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雲,前幾天清晨,我們在海邊發現一艘大陸的漁船,船上有一對夫妻和他的爸爸,我們輔導長在連上招待他們,饅頭就吃了十幾個,後來我們把他們送到料羅灣的難民收容所,輔導長還送他一台錄音機,連上所有的人都像在辦喜事一樣,能拿的都拿出來給他們,肥皂、牙膏、錄音帶,我也把爸爸送我的打火機送給他們,他一直說謝謝。後來船修理好的那一天,我們大家都去送他們,所有的人都靜靜的沒說話,船一直駛遠,遠遠還聽見曾憲送他們那卷錄音帶的聲音,是劉文正唱的『諾言』,一直到看不見船了,大家還是站在那裡,後來我想抽菸卻摸不到打火機,我想起爸爸送我打火機的心情...」
.
一,年輕時看《戀戀風塵》,覺得電影不夠戲劇性,清淡,無味。這些年再看,卻不是那麼回事了,即便是空景,也會因為背景收錄的對話而讓畫面有著豐沛的生命力(有些畫外音不確定是刻意設計或是意外收錄到的趣味對白)。
.
《戀戀風塵》敘述一對男女朋友阿遠和阿雲的成長記事,我們從這對年輕人的眼中(阿遠為主視角),看見一股悶著、不知道該如何抒發的壓抑、紛亂和憤怒的情緒,例如阿遠老是被老闆娘責備,不敢回嘴、好友的手指斷了一截,是血光之災卻也躲過了兵役、阿遠掉了摩托車(《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十集,小不點掉進的電影世界一幕),把氣出在阿雲身上,阿雲被丟在車站,臉上盡是慌張、工廠老闆向阿遠訴說他年輕時當兵碰到的悲慘遭遇、阿遠回憶起多病的童年往事、爺爺對兒子(阿遠的父親是養子)的種種抱怨、阿遠的父親對生活有著諸多感慨與不滿,每次喝醉酒就會和友人比賽搬石頭,想要表現男子氣概(害怕衰老、害怕自己不夠「像個男子漢」),以及阿遠當兵退伍前夕,阿雲斷了聯絡,隨後才知道女方已經嫁人...
.
逝去的青春、無解的困境、錯失的愛情,《戀戀風塵》的劇情很是低迷,然而,當我看到影片的最後一顆鏡頭:山城遠景,厚重的低雲,影子與光線在地面遊走,廣闊的視野讓觀眾內心舒吐了口氣,悲歡離合不過是尋常人生風景,留不住的時光,抓不住的愛,關不住的青春,既然無法確實擁有,不如寬容以待。這樣的態度是消極?或是豁達?我仍在思考。
.
話說,辛樹芬清新脫俗的美實在令人屏息,可惜她的電影演出數量並不多。
.
二,《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點爸與小不點和《戀戀風塵》的阿遠和父親的關係有些相似,父子間的感情都不算親密,兩部片的父親都愛喝悶酒,兩部片的孩子都要到一定年紀,才比較能體會(理解)父親心裡的苦悶。《戀戀風塵》的阿遠即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阿猴原型,年紀相仿、處理情緒的方式有點相近、阿猴常被服裝店老闆罵他做事不專心,阿遠常被工廠老闆娘責備做事少一根筋、他們兩人都在當兵時被「兵變」,但阿遠只有好好大哭一場,阿猴則是攜械外出,行動上更衝動,更讓人不安。至於《戀戀風塵》的阿雲,對照的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小蘭,不同的是,阿雲更逆來順受,小蘭較為直率有主見,但她們最後都是提出分手的人,選擇了自己想走的路。
.
#戀戀風塵
#天橋上的魔術師
修理 打火機 在 Count Down To Trav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asa的host Elena幫我約了一個的士司機到機場接我,但在開駛約20分鐘後的士在馬路上拋錨了(聽說這種情況在古巴是十分常見),司機叔叔立即在車上拿出工具嘗試修理。古巴被美國禁運多年,入口物品種類和數量有限,大部分的古巴人已經成為「技工」。聞說,他們連打火機亦懂修理。
惟十五分鐘後亦未成功修理好,司機叔叔又不想我們等太久,所以便致電給他的朋友載我們到casa(Elena說我們離開不久後司機叔叔成功維修好他的車了😀。)
由於我上車前未兌換cuc,所以我下車時沒有付車費給他,他亦沒有拿錢,因為大部分的古巴人都很純樸(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相信旅客並不會「走數」;我最後經Elena將車費交給他😌
修理 打火機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爲什麼我不贊成畢業後創業?】
有同學曾經問我:開復老師,我是一個即將大學畢業的理工科學生,面臨着自己創業與進入企業的兩難選擇,如果我最終選擇自己創業,您是否能夠提供一些經驗之談?
