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高師大附中去分享一場「生涯規劃講座」
第一次講除了生命教育以外的主題,是一個蠻特別的經驗。
講座中主要與學生們分享,曾經我也是一個有著很多夢想的人,想當電腦遊戲設計師、當學校老師、當廚師、當演員、當歌手⋯⋯
但在高二時,卻因為生病這件事情,每天被囚在醫院裡,什麼事也做不了,好像所有的期待與夢想都就此碎裂,開始感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對這個社會沒有任何貢獻、也只是家裡的一個拖油瓶。
我很討厭我自己,也從那時候開始,對於「活著」這件事感到毫無熱情。
發病之後,大學畢業後這幾年,我擔任過手機APP開發工程師、也擔任過小學老師,但每一份工作我都沒辦法做超過一年以上,因為我三不五時就要進醫院進行換血的手術,又或是我會不定期的倒下。
挺幸運的是,其實從來沒有一份工作的主管或同事因為我這樣的狀況而要我離開,反而是對我特別的照顧。最後會離開,都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擔心造成別人負擔、讓自己超過身體負荷的硬是撐下去,導致發病後狀況更嚴重,只好離職。
直到這兩三年我才慢慢因著生命給我的考驗,慢慢意識到自己無法繼續像個常人一樣工作。
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的視力急速衰退,使我無法再當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的工程師。
因為體力比平常人來的容易消耗,加上聽力因藥物受損,導致我無法再繼續於小學任教。
因為身體隨時需要進醫院進行換血的手術,所以無法做穩定一到五上班的工作。
面對醫藥費、就學貸款、以及能好好生活下去,龐大的經濟壓力,迫使我必須去調整對於工作上的想法,以及放下自己的執著與想要。
於是我逐漸成為了一個自由工作者,偶爾當講師、接短期的程式案子、寫文案、做行銷、當數理家教、帶一些心靈類的工作坊、跑旅行活動⋯⋯將這些零星的工作組成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工作樣貌,而也是我主要經濟收入的來源。
我還是做到了自己曾經想完成的夢想,也成為了我想成為的溫暖且有故事的人,只是因為人生這場大病——這個轉捩點,讓我在這些路上有了更多的體悟。
最後我跟在場的孩子們說:
「我們總會依著自己心中的想像,去埋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在人生的旅程中慢慢灌溉,使其發芽。
但總會有著許多不同的機會、可能性、突發事件、轉捩點,讓我們看見生命不同的面向,就順著人生這樣的洪流,慢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樣貌吧!」
「只要記得自己的初衷、記得不要忘記保持善良的心,記得只有你可以是你自己,不管最終往哪裡漂流,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心得]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劃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心得]〈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讀後感-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設計人生工作坊ptt】Re:[討論]28歲突陷人生迷惘 - 健康跟著走 的評價
- 關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奧德賽計畫 - YouTube 的評價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和明天的「哈娜麥莎微醺時刻」的來賓是誰呢?
「終於」邀請了我的靈魂好友Roma Mehta來到我的節目了~~來自印度也住在台灣30年的Red Room 紅房藝文的大家長。她是平面設計師也是畫家,也是策展人,也是藝術家。
今天同她一起前來的還有Rose Huang黃洛詩,也是策展人。今天她們特別來到節目要來分享有關女人的一個藝展「~寶島話夾子-Formosa tales」
當然還有在台灣居住了那麼久,發生的種種美好故事。
多年前,我的麻吉好友Yosifu Art / 優席夫藝術邀請我在他在Red Room 藝文紅坊的活動中清唱一曲~會後Roma眼眶含淚的握著我的手跟我說她在我的歌聲中聽到了什麼⋯在那一個美妙的霎那間,我們的心就黏在一起了~真的是一曲定友誼~🥰🥰❤️🌹
兩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女人,出奇的感到靈魂的相契~我們不需要多說什麼 ,常常一句兩句就能夠明白彼此的心跟彼此要做的事⋯我想那就是因為我們都共同有著大地之母的心和胸懷。
