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力止血、預防,與改變體質的建議】( 修訂版)
蔡總統鈞鑒:
因為興達電廠接連導致停電的情況,我把看到的問題和危機寫了兩篇文章。
第一篇<缺電有三種,為什麼出現這兩種?>,我用高速公路塞車的比喻,解釋台灣長期以來為什麼沒有「結構性」缺電風險(公路數量不夠),但是為什麼尖峰負載期間容易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風險(年節連假大塞車),和「技術管理性」缺電風險(養工處出問題)。
我基於五年前參與「開放台電」計劃,加上後續的觀察,指出主因是台電一直侷限於電力生產者的立場,只習慣於擴建大電廠來增加電力供給(新建大高速公路),而不知調節電力供需(疏導交通流量)。我也說明興達電廠接連出事導致停電,為什麼不是個案,而是未來更可能頻繁發生的預警。
第二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我說明近二十年來,台灣的電力高速公路上,工業用高壓電戶和超高壓電戶(大貨車和貨櫃車)增加得又多又快又大的現象,以及為什麼需要重視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所說水電價便宜到「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的不合理現象。而這是二、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與能源政策,只有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便宜用電的政策所導致。
我也指出如何面對台積電的用電需求已經是關鍵課題。接下來在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如果經濟部和台電繼續因循舊有的思維和習慣走下去,為什麼可能使台灣墜入無底深淵。
我所看到的,都在文章裡。請您參閱,也和您的執政團隊討論。
因為有許多短期、長期需要面對的挑戰,我也再提一些建議。
以現在有許多裡外病症發作的情況來看,我的建議分「止血」、「預防」、「調理體質」三個層面。
先說「止血」,這是指真正的高熱、用電高峰期四個月即將到來,有哪些可以防範停電問題再頻繁發生的注意事項。重點都在要求台電落實重視調節電力供需,以避免電力尖峰負載期間容易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風險,和「技術管理性」缺電風險。
--------止血之一:「高壓即時電價」--------
解鈴還需繫鈴人。
因為工業用戶的用電量最大,所以先看如何應對這方面。
針對高壓電用戶,台電拖到去年才設計出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並且也只有300戶試用,佔全部25,000戶的百分之一多一點,是他們怠惰。
但也因為光這300名百分之一多一點的試用戶,都讓台電說「在電價最高時段平均約有14%的抑低量」,那當然要立即要台電去全面執行。
所以從半杯水的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只做到了百分之一多一點,也表示如果積極改進,空間是非常大的。
所有高壓電用戶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不必任何新的投資;台電的24小時「高壓即時電價」也已經設計好,不必花時間再規劃,這是可以要求台電劍及履及做到的事情。
如我在第一篇文章裡所言,2016年的531 電力緊急事件,後來接任台電董事長的朱文成說是他使用「需量競價」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當天「省了0.4 GW」的電,渡過難關。
當時還沒有這些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現在有了這些辦法,應該要求台電全面實行。從工業用電戶著手,先防止從他們身上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止血辦法。
這是台電最重要的任務,沒有之一。
政府應該緊盯台電落實這件事情,並看如何提供協助。如果是因為高壓電價本來就太便宜,便宜到分24小時的差別電價都沒有吸引力的話,那就該另外協助台電。
--------止血之二:善用100萬戶的智慧電表--------
在低壓電方面,也是一樣,先要求台電把可做而沒做到的事馬上補正。
代表性的問題就是:低壓電1,460萬戶裡,到去年底安裝了100萬台智慧電表,佔百分之七。而「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推廣了四年,使用者才12萬戶,連1,460萬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世界上只聽過因為沒安裝智慧電表所以不方便使用分時電價的,沒聽過安裝了智慧電表,卻不使用分時電價的。
政府應該要求台電馬上把「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使用者由百分之一拉高到百分之七。也就是起碼讓所有已經安裝了智慧電表的低壓電用戶,知道使用分時電價可以一起舒緩尖峰負載期間的用電,自己還能享受到比單一電價更多的好處。
低壓電用戶已經安裝100萬台智慧電表,雖然只佔百分之七,總比安裝了卻只有百分之一在用好。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根本不需要再推動智慧電表。
--------止血之三:推廣「低壓新三段式時間電價」--------
5月17日的停電,是發生在傍晚。台電承認是「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之外,還有說明是因為傍晚太陽下山,光電供應少了的問題。
有人又因而批評光電不足憑。
其實這也不是新問題,這本來就是光電要和風電搭配的道理。也至少不是台電沒意料過的問題。
去年,台電就已經為了緩和太陽光電下山造成的夜間供電壓力,設計了「低壓新三段式時間電價」,「將尖峰時間往後移,調整為13-17時、18-20時,藉此宣示未來電價時間帶即將改變」。而這個三段式新電價是預定今年推動。
但是到現在五月是否推動了呢?推動了多少?
