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虎尾厲害的美食之一,來自北京的老闆,製作獨家配方內餡,而且一個只要銅板價,非常適合當下午的點心
🔻#豬肉 $25 🐷 餡餅皮是偏薄的那種,一咬下去,整個噴汁出來,而且是非常燙的那種,享用時一定要非常小心,內餡是我喜歡的瘦肉豬肉和蔥,鹹度也剛剛好👍
————————————————————————
🍽店名:北京王餡餅
🏠地址:雲林縣虎尾鎮鎮華南路15號
☎️電話:0953-783301
⏲️營業時間:14:30~18:00
#餡餅 #雲林 #雲林美食 #虎尾 #虎尾美食 #美食 #吃貨 #吃 #台灣美食 #台灣 #Yunlin #Yunlinfood #foodporn #foodlover #taichung #taichungfood #相機食先 #美味しい #北京王餡餅 #美食_____容 #容容愛吃美食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本書表面上關於海外西藏人,實際上卻處處是香港的鏡像。作者長期考察印度達蘭薩拉的小西藏,對過去二十年中國如何滲透、顛覆、影響當地,和滋擾海外藏人,有非常寶貴的第一手觀察。今天北京對香港已經撕破臉皮,未來對遠比藏人富有的海外港人的手段,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面上,流亡藏人起碼有一個流亡政府,有世界級領...
來自北京 在 葉超 Yeh Cha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回生二回熟
-疫情後的第二場演出-
帶著白白小樂隊
來基隆夏隆咖啡館 Shalom Coffee玩耍!
相信我!
這個中秋連假想要擁有Chill Chill的愉悅好心情,一定要來現場聽白白唱唱歌,講講脫口秀,還有她這個來自北京女孩在台灣留學幾年的社會觀察,肯定滿足有收穫的回家!
日期:2021/09/18(六)7:00 p.m
地點:夏隆咖啡館 Shalom Coffee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義六路38號 / No. 38, Yi 6th Rd., Xinyi Dist., Keelung City
票價:早鳥票250元(前25名,09/17截止) / 現場票300元 + 低消一杯飲料(皆為現場付款)
Vocal|白白
Keyboard |YJL 林呱
Guitar|葉超
來自北京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從小生活在老社區中,過著傳統的台南人的生活,小時候我對外省菜的認識不多,最熟悉的滋味大約就是老伯伯做出的濃郁豆漿,還有幾次與家人專程到高雄吃小籠湯包的經驗。
小時候家裡斜對面有一攤陽春麵,爸爸很喜歡到那裡吃陽春麵,而小時候的我則將這麵攤視為畏途,因為麵太多、太大碗,感覺那團麵吃一整天也吃不完,但湯頭之好,可真讓我充滿了矛盾,每次叫了一碗,我總將湯喝光,麵全部留下,當然如此就會換來爸爸的一頓責怪。
小時候我的生活中有兩種「水餃」,一種是每天下午包子攤車上賣的台灣水餃,個頭碩大,用地瓜粉皮包裹著內餡,放在蒸籠裡頭,一顆賣五毛錢;而另一種水餃我很陌生,就是陽春麵攤上賣的,總是不見蹤影,而且只賣兩毛錢,身為道地華僑的爸爸與我都非常好奇,可是卻遲遲不敢嘗試,畢竟價格落差加上文化差距,陽春麵攤的水餃總是有股迷樣色彩。
等我長大後,終於有機會到眷村作客,吃了不少各省的家常菜,但就是沒吃到水餃,想不到這樣一等,第一次吃到北方水餃竟然是22歲那一年,是一為熟識的老教授包的三鮮水餃,味道之美讓我至今念念不忘。
命運說來也有又趣,向來對北方文化不熟悉的我,卻有個來自北京的婆婆,婆婆是純正滿族人,北方麵食文化自然佔了餐桌的一半篇幅,剛吃到婆婆做的水餃很不習慣,婆婆自己擀皮做出的餃子略呈長條型,外皮吃起來厚實有些咬勁,搭配我很陌生的茴香肉餡,一餐大約吃個三、五顆就飽了。
我也曾經想學習桿麵皮、包餃子,只可惜我做台菜的邏輯要跳來做道地麵食,怎麼樣也做不來,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那高標準,捏出來的餃子永遠最醜,果然做好菜前,文化也得認識夠深。其實婆婆的手藝不算精湛,先生的舅舅則是一身老功夫,老北京人的麵食都難不倒他,吃過他的麵食之後,頓時發現,台南的麵食距離如此道地的標準太遠,心中總是感嘆,吃到好的就回不來了。