Roma是一個非常讓人能夠敞開胸懷想跟她訴說所有心事,她的包容她的溫柔她的堅毅,她對整個地球宇宙人類充滿著謙卑又敬畏的心,總是希望透過每一件小事,傳遞和平自由和愛的理念!❤️❤️🥰🌹
我非常感恩開心跟她的緣會,可以在這幾年跟她共同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跟活動 ,特別是針對女人的部分~。
Redroom紅坊國際藝術村是一群非常愛台灣,在台灣居住多年的外國藝文界的朋友,所組成的非營利事業的協會團體,之前在朱平先生的支持下提供場地,讓他們進行許多的活動,諸如小型音樂會、講座、手作工作坊、甚至舞蹈、瑜伽、戲劇表演等等~一直到後來他們在空軍總部有了場地,我就一起加入共同策劃參與許多的藝術的活動,我自己就在那裡舉辦了攝影展覽也舉辦了主題性的沙龍演唱會~。
但因為空軍總部現在有新的計劃,所以整個去年都在尋找新的場地,又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的活動都停擺了⋯;但是就在2021年的開始我們有了新的場地~Red Room Rendezvous 紅房餐酒館~非常Redroom Style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全蔬食的餐廳,終於今年又可以開始紅坊的藝文活動了,也請大家持續追蹤紅坊的相關訊息。(我一定會在這裡有演唱和藝術的展演)🥰🥰🙏🙏🌹🌹❤️❤️
非常喜歡這一群在台灣的外國藝術家,可愛又真誠,無私又敞開~真的~深深感受到藝術是如何的無國界無性別無年齡⋯藝術是如何溫柔的連結人與人之間~創作是如何讓人可以釋放自己進入靈性更純粹的境界!
所以我非常推崇Redroom 的活動,從我有電台節目以來我其實一直很希望邀請介紹Roma,特別是我們兩個在女性議題跟推動女人自覺的區塊裡 ,都惺惺相惜!
我的節目「哈娜麥莎微醺時刻」也是希望鼓勵所有的女性,起來創作珍視自己內在的價值,我的節目希望可以介紹來自台灣各地美麗的女性的故事,當然更應該邀請Roma來到節目現身說法~但礙於自己怕語言的不足,沒有辦法掌控好整個錄音的品質跟流程,就遲遲不sonus 敢邀約⋯🥰🥰
後來經過上一次錄製大地之歌樂團Sonus de Gaia的採訪經驗,突然信心大增,(那一天是台灣、西班牙、德國三聲帶)❤️❤️🌹🥰🥰
才覺得真的可以邀請Roma了~~昨天現場還好友另外一個好朋友Rose現場翻譯,讓節目得以更自然順暢!❤️🌹🥰
太開心了!
三個女人節目裡面侃侃而談,特別要來介紹這一次Roma主辦的一項非常有意義,關於女性的藝術活動~將要於3月7號國際婦女節的前夕開幕⋯!
親愛的朋友一定要準時收聽今天和明天晚上八點的節目喔!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第15集 2/20(六)
播出曲目
Roma & Rose 黃洛詩
介紹女人盒藝展
「寶島話夾子-Formosa tales」
1.姐妹/阿妹妹
2. La Vie En Rose/Edith Piaf
3.女人花/梅艷芳
4. Little bird/Miriam Makeba
第16集 2/21(日)
Roma & Rose 黃洛詩
介紹Redroom 紅坊國際藝術村
1.那一夜在曼哈頓/巴奈
2. Talkin’Bout A revolution /Tracy Chapman
3.A long walk/Jill Scott
4. Thank you/ 阿爆
🌹❤️🌹❤️🌹❤️🌹❤️🌹❤️🌹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創辦人Lorraine Serena在1991年成立了「女性超越國界計劃」,透過一個木盒子,讓所有女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計劃推動以來的藝術活動,已經有30年的歷史 超過900位藝術家一萬名學生全球舉辦超過50場的展覽,非常難得在台灣終於可以啟動這一個計劃~我自己也參與這個木盒子的創作,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一起來加入!
❤️🌹❤️🌹❤️🌹❤️🌹❤️🌹
1、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活動連結
https://fb.me/e/3Z4mpv36e
2、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 展覽活動
展覽期間 3/7-4/5
時間 3/7 午14:00-18:00
地點:雲森陶陶工作室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凱旋路25巷4號
參觀活動免費哦
🌹❤️🌹❤️🌹❤️🌹❤️🌹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相關報導~
Red rooms x Women beyond Borders 2021, Taiwan
Women Beyond Borders
A cross-cultural exhibition connecting women
“To honour and document womens voices and visions.
