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智能商業模式》
Smart Business:What Alibaba’s Success Reveals about the Future of Strategy
之前我們就在粉絲團介紹過這本書《Smart Business:What Alibaba’s Success Reveals about the Future of Strategy》智能商業模式,那時在誠品看到這本書覺得很有趣就買了(因為是精裝版還要1000塊小朋友),沒想到過了不久,出版社就告訴我這個「好消息」-要出中文版的!我為各位朋友感到高興😭
雖然也有出簡體版,但是為什麼我個人還是偏好台灣出版社的書呢?主要在於印刷跟紙質的質感真的差很多,台灣的書甚至讀起來有股「香味」,是簡體書不能比的(離題了XD)。
來介紹一下這本書吧,市面上阿里巴巴的書真的超多,不過,從以前看到現在,我們會發現隨著阿里巴巴的成長與轉型。每一本書的內容都有不同。從早期阿里巴巴的成功,書的內容多在討論馬雲的成功之道,到阿里巴巴創紀錄的IPO,內容開始慢慢轉移到討論阿里巴巴的電商致勝之道,如何成為中國電子商務龍頭,甚至還有國外作者撰書討論其業務內容與戰略。另外還有專書討論雙11(光棍節)的緣由與執行方式。
這本書的作者曾鳴在2003年即進入阿里巴巴,隨後擔任集團的”參謀長”,負責公司的策略規劃與執行。一路走來,由內部人的觀點看阿里巴巴的成長,將每一件事物的源起、結果與影響力都描繪的十分詳細。我覺得讀起來十分有趣。雖然之前我也寫過對阿里巴巴的文章,但看完本書後仍覺理解多有不足。本書最後對於阿里巴巴的的集團結構也有介紹,若讀者對阿里巴巴了解不深,建議可以先翻翻附錄。
不過,這本書更有趣的地方其實在前半部。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把阿里巴巴當作一個純零售業的巨頭,那可能就錯判了阿里的未來發展。在這本書中,曾鳴在提出未來的新商業模式—智能商業模式。
👉 這個商業模式可以總結為一個簡單的公式:網路協同+數據智能
包括線上化,網路化與智慧化。網路協同與大數據產生的資料智慧是新商業發展系統的DNA,告訴讀者,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企業真正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只有智慧商業的新物種才能生存和發展。而在這樣的轉變下,企業必須握有怎樣的工具、如何使用、未來的商業模式與現在有何不同、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與整個產業供應鏈的關係將會如何改變。
我們也可以將生態系統中的網絡分成點、線、面,並給予所有參與者各自的定位。小至個體戶、中間商,大至平台,市場已經太大了無法靠一己之力,必須合作分工才能達到最好的效能,所以每個角色都應該發揮自己的功能與影響力,驅動整個系統的成長。
看起來這些概念好像很抽象,但是其實早已經慢慢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變成我們的習慣而不自知。我在看這本書中所舉的例子-網紅經濟。描述中國淘寶第一網紅張大奕的故事,將自己打造成個人的品牌,與品牌育成公司如涵進行合作,將產品在淘寶平台銷售,每每上架都造成搶購旋風。張大奕就是一個點、如涵則是線、淘寶是平台,三個角色都很重要,並且建立一種新經濟。Youtube上有一支短短的紀錄片介紹,可參考下方連結。(見全文連結🔗)
這幾年,我們可以觀察到不管是海外,甚至台灣也逐漸朝向這樣的發展。網紅經濟當道,許多網紅可以發揮的影響力甚至比明星更大。網紅不僅僅只是個別表演者,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而已,而是逐漸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當作一個事業在經營。而在他們的背後,也可能都有一個像如涵這樣的公司提供資源,以便於創造雙贏。網路將過去許多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提供了許多新的機會。即便我們不想成為網紅,也不可能忽視這個趨勢的發展,投資人更是如此,在平台已由幾個巨頭把持之下,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線或點,看看是否有商機等待被發掘。
最後,這本書也提供給企業管理者很好的思路與建議。身為企業領導者,面對商業環境的變化又該抱持著怎樣的態度來因應與調整。建立願景,動態調整策略流程是線在新商業模式的主要核心,在此之下,我們應該持續的彙整新的資訊,並且積極的創新與進行實驗,才能站穩風口浪尖。
以書中一段熊彼得的話做為結尾:
👉 「革命往往起於周邊,沒有轉換成本或傳統包袱的拖累,而且在強大在位者的車前燈照明之外。」
我覺得這段話可以做為所有人的明燈,就如同馬雲之前所講過的:「我打著望遠鏡都看不到競爭對手。」不是因為他高傲,而是他知道,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如果你只關注在看的見的領域,那可能注定要輸了!
