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書名:初戀【2018直木賞得獎作品】
作者: 島本理生
譯者: 楊明綺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27
-
謝謝采實出版社寄來這本書,我竟然一口氣看完它了!!!!
自小雖喜愛閱讀,但對小說類型總是很難入手,更遑論是推理小說。通常只要人物角色無法在前兩頁透過對話互動讓人清楚辨識,我就會放棄讀它。畢竟我雖然看來聰慧,但現實生活中和人的互動已經耗去不少心思,再花力氣斟酌強記小說主角的名字和個性,也太累了~。
(不過就是記名字很弱這麼多藉口🤣🤣🤣)
而「初戀」不虧是得到去年日本文學大獎〔直木賞〕,讀來不但不艱澀,甚至能讓人引發好奇而欲罷不能地往下翻閱。
雖名為「初戀」,但卻非我們一般對於初戀的認知。比較傾向心理學裡所探討的,嬰兒時期的依戀。
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愛」,會是在原生家庭裡。由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來形塑愛的模樣,在我們還是懞懂未知的時候,已經悄悄對愛有了一套既定模式和認知。所以即便成年後的我們談了許多場戀愛,打從出生開始後與父母的關係,就名為「初戀」。
#
【許多壞人,其實只是壞掉的人。在成為壞人以前,他們早己被弄壞了。】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嬰兒時期的依戀類型和成人親密關係中的依戀類型具有沿襲性。所以,如果總是在關係裡跌跤得不明就裡的,往往得先有自覺往自己內在探索才是。許多內心最幽微陰暗的地方,或許藏著自己亟欲撇清和遺忘的過往。挖掘這些往往不是個令人開心的過程,但只要想到,若是有一天,自己對愛的不明白就糊裡糊塗地去愛了,甚至有了小孩….。
許多悲劇抽絲剝繭,不過就是人在最初一開始的傷口沒有被好好安撫治愈、而衍生出來的。
當然所有人都是在成為父母之後,才開始學會怎麼當父母。但不同的是,若能時時保有自覺和自省,才能在新的關係建立過程中,察覺到過往自己在關係裡忽略的問題,進而修正,親子關係才能在彼此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趨近圓滿。可偏偏成為大人的我們,有了父母的這個職責後,好像也有了不能認輸、不能低頭的框架。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父母也是他的父母眼中的小孩,大家都有各自的生命課題。
在想給世界更多愛之前,在感嘆世道混亂之前,在批判那些虐童案或社會案件之前,或許先回到自己的內心,先療癒那個被害者,才不會在不知情的狀況裡,成為加害者。
#
「我們必須幫心中那團黑暗命名,追溯過往,查明原因一事,既不能推諉,也無法逃避,要想改變現狀,必須一步步進行與整理;因為一味視而不見,佯裝前行的結果,只是一直被貼在背上的東西支配著。『現在』不僅是現在,也包括過往的一切。 」
華人社會裡,著重「家醜不外揚」,面子往往勝過於面對問題。而這也不過說明著,即便身為大人,他們在關係裡也是還沒成熟的小孩。我們對於處理負面情緒的恐懼,也源自於這樣的傳統思維。
即便是故事中的主角們,也都有著這樣的壓抑。但每個人都努力地以自己當下最能夠承受的方式去面對------但前提必須要有相當的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需要不停自我訓練的。唯有深知自己不想再深陷泥濘,回頭看那些不堪的軌跡,拆解它、整理脈絡,讓那些悲傷、憤怒、委屈、恐懼、擔憂、焦慮等情緒徹底釋放,才能一步比一步更清楚地,跨出步伐。
在讀到最後一篇時,忍著眼角的淚讀完闔上書,默默地把頭埋在書裏小小地痛哭一場-------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如小說裡的臨床心理師真壁由紀,能夠遇見一個如此溫柔堅毅的對象。
就像是有人一路都輕輕捧著一個長滿刺的刺蝟。刺蝟天性膽小易怒、容易緊張,當牠哼氣防衛個不停又縮成顆球,你要怎麼跟牠互動呢?許多人選擇放棄,或者被扎傷幾次後離開。
面對這樣的狀況,能做的只有等,等牠慢慢鬆開。唯有夠溫柔堅毅的人才能如此,而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
真要說眼淚是痛,也是感動,更是感激。或許自己一路也是被這樣的溫柔包圍著,一個苦難生出一個慈悲,在面對那些找我排解情緒、訴說秘密的朋友、或聽眾、或陌生的人,我的耐心傾聽除了同理,更是想將得到的溫柔回報給這些需要的人。如果你的黑暗曾因我的聲音或包容得到一絲光線,都因我曾受過的溫柔而來。
要感謝的是過往那些的溫柔相待。
#
【受到傷害、無法互相理解、不被理解,都是因為內心恐懼的關係。】
願我們都能在這些溫柔裡,慢慢地,無所畏懼。
#初戀
#日本直木賞
#島本理生
#采實文化
#推理小說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