To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and dialogue
To inspire creativity”
~ Lorraine Serena, Founder/Artistic Director
女性超越國界
一個聯繫女性的跨文化展覽
「彰顯與記錄下女性的聲音與視界,鼓勵彼此間合作與對話,並激勵各項創造性思考與表達。」
About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 Taiwan 2021
《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站
Formosa Tales – Red Room x Women Beyond Borders Taiwan 2021
A Traveling Exhibition in celebration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March 8, 2021) and Beyond
Red Room is excited to announce our collaboration with Women Beyond Borders. WBB is a non-profit, cross-cultural exhibition of women connecting wome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thin and beyond their communities across the globe via a small, wooden box. Women from internationally known artists to women with no prior artistic experience, everywhere from Argentina to Zambia, have transformed these wooden boxes into a repository that contains a story from the artist.
More information at the links below:
* WBB Taipei Signup Form in English
* WBB Taipei Signup Form in Chinese
* Women Beyond Borders Website
This is part of our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Celebrations 2021
More information here
《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站
紅坊很興奮的宣佈我們將會與Women beyond borders(女性超越國界) 合作,推動屬於台灣的響應活動:《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巡迴展。
WBB為一非營利性且跨文化之創作計畫,以一個小小的「木盒子」 聯繫了國與國之間、不同工作背景、不同社群環境下孕育出來的女性同胞 。「木盒子」創作計畫開始後,參與者從享譽國際的女性藝術家,到毫無經驗的素人女性;作品來自南美阿根廷,直至非洲尚比亞,串起一捲跨越界線的浪,將「木盒子」轉化,融進不同時空故事,雕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將這些女性心中的色彩與溫度寄託於上。
Women beyond borders(女性超越國界)由Lorraine Serena於1991年成立,期冀能彰顯與記錄下女性的聲音與視界,鼓勵彼此間合作與對話,並激勵各項創造性思考與表達。「藝術是一個宇宙通用且不可或缺的語言形式,讓人們得以超越自身思考人性,並讚頌人性的美妙。」
計畫推動以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盒子創作品已經在世界不斷的巡迴訪問,從歷史博物館旅行到加德滿都古寺、15世紀的義大利翁布利亞莊園、歐洲的古老列車,以及位於日本山頂上的美術館。《女性超越國界計畫》累積了超過900位藝術家、一萬名學生參與,一共在全球舉辦了超過50場展覽。同時也在不同場地中,透過彼此見面、對話、討論以及交換彼此的想法,觸及了超越數千個觀者同在分享。
《女性超越國界計畫》不僅挑戰了地域、政治、道德、宗教及美感的界線;在啟動後,Women Beyond Borders也逐漸以一催化劑的角色在國際間造起改變的風潮,也導引著文化間相互交融、轉換。紅坊十分榮幸能夠參與這項運動,也希望妳能跟我們一起。在這美麗的台灣島嶼上生活的人們哪,不管妳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都歡迎加入我們紅坊《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巡迴展覽一起尋找更多故事。
❤️🌹❤️🌹🥰🌹
紅房餐酒館Rendezvous
https://www.facebook.com/r3.taipei/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終於」邀請了我的靈魂好Roma Mehta來到我的節目了~~來自印度也住在台灣30年的Red Room 紅房藝文國際藝術村的大家長。
她是平面設計師也是畫家,也是策展人,也是藝術家。
多年前,我的麻吉好友Yosifu Art / 優席夫藝術邀請我在他在Red Room 紅房藝文紅坊的活動中清唱一曲~會後Roma眼眶含淚的握著我的手跟我說她在我的歌聲中聽到了什麼⋯在那一個美妙的霎那間,我們的心就黏在一起了~一曲定友誼~🥰🥰❤️🌹
兩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女人,出奇的感到靈魂的相契~我們不需要多說什麼 ,常常一句兩句就能夠明白彼此的心跟彼此要做的事⋯我想那就是因為我們都共同有著大地之母的心和胸懷。
Roma是一個非常讓人能夠敞開胸懷想跟她訴說所有心事,她的包容她的溫柔她的堅毅,她對整個地球宇宙人類充滿著謙卑又敬畏的心,總是希望透過每一件小事,傳遞和平自由和愛的理念!❤️❤️🥰🌹
我非常感恩開心跟她的緣會,可以在這幾年跟她共同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跟活動 ,特別是針對女人的部分~。
Redroom紅坊國際藝術村是一群非常愛台灣,在台灣居住多年的外國藝文界的朋友,所組成的非營利事業的協會團體,之前在朱平先生的支持下提供場地,讓他們進行許多的活動,諸如小型音樂會、講座、手作工作坊、甚至舞蹈、瑜伽、戲劇表演等等~一直到後來他們在空軍總部有了場地,我就一起加入共同策劃參與許多的藝術的活動,我自己就在那裡舉辦了攝影展覽也舉辦了主題性的沙龍演唱會~。
但因為空軍總部現在有新的計劃,所以整個去年都在尋找新的場地,又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的活動都停擺了⋯;但是就在2021年的開始我們有了新的場地~Red Room Rendezvous 紅房餐酒館紅房餐酒館~非常Redroom Style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全蔬食的餐廳,終於今年又可以開始紅坊的藝文活動了,也請大家持續追蹤紅坊的相關訊息。(我一定會在這裡有演唱和藝術的展演)
非常喜歡這一群在台灣的外國藝術家,可愛又真誠,無私又敞開~真的~深深感受到藝術是如何的無國界無性別無年齡⋯藝術是如何溫柔的連結人與人之間~創作是如何讓人可以釋放自己進入靈性更純粹的境界!
