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來去博物館區晃一圈
#夭壽喔聽說國立博物館前的Iamsterdam要拆了
#要拍要快不然老闆要收攤囉
想當初老娘除了對紅燈區和吃大麻蛋糕很有興趣外,
博物館區也是有燒到我,
畢竟姊體內躲了一個文青人格時不時會受刺激冒出來,
so!不來這是要怎麼變身?(推大圓眼鏡)
博物館區很舒服,
有一大片草地、小孩遊戲區、市集,
梵谷博物館也在這兒,
但最不容錯過的,
莫過於國立博物館前的「I amsterdam」裝置藝術。
-
吹著微風、輕踩腳步,
姊愉快滴徜徉在藝術和大麻氣息的浪花間,
準備好好來這文青一下......😌
就在老娘緩緩轉身準備人格分裂的那個moment ,
說時遲那時快!
唰!眼角餘光突然瞄到一股不尋常的騷動.....
趕緊定睛往I amsterdam一看......
靠!這蝦毀?
這是龍發堂集體帶出來放風吧!!!😆
這是龍發堂集體帶出來放風吧!!!😆
這是龍發堂集體帶出來放風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瘋子...喔不!遊客都擠在這拍照,
年紀遍及0~80歳(或更高),
用各種奇形怪狀的姿勢包覆著這個地標👇🏻
站的、坐的、爬的、趴的、跪的、躺的...
金雞獨立式、神雕俠侶式、貞子式、大法師式...
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姿勢通通有!🤷🏻♀️
(((((到底什麼跟什麼是在播鬼片嗎)))))
甚至還有帥哥在上面大玩棒式,
哈哈哈哈哈太有才了!!!
是說雖然想拍張照都很難找到空檔卡位,
但看大家忙成一團感覺超!好!笑!
#一種跟扛起士一樣的瞎感
此處完全是一個知性與歡樂兼具的所在,
阿姆斯特丹到處都是(瘋子的)笑聲,
超有趣呀!
#但此情此景即將只剩追憶喔NoNoNoNo
#2016年8月那個旺季
來去 龍發堂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起我人生裡第一次和作家「交手」,是被分派去做小說家張大春和台大心理系教授李本華老師的對談,為什麼是他們?好像只是因為他們很紅,覺得湊在一起會有火花吧,談什麼題目我忘了。
我按電話鍵時,手指不停顫抖,是我讀了那麼多他的小說的作家耶!電話響了幾聲,進入答錄語音,「您好,這裡是龍發堂台北總堂,本堂住持大春大師,現在外出看診去了……等聽到他媽的嗶的時候,請留言……」這……這什麼跟什麼啊?我好像留了言吧,打了幾次,聽了幾次他媽的嗶,沒回應,沒回應。廢話,誰知道你是誰?這本雜誌,聽都沒聽過!(那時候沒有詐騙集團,但是奇奇怪怪的雜誌可不少。)我一定要達成任務啊,吸口氣,我再留言:「大春大師,我現在需要急診!……」耶,他給我回電話了!(宇文正)
實在太可愛也太好笑了XDDDDDD
〈那一把油麻菜籽啊!〉
昨日發文後幾位臉友要我「消消氣」,咦,怎麼公親變事主?沒事拉。但鄭重的說,我討厭一切的斷章取義,討厭挾著惡意扭曲別人的話語或文字,政治上已經夠多這種事,不要連一個作家的日常小品都變成這種鳥事,這只是很卑微的盼望吧。
但是昨日寫完,卻把我的心思帶往另一個時空。那大學剛畢業兩年多的雜誌採訪編輯歲月。好忙亂,好疲憊,好低的薪水,好少的睡眠,可是每一天,都不知道將面對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那是我自己的選擇,在那眼高手低,經驗匱乏──當時我還不懂得用這個詞彙,只是想要親近創作的時光裡,所能選擇的唯一道路。
我想起我人生裡第一次和作家「交手」,是被分派去做小說家張大春和台大心理系教授李本華老師的對談,為什麼是他們?好像只是因為他們很紅,覺得湊在一起會有火花吧,談什麼題目我忘了。
我按電話鍵時,手指不停顫抖,是我讀了那麼多他的小說的作家耶!電話響了幾聲,進入答錄語音,「您好,這裡是龍發堂台北總堂,本堂住持大春大師,現在外出看診去了……等聽到他媽的嗶的時候,請留言……」這……這什麼跟什麼啊?我好像留了言吧,打了幾次,聽了幾次他媽的嗶,沒回應,沒回應。廢話,誰知道你是誰?這本雜誌,聽都沒聽過!(那時候沒有詐騙集團,但是奇奇怪怪的雜誌可不少。)我一定要達成任務啊,吸口氣,我再留言:「大春大師,我現在需要急診!……」耶,他給我回電話了!
多年後在聯副的文學獎決審會遇見他,我不敢去攀交情,從來不知道,他是否記得當年那個戰戰兢兢求診的小編輯?
我想起後來流浪到一個果然奇奇怪怪的雜誌,卻在那裡遇見三個好朋友。一個熬夜趕最後交版的深夜,下班後一群同事開車到福隆海邊,我們四個女生並坐談心,望著黑黝黝的海潮,決定明天一起辭職走人。前途茫茫,我們都不知道未來將往哪裡去。我們都是熱愛文字的少女,那樣無邪,那樣友愛。
最漂亮的敏鈴,後來去當了空姐,再後來,進入公關業。最可愛的芸英,後來進了她熱愛的職棒雜誌,做了兄弟象職棒雜誌的總編輯,後來專事寫作,長年關懷弱勢,尤其是視障團體,寫了非常多動人的報導。最男子氣概的美慧,她常常騎摩托車送我回家,我偎在她的身後,躲避豔陽,她婚後卻做了專職家庭主婦。而我,如果可以說看起來「最夢幻」的我,嚇死她們的,進入一家隨股市炙熱而生的財星日報。
那時剛剛解嚴,報禁解除,雜誌如雨後春筍,極低的薪資,網羅愛好文字的少年少女,來來往往,朝生暮死。我們是一把油麻菜籽,不知被撒到哪裡,在哪裡發芽或是凋萎。我是如此如此的想念妳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