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情漢子 潘燦良
很久以前,他被稱為蘇玉華男友;在娛樂版,他被稱為劇團王子;在舞台劇界,他是最佳男主角和年度最佳藝術家(戲劇);自從他近年拍電視劇和電影,包括HKTV《來生不做香港人》及電影《逆流大叔》,他說:「路人走來要求合照,輪到蘇玉華要讓開。」
溫文儒雅的潘燦良原來喜歡喝啤酒,原來他讀中學時考試包尾,原來他三次報考演藝學院失敗,第四次才考進去,原來他喜歡搬搬抬抬做木工,原來他的性格比蘇玉華保守和穩陣,原來他曾在香港話劇團駐團廿二年,原來他認識蘇玉華已有三十四年,原來他們認識八年才拍拖,他們拍拖廿四年,去年才註冊結婚,原來真正原因是……很多原來,很多謎團解開了,潘燦良這位長情漢子的演藝旅途、愛情長跑,翻開一看,像一疊厚厚的劇本。
連考四次演藝學院
潘燦良即將演出舞台劇《聖荷西謀殺案》,導演甄詠蓓和拍檔田蕊妮都說,有潘燦良坐陣,大家都安心。
這是潘燦良給別人的感覺,處事穩陣,演戲有經驗,擅長演繹難處理的角色。潘燦良的演藝路並非一帆風順,先後四年報名演藝學院才考入。
「我讀書成績很差,班中排名倒數三甲,一個偶然機會,有人叫我去『玩吓』演戲,中文老師讚:『潘燦良,原來你做戲好睇。』一個充滿挫敗感的學生獲得肯定,變成一個重要契機。」
可是,他頭兩次考演藝都不成功。「不夠別人叻,當時報考的是黃秋生、謝君豪,別人入到,我入不到,現在回看就知是應該的。」
他只好找一份接近表演的工作,在城市當代舞蹈團做佈景,其實是粗重工作,要做搬運和木工。「我很享受,對佈景、燈光、道具很有興趣,覺得讀不到演藝學院,做幕後工作已經很滿足,可以做燈光設計師或舞台監督。」
到了第三次報考演藝,面試信寄失了。「打電話去問,對方說:『潘燦良,你應該昨日來面試喎。』我急急去見,那次最失敗,因為沒有準備。」
第四次報名,心態是不如再試一次,心情放鬆了,結果獲取錄。
英文不好感吃力
潘燦良英文不好,進了演藝後,上外國老師的課和看英文劇本比較吃力,要拿着字典逐個字查。班中有位同學名叫蘇玉華,不過當年他們還未拍拖,他聽不明書,全班同學都幫他。「當老師講完課,同學問:『阿燦,你明不明白?』我明即是全班都明。」
但說到表演,潘燦良成績不錯。「當你發現自己目標,小宇宙就會爆發,以前完全沒心機讀書,一事無成,當你渴望知道更多,就會鍥而不捨的追求。」
畢業那年,他和同學到無綫面試,但那年TVB沒有聘請演藝畢業生,他和蘇玉華入了香港話劇團。「那年劇團請了兩個畢業生,就是我們兩個,剛加入時,我們的際遇不是想像中那麼好,演出機會不是特別多,演投閒置散的崗位,所謂跑龍套,演清兵,站在後面拿着枝矛,又或者做『under study』,假如主角病,就去頂替他,類似後備。」
懷才不遇的感覺
跑龍套、當後備的歲月,過了三年。「感到不如意,當然希望有多些演出機會,我和蘇玉華一起進團,她的機會比我多,後來她遇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角色,不久之後轉到TVB拍劇,我時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固之然會喝酒,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開始很多自我質疑,為什麼我沒有機會呢?為什麼別人不給機會我?」
當演員的工作就是這樣,運氣和際遇很重要,演員很被動,因為是被選的一個。後來他被一位外國導演選中演出一個劇,才開始有人留意,亦令香港話劇團的總監賞識到他,機會才逐漸增加。