所以,517停電既然證明了太陽光電下山造成的夜間供電壓力大,那就該馬上盡最大的努力來推動這個辦法。
前面這三點,都不需要台電另外投資任何事物,另花時間規劃任何計劃,只要把他們已經擬好,卻怠惰不前的腳步加快就好。
--------止血之四:讓「汽電共生」救援投手透明化--------
以上所說的,都是從調節電力需求,進而舒緩尖峰負載壓力,免得因為跳電而出現停電情況。
回到台電善長的增加電力供給面,應該要求台電把未來四個月「汽電共生」業者可供調度的電力做好詳細的排程說明。
「汽電共生」是我在前兩篇文章裡沒有寫到的,也是我們在「開放台電」期間看到的最大黑箱之一。
「汽電共生」業者就是可以自己發電自用,但台電在需要時也可以購買他們的電,因而可以說是一種救援投手。有這樣的救援投手,在尖峰負載期間會有很大助益。
但是「開放台電」的研究期間,台電到底可以在何種情況買「汽電共生」業者的多少電,始終講不明白。有一次會議中一再說是得靠「友情協商」,還引得林全院長甚為不悅,當場講了這句話而結束會議:「跟他們說,企業也該有企業責任。」
現在既然在緊急期間要止血,要動用一切可應急之用的發電來源,政府需要讓台電把未來幾個月內到底可以調動多少「救援投手」整理清楚,切實使用。
--------止血之五:善用儲能設備--------
此外,還有一點,相信應該是台電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危機的重要工具。
就是儲能設備。從馬斯克建立儲能設備協助澳洲電廠渡過難關之後,已經證明這種技術和設備之可行,並且也日益便宜。
如前所言,台電習於以擴建新電廠,而不是調節電力供需來舒解尖峰負載期間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那投資儲能設備應該是另一條路,相當於不必新建高速公路,卻可以多出臨時的調撥車道,所花的代價肯定比新建高速公路便宜很多。
五年前「開放台電」計劃時,還沒有儲能設備的技術可用,但是歷經五年的時間,到最近連續發生這些停電事故都沒有在新聞中聽到台電有準備任何儲能設備,甚感意外。
這方面,政府如果要行動,應該會找到許多專家協助。
--------止血之六:避免出現「技術管理性」缺電--------
在避免「技術管理性」問題上,以我的經驗,想到兩點。
第一,513興達電廠事故導致停電,經濟部和台電先是解釋了四個原因,除了「用電高於預期」之外,還有一個是「大型機組正在歲修」。當時我看到想的是「又來了」。
2016年531電力緊張事件,促使「開放台電」研究計劃出現。而我們在研究後,發現那天出現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歲修機組佔了9%。
而當時林全院長得知了這個原因之後,還特別指示「我也特別要求台電注意歲修時間的安排,因應氣候劇烈變化,不應該將歲修時間排在用電尖峰的月份。」
這次輪修的情況到底如何,是否有明知故犯的情況,應該查明。最少現在開始針對未來幾個月仔細防範,不要有因歲修機組而再發生類似情況。
第二,513興達電廠事故導致停電後,經濟部在第二次說明原因時,改口說是操作失誤所導致。
這和2017年的815停電事件一樣,當時也是說承攬商(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
