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鏡好聽 PODCAST #大人看漫畫】
喜歡漫畫這件事,似乎慢慢帶著我去到不曾想像過的地方了。
去年夏天,我回到鏡傳媒錄音,主持人是鏡週刊副總編輯錦華,當時的主題是談香港反送中採訪現場,我們談有如戰地的現場、談勇敢的香港人、談採訪創傷,那天擠在小小的錄音室了,企製群甯告訴我,她聽到很想哭。
◆ 關於開始
那是第一次,我感覺到聲音或許也能有力量的。這幾年,陸陸續續有些演講場合,有學生問過我,為什麼想當記者?其實我沒什麼巨大的社會使命感,真正想做的是「傳播」,傳播新聞、傳遞價值。
新聞科班出身,以前我認為,新聞要客觀,但後來幾年,我發現我認知裡的客觀是有問題的。沒有人可以完全客觀,記者也是人,只有一支筆,一雙眼睛與兩隻耳朵,我們透過大量的田野、訪談,但仍無法建立真實的全貌。
後來我便明白了,我能做的是記錄時代的切片、撿拾現場的碎片,去組織出自己的報導。但必須記得的是,所有的碎片真的都是現場撿拾來的,而不是自己從外面丟進去,然後再去撿起來,又或者移動碎片的位置,讓它成為另一種風景。
回到漫畫這件事,在那次錄音時,群甯問我興趣是什麼?我說:「漫畫、漫畫!」我們開始大聊漫畫,意外發現她對台漫亦有涉獵,還是漫畫家 李隆杰 (Lung-chieh Li) 的死忠讀者。當時瞎聊著,來做一系列的漫畫節目吧!
沒想到,群甯不是說說而已。她真的再約我見面,加上同事逸如,記得我們三個人在背景是電玩音樂的餐廳裡,熱烈討論漫畫的二三事。群甯的腦袋非常靈活,丟出許多有趣的角度,逸如是語言學家,大聊漫畫裡的聲音與語言。
那天真的太好玩了。後來我們提出企劃,鏡好聽也願意做這個企劃,再加入企製湘芸,一個熱情充滿、關心社會的好女孩,這個(除了我之外的)少女團體就成軍了。
後來我把節目定名為【大人看漫畫】,初衷真的是來自於一個驚嘆號與問號。做為一個從小看漫畫讀者、長大寫漫畫的記者,經常遇到有人跟我說:「啊,我長大後就不太看漫畫了!」也常聽到人問我:「什麼?台灣有漫畫嗎?」
我知道,還是有很多大人看漫畫的,至少在我身邊,有好多大人看漫畫,還有好多台灣漫畫家沒有停下畫筆地在畫漫畫。做為一個傳播者,我真的很想很想把這件事好好傳遞給大家,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召喚那些曾經看過漫畫的大人們。
◆ 關於上線
比原本預期多花了點時間,今年初確認企劃後,4月開錄EP1。因為我的拖拖拉拉,以及鏡好聽的整體規劃,節目在今年10月上線了。
上線前,可愛的製作人詩恩回報她的職災,「我聽完EP1後,買了15本漫畫......」她荷包大哭,但我大喜,為什麼?這不就是原本的目的嗎?「傳播漫畫」
鏡好聽的夥伴非常用心,行銷李鑫早早就來討論宣傳素材,請我拍攝家裡的「(亂七八糟的)藏書」,做了許多臉書與IG限時動態素材(非常推薦IG,請大家務必追下),以及讓我提供可能願意試聽的漫畫圈內朋友名單。
但我後知後覺,到最近才知道,朋友們真的真的認真聽過試聽帶,各自寫下對節目的感受。有人寫下誠懇的推薦,有人提出結構性的建議,真的是非常非常珍貴的回饋。
這是我第一次做聲音節目,其實很惶恐,看不到麥克風後的聽眾,不知道閱聽狀況的數據,其實很緊張。節目上線前,我們唏哩呼嚕已經錄完8集,第一季也只有10集啊~
今天仔細看了節目的職人推薦,我好開心也好想哭。
◆ 關於回饋
想起李鑫第一封收到的回饋是光民,初認識光民時,是他以《東華春理髮廳》拿下劇情漫畫獎。而今,他已是台灣炙手可熱的漫畫家了。但這十多年來,他的努力、苦痛、失敗與徬徨,其實都不在檯面上。
光民寫下的文字非常動人,在此跟大家分享:
