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得不算早,但呼吸到的空氣卻很清新。
晨跑完、洗了個晨澡後,讓我可以來繼續「寫作計畫#003」,這個計畫重於持續的力量,所以我會努力在早晨時,一步步建立寫作的習慣。
-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文章。
[逐網路而居:疫病與資訊時代,「數位遊民」已不是空想|許家豪/鳴人堂|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09/article/10034)
什麼是「數位遊民」呢?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群沒有固定工作及居住地點,只單靠一台筆記型電腦跟手機,就能進行遠端工作、賺取獲利,能在許多城市、國家不斷流動的一群自由的工作者。
(也許這也是你未來的理想工作型態,也說不定?)
-
這篇文章主要提及,從2020年8月起愛沙尼亞就率先推出了「數位移民簽證」,讓自由工作者在申請簽證上不必花上好幾個月,最長也能在愛沙尼亞停留一年。
而愛沙尼雅的數位簽證(DNV),主要開放給所有能以通訊科技遠端工作的數位遊民們,無論是受雇者、自由工作者或是企業經營者,只要在申請時能說明公司或主要工作對象客戶位於愛沙尼亞境外,且工作性質可以遠端進行,就擁有申請DNV的資格。
雖說,愛沙尼雅是申根區的歐盟國家,擁有一張簽證就能享有在申根區自由移動的權利,但在文中也提到幾個關於DNV的劣勢,我也想舉幾個跟大家分享。
1**.工作性質與財務門檻**
我認為門檻最高的就屬這一條了吧!
DNV爲申請者設下了收入水準的要求,除了必須要能證明以數位科技遠端工作之外,也必須提出相當的收入證明。
諸如證明能達到每日116.8歐元(約台幣4,000元)的收入水準、申請時的近六個月每月能達到3,504歐元(即116.8歐元乘以30天,約新台幣12萬元)的收入,才有足夠資格申請DNV。
我認為這對於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數位遊民,不大友善。就拿108年的平均國民所得來說,總平均只達到687,140,離120,000x12=1,440,000,還差了一大截呢!
2**.地理因素**
第二個我認為不利的是地理因素。
雖然愛沙尼亞在地理位置上可暢通進出申根國家,但實際上距離歐盟重點區**[藍香蕉](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3%9D%E9%A6%99%E8%95%89)**(Blue Banana)諸國及英國相對遙遠(*註一),更不用說與北美或南半球等地相隔的距離,位於歐盟邊界地帶的國家不免要面臨地理上的劣勢。
所以說在這方面,確實也減低了些前往工作的誘因!
(*註一: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近波羅的海、俄羅斯,於2004年加入歐盟)
3**.因疫情而劣化為空包彈?**
最後這一項也確實打消了台灣人想申請DNV的念頭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愛沙尼亞為了防止國內的疫情情況漸趨惡化,不得不在今年新簽證制度上路時,訂下申請的限制。
依照目前最新的邊境管理公告,DNV僅開放給特定的非歐盟國家(*註二)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09/article/10034#1)** 、申根區國家及英國的國民申請數位遊民簽證。
而在非歐盟國家中,卻沒有台灣.......那麼想申請的話,就只好先移民到別的國家了?哈
(*註二:澳大利亞、加拿大、喬治亞、日本、紐西蘭、盧安達、南韓、泰國、突尼西亞與烏拉圭等10國。)
結語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呢?
也許你在未來沒有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打算,但我想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了解原來他國政府以有為「數位遊民」提出了些接應、扶持的政策,相信在這次的先例後,也期待其他國家也能適時修正、提出更加的對策,讓未來的工作能不被地域所限,人人能以「交換思維」互相合作,達到雙贏的局面!