雖然說起來都是個人操作失誤,但是在815事件後我訪問幾位專家就聽過: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我在第一篇文章裡有特別寫到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至少未來四個月,需要特別緊盯台電落實檢查輸配線路。
--------「預防」之一:請鄭崇華提供建議--------
止血之外,預防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您應該請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說明他所看到的工業電價所有不合理的現象,並請他提出建議。
以鄭崇華本人是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的身分,卻指出台灣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可知其不合理的地步。
難得高壓電工業用戶中有人如此公開呼籲,如果政府置之罔聞,那就更加不可思議。
甚至我相信,台電推動那「24小時即時高壓電價」緩慢,如果有除了他們怠惰之外的其他工業界的感受問題,鄭崇華也應該是最能指點迷津的人。
--------預防之二:面對台積電的課題--------
如我第二篇文章所言,台積電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的用電高達每年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照分析,到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昨天我找出台積電過去多年的社會責任報告看了一遍,整理出下列一些分析:
1. 2018、2019兩年,台積電只列總用電量,沒有列出台灣廠區和海外其他地區的用電量。但是從那之前有分列的十一年裡,可以看出台積電在台灣地區的用電量,並沒有因為有海外據點而減少比重,近年反而是持續上升到95% 以上。如表一。
2. 從2004年到2017年,台積電在台灣地區用電量的增速,確實是遠超過台灣工業用電量的增速。如表二。
3. 從台積電總用電量來看,過去確實呈現一種每五年用電量就會倍增的走勢。最近專家推測接下來是四年會倍增,那是說又加速了。
在台積電如此用電的需求下,他們到底如何使用綠能,備極重要。
我看一下他們紀錄,台積電在民國104年購買 1 億度綠電,佔他們當年台灣廠區用電量的1.3%;民國105年購買 2 億度綠電,佔當年台灣廠區用電的2.3%;民國106年持續購買 1 億度綠電,佔當年台灣廠區用電量的0.9%。
接下來,在民國107年他們只說「全球購買約 8.8 億度再生能源、憑證及碳權 」,沒說在台灣是買多少;民國108年,說「購買約 9.1億度再 生能源、憑證及碳權 」,也沒說在台灣購買了多少。並且從這兩年起,台積電也不再分列台灣廠區和海外地區的用電量,所以也沒法像前幾年一樣,知道他們在台灣購買的綠能到底佔他們在台灣廠區用電量的多少。
我提到這些的原因,是因為即使台積電這兩年購買的綠能全都是來自台灣,但是以他們在台灣廠區急速擴大的用電需求來說,也是太小的比例。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這麼小比例的再生能源?