「台灣漫畫似乎在海面下累積很久很久終於浮上海平面形成一座小島了。
站在日本漫畫偌大陸地的讀者開始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開始有人願意划著船到島上看看。雖然是少數,不過島上不再顯得那麼孤寂。而最讓人振奮的是曾經在海面下閱讀的一群人在長大之後願意開節目去談論它,一件事被談論到一個層次就會變成故事,故事隨著人與人的傳頌就會形成文化。
這是一個以創作者與從事漫畫相關產業,站在各種面向來訴說台灣漫畫故事的節目。在它還沒成為文化之前,希望大家能一起陪伴畫故事的人,談論故事的人一起在島上聊天散步。」
這不是一個節目的推薦,而是對一個創作者、產業裡頭每一個孤獨的工作者的情書,期待讀者的青睞,能一起到島上聊天散步。
細讀每一位圈內朋友的回饋,我時而感動,時而想笑,尤其是小莊老師說的,「最愛主持人魔性的笑聲,那是真正愛漫畫的喜悅,請不要收斂......」讀到這裡,我真的大笑出聲,謝謝小莊老師不覺得我是瘋狂主持人。
◆ 關於節目
節目目前已上線5集,稍微調整過順序,EP5先從最近剛頒獎的金漫獎談起,謝謝評審之一的曉彤冒著(被秋後算帳的)(不是)風險真誠且坦白地分享她對台漫的觀察以及評審會議背後的故事。
請大家一起來聽聽,這些年,台漫發生什麼事。
台灣漫畫,真的帶著我到更遠的地方了。即使是苦工,即使是小眾。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等到花開的那一天。
📍
鏡好聽 🎧️ 大人看漫畫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
📍
Apple Podcast 🎧️ https://mirrorvoice.pse.is/hv4ql
Spotify 🎧️ https://mirrorvoice.pse.is/vhx2n
Google Podcast 🎧️ https://mirrorvoice.pse.is/rp2kj
📍 第一季節目:
【EP0】Hey,你書架上還有漫畫嗎?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8
【EP1】不要再問我台灣有沒有漫畫了⋯⋯有!有!真的有!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9
【EP2】曾經,台灣有一個漫畫家叫鄭問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10
【EP3】現實裡的「重版出來」前,先來談談「漫畫出來」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11
【EP4】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有一種是怎麼催都催不到的稿──編輯與漫畫家的攻防戰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12
【EP5】史上最驚奇的一年──從金漫獎看台漫趨勢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2/13
📍
搜尋 🔍 #鏡好聽
Instagram 🔍 mirror_voice
FB page 🔍 mirrorvoice2019
◆ 謝謝寫下推薦與回饋想法的朋友們 ❤️
大辣粉絲團dala pub 大辣總編輯 黃健和
享樂遊牧民族、作家 黃麗如
臉譜出版 副總編輯 謝至平
漫畫家 61Chi Art
漫畫家 Cory宥希畫世界 宥希今天有畫畫嗎?