#得到app #2020 #數位遊牧 #工作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俄羅斯 國民所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
【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政權受到挑戰了嗎?自七月中開始,首都莫斯科街頭週週都可看到反政府示威活動,俄羅斯警方在七月底出手進行逮捕,出現上世紀九零年代初期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逮捕行動。彭博新聞評論說,除了成功激起民族主義,普丁在經濟政策上的成績幾乎乏善可陳,導致社會不滿情緒高漲。這樣的抗爭還能持續多久?是否威脅執政當局的穩定?國際社會都在關注。】
一場訴求公正選舉的示威運動,最後演變成鎮壓異議份子的警民衝突。當地時間七月二十七日,超過三千人無畏政府的事前警告,再次走上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街頭。(NS)群眾高喊「普丁下台」、「言論自由」的口號,抗議執政當局無端取消多達五十七位反對陣營和獨立人士參與九月初市議會選舉的資格,結果碰上執法單位大動干戈、粗暴對待,有多人受到輕重傷,一千三百七十三人當場遭到逮捕。
(示威者)
你們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根據法律你們有告知的義務。你們知道自己嚴重犯法了嗎?你們一定會受到懲處的,你明白嗎?
(示威者)
普丁是罪犯!做了二十年還不下台!
抗爭民眾抨擊政府阻礙人民意願,強行剝奪人民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是光天化日之下,首都市中心鬧哄哄,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卻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報導了這則「週末花絮」。
(俄羅斯國家電視台主播)
來看今天在首都市中心發生的其他消息。在無視執法當局警告下,有群眾發起了非法集會。其中很多人並非莫斯科選民。集會最後演變成非和平事件。在一些歐洲國家,示威者要是出現這些行為,可是會引發警方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呢。例如法國警察。
親政府媒體試圖將莫斯科的抗爭民眾,定位為破壞社會和諧的份子,並且淡化了這場自2012年以來,俄羅斯境內爆發的最大規模反總統普丁抗爭,同時也是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逮捕行動。莫斯科市政府稍後對外強調,這是場未經申請的非法集會,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Sergey Sobyanin\莫斯科市長)
抗爭者採取決定性行動,試圖圍堵主要街道,並攻擊執法人員。在此情況下,警方動用公權力,完全合情合理。我要特別向警方和國民衛隊表達感謝。
事實上,這項高舉反政府、反貪腐旗幟的抗爭大戲,於在一週前就已上演過一波。在四十三歲知名異議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等高號召下,當時吸引了兩萬人投入。
(納瓦尼\俄羅斯異議領袖)
我們在俄羅斯並未得到認可,現在該是我們認知到自己存在的時候了。
沒想到事後莫斯科當局使出了嚇阻手段,不但搜索多名異議人士的住處,還對個人財產進行扣押。幾天後,擁有大批支持者的納瓦尼,在疾呼民眾踴躍響應二十七日的示威活動之後,自己也遭到逮捕,被處以監禁三十天。儘管第二波抗爭參與人數已大幅減少,政府仍為此部署重兵,並對抗爭者祭出鐵腕措施。警方隔天釋放部分人士,對七十九人被處以一萬到十五萬盧布不等(約一百五十八到兩千三百美元)的罰鍰,對另外四十人處以監禁三到十五天不等的懲罰,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Rupert Colville\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發言人)
我們呼籲俄羅斯有關當局不得違反國際人權規範,應該允許民眾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得以行使組織以及參與和平集會的權利。不論是在俄羅斯或其他地方,執法者在處理群眾集會時,應該視威脅程度,適度動用警力,而且不到必要關頭絕不動用警力。這是執法的基本原則。