尤其在2025 非核家園走到關鍵時刻的現在,增速擴大用電需求的台積電如何使用綠能,不只關係非核家園的成敗,更根本性地影響台灣的整體能源版圖與電力版圖的走向。
我寫台積電在綠能上只扮演了消極的消費者,有人回應說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台灣購買不到足夠的綠能。
所以我給您的第二個建議是:應該儘快要求政府部門和台積電𨤳清他們的需求,看到底是有什麼政府可以協助之處,還是以台積電這種規模與層級的企業,應該另有其他擔當。
我在第二篇文章裡提到台電董事長朱文成曾經說有次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問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這個問題到了今天更迫切。
以台積電目前每四年擴增一倍用電量的速度來看,他們到2030年的用電需求是2019年的八倍,也就是每年八個全台北市的用電;而照他們在2019年所說的十年計劃,要到2030年才只實現「生產廠房25%用電量為再生能源」,那就是說台灣要在那之前再提供可供六個台北市用電量的傳統發電設備。
以一個台北市用電量需要 2GW 的發電機組來估算,六個台北市用電量需要12GW 的設備,相當於6個核二廠機組,或者中火24 部機組。如果台積電不擴大使用綠能,屆時就需要這麼大量的傳統發電設備來供應其需求。我相信您需要協同執政團隊仔細評估,才知道這是否可能。
如果仍然侷限於過去的思維,為了供應「護國神山」的電力,可能成為台灣不可承受之重。
相反地,如果能和台積電一起找到方向,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版圖與企圖的領頭羊。
--------預防之三:有關「三接」與「藻礁」--------
正如以上所言,因為太多情勢都在劇變之中,政府需要重新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供需版圖的階段,所以我建議不必把「三接」的成敗當成台灣能源能否轉型的唯一關鍵。因為以台積電的用電需求為例,還有太多其他影響更大、更多的因素。如果政府以為「三接」是最重要的關鍵,我擔心是錯失焦點,耽誤對更重要事務的重新規劃。
這一點我寫在第二篇文章裡,就不贅言。
也因為除了「三接」之外還有許多議題需要關心能源的人共同努力,包括遏止又想借屍還魂的核四,所有為了反核努力了這麼久的人,不必為了對「護藻礁」的立場不同而決裂,也不要酸言相向。
所以建議您對「三接」保持中立。您的態度會有很大影響。
--------有關「調理體質」的建議--------
最後的建議,還是回到台電身上。
從2016年進行「開放台電」的研究,而開始對台電有些了解,再到今天看他們仍然那麼多事情在原地踏步,一再歷史重演,我想提一個構想,請您參考。
我認為幾十年來台電自己的盲點,以及台灣整體社會圍繞著電力所迷漫的濃霧,固然有台電侷限於自己傳統守舊思維的問題,但另外一塊也可能是其他人也以傳統守舊的思維侷限了台電。
譬如,把台電下屬於經濟部,當經濟部本身就苦於規劃新的產業政策,遑論能源政策的時候,台電就只能成為依從經濟部來以低價電力服務工商大老的小弟。
所以,我的建議是,既然是需要大破大立的時代,何不讓台電不要再下屬於經濟部。
今天的世界,能源具備等同於國家戰略級的重要性,本來就該和經濟策略的規劃平起平坐;能源開發,充滿眾多新奇而多樣的可能。
先進國家都在開發5G智慧電網,台電到現在1,400萬低壓電戶超過九成在手抄電表;多元、小型、分散式的能源是世界趨勢,但台電對再生能源一直「另眼」相看,總愛裝設大型發電機組,做不了核電的就做天然氣的…..
這都是看來打不開的死結,但我們如果給台電換一個位置,台電會不會也就換一個腦袋?
有人可能會說:台電?他們怎麼可能?
我說的正是因為在原來的位置永不可能,所以才更值得給他們一個機會,重新定位自己,擔負起自我更新的使命,擁有完全不同生命、精神和形貌。
我們想像著台電開始樂於善用澎湖海域世界僅有的絕佳風場,樂於探索台灣特有的地熱開發可能、黑潮發電的可能,才會覺得今天不停地忙於奔波止血是有意義和代價的吧。
請您參考。
以上。
祝
政安
郝明義 謹啟
中華民國 110年5月23日
副本並陳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豐彥財經執行長 謝晨彥 主題:陸、港股解析|碳中和發燒,關注儲能概念股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7: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5.04 #陳鳳馨 #金融市場財經新聞即時評析 #陸港股解析 豐彥財經執行長謝晨彥 (臉書) 官方粉絲團:豐彥財經 ht...
