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嗨~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勵志實驗狂。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跟貧窮有關的書📗
讀書短評【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
為女服務生】美國窮忙族的真實生活
https://reurl.cc/R4MLE9
⭐為什麼我會看這本書?
是某個說書影片推薦的,我想一直以來,
我都在「往上看」有錢人的習慣和想法,
並且當作目標去追尋,
但是我有沒有想過要「往下看」
那些貧窮、活在底層的人們,
能靠著這些有錢人的理論往上攀爬,
脫離階級嗎?
⭐我想在書中找到的答案
當工作佔去一天的體力和時間,
回到家後,真的有體力再去進修嗎?
⭐3個有感句
1.我只是造訪一下這個世界,但這些人往往
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待在裡面
2.「貧窮」充滿了恐懼的滋味
3.在那個世界,疲憊變成一種類似固定
骨折夾板的東西,會把你撐起來。
⭐感想
作者小時候出身礦工家庭,
長大後成為科學家和作家
為了寫下一本書而尋找題材,
她隱藏富裕階級的身份,
去投身美國底層的工作,寫出她的所見所聞。
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提到因為富有的人把城市周圍的地都買走拿去蓋大樓,
於是窮人就只好住離城市更偏遠的郊區,
交通費和住宿費吃掉他們的所得,
他們大部分會住拖板車公園,
但有時還是一位難求。
有的沒有盥洗設備的房間,
單日租金甚至還比有附獨立套房
衛浴設備的房間還貴,
因為那些房間一開始要交一大筆押金,
窮人沒辦法拿出押金,
就只好住單日算的租金較高,
而且環境較差的貨櫃屋當中。
作者去應徵清潔婦、廉價速食外場服務生,
還要自行找尋住處,
她發現許多在底層工作的人白人的比例
比黑人還要多,
很多都是離婚婦女或是單親媽媽。
他們一天要做2份工作,
中途吃的午餐是一小包多力多茲
或一個三明治。
他們也沒有錢看醫生,
過勞工作的代價是兩眼無神、蒼白的臉色,
稀疏泛黃的牙齒和過勞疼痛疲倦的身體,
是他們的標記。
他們用工作去撐過每一天,生病發燒的時候
吞的不是止痛藥或感冒藥,
而是用工作撐過去,若是請假一天,
有時隔天的飯錢就會付不出來。
這些低薪工作的老闆或是管理階級
給予他們的薪資很低
他們一天的薪水是6美金,
最高的工作到8美金,
並且縮短他們休息的時間、
沒有個人隱私、生病也不讓人請假,
3個人當1人用,工作超時也沒有加班費。
這些工作對外販售的服務或商品都非常低廉,
縮減的成本部分就是低廉的薪資
整本書看完我沒看過比8美元更高的金額。
而中途作者因為換工作的關係,
經濟陷入了短暫了困難,
於是他去申請社會救濟的食物補助,
她發現社工單位對她的申請刁難重重,
經過一番波折,她總算拿到食物補給品-
數包顏色鮮豔的軟糖、餅乾、多力多滋、
營養麥片、一大塊醃火腿。
富裕階級認為窮人就是愛吃垃圾食物,
但是社會補助給的就是這些不營養卻
很便宜的食物。
之前有認真運動減肥的日子,
我常常去吃健康便當或自己煮,
發現所謂的健康其實很花錢,
尤其好身材除了運動以外,
更是吃出來的。
健康其實非常的昂貴。
這本書看到一半的當下,
我正在摩斯漢堡吃著早餐
我不禁深深覺得
邊悠閒吃著漢堡,
喝著一杯55元的卡布奇諾,
身上還有健身房會員的會籍
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作者經歷幾次打工後,
儘管她有長期健身的習慣,
體能和健康也比長期營養不良的同事好很多,
但她身體最終還是吃不消,臥底2年決定結束她的體驗回到她的世界。
她藉由寫出她的所見所聞
(經由改編消除一些人事物的名字)
呼籲政府和經濟學家、民眾正視
在數據上消失的底層工作者。
由於這本書其實是2001年出版,
我不知道經過20年經過這麼長的時間,
美國底層社會的結構改善的如何。