所以我非常推崇Redroom 的活動,從我有電台節目以來我其實一直很希望邀請介紹Roma,特別是我們兩個在女性議題跟推動女人自覺的區塊裡 ,都惺惺相惜!
我的節目「哈娜麥莎微醺時刻」也是希望鼓勵所有的女性,起來創作珍視自己內在的價值,我的節目希望可以介紹來自台灣各地美麗的女性的故事,當然更應該邀請Roma來到節目現身說法~但礙於自己怕語言的不足,沒有辦法掌控好整個錄音的品質跟流程,就遲遲不敢邀約⋯🥰🥰
後來經過上一次錄製大地之歌樂團Sonus de Gaia 的採訪經驗,突然信心大增,(那一天是台灣西班牙德國三聲帶)❤️❤️🌹🥰🥰
覺得真的可以邀請Roma了~~昨天現場還好有另外一個好朋友Rose現場翻譯,讓節目得以更自然順暢!❤️🌹🥰
太開心了!
三個女人節目裡面侃侃而談,特別要來介紹這一次Roma主辦的一項非常有意義,關於女性的藝術活動~將要於3月7號國際婦女節的前夕開幕⋯!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創辦人Lorraine Serena在1991年成立了「女性超越國界計劃」,透過一個木盒子,讓所有女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計劃推動以來的藝術活動,已經有30年的歷史 超過900位藝術家一萬名學生全球舉辦超過50場的展覽,非常難得在台灣終於可以啟動這一個計劃~我自己也參與這個木盒子的創作,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一起來加入!
跟Roma,Rose的訪談電台播出時間為2/20,2/21六日晚上八點。請大家預先把時間留下來喔!
❤️🌹❤️🌹❤️🌹❤️🌹❤️🌹
1、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活動連結
https://fb.me/e/3Z4mpv36e
2、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 展覽活動
展覽期間
時間 3/7 午14:00-18:00
展覽期間 3/7-4/5
地點:雲森陶陶工作室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凱旋路25巷4號
🌹❤️🌹❤️🌹❤️🌹❤️🌹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相關報導~
Red rooms x Women beyond Borders 2021, Taiwan
Women Beyond Borders
A cross-cultural exhibition connecting women
“To honour and document womens voices and visions.
To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and dialogue
To inspire creativity”
~ Lorraine Serena, Founder/Artistic Director
女性超越國界
一個聯繫女性的跨文化展覽
「彰顯與記錄下女性的聲音與視界,鼓勵彼此間合作與對話,並激勵各項創造性思考與表達。」
About 寶島話匣子 Formosa Tales Taiwan 2021
《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站
Formosa Tales – Red Room x Women Beyond Borders Taiwan 2021
A Traveling Exhibition in celebration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March 8, 2021) and Beyond
Red Room is excited to announce our collaboration with Women Beyond Borders. WBB is a non-profit, cross-cultural exhibition of women connecting wome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thin and beyond their communities across the globe via a small, wooden box. Women from internationally known artists to women with no prior artistic experience, everywhere from Argentina to Zambia, have transformed these wooden boxes into a repository that contains a story from the artist.