彭博新聞駐柏林專欄作家、俄羅斯裔時事評論員(Leonid Bershidsky)指出,寒蟬效應加上適逢暑假,第二波抗爭的聲勢遠不如第一次,但莫斯科當局終究按耐不住,執行強力掃蕩,這種舉動根本不符比例原則,充分凸顯出普丁政府的偏執和強烈不安全感。他指出,在攫取克里米亞、繼之以一連串外交和軍事出擊,成功激發全民愛國心的幾年後,克里姆林宮顯得黔驢技窮,施政乏善可陳。隨著國內經濟成長疲軟,國民所得縮水,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不滿情緒跟著持續高漲。此次多名反對陣營和獨立參選人士因被控連署名單造假,遭到選委會剝奪登記參選資格,更讓渴望改革的年輕世代感到憤怒。當地媒體引述納瓦尼的推文、醫生和律師說法,披露納瓦尼在服刑期間出現全身腫脹、到處紅疹的嚴重過敏反應,懷疑他遭到下毒,也讓整起事件,疑雲重重。
(普丁\俄羅斯總統)
是海軍的英雄主義、海軍指揮將領們的天才、造艦者的卓越能力、科學家的膽量、海上冒險者的勇氣,共同造就了俄羅斯海軍的偉大名聲。我們不只要維持海軍的高水準,還要進一步挑戰自己的能耐。我們要建造一個偉大的艦隊,一個能夠展現出我們長遠且具歷史性遠景的艦隊,一個具有獨特能力的艦隊,一個體現俄羅斯偉大主權象徵的艦隊。
就在收拾沉悶的莫斯科戰場後隔天,普丁公開露面,風光前往他的家鄉、風光明媚的聖彼得堡,主持海軍節的盛大慶典活動。一個週末,兩個城市兩樣情。一再受到壓制的俄羅斯社會運動接下來將如何發展,國際社會密切觀察。
俄羅斯 國民所得 在 年代向錢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給大家。
很多人對於國家經濟的運作概念,仍然停留在封建時期,相信國家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即使是21世紀的資本主義模式下,許多人依然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必須倚靠在強人政治,而不是靠行政、立法、司法組成的國家機器來輔助經濟成長,人民寧可選擇能夠說服他們的政治強人,殊不知這些善於演技的政治強人,其實是戴著面具的政客。
例如台灣中老年人最信任的政客,莫過於是蔣經國,在媒體未開放的年代,透過中學歷史課本和媒體的洗禮,許多台灣人相信,一位領導人,可以改變整個國家經濟,帶動產業全面升級,帶來經濟奇蹟,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違反邏輯的推論,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要能成長,產業要全面升級,必須要有許多政治、外交、貿易、技術與金援的搭配,才能順勢形成經濟榮景。
蔣經國掌管國家機器的年代,正好是台灣人口紅利快速攀升的年代,同一時期,美國援助了超越以色列人均產值規模的援助資金,美國還透過「懷特公司」主導策劃建設台灣,建設台灣成為美國封鎖共產政權的防線據點之一,許多資源和美國插手干預,才讓台灣出現所謂的「經濟奇蹟」,同時期的南韓和日本,同時都出現了類似的「經濟奇蹟」,這不是台灣、南韓和日本的領導人領導有方,而是美國透過整合大規模資源,計畫性的整合地緣政治的結果,美國當時就計畫把東亞三國扶植成製造和貿易的重要市場。
二次大戰以後,地球上已經沒有出現能夠靠一人之力量,扭轉整個國家經濟成長的政治強人了,不管是1970年代以後的南韓幾任總統(朴正熙、金大中、盧武鉉)、中國歷任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習近平)、英國女首相Margaret Hilda Thatcher、美國總統Ronald Wilson Reagan,還是2000年以來一直執政的俄羅斯總統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他們都曾經在媒體的渲染下,成為該國的當代經濟或產業扭轉乾坤的強者,然而事實上,媒體沒有告訴世人,他們當年在螢幕後,動員了多少的國家資源和勞力,犧牲了多少人命和民主,才成就他們的強者美名。
國家經濟的耀眼成長,不是單純來自於這些政治強人的努力,最重要的往往是該國國民的努力,領導人確實可以整合各方資源,訂立理想的執政方向,讓國家邁向更有利的運作方向,但是光靠領導人,絕不可能讓人民平均薪資在短短數年內高速成長(像是8年讓平均國民所得2萬暴增到3萬美元),經濟成長全面起飛,從經濟學和國家經營的實務層面來看,在21世紀,希冀一位強人政治來改變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