由於《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帶起熱潮,不少舞台劇拍成電影,潘燦良拍過關於梁蘇記雨遮的《人間有情》和《南海十三郎》,他和蘇玉華拍攝《人間有情》時開始拍拖,這部電影頗有紀念價值,他在《南海十三郎》演唐滌生,亦曾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但蘇玉華因在無綫拍劇,較多人認識。
在劇團廿二年
潘燦良先後憑《心洞》、《教授》和《親愛的‧胡雪巖》三次拿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不過他說:「演員有個特性,過一段時間就會問:『究竟我是否適合做演員?』每過一個階段,就會遇到困局,不是演過某部戲,就以後演什麼戲都演得好。別人說有潘燦良就放心了,這些只是客氣說話,我要很清醒。」
他穩陣的性格,讓他留在香港話劇團二十二年,直至二○一二年,他才離開劇團,轉入讓更多觀眾認識他的電視和電影圈。
「我不是一心想着入電視台,只是工作了廿二年的階段,覺得夠了,想停一停,未有計劃,甚至乎是否繼續演戲,也不讓自己去想,我跟蘇玉華說:『不知想做什麼,可能去做木工,如果沒有飯食,就去做便利店員。只是偶然有人找我拍劇,試一下吧。」
於是他與張可頤拍了HKTV劇集《來生不做香港人》,之後又拍電影《逆流大叔》,再次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那時他的知名度就以倍數增加了,蘇玉華變了被稱為潘燦良女友。
「以前和蘇玉華一起出街,路人請她合照,我就彈開。當電視劇播出時,路人突然走來請我合照,變了蘇玉華要讓位。」
「最想嫁的男人」
潘燦良感受到媒體的力量,他直到現在仍抱平常心態去對待知名度。「我沒有因此改變自己,唯一可能要提醒自己:『小心些,可能有人認得你,不要在街上撩鼻屎。』」
好笑的是,更多觀眾知道潘燦良、蘇玉華這對情侶拍拖廿幾年,志同道合、恩愛如昔的故事後,他被女網民選為「最想嫁的男人」,觀眾欣賞他們不太高調、默默在一起廿多年。「我們兩個人只是一起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讚賞,很明白娛樂新聞,需要一些故事,我們很幸運,被放在正面的類別。」
結婚的原因
潘燦良和蘇玉華去年註冊,正式成為夫婦,他們說這麼多年來沒有結婚,原因是對繁文褥節比較懶惰。
「這是原因之一,我們一起這麼多年,是否需要一個儀式?我們不會否定,可以有,可以沒有,那為什麼不做呢?可能有時我忙,有時她忙,一直在等適當時刻,剛巧去年大家都很空閒,我們覺得:『好啦,去註冊啦。』那就去做。」
他說另外有一個實際原因,是希望在緊急關頭,有另一半能為自己在法律上做個決定。
「我們想到有可能需要有人簽字,幫你決定一些事。(譬如在醫院。)是呀,到了某個年紀,就會想這些實際問題,之前我們有兩個朋友,他們沒有註冊,真的發生事情時,警察跟其中一位說:「你沒有權替他作任何決定。」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有些衝擊,因為看着朋友要面對這種困難,會細心思考這個問題,是需要的。如果有事時,她需要我幫手,我沒有權去幫她,又或者我需要她幫手,她幫不到我,會令我們很遺憾。以前年輕時,不會這樣想。」
夫婦合作
潘燦良和蘇玉華近年在戲劇有很多合作,例如推動「Project Roundabout」計劃。「我們想實踐自己對戲劇的想法,三年內做三個演出,包括《謊言》、《她媽的葬禮》和葉德嫻演出的《親親麗南》,完成了這個實驗。去年疫情,很多同行停工,我們辦讀戲計劃《不日上演》,集合了一百五十多人,讀了十二個劇本,首先拿出一筆錢,三個慈善另外拿出同等的錢,給同行一點支援,最寶貴的是同行走在一起、互相幫助的力量。」
四月他和田蕊妮演舞台劇《聖荷西謀殺案》,他不介意觀眾拿電影版的佟大為比較。「不同班底,就會演出不同感覺。」
求婚與情趣
潘燦良和蘇玉華去年註冊時,有沒有一個小小的儀式?