More information at the links below:
* WBB Taipei Signup Form in English
* WBB Taipei Signup Form in Chinese
* Women Beyond Borders Website
This is part of our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Celebrations 2021
More information here
《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站
紅坊很興奮的宣佈我們將會與Women beyond borders(女性超越國界) 合作,推動屬於台灣的響應活動:《寶島話匣子》——2021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台灣巡迴展。
WBB為一非營利性且跨文化之創作計畫,以一個小小的「木盒子」 聯繫了國與國之間、不同工作背景、不同社群環境下孕育出來的女性同胞 。「木盒子」創作計畫開始後,參與者從享譽國際的女性藝術家,到毫無經驗的素人女性;作品來自南美阿根廷,直至非洲尚比亞,串起一捲跨越界線的浪,將「木盒子」轉化,融進不同時空故事,雕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將這些女性心中的色彩與溫度寄託於上。
Women beyond borders(女性超越國界)由Lorraine Serena於1991年成立,期冀能彰顯與記錄下女性的聲音與視界,鼓勵彼此間合作與對話,並激勵各項創造性思考與表達。「藝術是一個宇宙通用且不可或缺的語言形式,讓人們得以超越自身思考人性,並讚頌人性的美妙。」
計畫推動以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盒子創作品已經在世界不斷的巡迴訪問,從歷史博物館旅行到加德滿都古寺、15世紀的義大利翁布利亞莊園、歐洲的古老列車,以及位於日本山頂上的美術館。《女性超越國界計畫》累積了超過900位藝術家、一萬名學生參與,一共在全球舉辦了超過50場展覽。同時也在不同場地中,透過彼此見面、對話、討論以及交換彼此的想法,觸及了超越數千個觀者同在分享。
《女性超越國界計畫》不僅挑戰了地域、政治、道德、宗教及美感的界線;在啟動後,Women Beyond Borders也逐漸以一催化劑的角色在國際間造起改變的風潮,也導引著文化間相互交融、轉換。紅坊十分榮幸能夠參與這項運動,也希望妳能跟我們一起。在這美麗的台灣島嶼上生活的人們哪,不管妳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都歡迎加入我們紅坊《女性超越國界計畫》巡迴展覽一起尋找更多故事。
❤️🌹❤️🌹🥰🌹
紅房餐酒館Rendezvous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愛的核心秘密是什麼?生命的存在,有什麼理由和邏輯嗎?
你知道打遊戲也可以打得「很哲學」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直子的心」及其變奏──破解駱以軍〉。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駱以軍的「早期經典」〈降生十二星座〉。
背景是一九八〇年代末期,一個沒有網路、沒有手機、電腦遊戲僅能單機運行,無法連線,滿街都還是電動玩具店的年代。
敘事者「我」進入「滿妹」開的酒吧「滿妹的店」,玩起一款老game「道路十六」。
「道路十六」是什麼?簡單說來,畫面有4╳4共十六個迷宮格,形成十六個地形各異的小世界;
而逃逸者(遊戲者駕駛的賽車)必須在其中躲開追逐者(警車)的追緝。其中免不了有錢袋、泥淖、錦標旗等賞罰物件;
克服了一個迷宮格之後再進到下一格繼續。
然而,敘事者「我」卻發現,在畫面右下角的迷宮格,亦即十六個迷宮格之一,居然並無入口。
沒有入口,無法進入──這麼說來,缺損的「道路十六」不是該叫做「道路十五」才對嗎?
敘事者「我」和酒吧老闆娘「滿妹」談起這件怪事。怎麼一個好好的game,卻硬是有著這奇怪的缺陷?