漫畫家 過去 x 未來 多提無用
漫畫家 左萱 ZuoHsuan
漫畫家 米奇鰻
漫畫家 李隆杰
漫畫家 阮光民 不是很軟的阮光民 編號1973
漫畫家 星期一回收日
漫畫家 小莊廣告人手記
漫畫家 好帆 劉倩帆
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 社長黃珮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
催麥漫畫順序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第一本處女作──性愛履歷表】
每次,看到作者為自己第一本書的出版,表現出那種又忐忑又興奮的表情,我總是很羨慕。
因為我的第一本書在一種奇特情況下誕生,內容與書名更是搞笑。這和當年的我的工作有關。
那一年是1992年,魔岩唱片在仁愛路某個巷子裡成立,我們這一個小組原先在光復南路麥當勞後面公寓的滾石唱片上班,這個小組叫做「企劃編輯室」,是比較特殊的編制,和其它企劃小組不同,還有一個專屬美術設計。我們這一組一方面做唱片(主力是創作歌手,比如:羅大佑、陳昇、林強、黃品源等),同時每個月還要負責編一本雜誌,叫做:《滾石音樂雜誌》,A4大小、薄薄的一本,放在唱片行免費贈送。
嘿,別小看這本薄薄的雜誌,每個月真真實實印量有七萬本喔,因此球鞋啦、飲料之類的青少年廣告非常多,也因為我們的廣告業務射手女婉玲非常厲害的關係。
魔岩唱片成立時,我們這個小組都還不知道魔岩唱片要做什麼,就迷迷糊糊被轉移過來,換了辦公室,也增加了好幾個新同事,反正酒照喝、事照做、戀愛照談,大家沒想太多。
那時候,有個新同事叫做丹尼斯,擁有一台漂亮又新潮的Mac LCⅡ電腦,可以跑出很漂亮的統計調查圖表,還在使用286、386電腦的我們都覺得新鮮有趣,也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我設計了一個雜誌單元,叫做「搞搞新意思」,取名來自羅大佑〈皇后大道東〉的歌詞,就做起「青少年生活習性調查問卷」,我創造了一個假想的人物──丹尼斯同學,他是一個熱愛音樂、活潑又好奇、來雜誌社實習的學生。
「搞搞新意思」問卷,就是請讀者填寫之後寄到公司,沒有獎品、沒有費用,沒想到每個月有大批信件寄來,在桌上堆成小山,當然也包括幾封貼上粉紅色心型貼紙寄給丹尼斯同學的信。
我們都笑:「哎喲!丹尼斯的情書又來了!」
「搞搞新意思」單元,除了問卷,也包括我們設計的「無責任樂評」,邀請大哥李宗盛來寫歌曲評論,以及還有一個音樂新知的小單元,通常是丹尼斯或耗子這兩個雙子男來寫。一個寫西洋音樂、一個寫日本音樂。哦,耗子是我們的美術設計。
那時候的我,在雜誌上除了負責落板、編輯、催稿,還發明一個四格漫畫,化名叫做:值日生。哈哈。
好像說遠了,可是啊,這和我的第一本書誕生的氛圍是有連帶關係的。
我,確實沒想過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是《性愛履歷表》,同時,因為自立晚報好友許佑生邀稿,我胡亂寫了一篇搞笑愛情文章,報社覺得非常有趣,幫我設立一個專欄,叫做《露骨女人心》,我其實沒那麼喜歡這專欄名稱,又覺得也可以,記得第一次在報上發表時,應該是用本名吧,專欄成立就變成筆名。
我的筆名「水瓶鯨魚」就在這混亂的時期取的,是因為要出書取筆名?還是因為寫專欄取筆名?先有蛋或有雞,真的忘光光。我唯一確認的是,私下寫文和職場工作,我很不願意混在一起。
倒是記得筆名是在魔岩辦公室決定的,當時想過好多個,最後懶了‥‥‥只確定這四個字很有影像畫面,水瓶既是星座也是物體,瓶子裡可以裝最大的魚是什麼魚呢?鯨魚。鯨魚會噴水,可噴到瓶外。很有趣的動態意象啊。然後,手寫一下,直排與橫排的筆劃美感,看起來都挺穩定,就這樣吧。哈哈哈。
