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百年】由寶藍果綠桃紅,到旗袍線衫短袴褶裙,談張愛玲的美學,不能忽視她對顏色及穿搭的執著。《明周文化》策劃一系列百年張愛玲紀念文章, 美藝畫報社 社長梁譽齡(Benedict Leung)便分析小說家的背景及小說的美術設定:
張愛玲自己穿衣服,背後會有複雜的心理和陰影:成長期間某年母親回國那天,張愛玲特意穿「最俏皮的小紅襖」去迎接,母親卻無心批評了一句,自此「一切都不同了」。溫暖而快樂的紅色成為陰影,更自虐地把繼母穿剩的一件「碎牛肉」顏色的黯紅薄棉袍穿不完地穿,縱使自我感覺「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對於張愛玲,紅,本來是一個珍貴的顏色。
全文:https://bit.ly/31byiGj
#文學 #香港 #小說 #紅 #美學 #藝文 #傾城之戀 #范柳原 #白流蘇 #我就是我
---
系列文章:
【張愛玲一百年】李桐豪:哀愁如籤詩
https://bit.ly/31PahH2
【張愛玲一百年】黃念欣:一縷芳魂——張愛玲小說的配香筆記
https://bit.ly/2OiHvGH
【張愛玲一百年】許子東:張愛玲的愛情觀及其他
https://bit.ly/32wuhhT
【張愛玲一百年】楊佳嫻:魅影裏的女性寫作
https://bit.ly/2ZZjxH8
---
立即預購反送中運動攝影圖片集:
https://bit.ly/30LQdF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傾城之戀人物分析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美學經濟先輩詹偉雄大哥的推薦!其他書也非常好看喔!!!
真是太感動啦 Q___Q 完全被詹大哥一語道破本魯的心聲ㄚ⋯⋯
__
這本書的書名,每一個單字都是內容關鍵線索——「深夜」、「女子」、「公寓」、「料理」,它明示著這是一本食譜書,但來自一位不免為營生奔波,於深夜方終得能回到窄小廚間準備一餐,撫慰自我身心的女性工作者。書名已告訴你這不是一本知名大廚的炫技之作,相對地,它邀請著近似運命的城市讀者來閱讀,而且相信廚藝滋味的甘甜美滿,必與生活的內容緊密交織,美食不是孤立的電視節目工程結晶,美食是在人面對命運糾葛時仍奮力一搏的身心快慰。
既然如此,書裡就不會有買不到的食材,沒有讓後學者自慚形穢的美圖,這無盡的家常,確是深夜床頭最好的鼓勵。(毛奇/二魚文化)』
【詹偉雄的年度私書選】(三)
***
■6.《小村日和》
陳雨航的《小村日和》是一本得慢慢讀的書,這倒不是因為它布滿了知識的磊石和術語陷阱,相反地,他的文字語言沒有任何瑰麗之處,平實地像是鄉間院落裡晾曬的BVD白內衣;說實在的,你趕著讀,也許三小時就讀完了。小村是作者成長的東部小村,日和是尋常生活瑣事,因著大山的隔閡,「小村日和」因而是最原始狀態的人情義理,物資生活不免拮据然意義的確幸卻是足夠豐饒。
之所以需慢慢讀,是他的一段落一段落之間,你得花上一段時間來回憶,把你自身的台灣生命小確幸的諸多片段,召喚回來與之共鳴,而這今昔對照的時光遙距,又不免讓你陷入更深的思索:面對眼前飛快奔騰卻意義感稀薄的生活,閱讀《小村日和》是否算是一種小小的抵抗,也是一種拯救。(陳雨航/九歌出版社)
■7.《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
這本書的書名,每一個單字都是內容關鍵線索——「深夜」、「女子」、「公寓」、「料理」,它明示著這是一本食譜書,但來自一位不免為營生奔波,於深夜方終得能回到窄小廚間準備一餐,撫慰自我身心的女性工作者。書名已告訴你這不是一本知名大廚的炫技之作,相對地,它邀請著近似運命的城市讀者來閱讀,而且相信廚藝滋味的甘甜美滿,必與生活的內容緊密交織,美食不是孤立的電視節目工程結晶,美食是在人面對命運糾葛時仍奮力一搏的身心快慰。
既然如此,書裡就不會有買不到的食材,沒有讓後學者自慚形穢的美圖,這無盡的家常,確是深夜床頭最好的鼓勵。(毛奇/二魚文化)