然而後來他們得知,根據《一九八二年電動年鑑》的說法,迷宮之所以沒有入口,原來是程式設計師刻意為之:
「『道路十六』的原設計者是一個叫做木漉的年輕人,這道程式上市之後三個月才被人發現出了問題,也就是第四格沒有缺口無法進入。至於是木漉刻意設下的一格空白,還是程式設計中途因他瞌睡而發生的錯誤,沒有人能知道,因為木漉在『道路十六』推出後一個禮拜,就在自己的車房內自殺了。總公司找了木漉生前的好友,也是他們電動程式圈子裏另一個數一數二的高手,一個叫做渡邊的傢伙。
「這個渡邊,嘗試著把木漉設計的程式叫出,卻一籌莫展,原來有關第四格部份的程式,被木漉單獨用密碼鎖住了。年鑒上還透露著另一段關於這兩個程式設計師之間的一段秘辛:似乎是在木漉死去之後──或許在他生前便已暗潮洶湧地進行──渡邊愛上了木漉的妻子,一個叫做直子的女孩……
「渡邊沒有辦法拆開鎖住第四格入口程式的密碼,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另外設計了一套進入第四格的入口程式,但這個入口,他只好把它放在別的格子的迷宮裏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找到這個入口,但顯然確實是有這麼個入口,可以進入第四格裏。年鑒上提到,渡邊替這個看不見入口的第四個格子,取了一個暱稱,叫做『直子的心』。而且,他在『道路十六』上市一周年的那一天,也在自己的家裏自殺……」
木漉、渡邊、直子,三個人名其實來自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三位主角。這是駱以軍暗藏的典故。
而隨著故事峰迴路轉,在〈降生十二星座〉裡,我們終於找到了方法進入了那第四格,那「直子的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劃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人生設計工作坊II: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劃課 ... 課程費用980元,內含套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與《你的專屬練習祕笈》 ... <看更多>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心得]〈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讀後感- book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想談的這本書: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作者是兩位史丹佛大學教授,而這本書便是從 ... 有了工作觀與人生觀,接下來便是要思考這兩者的一致性。 ... <看更多>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 在 [心得]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推薦: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推薦指數:★★★★★
這本書真是十分推薦。
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Adx9DD
其實很久之前就知道史丹佛大學有一個設計學院
在這本書還沒出之前,就曾經看過相關的報導
那時候只是心裡想著,到底是什麼,好想知道。
這本書跟市面其他書籍不太一樣
市面上的同類書籍,
通常會十分『抽象』的要你找出自己的內心
找出自己的熱情
但是想想大家剛出社會的那一年
除了少數人, 真的知道自己心之所向
大部分人還是只是打開104,打開履歷
嘗試去投『自己能做的工作』
然後做著做著,過了5年,10年,彷彿生命就是這麼回事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始終處於很被動的狀態
讓別人來決定我們
我們只能去『依賴』生命去改變我們的狀態
不管是被現實生活帶著走,或是被外在環境所趨迫
好像走著走著就變成這樣
而非我們試圖變成一個比較『主動』的角度
去影響我們的生命軌跡
市面上真的很多職涯發展書,我也看過不少
但就如同前面說的,很多會淪為『純鼓勵』性質
而真正教我們『如何去做』的很少
這本書難得在於,他撇除了那些非常形而上的疾呼
用更具體的方式來教大家『如何找到熱情』『如何選擇』
而事實上,我也在裡面學到很多我以前沒有考慮過的方法
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神操作!
人生是「設計」出來的
作者在這裡談到一個最重要的觀念
『人生無法一開始就有一個完美的解法』
設計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重擬嘗試的過程
『你以後想要做什麼』,重擬過後,應該是『你想要變成怎麼樣的人』
作者在這裡引述了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常常會問的問題
『不要從問題開始,從同理心開始,從人開始』
我們從小被教導,必須擁有志向
但卻沒有人告訴我們,怎麼樣去找到自己的志向
所以我們只能從我們所知道職業,去嘗試『自己可以接受』的樣子
但是,也許這個命題從來就是錯的
最妙的是,最讓我驚訝的是,
『去尋找自己的熱情』
這個看起崇高但是非常遙不可及的『口號』
作者直接了當的說,沒有,不要管他。
我看了直接噗哧的笑出來
尋找熱情不是在臉書上做一個職涯心理測驗就可以知道的事
事實上,我們多數人對於不同的事物保持著不同的熱情
唯一能找出人生想做什麼事的辦法
就是打造某些可能的生活原型,
試試看,哪一些生活能夠引起共鳴
其實很簡單,
就是試試看,然後看自己喜不喜歡。
就像我們會去用用看小罐的試用包一樣
當選擇洗面乳時,我們都需要用試用包
人生難道不是嗎?
第一章:從此時此地
作者在這裡提出一個很好的觀念,
從來就沒有『來不及了』這件事
We are here
而我們會從這裡開始
而且,作者也提醒大家,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的
就像是重力就是會存在一樣
如果真的碰到重力問題,嘗試用蠻力的對抗它
不但需要花很多力氣,同時效果還不怎麼好
重點是,不要讓自己卡在成功機會不高的事情上
當我們碰到重力問題,試著接受他
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而非一味的怨天尤人,抱怨生不逢時
有一個可愛的小練習是
試著把自己的健康,工作,遊戲,愛,分成四部分
然後開始對每一個部分打分數,
然後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也許需要在哪裡多加一點
哪裡減少一點。開始去平衡自己自己的人生開始
第二章: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
在這章節裡,作者主要提出一個概念是:
維持人生信念的一致性
你是誰?
