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如何讓自己先求有再求好的開始寫讀書心得
讀者的問題是這樣的:我很喜歡閱讀,很想記錄我的收穫並分享給朋友,但閱讀心得總是難以下筆,最後就不了了之。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先求有再求好」、或說服自己嗎?
「完美主義」不僅僅存在寫讀書心得,存在各種創作上,可能還存在你我人生各種事情上。對於創作來說,寫讀書心得是最快速的部分,你看了有感覺就會有產出,作者與出版社也樂於有更多人推廣好書。
我提供我自己對讀書心得的五個想法與兩個你可以馬上嘗試的寫法。
【#五個我對於讀書心得的想法】
1. #不一定要看完一本書才能寫
讀書心得就是寫你自己有感覺的部分,你看到哪裡有感覺,你就寫哪裡。
通常當你等到自己看完整本書的時候,你已經忘記前面了。
我推薦大家我會做的兩個好方法:
(1)如果你想要一個人記錄:
我會看到有趣的句子就畫線、在旁邊寫下我短暫的心得,寫心得時候我就回顧,分段寫下,每段的我自己最有共鳴的一句話,以及我的心得。
(2)如果你想要一點互動:
我會拍下有趣的句子,放在我自己的一些私人小群組,跟他們分享我看到這段話當下最原始的想法。
從小的地方開始小小記錄,最簡單的心得就是把這些串連起來。
2. #不一定要寫跟這本書主題有關係的心得
一本好的書,會讓你想到許多事情,促進你進行更多額外的思考可能是一句話就打通了你過去的心結,那就是值得記錄下來的事情。
這中間,通常跟你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係。我們都知道,人們不喜歡說教,喜歡聽故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故事可以寫,也不知道要怎麼寫。那麼,透過書中的某一句話,你聯想到你的事情(那就是故事),然後描述出來,接著寫你的想法,就是最吸引的。
最常見的句子是:
「這讓我想到......」
3. #不一定要寫長篇大論
長篇沒有不好,但不應該是你寫讀書心得的重點目標。讀書心得是「讀書後」的「心裡獲得」,而不是比字數的作文比賽。
還有一點,寫長文是需要練習與累積的,這件事情就跟游泳要游得久、山要爬的高、酒要喝的多(?)一樣,都是需要練習與累積的。
與其寫很長,還不如寫得直接切入重點。
4. #心得不需要字句的優美
人們喜歡看的除了書的重點外,其實是好奇你的故事與其中的連結。
小時候都需要寫讀書心得,有一個欄位是需要寫佳句,我很喜歡《哈利波特》,就打算寫《哈利波特》,卻發現,《哈利波特》沒有華麗的字句,造成我的佳句系列難產,但是,這讓我小時候非常驚訝,我一直以為,好看的書就是要寫得很麼,有很多修辭。
我自己思考,《哈利波特》吸引我的是快速的劇情推展,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大過於一切。
字句的樸實,反而讓讀的人閱讀順暢,這件事情後來我學到一個很文言的說法,叫做「老嫗能解」。
因此,你真的不用計較文句的優美,你在這本書中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5. #不用每一個章節都寫到
一本書,你可能最有興趣的是某幾個章節,你也可以寫那幾個章節就好。
你不需要像上課抄筆記那樣,做出很精美的一本書的筆記、總結,如果你看過我的書,就知道裡面的字是歪的,線沒直過。
你不是在交作業給任何人看。
看書的時候,適合你的書,會讓你有感覺,會讓你忍不住喝采,甚至是想要行動,那就把有感覺的、想要喝采的、想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就好。
我總是在我回頭看我某些筆記的時候,看到我那時候的想法,以及感覺我自己又成長了,如果我只是寫書的段落重點,我不會看到我成長的軌跡。
你寫的自始至終都是你自己的足跡,從那裡到這裡,從這裡到你想要去的未來裡。
【兩個你可以馬上嘗試的寫法】
1. #寫最有感覺的那個章節
如果你現在想要寫一本書,但是你一直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你現在打開那本書,馬上快速回想,你目前為止(看完沒有看完都可以)最後感覺的一個章節,直接、馬上開始寫。如果你需要有人給你feedback,tag 小金魚的實驗室,我保證我一定真誠回覆。(或是你直接把你寫好的,回信附上連結,我一定回覆,我知道寫作需要讀者,我樂於當每一個人的第一個讀者)
2. #寫下你最喜歡的金句
沒有人不喜歡看金句,如同我在準備明天的讀書會直播的時候第一手整理的也是金句,僅僅只是列下金句,本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例如,這是我昨天準備三本書的時候各自取出的一個金句,每一個金句你只要願意,都可以延伸出你自己的故事與想法(也是這樣,線上讀書會會變得非常有趣,不僅僅是看三本書,而是看一個人的人生如何跟這三本書產生交集)
這些金句,你可以直接做成是好看的圖卡(Canva是你的好朋友),po在自己的塗鴉牆、顯示動態、粉絲團,都是很吸引人的。
Ex
「魅力人士不一定得天生外向,外表也不見得要多吸引人,更沒有必要改變自己原來的性格。」-《魅力學》(P.15)
「不必在擁有伴侶的前提下,才能提升自己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 只要我們願意從今天開始敞開胸懷,就能接納讓愛圍繞我們的機會。」-《7週遇見對人》(P.39)