■8.《龍頭鳳尾》
作者馬家輝是有著台灣因緣的香港人,故事從一九三六年底發展到一九四三年春,說的是香港的往事,也揭示著香港的身世,以二次大戰末為背景,書寫幫派大哥「陸南才」愛上英國情報官「張迪臣」男男版的傾城之戀。這個不可說的秘密,投射了香港和英國之間的愛恨交織。香港黑道一下與英國,一下跟日本合作,亂世之下暗藏江湖道義與政治的角力。在背過身的慾望交纏,是生存、是深情、是交換、也是背叛。
小說中淪陷時期的香港命運,竟似今日特區時期的寓言,見證「五十年不變」的質變已成為一場無所逃的宿命。他說,小說寫的是秘密和選擇,可是,在很生猛的邪狹情色裡,讀來竟有近似台灣的無從選擇與美麗的哀愁。(馬家輝/新經典文化)
■9.《戴美樂小姐的婚禮》
卡夫卡曾言:只有那種咬你刺痛你的書才該讀,一本書必須是一柄斧頭,鑿開我們心中冰封的海洋。讀王定國的小說也像他寫作的心情,在長夜裡得忍住白日被「烏微仔」(小黑蚊)叮咬過的痛癢,發奮一拼。三個故事,說的是小人物面對無力還擊的命運,卻奮力活下來的臉譜。二十五歲的社會新鮮人,短短幾天看見愛與寛恕的神奇。三十五歳主角,用遲缓身影實踐一場完美愛情。四十五歲的「我」如何穿越深切的哀傷,找到救贖。
置身現實世界,誰不曾被社會齒輪碾過,差別在於有人是千瘡百孔了,有人則視之為爬滿了蚤子的華袍。在王定國的小說裡,我們讀到的彷彿就是「烏微仔」飛過的人生,雖然旁人看來渺小,但在吾人心中卻是浩蕩交響曲。(王定國/印刻)
■10.《白色旅店》
「人類的靈魂是個遠方的國度,遙不可及,無法探索。想要成功抵達,先得在峭壁間開闢出良港。」人們的心靈世界是秘境,偏倨一角,旁人難以企及,也可能是一片汪洋,連自身也無從探底。要活向一自由的人生,理解自己和參透別人一樣重要。憂鬱症已是世紀文明病,想協助陷入生命困境的自己或他人,不妨來讀讀《白色旅店》。作者以小說型式,透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案例,一磚一瓦拼貼出主角內心世界的地景,意象之華麗超越詩篇。
讀著讀著,你開始想發現創傷的原型,探索冰山下隱伏的原慾,那可能是每個人終其一生尋找的、安全、無瑕、沒有罪與罰,無盡乳汁供應如母親子宮般的「白色旅店」,可是終究不可得。生命如同一埸單獨行過幽谷的探險,你必須主動去搜索那狩獵你的黑影,就不致被黑影駕馭!(D. M. Thomas /先覺)
傾城之戀人物分析 在 [心得] 傾城之戀- book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 《傾城之戀》一書是張愛玲的短篇小說集。張愛玲本名張煐,出生於1920 年的上海,漂泊於天津、上海、香港,最後定居美國,並於1995 年逝世。 ... <看更多>
傾城之戀人物分析 在 [心得] 【比較】傾城之戀小說及電影- 看板ChangAiLin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前言:
很多影評人覺得這部片並沒有很適切的把張愛玲的味道表現出來,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導
演其實很忠實的表達了很多對話情境,只是電影只能傳達男女主角的動作及面部表情,無
法像小說一樣把內心的世界呈現出來,所以我覺得這算是最大的遺憾吧。但我忽然有個想
法,為什麼拍不出非常非常忠於原著那樣精采的電影呢?或許是因為大家腦中都有屬於他
們自己的傾城之戀畫面吧。至於電影跟小說部分有什麼差別呢?底下我一一略述。
比較:
(1)情節橋段→這部電影我從頭看到尾,似乎看不太到原著裡男女主角勾心鬥角的感覺,
反而覺得有點像羅曼史。或許是因為男女主角的眼神動作吧,不可否認的是,周潤發演得
確實入木三分,把范柳原的放浪性格及對女人花言巧語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一出
現就讓人有「賭神」的刻板印象。雖然對於演員來說,觀眾對於他非常的認識,也代表他
知名度很高,但對於演戲上卻不太好,會讓人認為他怎麼會來演這樣的角色。幸好他很成
功地詮釋了張愛玲筆下的男主角,算是打破了觀眾們對他的刻板印象呢!