你的信念是什麼?
你目前在做什麼?
當我們的信念與我們目前所做的事情不一致時
我們就會感到痛苦
(天阿!這就是我大學時修Power 錕政治學的內容啊!)
當我們仔細的想過自己的工作觀
諸如:為什麼要工作?工作是為了什麼?等等有關的問題
然後再問自己,自己的人生觀是什麼?
例如:對我來說,人生的目的
然後,接下來問自己,我的工作觀和人生觀有什麼想輔想成的地方?
而哪些地方彼此矛盾?
可以互相加持彼此促進嗎?
第三章:找出一條路
作者在這一章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
那就是記錄自己的『心流』時間
找出自己做什麼事的時候,最能夠沈迷於其中
並且記錄下來,這些心流時間,
能讓你覺得恢復精力,還是讓你消耗精力?
第四章:卡住怎麼辦
卡住的時候,作者推薦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心智圖 Mind Mapping
其實就很像我們一般在工作裡用到的Brian Storm
用自己最有投入,最有精力的三項活動開始做發想
然後發想出幾項工作職缺,在旁邊做描述
第五章:自己的人生,自己設計
作者在這裡很可愛的把人生計畫稱為奧德賽計畫
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長長的荷馬史詩之旅XDDDD
而作者更進一步一推進,把剛剛的三項活動
發展成三種人生版本
第六章:打造原型
作者提出來,任何東西都需要有原型Proto Type
當過設計師或是科技業的人一定對這個東西很熟
不管是在進試產或是量產之前
我們都需要拿到原型Proto Type 對產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而人生也是
作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人生的原型體驗方法
就是就幾個人生版本
『假裝』今天已經實現了,
而那樣的我,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是人生觀
實施幾天後,休息一兩天,再去想像另一種方法
第七章:找「不」到工作的方法
作者在這章節提出來的比較不像是生命設計師
而比較傾向於目前的職涯規劃
也就是其實網路上的工作其實只佔全部工作的20%
我們應該更有效率的去找到夢幻中的工作
第八章:打造夢幻工作
接續上一章
作者建議大家應該藉由一些方法
去找到相關工作的人,藉由聊聊的方式
去知道這個工作是不是真的想要的
或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具備這個工作的相關經驗
還有什麼技能需要加強
第九章:選擇幸福
我們會苦惱的最大原因
很多是來自於恐懼與苦惱
苦惱『如果我當初選了那條路,人生會不會不同』
而人生是動態的,我們無法預知當下
每一個轉彎都像是蝴蝶效應
我們能做的,就是刪除多的選項
從中選一個,然後放掉其他,繼續往前走
作者也在書裡面提出,如何改善失敗
並把失敗分類。從中找尋如何避免再次失敗的方法
第十章:萬無一失
作者這章,所提到最主要的心得是
為失敗免疫
也許這是老生長談,但唯有對失敗免疫
才能無慾則剛
在點點滴滴裡面,去認真的學習到東西
作者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東西
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想釐清內在與外在
但作者認為,人生
本來就一連串的互動過程
自己到底是『所是』human being
還是『所做』human doing
在西方哲學裡,相關討論一直存在
但作者認為,那是一個一連串的過程
我們先是 being, 接下來 doing, 而後變成 becoming
而從becoming 又循環成being
就這樣,生生不息的循環
第十一章:建立團隊
作者一直提到,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時
一定要有團隊幫忙
我想這也許是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而團隊最好大於三人,小於六人
生命也許真的就一個我們無法掌握的動態軌跡
在這個不斷改變的動態裡面
我們所能做的,就如同作者說的,在關鍵時刻停下來
好好檢視我們是不是真的朝向我們所需要的方向走
注意,這邊是說,『我們想要的方向』
不是『對的方向』
形塑每一個人的外在內省都不同
沒有所謂『對的方向』,只有『我們想要的方向』
祝讀過這本書的人,都對生命,對職涯
有一點新的啟發與想法
--
= 我是黃KK =
https://www.facebook.com/kaiwenhuangKK/
工作,玩耍,時尚,碎碎念分享。
在外商科技業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3035916.A.74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