最近我一直想吃到品質最好的餃子,各大名店的宅配、市場我都嘗試,就是找不到鍾意的口味,靈機一想,趕緊打給好朋友徐天麟求助,從天麟口中才知道,現在願意親自桿皮的人少了,大多用機器做的水餃皮,店家為了讓皮呈現Q的口感,在皮中添加了些太白粉。天麟告訴我,他知道一個店家現在還會自己桿皮做餃子,隱居於市場中,當下他急忙要掛電話趕去幫我買,有這麼好的朋友我真是幸運。美食圈的朋友們都有非常好的交情,一有困難打電話就有資訊可以互相交流,真是幸福無比。
來自北京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本書表面上關於海外西藏人,實際上卻處處是香港的鏡像。作者長期考察印度達蘭薩拉的小西藏,對過去二十年中國如何滲透、顛覆、影響當地,和滋擾海外藏人,有非常寶貴的第一手觀察。今天北京對香港已經撕破臉皮,未來對遠比藏人富有的海外港人的手段,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面上,流亡藏人起碼有一個流亡政府,有世界級領袖達賴喇嘛,有自成一家的藏傳佛教為信仰,也有一片印度政府給予的土地安置流亡藏人,雖然事隔六十年,依然有國際關注,似乎一切都是香港人的榜樣。但細看下,問題卻不少......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9737774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JEz3N5Yb8/hqdefault.jpg)
來自北京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音樂故事: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高金素梅2021.02.26
今天是元宵節,我再來談一首歌,一首曾經在50年前流行的情歌~「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在上個世紀的1970年代,許多著名的歌星都曾唱過這首歌,其實,這首歌是源自於原住民部落的林班歌。根據2014年飛魚雲豹音樂工團製作「流浪之歌專輯」時的田野調查,在流行樂壇出現這首歌之前10年,原住民部落已廣泛流傳這首歌,只是沒有固定的歌名。
作家楊渡曾以《詩經》為喻,將林班歌比喻為原住民族的“國風”,也就是可待採集、傳達民情的“民歌”。我們可以從起源、內容來看,集體創作、自然傳唱、人際傳播的林班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民歌。幾十年間,也有許多歌被“不問出處來源”的通過電台電視和一些歌手的演唱,成為“流行歌曲”,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原住民族對流行音樂界的貢獻,不只是這些好聽的歌、源源不竭的天分歌手,還有,對“流行”原初意義的觸動~表達出普遍與真實的心聲,召喚衆人憂歡與共的情感。
2015年在我舉辦的音樂會上,布農族的伍美珠與來自北京的小娟合作演唱了這首歌,美珠以部落熟悉的古典深情唱法,小娟則用現代的民歌唱法,古典與現代,林班歌可以這樣詮釋。
音樂故事系列:
《流浪之歌: 珍重!》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3734871239889423/
《青春版稅 李泰祥》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3734878466555367/
《兩首歌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494408856340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9zbbKcckZA/hqdefault.jpg)
來自北京 在 人生這場鬧劇Nowg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哈之前去杭州工作的關係
需要拍幾組寫真照工作用
就順便記錄下來我遇到的幾位有趣的彩妝師
第1位是來自北京某電視台裡的彩妝師
他們覺得我的單眼皮在鏡頭裡很無神
就幫我加了雙眼皮^^
第2位是海馬體攝影,就是拍寫真的那種地方
之後會再另外剪成一集跟大家分享
第3位是私人攝影工作室
最後竟然把我拍成新娘的樣子了????
算是蠻有趣的經驗啦哈哈
特別是第1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tCPx9HFUN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