就這樣,水瓶鯨魚這筆名持續到現在,25年了。不是網路時代才取的筆名,是非網路時代就存在。一堆人都誤會。
《露骨女人心》爆笑型愛情專欄,好像還滿受歡迎,陸續有電視節目製作人約我出來談寫綜藝節目短劇,還有找我寫電視劇劇本。我都當成交朋友去聊天,最後都拒絕了,我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唱片公司,因為真的很忙,沒時間搞那些事。
接著,希代出版來找我出書,他們原本屬意──把報紙專欄《露骨女人心》變成一本書。我沒想太多,反正有稿子,應該可以吧,你們想出版,就出吧。
好的,原本我的第一本書,可能是《露骨女人心》,就怪我太愛聊天,喝咖啡時提到了《性愛履歷表》這個創意‥‥‥
對,哈哈,都發生在同一時期。
這一時期,我在做滾石雜誌的《搞搞新意思》、我在寫報紙專欄《露骨女人心》,我在跟室友們告別,室友們都搬走了,我因為太忙,打包裝箱好了,卻是最後一個要搬走的人,結果遇到搬進來的新房客‥‥‥在房子交接期最後一天,我和某個搬進來的新房客談起戀愛。
新房客,年紀比我大很多歲,離過婚,戀愛與性愛史很豐富,因為過度豐富,導致他提及A戀愛、B戀愛、C戀愛,婚前故事或婚後抓姦過程,都讓我搞不太清楚邏輯順序,這樣很難聊天接話。因此,我發揮閱讀西村京太郎列車推理小說的精神,設計了一個情愛慾望表格,請他填寫,便利於我們聊天和相處。
萬萬沒想到───────我把這問卷表格跟魔岩同事討論時,大家都充滿「想填寫、想回答」的慾望。說真的,當時我小驚嚇又覺好玩,原來每個人心底都充滿「私生活發表欲和分享欲」。
這種現象,放在如今的網路,就不稀奇了,對吧?!呵。
總而言之,因為我太喜歡聊天的關係,和來邀約我出書的希代出版人提及此事,我建議他們可以做這個題目、找人整理、出書,應該有賣點,而且他們有雜誌《小說族》,不是挺好玩?!我不可能在青少年體系的《滾石音樂雜誌》放這種問卷啊,但他們可以做做看。
希代出版人卻興奮地說:「很棒啊,妳來做,我們雜誌可以刊登問卷。就妳做吧。我們來出這本書。」
😮
這問卷,是允許匿名,但可暢談性愛幻想、性愛高潮、最美妙的性愛經驗地點。
《小說族》的問卷刊登後,回函如山一樣,甚至有人希望刊登本名,點點點。
同事們知道我要做這本書,大家興高采烈,全部匿名填寫表格、抒發情緒。熟悉的歌手們,一樣興高采烈,匿名參與。不過,仍有被我退件的人,我說:「不行啦!你的性愛經驗次數豐富到超過常人,這樣,會讓人認為這本書不可信任。」
性愛履歷表,就是一個可匿名的性愛經驗的問卷,在沒有網路的時代,無法大談特談或抒發個人性愛心歷路程的時代,踴躍參與者之多,我真的挺驚訝。
編輯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忙錄唱片企劃工作和做雜誌,覺得我的畫風不適合這樣的書,就找阿推來畫插圖。當然,就像「搞搞新意思」一樣,那一堆問卷,我做了統計報告,放在書裡。
我的第一本書《性愛履歷表》出版後,我,嗯,跟世界上所有內心忐忑的作者都不一樣‥‥‥與其說這是個人作品,不如說這是創意型產品,就像雜誌一樣。我仍繼續上班、繼續忙碌、繼續在戀愛中糾葛。完全沒做書的宣傳。
最特別的是,書出版後,許佑生邀我去上復興廣播電台一個節目,對,復興廣播電台,很正經的電台,我去了,談《性愛履歷表》。
兩周後,佑生又約我,提了兩大袋的信件,是節目播出後的聽眾來信,我拿回家,堆在地板上,小山一樣高的信件。各種奇言怪語,有辱罵的,有覺傷風敗德的,有真切喜歡的,還有說想認識妳、渴望交往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幾封是表明自己是醫生,想認識我,以及簡約告白。(在想什麼啊?!)