他說:「沒有,很簡單的,我們只是到律師樓,家人見證簽字,那晚訂了一間酒店房,過了一晚,就是這樣。因為去年什麼地方都去不到、什麼都做不到,就簡簡單單,完成一件事,連家人一起吃飯也未做,因為一直不可以聚餐,要等回復正常,才可以兩家人一起吃餐飯。」
其實他數年前已經在日本向蘇玉華求婚,他承認:「帶隻戒指去旅行,中途拿出來求婚,就是這麼簡單。(她怎樣反應?)『好呀,yes。』這樣囉。」
對於維繫感情,他的秘訣是:「兩個人相處,要好好經營,好好建構大家的關係,偶然要少許趣味,製造一些有趣的時刻,是需要的。」
明報周刊 2733
撰文:王志強 攝影:洪志富
Youtube: https://youtu.be/u1HkGp-JXtk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 #口說英文#生活英文】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值得紀念的時刻 的評價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時刻英文moment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時刻英文moment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3种回忆和怀念过去英文- 这些英文怎么用Ep2 - YouTube 的評價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鐘閱讀
第4535-4539集
2020-12-11
4535. 《李慎之與美國所》
4536.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4537. 開創一種新風氣
4538.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4539.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李慎之與美國所》
近年中美關係交惡,在美國大選前後,中美關係的去向也成為競選議題之一,在中文網頁更成為爭論的主要議題。
11月17日,美國的亞馬遜網站,在中國歷史傳記(Historical Chinese Biographies)類別,一本中文書《李慎之與美國所》排上了新書榜第一名。
在中美關係上,李慎之和在北京設立的美國所,意味著中國對美關係的轉折點。
中國在文革結束後,於1979年元旦日與美國建交,一月底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美。有一個流傳的故事是:當時隨行的李慎之問鄧小平:「我們為什麼要這麼重視同美國的關係?」鄧小平回答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從美國回來後,中國社科院就在1980年設立了美國研究所,而第一任所長就是李慎之。
但李慎之跟隨鄧小平訪美前,他在中國的「右派」帽子還沒有摘掉,他是毛澤東欽點的「極右分子」,帽子比別人來得重而且大。話說當時鄧小平組團訪美前,他提出一個原則,就是過去周恩來出訪時帶哪些人,他就帶哪些人。李慎之曾陪同周恩來出席1954年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萬隆會議,還有其他外事出訪,於是被徵召上陣。李慎之的工作單位新華社在他臨上飛機前火速給他恢復了黨籍。
李慎之生於江蘇無錫,先後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經濟系、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和成都燕京大學,期間參加中共外圍組織。1946年,去延安,在新華社國際部任編輯。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起,擔任新華社國際部編輯組組長,負責《參考資料》和《參考消息》,當時被認為是「黨的寵兒」。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李慎之於1954年至1957年,任周恩來外交秘書,多次陪同周恩來出國。1957年因為提出「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多參政議政」的「大民主」,李慎之被毛澤東欽定為「極右派」,一夜之間被打入地獄,開除黨籍,送勞動教養。
1979年李慎之隨鄧小平訪問美國,開始了中美關係的新時代,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美國研究所,李慎之被任命為所長。1985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兼美國所所長。
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一個轉捩點。他不贊成戒嚴,更反對武力鎮壓,但沒有上街喊口號,他對街頭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六四後,他在社科院領導層中為重點批判對象,那時委婉地稱為「反思」。李慎之請辭。1999年,他在網上發表了一篇視野開闊的長文《風雨蒼黃五十年——國慶夜獨語》,風靡海內外。晚年致力於自由主義研究,被譽為中國世紀之交思想領域的領軍人物。著有《廿一世紀的憂思》、《被革命吞吃掉的兒子》、《李慎之的檢討書》等著作。2003年春,病逝於北京。
李慎之一生最重要也最得意的工作,就是開辦美國所擔任所長那十年。今年11月出版的《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就是由原美國所同事們合作撰寫的李慎之紀念文集。作者包括有美國所第二任所長、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資中筠,中國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等人。
中國從封閉的文革狀態走出來,李慎之成為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他不拘一格地招攬人才,眾多當年的學者和年輕人,受過他的教誨與精神感召,在這本書中,從不同側面回憶這位老所長,以及那個時代創辦美國所的精神。
開創一種新風氣
《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不同的作者分別回顧了1980年代,在李慎之領導下,美國研究所、所出版的《美國研究》雜誌、中華美國學會等開創性機構和刊物的籌備、創辦經過,同時豐滿地呈現出李慎之的形象:一位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思路清晰堅定的領導,一位正直寬厚的長者,一位真誠坦率、值得信賴的朋友,和一位胸懷中國傳統士人的責任感,堅定追求民主自由的現代知識份子。
資中筠,1930年生於上海,1985年起先後擔任美國所副所長和所長,她在回憶李慎之的文章中說,李「自己說對美國所『情有獨鍾』。因為美國所是他長年受到不公平的貶黜復出之後創辦的第一件事,凝聚了他的心血。但又不僅如此,他復出是與改革開放同時,也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才有此機遇。可以想見他辦美國所決不單純是為了學術探索,而是與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現代化相聯繫的。美國對於他來說,並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種符號,代表著一種價值體系,一種參照系。同時他又反對把美國研究定位於為政府寫對策報告,而提倡對美國本身各個方面作科學的、客觀的、深入的學術研究。」
