業),協助團隊作新事業開發、制定服務策略、設計服務體驗、制定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
【工作坊主題】 : 給設計師與工程師的「策略設計工作營」
在這個工作坊中,你將學習如何觀察、並有系統地分析勾勒目標市場的經營環境,並學習透過工具與團隊進行深度討論、建立對關鍵趨勢與經營環境的共同認知,接著能將分析結果反應到商業模式中,找出生意的「機會」及「威脅」,做出因應時勢的策略選擇。對設計師與工程師來說,開始學著掌握經營環境分析的能力,能讓你學著跳脫井底思考、讓你更方便頻繁的練習「拜訪未來」、洞悉生意必須作何改變、說一個讓人記住的故事,為自己也為團隊帶來更多的價值。
● 如果你有以下的問題,這個工作坊適合你來參加:
– 你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方法,讓團隊可以相互分享、討論、激盪各自從不同管道獲得的趨勢資訊
–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簡單清楚、明確可視的方法,讓大家有機會充分思考、表述自己的觀點,並紀錄與討論所觀察的變化
– 你覺得團隊成員在進行新事業開發或策略規劃時,無法感受外在變化的速度、沒有回應變化的急迫感
– 你與團隊討論經營環境的時候,常發現:討論內容瑣碎片段、缺乏事例、太多無法消化的制式報告、討論頻次太低、或每個人思考討論層次不一致
● 工作坊流程 :
– 經營環境是什麼?
– 為什麼需要經營環境分析?
– 什麼是經營環境分析圖?
– 「經營環境分析」的 7 個關鍵區塊
– 「經營環境分析」的動態分析,釐清關聯
– 開始檢視經營環境和我的生意有什麼關係
– 如何分析經營環境與商業模式,做出更有根據的決策?
– 我們的三個案例故事
● 註明:這次的工作坊所用的案例材料部分會以「商業模式圖」來闡釋,因為時間限制,將假設參加的朋友對商業模式圖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了解與應用,將不另外解釋。若對《商業模式設計工作坊》有興趣,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pg/BMINCTW/events/)
👉 VIP 票出售中 https://f2e.kktix.cc/events/fedc-2018
🔔 工作坊票 6/5 開賣 https://f2e.kktix.cc/events/fedc-2018-design-workshop
👉 追蹤最新消息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6401260949269/
#FEDC #workshop #strategydesign #whyshouldIcare #cocreationfordoingjobbetter
#stratagythinkinganddoing #bettercollaborationwith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