佑生說:「妳的信件數量,竟然超過劉德華。」
我呀,笑翻在沙發。
我的第一本書,書名是《性愛履歷表》。
1992年,不過是搞搞新意思。 😏
😄😄😄😄😄😄😄😄
※
特別要說明:當年滾石音樂雜誌雖是「免費刊物」,除了公司唱片宣傳稿,其他拍攝、文字、圖像都有付費的喔,雖然很低(當年算低,卻跟現在差不多,哈哈哈,唉),且從沒買斷版權。
因此也造就不少藝術創作人才,比如:陳孫華老師、莊平老師等。而當年他們都非常年輕、沒有經驗,現在都是大師。 ^^
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事。
催麥漫畫順序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空下砂海的郊遊(上)
人好多,從捷運站一路從大直搭到科技大樓,原本是想睡了,很睏,前一天才是上學期的第一次沙龍聚會,一路走下去搖搖晃晃,眼睛疲累酸,才發現原來有一群人一直跟著從大直站坐到科技大樓站,同一站下車,往同一個方向走,原來有這麼多人,幾乎是超出我的意料之外的多,來北師美術館。
直行、左轉,沿路買了一瓶瓶裝水,忘了帶家裡的鐵水壺,想到UNI的品牌是某家大公司的小品牌,原本想選的,最後罷手,選了上排另外一種類,但是挑雖挑,卻總是不大好的,全家的店員忙的臉臭如見恨人,他大概沒想到今天難得的一個六晚上卻碰見如此大量的人潮,一邊結帳一邊顧著剛加上牛奶的咖啡,低聲說一句不好意思請稍等、下一位請結帳,然後轉身過去將咖啡裝好。謝謝,我對他低聲說了一句。
人真的比想像中的多,原本以為五十人左右是預想,但現場至少超過一百人,我摸摸下巴,買了票驗票,跟著人群走到B1的放映廳,一片漆黑,長方形的室內,分佈兩側對角的橫擺長螢幕,播放著的是蔡明亮導演與李康生先生,坐在廢墟中,透過窗戶能見一大片的蘆葦與芒草,還有一山連著一山的山脈,茵茵綠綠,聽得見蟲鳴,現場一片安靜,我沒想到底下的放映室會更多人,我背著包走到底部,那兒沒人,我轉正,聽著蔡導與李先生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談著話,談天,我見到最前方左側靠牆的位置沒人,一邊彎低身子一邊說不好意思,走到那,坐下。
很悶,且熱,我脫了外套,從包裡面拿出紅色的毯子、水、筆記本,好險投影燈打出來的影片光度恰好能讓我見到模糊的書寫字跡,於是寫下了關於這部影片幾點的反饋。我猜,這部片就是進入放映室之前,牆上的海報上所寫的廢墟這部片。
「來生,來世,the next life」大多數記下的點有些已經忘記影片中前後的順序與邏輯關係,但是影片的核心是在的,縱使我只觀看了後半部,我猜,不到半小時,但是有一大部分是與(我所看的)宗教、禪宗、心經、佛有關的,內心自我的培養與修練,關於自我精氣的涵養,我想到天地有正氣,與吾贍養吾浩然之氣這兩句話。
「一切的東西都只是暫時的」我清楚記得,蔡導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後頭接著,我與你(李康生)的關係也只是暫時的,但是暫時的很美,有很多東西也都只是暫時,短暫的,眨眼間的,可是很多東西都是很美的。你不得不說,蔡導講話雖是輕鬆的卻總是讓你不得不去想一些東西,雖然是簡單的(以我自己來說),卻也讓我總是呆愣了一會,總是如此的親民。
「廢墟,沒有化妝」蔡導這麼說,接著說,有些上了妝的房子,建築,不也是仍然一樣的醜嗎?