李慎之辦美國所最獨到的貢獻,就是在中國對美國敵視了30年的社會氛圍下,開一種新風氣。曾任美國所黨書記的霍世亮說,李慎之既不把美國研究所辦成黨政機關,又不把它辦成單純的學術單位。研究的範圍包括美國的經濟、政治、外交、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一個綜合性的研究所。霍世亮說,現在回頭看去,我認為他的這個考慮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曾任美國所所長助理的何迪在回憶文章中說,李慎之是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儘管他幾乎沒有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但他不拘一格招攬人才。
當年的美國所,招了一些專業背景與美國幾乎不沾邊的人,比如茅於軾,是做鐵路機車的,董樂山是英文翻譯,梅紹武是研究戲劇的,張靜怡是總參二部的,霍世亮是記者,吳展是搞航太的。對於年輕人,他不重學歷而重才識與潛質,招進來,再加以培養。他改變了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從對敵鬥爭、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巢穴中,轉向真正學術意義上系統地研究美國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等問題。他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從全球視角看問題,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反思和對中國新啟蒙的提倡,開了風氣之先。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說,李慎之在美國所經常和研究員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學術、時事、生活。不論什麼問題到了他這裡就有特殊的見解。他的視野非常廣闊,涉及到中國現代化的各個方面。他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他能夠抓住經濟學最核心的問題。他為人正直,不容搞任何邪門歪道。所以美國所沒有其它所那些複雜的勾心鬥角。六四後他情緒特別低落。他和我相識也不過五六年,但是已經變得非常知己,無話不談。他多次表露過對自己深刻的檢討。文革改變了他對革命的看法,而六四則再一次,而且更深刻地認識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現年90歲的資中筠,近十多年是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她與李慎之相交數十年,在回憶文中稱他作老李,稱她自己的回歸真我,主要是李慎之的再啟蒙。
資中筠說,我大約是1982年赴美的飛機上第一次巧遇老李,恰好座位相鄰。當時都是素昧平生,我孤陋寡聞,竟也不曾聞其大名。他知道我在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美國,就滔滔不絕地談起對各種問題的見解,許多看法在當時十分新穎。對於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如此坦率,沒有戒備,使我吃驚。那一席談似乎在我長久受到禁錮的腦子裡吹過一陣清風。隨後他把我挖到美國所,從此我在他領導下工作,兩人都退休以後繼續交往共20年。這20年中他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我們也並非對所有問題看法完全一致,但是我最初的印象始終如一:襟懷坦蕩,議論橫生;總是單刀直入,很少拐彎抹角;時常一語驚人,發人之所未發。對我個人而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在關鍵時刻對我起了再啟蒙的作用。他是第一個從不跟我說「要好好改造思想」的領導。相反,他在對我有些瞭解之後,曾對我說,你只要把你所想的寫出來,就是好文章。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對於習慣於戴著鐐銬跳舞的我真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根本取向。我終於擺脫從大學畢業前夕就開始的永遠改造不好的原罪感,得以回歸常識,回歸自我,進入今天的境界,是受惠於他的。
資中筠說,這樣滿懷救國之志而有超常之見的一個人,卻屢屢以言獲罪,使她深感中國人在精神上仍然任重道遠。
在最後的幾年間,李慎之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他有下一輩子,他願意做一個教公民課的老師。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值得紀念的重要時刻!台索友好🥳🥳(#Y編)
▌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正式揭牌…蔡英文:台索雙邊重要時刻
▌👉 https://bit.ly/3iNe38U
---
下載【三立新聞網APP】Live直播搶先看 ▶ http://bit.ly/2S4hChu
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天天有新鮮事 ▶ http://bit.ly/2S0yHIX
更多【三立新聞網YouTube】最新影片 ▶ http://bit.ly/2W7jK6E
🔥快來追蹤 三立新聞 熱門話題一手掌握
💰政治x國際x財經焦點都在 三立iNEWS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時刻英文moment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紀念英文例句. There are always many memorable moments in life.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值得紀念的時刻(=難忘的時刻)。 This book commemorates a ... ... <看更多>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時刻英文moment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紀念英文例句. There are always many memorable moments in life.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值得紀念的時刻(=難忘的時刻)。 This book commemorates a ... ... <看更多>
值得紀念的時刻英文 在 【 #口說英文#生活英文】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值得紀念的時刻 的推薦與評價
口說英文#生活英文】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值得紀念的時刻✍ 今天來看看天使超模在23年裡學到的23件事✨ #K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