書中最後也沒有解答我的疑問,
裡面也沒看到從底層翻身上的例子,
我還是不知道窮人到底缺少了什麼門票,
脫離這個痛苦的循環,
通往一般普通階級的社會生活。
不過到是有許多人在寫作,
甚至在寫科幻作品。
所以作者表明作家身份要離職時,
同事也沒有驚訝的感覺。
我想台灣一直都有勞健保和便宜的醫療
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有職業傷害的時候,
復健科、骨科等等的金額都是
我們一般人付的起的。
我不知道台灣底層工作的人
實際生活是怎麼樣,
尤其離婚和有小孩的婦女,
似乎只能做一些兼職或團購的工作。
最近很紅的「做工的人」
似乎有在探討底層工作這方面的事,
等我看了再說。
我希望能在其他本書找到
適合自己能通往財富自由的門票,
經由訓練脫離低薪的循環,
也分享方法給其它有同樣問題的人。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閱讀心得
#我在底層的生活
#貧窮充滿恐懼的滋味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
做工的人三立 在 黃大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追愛記】
我國中念的是一所升學率比較低的學校,學區內社經地位高的家長,會早早幫把小孩遷移戶籍,轉到明星學校,因此我們班上,雖然被學校畫分是好班,也就是升學班,但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是被家長放生,功課上自立自強(自生自滅),能念就念,不能念就去作工,總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的堅強小孩。
同學們的家長都是「做工的人」,彼此家庭的貧富差距不大,大家都是餬口過日的人家,整個群體都這樣時,也就不會自卑家境不好了,因為沒錢才是班上的主流,有錢人是班上的少數XDDD。
我們這群孩子玩在一起很快樂,除夕時,家理的團圓飯一吃完,就直接衝到國中同學小瑜的家,大家一起烤肉,哈拉,小瑜家的家是一個透天厝,同學有的在門口烤肉,有的在客廳看電視,有的在門外的大水溝旁聊天,也有人就上到二樓去睡覺,小瑜家變成大家的家,小瑜家冰箱裡面的東西隨我們拿,小瑜的爸爸是個計程車司機,她的爸媽總是放任我們這群孩子在他們家四處遊走,那是多開心的時光啊。
不記得是國一還是國二下學期,原本在放牛班的阿庭轉來我們班,據說阿庭的爸爸找了有力人士幫忙,成績不好的他,從此包辦我們班倒數幾名,常常被老師打,但他總是笑嘻嘻的,為人很熱心,我們都很喜歡他。
畢業多年後,開同學會時,阿庭聊起他的追愛過程,讓我很佩服,他說他在廚房工作,每天能遇到的都是歐巴桑,最年輕的都已經六十幾歲了,他覺得如果在這樣下去,他永遠無法找到女友,人生會烏有去(台語)。
那一年也是個過年,似乎恰巧也撞上情人節,阿庭看到一張報紙頭版,寫著全台月老廟的介紹,他下了一個決定,立刻到車站買了統聯的車票,展開全省月老廟的跪拜之旅。阿庭憨憨地說:「我就一間一間去跪,一間間去拜,等拜完跪完台灣西半部的月老廟後才回來。」
也許是這樣的傻,感動了月老們,月老們可能開了一個會議,決定把阿庭的案子當特急件去處理,不久後阿庭遇見逃跑出來的越南小姐阿桃,兩人交往後,感情很好,阿庭就陪阿桃去警察局自首,阿桃被遣返,阿庭也跟著去越南辦理結婚手續,為了符合法規還在越南住了一大陣子,夫妻倆後來在高雄開了一家小小麵攤,生了幾個孩子。
我問阿庭:「你老婆怎今天沒陪你來同學會?」
阿庭:「有一個活動,請這些越南姑娘去跳舞表演,加減賺點錢,大概三千。」
我接著問:「一個人三千嗎?很好耶!」
阿庭笑了出來:「謀啦,怎可能這樣好,是全部人三千啦,六個人分,但已經很好了啦,加減賺。」
同學會要結束時,阿庭說:「我常常看你們的臉書,你們去吃的餐廳都好高級,我是吃不起的拉,我就把你們po的照片給兒子看,跟他說你要努力,以後就可以過這種日子,我只要看你們的臉書,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我當下有點感動,多憨直又知足的人啊!