「那麼美醜,又是什麼呢?」我想,這應該是千古萬年來無解的謎吧!他們坐著,有時一句接著一句,有時沉默片刻,像是醞釀情緒,或是陷入了彌彌之音、愣呆的狀態,等著下一個,等著next,等著來生。看完這部片之後燈突然一亮,所有人都遮麼眼,瞇起眼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朝右看,短髮粗框眼睛的女生低下頭,整理了額前的瀏海,看戲時她不停地換姿勢,或許是在地板上果真觀影品質相當拙劣,我坐在毯子上,確實,要不是四周沒什麼人,或許我早已疲累到窩在原地睡著。
工作人員更換了光碟,下一場,是郊遊,晚間七點半的放映,有的人看漫畫有的人低著頭看手機,或者跟身旁的同來的人聊天,我想起,再一樓見到LW,他大概忘記我的面貌了,我盯著他足足數秒,或許是因他專心地與他友人對談,後來隔了一天,才知道他對於見到人潮洶湧的第一天感到俗不可耐,我也只能摸摸鼻頭,笑一笑。
我想,地點如果是在北美館,會不會更酷呢,有了這次的經驗,就會想要在北美館國美館睡上一晚,且也會有更多的空間,即使只是一層樓,但也是比北師還要來得大,但是這樣就失去了擁擠的感覺,彼此說不好意思借過,跨了腳,即使低聲對談卻還是聽得見旁人的聊天,擠在一起,有一種如共同郊遊的感覺,縱使眾人不曾相識。
工作人員開門,開放進場,人陸陸續續的湧入,幾乎是先前的兩倍之多,呼吸開始有些茅塞,還以為見到了研究所注目的學姊,側著臉過來才發現不是,背景之像幾乎令我愣了一會,但仍然是個美胚子,沒再跟你開玩笑的。人數幾乎全滿,我也不好意思走到不停往前移位增加的第一排去,去擋人的視野,心裡想的是,既然如此我便趕著午夜場吧,人必定會少。
電影即將開始,聽見有人呼喊我的名子,轉過頭去,發現是M與未曾謀識的MO,第一次見到MO長過肩的髮斗大的眼睛,記得有人與我描敘過是小麥色的皮膚,但如今想起忘了是昏黑的燈光緣故,已想不起正確的面貌,只記得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她側著臉推了一把M,接著笑了,我在後頭看見,想,是不是M歇息瞇上了眼,兩人相視而笑。
晚上七點半的郊遊我只看了半小時,一心急著想要上去排雷光夏的音樂會,不得不說我這次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企圖心是想要親眼見到雷光夏,我將半個小時前的每一幕都記在腦中,接著上去樓上,問了服務人員,一上二樓,前排已經滿到藤蔓的樹洞口,我幾乎傻眼,才知道,原來有超過一百人在門口排雷光夏,排到出博物館,我暗嘆一聲,不管怎麼說,今天的人數已經失控,更超出了官方的預料,連導演也至少說了三次,今天人真的好多。
我坐在樹口的位置,旁邊是三個人坐在那聊天,錢、假文青、手機、免費的冷氣、資金、月收入等等的話題,我戴上耳機,默默地回想半小時內的畫面,還有一些零亂寫下的字句,反覆思考,並將畫面的構圖一一畫下,依序地,並試著重組與分析郊遊電影的前半個小時。關於電影的部分稍後再說。
我坐在那邊,空等了至少兩個小時,閃了無數個借過的腳與人,大概距離開場還有一小時,導演現身了,白色的襯衫一顆光頭手拿著麥克風,從入口走過,緩慢地前行,還獨自唱了首歌,要大家稍安勿躁,即將開始。唱完他在沿著原路走回,我看著他,第一次見到他卻沒有很獨特的躁動,內心一片安寧。
終於開始了,我盤起腿,腳已麻,苦苦等了兩個小時,雷光夏將頭髮盤起在後腦勺,是個短馬尾,戴著黑框眼鏡,講話輕輕的稍微帶點溫柔與安撫,我差點在聽她與蔡導演對談睡著,因為真的太平靜了,簡直就是夜裡的催眠曲。我沒有錄影也沒有拍照,更沒有寫下任何的對話,表演的幾首都是耳熟能詳的,第一首便是「昨天晚上我夢見你」,接著的順序我忘了,有「發光的房子」、「逝」、「Close to You」……每一首我都閉著眼聽,昨天晚上我夢見你時,我內心是激動的,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我唯一能跟著唱的也只有這首。