至於女主角,我便覺得有些不足。小說裡的白流蘇是有些心機的,她雖然喜歡柳原,但她
也很明白地知道他並不想要婚姻的束縛,只想要嘗嘗情愛的歡娛,而且她也很清楚自己要
的是婚姻,好向家裡人證明她也是有能力栓住像柳原這種金龜婿的。但電影裡呈現出來的
感覺,似乎她是被他牽著走的,在一些細部的動作眼神上並沒有令我覺得他們彼此是在互
相猜忌的,而是有點順著男主角的方式在進行,或許導演是想表達出像張愛玲所說的,白
流蘇其實是個可憐的女生這種情境吧。
另外導演有個相當俏皮的安排,就是在於金枝金蟬上。文中並沒有描述到她們兩姊妹的長
相,只有淺淺帶過,因為人數過多才慘遭淘汰。但導演卻安排了兩個又胖又醜的女子來詮
釋這兩角,似乎很明白的告訴觀眾,她們會被淘汰不只是因為座位坐不下了,還有更重要
的因素呢!這片段表現出小說裡所沒有的笑點,或許是因為怕觀眾覺得張愛玲寫的氣氛太
過低沉所以才臨時加上的吧。
還有在剛粉刷過的牆上印上她的手印。在影片中感覺女主角是有點生自己氣的把手印在牆
上,似乎在氣自己怎麼會這麼傻,竟然會聽從對方的使喚跟家庭的壓力就來了。但文中卻
是因為她認為這是自己的家,要怎樣就怎樣,於是便索性在牆上貼上手印,似乎表示這是
我地盤的意思,這是我感覺上的不同。
(2)戰爭描寫→電影裡花了很多時間在戰爭的片段上,但小說中卻是主要以女主角的心境됊
描寫為重,這是兩者相當大的不同。就如同上述所說,電影無法把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只
能藉由動作眼神來窺見猜測人物心中的想法,所以導演才藉由戰爭的慘烈狀況來突顯兩人
從原先有所顧忌的情況,轉而互相依靠的模式。
文中還有提到徐太太對於他們倆在戰爭期的漠不關心,令他們覺得有些不快,但還是在後
來補請婚禮上對他們微笑以對。這些都沒有在電影裡出現,還有在卡車上那段,電影給我
的感覺似乎是流蘇因為這次戰爭的緣故而真正地臣服了,但小說似乎還帶有伏筆,兩人渾
身打顫好像代表著雙方似乎都因為這次的改變而感到不可思議,但仍存有一絲的懷疑。
(3)結局→最後小說裡有提到他們到報館登報結婚啟事,回到上海還宴請了客人,還提到ꐊ
了柳原對於她婚後的態度。她雖然得到了她所想要的,但仍感到悵惘,似乎男主角還是如
同以前一般的花天酒地,一點沒有因為結婚的緣故而比較收斂。電影則是結束在兩人送薩
黑夷妮,柳原告訴流蘇要到報館登報結婚事宜,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表示兩人就會像
王子與公主那般,以後結婚了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小說最終雖然是
個好的結局,但隱約透露出了兩個人未來的婚姻生活會是怎樣,兩人真的會如影片中的那
般美好嗎?在我看來,有一句小說寫的話最能夠描寫此種狀態:「結了婚的對象並不一定
是真正愛的人。」
結語:
雖然張愛玲寫的是那時代的故事,但在現今我仍舊看到許多女人的悲哀,例如仍有嫁入豪
門的迷思,認為女人不管她的能力有多好,總還是得靠著婚姻的關係來使她的身分象徵提
升,像冠上某董事長第二代夫人之類的名稱,但這真的能代表幸福嗎?
就像小說結局所說的,柳元對於流蘇不再對她甜言蜜語,而是轉而對其他外面的女人,這
令我想到許多的豪門小開不都是如此?把家裡的老婆擺著到外面花天酒地,老婆孤單地在
家獨守空閨,還要守一大堆規矩,縱然擁有數不盡的金錢可花用,但物質真能夠滿足心靈
上的空虛嗎?我想幾乎是不可能吧。
這篇小說的結局確實有令人省思的地方,但電影卻把最後拍成唯美的喜劇,這是我覺得最
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小說結局還需要花一些片段來解釋,可能導演認為,不要把張愛玲
所要表達的憂鬱氣氛帶入觀眾的心裡,畢竟這是她少數以喜劇來做為結局的小說,所以就
在這最美的時刻停止才會讓觀眾回味無窮吧,這也算是一種逼不得已的商業電影行銷手法
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27.2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