「賣商品之前,先賣自己」-《業務之神的習慣》(P.37)
以上,我們明天見:)
▶︎ 相關連結:
➜ 線上讀書會介紹:
https://goldfishblog.tw/49weeks/
➜ 線上讀書會單週購買連結 NT$99(2/3):
https://p.ecpay.com.tw/5BAEB47
➜ 線上讀書會一整年49週購買連結:
https://p.ecpay.com.tw/4343376
➜ Canva連結:
https://www.canva.com/join/rrk-pql-bhv
修辭佳句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朋友舉手發問:「要如何在家裡指導孩子寫作文?」
因為放寒假前,她的孩子領回一份作文參賽資格回家。老師希望孩子利用寒假時間多練習寫作技巧。
朋友說:「我兒每次寫作文都要想很久,有什麼是我可以幫忙訓練的呢?我覺得好難哦,等他想到要怎麼寫的時候,應該已經打鐘了吧!」
「而且,自從他知道要去比賽後,碎碎唸了好幾次,我發現他是怕自己無法幫班上得名,怕同學說他寫不好......他之前本來個性就是『不要試就不會失敗』的傾向,所以這一次作文比賽,我希望對他來說會是一個好的經驗,而不是又得到一次『果然不要試就不會失敗』的應證......」
看起來是一位寫作算有點資質,但動作極慢,同時對於比賽內心矛盾又充滿焦慮的孩子。
動作慢,原因是不知從何下筆,可以從擬定大綱來訓練。多擬大綱幾遍,就能有寫作鷹架,自然而然下筆就從容些,更為有自信些。
想了想,就幫朋友設計了這幾張大綱表,包括常見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張大綱表。
👉檔案下載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f6DXcRfFzQLq94CDkyyQ4SR-ZW-t18o?usp=sharing
這大綱表讓朋友驚喜連連,表示比較知道如何指導孩子擬大綱,朋友也建議我應該要分享出來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隨後,我們聊了如何使用這張大綱表,多印幾份出來,每天出題目讓孩子練習寫大綱表,題目可以搜尋「歷屆全國語文競賽決賽作文題目」當作出題範例。每張最多花十分鐘寫就好,寫完後,每大段內容先標上最重要、最想優先書寫的順序。和孩子討論時,可以補充更多細節進去。
「不過剛開始可能要適應一下,剛開始會寫稍久,需要一些時間。」
我接著說:「我班上也有一位男孩像你兒子一樣,在上課時,作文寫不出半句話來。回家後,慢慢寫,可以寫出非常出色的文章。」
「原因出在哪?」
「你跟你兒子說,這是心魔啊!怕自己寫不好,所以不敢下筆。不是腦袋空空,而是腦袋裡有太多想法在那裡飄,不知道要用哪句下筆才好。所以就先寫爛文章沒有關係,快速的把腦袋裡飛過的句子,抓下來寫就好。」
朋友說:「原來如此,是太多想法。」
「大綱表就是確定該段可以寫什麼內容,再用自己的節奏,寫出內容。抓住核心概念,那段裡比較重要的、精采的內容,就好好寫,慢慢寫,寫多一點,寫仔細一點,寫出讀者想看的內容。那段裡比較不重要的內容,就快快帶過,別拖泥帶水、寫些流水帳。」
「學生寫作還有個很大問題,就是沒有節奏。不重要的寫一堆,重要的三兩句就寫完。」
「下方欄就是質的部份,選擇所運用的修辭法:摹寫法、譬喻法、誇飾法、排比法、形容詞…...,並寫出例句,以及所運用名言佳句或成語。」
「不過,剛開始先衝文字的量,寫到腦袋所想的,可以同步用手寫出來後,再慢慢修飾文字的質的部份。」
剛才,小蘇姑娘也苦惱著作文不知道如何下筆,我一樣印出大綱表,請她把腦袋裡想的全都先記下來,並且每大段標上想優先書寫的內容順序。
小蘇姑娘刷刷刷的三兩下就寫完了大綱表,完成了一部份的寒假作業,她也好開心。明天,再來讓小蘇姑娘寫下方的兩欄,為文章化點妝,讓作文更美麗一些,更有可閱讀性一些。
將檔案和大家分享,有需要的朋友們請自行取用囉!
(再貼一次連結,這算是初階版,歡迎自行修改運用)
👉檔案下載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f6DXcRfFzQLq94CDkyyQ4SR-ZW-t18o?usp=sharing
修辭佳句 在 哲學哲學雞蛋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過去,作文常常要這樣寫才會高分:
1. 開頭要先鋪陳和醞釀,不直接進入主題。
2. 用成語和修辭法讓文章有美感和內涵。
3. 引用名言佳句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4. 避免用通俗詞彙以免別人發現你是現代人。
這些文字特色的問題很明顯:真實世界裡幾乎沒人這樣用中文。你平常不會這樣跟別人講話,也不會這樣寫報告、論文、研究計畫和企劃書。這些元素和技法或許是某些文學傳統所必須,但並不是容易使用的論理工具。
但是...如果不這樣寫,可以怎麼寫?
今天晚上八點,腦闆跟國文老師陳育萱會一起在 桃園市立圖書館 粉絲頁直播「寫作不難,從這裡出發就沒問題」,歡迎大家收看~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4/08/kris-190408-writing-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