寫這篇的重點是想跟大家說:
1、土地是很有力量的,我們這群天生天養的小孩,長大後,同學們也都過得蠻好的,不見得一定要去念名校,人生才會一片光明。
2、如果你的工作環境像阿庭一樣,缺乏異性,你長得再正再帥也沒用,也許該學學阿庭的積極,不論是去全省跪拜月老廟,或者今年開始積極聯誼,都蠻好的,只要有開始永遠都不遲。
大米祝福大家:情人節快樂
攝影作者:王鶴
做工的人三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從經濟轉型成服務型經濟,最底層就是 precariat, 這是新字,結合 precarious (不穩定) 與 proletariat (普羅),通常譯成 "不穩定普羅"。在今天的台灣,超商店員,遊覽車司機,甚至出版社新進編輯,廣告公司新進文案,實驗劇場工作者,有博士學位的私大講師,都是 "不穩定普羅"。」
因為一例一休修法,階級變成熱門議題。今年林立青"做工的人" 出版時,我發現很多人對階級的想像還停留在百年前,以為階級不外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普羅三種。因此還有人指出林立青可能不算很普羅。
我感想是,沒錯啊,林立青的確不普羅啊。建築工人三十年前也許是普羅,這年頭不是了。
自從經濟轉型成服務型經濟,最底層就是 precariat, 這是新字,結合 precarious (不穩定) 與 proletariat (普羅),通常譯成 "不穩定普羅"。在今天的台灣,超商店員,遊覽車司機,甚至出版社新進編輯,廣告公司新進文案,實驗劇場工作者,有博士學位的私大講師,都是 "不穩定普羅"。
在2013年英國階級大調查中,七個階級中的最底層就是 "不穩定普羅"。林立青書中的工人是 "傳統勞動階級" 排第五,已很接近中產,與 "不穩定普羅" 之間還隔了一個 "新興服務業工作者" (台灣例子:櫃姐,護理師),再上一層則是 "新型優裕工作者" (台灣例子:工程師,醫師,會計師)。
英國階級調查英文版: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reat_British_Class_Survey
中文版:http://www.bbc.com/…/t…/uk/2013/04/130403_uk_7_classes.shtml
這次一例一休修法,年輕人如此反對,一大原因就是除了熱門科系可以一畢業就成為第四 ”新型優裕工作者”,有跟資方談判的本錢並有機會往上爬,其他科系一畢業是只能成為 第六”新興服務型工作者” 或 第七”不穩定普羅"。若是前者,勞方是否有談判條件,工作有沒前景,還要看公司營運狀況或經營者心態。但若不幸成為 ”不穩定普羅”,則公司不管如何賺錢,勞方也是沒籌碼的。”不穩定普羅” 必須經歷特別慘烈的競爭,才有機會往上爬。
想通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為何如此反對修法。他們父母也有可能非常上層。但在高度競爭的知識經濟,除非年輕人想一輩子靠爸,不然都得從底層往上爬,差別只是有人從第七”不穩定普羅” 出發,有人開始就是第六或第四而已 (我跳過第五,因為學歷高還沒資格當 ”做工的人", 工頭不可能收你) 。
PS. 英國可能會把出版社編輯,大學講師等工作歸類為六”新興服務型工作者”,我把這些歸為七”不穩定普羅”,是因為台灣年輕人平均學歷比英國高一截,因此高學歷在台灣特別不值錢,只要工作還不穩定,就不算有 ”文化資本”。
做工的人三立 在 做工的人Worker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做工的人 Workers. 61013 likes · 25 talking about this. 《做工的人電影版》現正熱映中☆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改編☆由大慕影藝製作的《#做工的人》。 ... <看更多>
做工的人三立 在 三立華劇- #今晚八點三立都會台30頻道《做工的人》... 的推薦與評價
今晚八點三立都會台30頻道《做工的人》 颱風前夕,強風引起了一起交通意外和工地鷹架倒塌事故。鐵工阿祈、怪手司機阿全和模板包商昌哥昌嫂一起去四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