我告訴他:首先,我認爲如果目前你並沒有積累充足的創業經驗,也沒有成熟的商業計劃,更沒有資金的情況之下,最好選擇進入企業進一步學習。你不一定要進入大公司,爲了拓寬視野與思路,找一個企業文化相對成熟和先進的公司、一個願意提供員工培訓的公司、一個有着好老闆的公司。如果實在找不到這樣的公司進去學習,那才需要考慮直接創業。或者,如果有一個好的創業型公司,你能夠作爲一個技術員工,經過參與學習創業之道,那麼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關於創業的經驗,下面是一位網友提供的“創業告白”,值得參考。
————————————————————————
***一位MBA的創業告白***
去年五月初,我與三個夥伴創立了一家小顧問公司,一年半時間裏勤勞經營,人員分分合合,業績上上下下,到目前爲止賠了不少錢,而且不知往哪裏去。從血淚家史中,與同學們分享一些心得——我寧可稱其爲心得,而不是教訓,因爲痛苦實在是一種養分。
1. MBA可能是一種障礙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可能是幾個世紀的誤導。知識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動力。能否產生力量,關鍵看你是什麼人,開的是什麼車。以我本人的經歷爲明證:公司開業之初曾考慮過“客戶開發模式”,後來決定在寫字樓、車輛、CI等方面進行投資包裝,樹立專業公司的形象,同時僱傭十餘名銷售人員進行“掃樓”,直接進入中高端市場(合夥人當中有兩位具備多年的客戶資源)。一年半之後,我們意識到了當初的決策有問題,或者說運行一段時間後出現隱患未及時調整。再深入剖析,發現我們似乎違背了商人“量入爲出”的基本原則,以及缺乏對市場反應的敏銳嗅覺,不能應時而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總之面對問題時,我們傾向於用別人教給我們的理論框架分析問題,分析得越透徹越放心,結果可能離本相越遠。我現在相信,任何偉大的決策不會是分析調研的結果。調研再充分,最後的一剎那還是靠直覺。讓我擔心的是,長年精於企業管理理論學習的我們,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副眼鏡,而逐步放棄自己的商業本能,或喜歡總結理論,在抽象爲理論的過程中忽略了事實的全貌。理論學家和實踐學家本來就是兩路人,我們讀很多企業家的自傳像韋爾奇,他們的概括邏輯能力都偏弱,不是嗎?
2. 學做一個農民
幾年前的我,對農民企業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顧。現在倒覺得,在中國的民營經濟發展的萌芽階段,先富起來的很可能是農民。有點誇張,不過至少農民種莊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辦企業非常務實,少些浮躁,心態懂得知足,耐力比較持久。當我去年創辦公司時,曾預想通過兩、三年的經營走上壯大與致富。現在我明白了,這個時間表要大大延長,也許五年,也許十年。我們多數人只能像農民這樣,一份是耕耘,一份收穫,甚至要先學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所以我在向農民學習,學習他們的老實、踏實、務實,無論將來是自己創業還是打工。農民播種時要深耕細作,搞經營也一樣。想想以前在企業做marketing的時候,方案雖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沒有做過銷售、去一線品嚐一下建立關係的艱難,也就不能形成對客戶真實的體驗,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經不起推敲。這樣個人發展會十分受限。我現在相信“實踐出真知”。我在向農民學習,還包括他們的憂患意識。從我出生到從清華畢業,我其實沒遇到過生存的危機,沒有品嚐過從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時都沒有“拼命過”,孤注一擲地全心投入。而這種從底層環境鍛鍊造就的內驅力非常重要。
3. 走出陽春白雪的陷阱
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工作沒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對此的認識很侷限,認爲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諮詢或新產品開發等。所以我從來沒有想嘗試與人合夥開一家汽車修理廠或家政服務公司等。當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發揮我在理論方面的優勢與經驗。其實所有的行業都是一樣的,經營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錢可賺,否則它爲什麼會存在?所以,一家IT軟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館高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未必比一家生產打火機的廠家龐大,或者換句話說,一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合夥人未必比一家經營洗腳桑拿店的老闆更有前景。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較高的人都去陽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業裏競爭會少一些,管理的優勢可能會凸顯一些。以前沒有經營“下里巴人”的另一個理論支持是:這些行業接觸的人檔次太低,無法對話。而現在對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幹任何行業,你都需要面對並征服一些與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羣體。
4. 加入創業的隊伍
說一年半的血淚家史太誇張了,我所遭遇的這一些經歷對於很多經商多年的人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雖然這段經歷是失敗的,讓我痛苦過,但我還是要感激它,它讓我從童話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過得更真實。無論下一步如何選擇,這段經歷都很有營養。在此也特別想鼓勵那些骨子裏埋藏着創業衝動的同學,去試試吧,打一輩子工可能會讓你在兩鬢斑白的一天有抑制不住的後悔。
5. 從今天開始,認真修煉
我不是個“創業的鼓吹者”,對沒有創業行爲或創業衝動的人,我十分尊敬,並相信做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也十分不易,連我自己也考慮是否應回到打工生涯。但我想,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崗位,我們都應在人際關係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是比專業技能還要大的功夫。還記得王雪莉講過的“成功的管理者”與“有效率的管理者”之間的不同嗎?那真是千真萬確。既然作爲MBA我們學了管理,我們首先就應在對人的研究上下工夫。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都爭取多認識一個人(不管他看起來與我們多麼不同),琢磨他,努力與他交朋友,並不期望從他身上有任何回報而只出於對人的興趣,那麼到我們四十歲時,我們的大腦裏就會存儲一千個活生生的人的範本庫,他們的性格、嗜好、遺傳特點、背景、職業、觀點、心理特徵、優弱點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瞭解與各類人相處的基本規則,學會了做人,那麼你做任何一個行業的管理都能勝任。
以上是我對創業經歷的真心告白,肯定有偏激之處,但絕無說教之嫌,感謝你看完全篇。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實踐做人的修煉,風雨兼程,一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