儲能 碳權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山之石!- 德國直擊》加速減碳成企業首要任務!水泥、鋼鐵業如何撕下「排碳大戶」標籤?(11/06/2019 風傳媒)
熱浪、冰川融化、超強颱風,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加速減碳,已經成為政府及企業的首要任務。
(尹俞歡 報導)工業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在製造大國德國,工業部門排放溫室氣體佔全國的4分之1,讓企業經常成為箭靶。
雖然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發電已是趨勢,但像水泥、鋼鐵、化學等重工業,生產過程中仍會排放二氧化碳。倡議組織「能源轉型委員會」( Energy Transition Commission )即點出,相較於發電可以改用再生能源,重工業的減碳難題還包括製程改善成本高、設備更新期程長;且重工業為減碳增加生產成本,還容易影響終端消費性產品價格。
儘管難,產業卻已意識到減碳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去年立場一向保守的德國產業遊說團體BDI,即首度發布深度減碳報告,指出對抗氣候變遷長期能對經濟有益,而德國企業更有望在具野心的氣候保護計畫下受益。
為了跟上政府訂下的2050年至少減排8成目標,同時回應街頭上越來越高張的不滿和控訴,德國的大企業,也已陸續採取行動。在全球氣候變遷抗爭最劇的9月,我們來到德國中部,和德國鋼鐵、水泥業者面對面,了解他們如何試圖撕下「排碳大戶」的罪惡標籤。
薩爾斯吉特鋼鐵改寫製程 以氫取代煤焦做「直接還原鐵」
位在德國中部的薩爾斯吉特鋼鐵集團(Salzgitter),是歐洲最大的鋼鐵廠之一,全集團有超過100個子公司,供應包括汽車工業、食品業、營建業所需的鋼材原料,2018年營收達93億歐元。
但薩爾斯吉特也是碳排大戶,全集團的年排放量達800萬噸、佔德國全國1%。排放量之所以驚人,是因高爐煉鋼過程中,必須在高溫下加入煤焦作為還原劑、從鐵礦中煉出生鐵;要進一步純化成鋼,則還要再加入氧氣與碳反應。製程牽涉氧化還原,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
面對無可避免的碳排放,薩爾斯吉特決定直接改寫製程。這項名為「SALCOS」的低碳煉鋼計畫,計畫以氫取代煤焦作為還原劑、產出直接還原鐵(direct reduced iron)。過程中少了煤焦這個還原劑,二氧化碳產量大幅減低。
SALCOS計畫主管亞利山大.瑞德努斯( Alexander Redenius )說,透過天然氣、或再生能源電解製氫,加上以綠電驅動電弧爐製鋼,則整套新製程至2050年預計可削減85%的碳排放量。此外,由於直接還原鐵可保存期較長,操作者還可以選在再生能源量大、製氫量多時生產,成為化學儲能方式之一。
目前薩爾斯吉特已投入13億歐元進行第一階段的製氫及設備改善計畫,而未來如何透過風力發電大規模製氫、以及如何逐步將直接還原鐵製程導入既有的煉製步驟,都會是挑戰。
海德堡水泥設「實驗窯」分離和收集二氧化碳
海德堡水泥,是全球第二大水泥及第三大混凝土製造商,在全球60國有3100個生產地。位於比利時、德國邊界的Lixhe廠區,每生產1噸水泥,就會產生0.6噸的二氧化碳,乘上每年150萬噸的產量,累積年排放量相當可觀。
根據英國智庫計算,水泥業製造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的8%,相當於僅次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排放源。水泥廠的碳排放哪裡來?水泥的原料石灰石,需經過千度高溫的窯燒加熱提煉出氧化鈣,再進一步加熱、攪拌製成水泥或混凝土。過程除了需要燃燒燃料以加熱窯體,從石灰石中提煉氧化鈣的過程,也會產生二氧化碳逸散。
為了減碳,海德堡水泥首先改變加熱窯體的方式,從燒煤改為使用生質能、或燒垃圾產熱,替代率已達65%。此外,他們也採用燃煤發電過程產生的煤灰作為水泥原料,增加循環利用、減少石灰石開採量。