一下就結束了,但我的腳也幾乎要爆炸,我跪著不停地變換姿勢,偶爾回過頭,發現後面的人根本沒再聽,低著頭滑手機。結束,十一點,蔡導希望大家緩緩地下樓,工作人員補充,樓外還有兩百人在等著進場,希望大家能夠保持秩序,而十二點,則是蔡明亮在草原說故事的活動,我回到一樓,看向北師內部的那一大片草皮,有二十多頂帳篷沿著邊緣豎立起,好幾個小家庭,好幾位孩子跑來跑去,我發呆,肚子餓,趁機跑出去,又去打擾了全家一次,一盒巧克力、麵包與一瓶啤酒,回來後就坐在草皮上發呆,藉此珍告各位,疲累時千萬不要喝酒,你會更累。
我想起,雷光夏在演出「發光的房子」時,曾說那是她從高中、大學、出社會居住這的木屋,幾乎陪伴了大半的少女時代,直至女人。木屋有個後花園,詳細的我已忘卻,但是她在屋子裡開始創作,我想起我成年前都待著的台東的家,那個家有我對抗青年期最簡陋的回憶,除卻了電腦與創作,幾乎所剩無幾,與他人的連繫薄弱至極,似牆角的蜘蛛網,一掃便消失。能夠擁有一實在地居住生活的經歷,尤其是在青少年時代,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酒喝完了,風很大,抬頭是一整片的星星,與在鄉下所見略遜一籌,在鹿野時,即使不戴上眼鏡,一片模糊,整片的星空依然閃耀著光芒,不曾間斷。孩子們嬉戲奔跑,繞過我身旁,提著樹枝然後踩斷,草皮上一群的大學生彼此嬉笑、玩牌,當有人拿起手機便湊在一起,拍下一張又一張油容滿面的閃光照,黑暗之中閃起一小片白光,便知道又有人拍照了。
我將相機的曝光調高,然後放在木地板上,柯擦一聲,照下大草原的模樣,幾乎是如同白日般的熱鬧。
接近十二點,工作人員拿著矮凳、大燈開始佈置,十二點,導演批著黑色的圍巾走出來,坐在椅子上。我早已找了個極近的位置,幾乎是最好的位置,近距離,看見蔡導演的容貌與神情,他就像個出家人,謙卑躬遜,嘲笑自己的國語不標準,卻一字又一字的把每句話講好、講清楚。那一瞬間,我甚至覺得我們是一群狂熱信徒在膜拜宗師,我笑了笑,撇撇頭。
「楚浮(備註)、希區考克(備註)、小津安二郎(備註)、簡愛、咆哮山莊、穆瑙(備註)」這是我書上所寫下的幾位導演與特別提到的電影,導演說,「你聽,孩子們的嬉笑聲,都十二點了,孩子們還沒睡(全場笑),小朋友,十二點啦,要不要睡覺啦(孩子們答不要,全場大笑),是吧,現在這個時刻,真美。如果可以,我們不如坐著對看到早上。(全場笑)」
導演沒有談到自己的電影,說自己未準備好要說什麼故事,他說,他寧可與我們對望至天明,然後他開始說,小時候的記憶,談起最小時候,六歲時,看的一部台灣導演的電影,趕鴨人家,他說,在女孩子與爸爸騎摩托車追著的那一幕他便哭了,詳盡的描敘我已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導演的描敘力真的很強,一邊聽,能夠一邊想到,小女孩坐在河堤旁,身旁的鴨群們靜靜地座落在一旁像是墜落的雲朵,夕陽在背後,染紅了整片。(此段為養鴨人家中片段)
談及自己的家庭。曾經青少年時期,那時候在外頭亂跑,去報社,那時他投稿了文章,沒事便往那兒去,看稿、或者聽大人們說話,他說,「聽大人們說話」這件事情,不時會令人聽見靈光一閃、慷慨激昂的點,旁人們都不解,待幾年後,因為一件事情而回想起那一晚大人們三三四四點著菸皺著眉頭扯著嗓子罵,亦或是姨婆們圍在小紅桌上剝著蒜頭閒話家常,家常的是生活是人生,貼近的是人的基底。
另外導演談到了關於,穆瑙的日出,這是一部默片,在今天的展覽開始前,他在中山堂有另外一個演講,是關於電影的(理所當然地),主辦單位希望他能夠挑一部影片,給買票進來的觀眾看,便是穆瑙的日出,導演說,他希望觀眾能夠先從這與眾不同的品味開始,看得慢、看得細、看出味道,看著螢幕浮出往日的回憶。(另外楚浮的四百擊,導演也是談到好幾次)