⬇️⬇️⬇️全文連結⬇️⬇️⬇️
🔗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2/smart-business/
#讀書心得 #智能商業模式 #Smart_Business
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例子 在 秦嗣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秦嗣林:顛覆思維才能創造歷史
中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營機構,經營策略與體制相對保守,不過近年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銀行業做了很多改變,不僅挖空心思吸收客戶的存款,在放款方面也有很激烈的競爭。
靠著「淘寶網」建立起個人事業王國的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從事的工作原本與金融事業全不相干,但他卻因創立「支付寶」而徹底改變了網路消費世界。
再來看美國的蘋果(Apple),一開始生產的是電腦,從沒想過要做音樂,20年前, 最紅的行動音樂設備是Sony的Walkman,擁有的人總是走路有風,很炫!但有一天,蘋果的賈伯斯(Steve Jobs)突然想創造一個新的行動音樂裝置,送給他愛聽音樂的女兒,因此發明了iPod,瞬間推翻了所有市面上的音樂播放概念。
以上都是異業對傳統創新的案例,這種例子說明了從內部創新改革,多少會有觀念上的包袱,如果從他業的角度思考,往往可以創造新局面。
我有一位珠寶商客戶走的路線就非常另類。他原本在賣保險,後來發現自己有不少客戶喜歡收藏各類珠寶,於是異想天開地在兜售保單之際與客人聊珠寶,空暇時就去各地珠寶店、當鋪、舊貨商、拍賣會找尋各類珠寶,他會在拜訪客戶的同時,打開百寶箱跟客戶交流珠寶資訊。
剛開始,很多客戶不太能接受,認為賣保險的人怎麼可能會懂珠寶?所以他跑來找我,我剛開始也覺得人最好不要一心二用,沒想到,他反而對我灌輸了「成本概念」,讓我很驚訝。
他說,有固定銷售場所的珠寶商,每賣出100元,就有30元是租金成本,還有30元的人事成本(還不包含資金成本),假如賣珠寶可以走直銷路線,這些額外費用都可以省下來,消費者也能買到更實惠的珠寶,這樣不是更好!
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向我提議,他賣出的珠寶都可以到我這裡免費鑑定,當作他的銷售保證,也就是說,我成為他的品質保證書,多聰明的一個人。2年後的今天,他已經成為超級珠寶業務員,賺的錢比他賣保單多上好幾倍。
在這個業務員滿街賣保險的時代,唯獨一位保險經紀人兼賣珠寶,真是異類中的異類,但他的異類創新卻為他帶來了財富。有時候,「身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從本業試圖創新容易有盲點或包袱,但異業就像是從別的山峰看向我這座山,能夠看得更全面也更加清晰。
所以,千萬要小心那些突然從別的行業殺進來的「新手」,他們可能會顛覆思維創造新歷史。
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例子 在 張欣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的DSE中文作文試題, 第三題是:
有人認為「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有補我的中六學生, 在暑假我已在BRIDGING COURSE的 23至24頁, 刊印了本文的例子, 例如:
洪森擺脫了中國話劇傳統男扮女裝的包袱,敢於創新,在1923年起用男女合演話劇,取得空前成功。
另外, 美國建築師萊特提出「草原風格」和「有機建築」的理念,擺脫建築學的傳統枷鎖,被人們視作「瘋狂的叛徒」,敢於在其領域上創新,一生完成了兩萬多件作品,著名的有東京帝國飯店及賓州落水山莊等。
就算你是遲來補我的, 我在9月時中六的常規班強調, 傳統及創新的兩向型題目很熱門的, 因此我在LESSON 1-4堂的筆記, 頁79-81, 再以此貼題, 加印近年來的事件:
香港工作的日本壽司大師傅西村弘美,表示日本的壽司店傳統多年不變,但香港人特別多心,因此他要擺脫傳統思想, 常常轉換不同的壽司材料, 迎合港人.
在之後的課堂, 我更引用羊群效應及毛毛蟲理論, 說牠們墨守成規, 跳不出思想框框, 最後只能跌死及餓死, 在筆記中也有刊印的.
不過, 我也提醒同學, 也不是樣樣都可創新, 一些傳統, 尤其是宗教, 必須遵守:
中方某公司向科威特出口凍北京鴨。中方宰殺鴨的方式,要求鴨的外表盡量完整,覺得這樣才美觀,於是自鴨子口中進刀,將血管割斷放血後加工速凍。貨物運到當地後,衛生部門發現凍鴨不符合「按伊斯蘭教方法屠殺」方式, 不遵守傳統, 拒絕收貨.
有補我的學生, 應該都有印象的.
今日, 收到一些學生的MESSAGE, 說我貼中了.
我不敢說什麼, 只知道我上堂教的, 能幫助到學生一點兒, 便足夠了
明天, 還是中文.
無論你們有沒有補我的, 都希望你們順利過關.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