「創作,是伸展連貫的,彼此連接的。」導演說,他說,會挑這部片,是希望大家能靜下心看,若是覺得日出好看了,那麼便能夠接著看郊遊,確實,是一種甜糖的誘惑,又或是因為我們過度習慣了商業電影的快速、迅速、龐大特效場景,而對於親暱的、貼近彼此、緩慢而過度攏長的鏡頭感到煩躁,失去了耐心,便無法在影像中去體會、感受,演戲為什麼會需要演戲,除了演員將你未曾感受的感受在你面前表演出來,也是要增加你對於未知的領悟力與感知。
所以每次到了長鏡頭時,便稱之為藝術的人我只能一笑置之,但是,你不可否認,有些的長鏡頭真的令人昏昏欲睡。除了此點,導演也談到了關於青少年,每個人十四歲的年代,來自上方的壓迫、約束,每個年輕人都想要反抗、排斥些什麼,這好像是全世界共通的一個想法與經驗,為什麼青少年總會想要叛逆,否定來自父母、長輩的建議與命令?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那一晚,群人圍繞著他呈半圓形,前是群眾後是家庭帳棚,孩子們穿梭於草皮上,調皮的會繞到蔡導的背後,做出誇張的伸展肢體動作,大夥都笑了,蔡導有時會轉過去或給孩子們問話,輕鬆、逗趣。他說,他會想在北師辦展覽,要大家夜宿,將票價訂到兩百、學生一百,是為了教育下一代,讓國中、高中老師,帶著同學們一同來美術館,一個簡單的意念與其重要性,美學的教育。他說,不是為了我們大多的青年人,他說我們已經定型了(聽了當下也蠻生氣的)。
我想會這樣說,是要從導演的賣票辛苦歷程談起,導演說,每一次的電影,一萬張票,三個月或是兩個月內,兩百場演講,演員、導演,全都親自下火線賣票,一場大概賣出一百張,卻仍有人問「可以兩個人用一張嗎?」,那辛酸與五味雜陳我可不願想像。比起商人們所選的電影,動輒千萬的門票收入,導演說,商人們挑給你們看的,是「可以」看的,而還有大多數「你不能看的」電影等著你去看,他不停 地推薦幾位有名的電影家,甚至說出在某些賣場便能以便宜的價錢購入整套,299元十片,99元三片,全場都笑了。
我提早離去前往廁所,坐著太久,身體不適,起身時踉蹌了一下,疲勞感與微醺一氣呵成灌上,險些摔在地上。我原本想要舉起手,鼓起勇氣問,導演對於新一代創作的年輕人有什麼看法與想法,但是在別人的問題中,他總是能越說越廣,將一拉成十,一口氣便將我的問題回答掉了,但確切的回答我卻忘了,我想那已經印在我的心上了吧。比較讓我可惜的是,沒有出初創作者、新生代導演、年輕藝術家舉手問問題,或許每個人都在心中替自己的答案找到了解答了吧。
問題分成兩種,一種是你不知道答案的,一種是你早已知道答案的。
突然覺得自己能夠鼓起勇氣一個人前來真的是太好了。再出發前我一直猶豫不決,擔心過夜這樣行嗎,或是有什麼突發的意外狀況,現在想想那不過是杞人憂天,如今我的信念便是,鍛鍊出堅強的身體,與一顆勇敢好奇的心,探索世界。(& PEACE)
故事結束,導演對群眾、群眾對導演,互相親身地說晚安,我站著在外圈,喃喃地、親親地,說了晚安。結束了這場於暗夜中的如夢的郊遊。
P.S.聽蔡導說話簡直就是另外一個老大(笑),不停地談及知道嗎?了解嗎?聽得懂嗎,哈哈哈。
P.S.2下一篇為郊遊影評
催麥漫畫順序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78CWMDYuM/hqdefault.jpg)
催麥漫畫順序 在 匿名催麥710 動畫各division登場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匿名催麥710 動畫各division登場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第二話BB主場有麻天狼出場(獨步和一二三看到一郎打電話給醫生),所以第三話是麻天狼主場,然後第三話同樣有MTC ... ... <看更多>
催麥漫畫順序 在 請益催眠麥克風漫畫觀看順序- 動漫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催麥漫畫的觀看順序?上網找都找不到 ,麻煩各位大感謝- 動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