但要達成海德堡水泥自己設下的2050年生產碳中和水泥目標,這樣還不夠。海德堡水泥加入歐洲業者發起的LEILAC計畫,在Lixhe廠區投入1200萬歐元興建實驗窯,透過改變加熱位置、調整溫度等方式完整分離爐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化鈣,讓製程中所有的二氧化碳能被收集在一處排出。
海德堡水泥替代資源主管楊.德倫(Jan Theulen)說明,目前計畫進行到第3年,實驗窯已經可分離8成的二氧化碳,純度達95%,接下來會進一步增加產能。而當這些二氧化碳能被統一收集、處理,就能減少生產過程中3分之2的直接碳排放量。
今年9月,海德堡水泥也與挪威油氣公司Equinor簽署大規模碳捕捉與封存(CCS)的合作備忘錄,希望在北海地區尋覓適合存放這些水泥製程排放的二氧化碳。
減碳投資成趨勢 降低成本「先搶先贏」
儘管歐洲企業已開始投入鉅資減碳,但現行歐盟減排管制相對寬鬆,種種減碳作為,短期還無法創造經濟效益。然而,業者仍看準長期碳排管制必將成為趨勢,誰先投資、就有機會降低成本。
海德堡水泥柏林辦公室主任克里斯多夫.萊斯費德( Christoph Reißfelder )即表示,目前集團被核配的碳排放量仍足夠、還不需要到市場上買碳權,但隨著歐盟預計在2021年制訂新的碳權分配機制、加嚴碳排放標準,未來每排放1公克的碳、就會增加生產成本。
「碳價和減碳技術的成本差距,正在快速縮小,」萊斯費德說,未來與其進入碳交易市場買碳排放權,直接投資減排,不見得會比較虧。而且,越早投入減碳技術,就是越早為碳排放管制做準備,「未來加上碳價,我們的產品就能比對手再便宜一點。」
投資減碳並不便宜,BDI即曾計算,若要在2050年減碳8成,平均每年需投入450億歐元,約等於德國GDP 1.2%,呼籲政府應盡快提出政策配套、以創造市場誘因。而跑得快的碳排大戶,儘管所費不貲,已先動起腳步,以面對未來碳排放將成為生產成本之一的事實。
面對無可避免的減碳趨勢,台灣的政府和企業,準備好了嗎?
影片資料來源:
https://youtu.be/IPlwjg0G8yo
完整文字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1900115
♡
儲能 碳權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永續能源區塊鏈,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
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儼然變成全球許多國家當政者的首要課題。而近期引響台灣甚巨的空汙議題,更是立院朝野攻防的一級戰區。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上月底於美國國會的演說中更直接打臉川普,呼籲美國國會重新考慮加入「巴黎氣候協議」,並且喊話「讓我們星球再次偉大(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很榮幸這次受邀至亞太地區首屆的社企高峰會,明日亞洲-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Tomorrow Asia-2018Asia Pacific Social Enterprise Summit,並在「環保綠能-永續能源」論壇裡擔任主持人。而我也說明,透過社會企業來達到環保綠能的目標,其實是個雙贏的架構—「社會企業藉由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能改善整體地球環境。不論是在社會面或是在環境面,都能達到互利共生。」
很多人也許都覺得蓋一座太陽能電廠需要大費周章,所費不貲,殊不知只要充分利用自家樓頂或是鐵皮屋屋頂,不但可以讓閒置空間再利用,更可以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找到綠能的新出路。民眾可以透過參與出資來共享綠電收益、參與捐款來放大公益行動的價值,或是出租屋頂來收綠色租金。透過社會企業的集資方案,裝設一片太陽能板只要一萬五台幣不到,省電賺錢的同時,也能減少環境污染。
與談中也提到,行為才是許多環保成敗的關鍵。民眾可能不知道,光是改變在家中的用電習慣,能節省的電費可能就高達20%。
去年八月造訪美國矽谷蘋果總部時,總部提到,五年內要讓全球蘋果的製造供應鍊與零售店100%都使用再生能源。透過民眾自身的實踐與企業領頭的概念,在全民的潛意識裡提倡永續能源的重要性。
最後我也呼籲政府,除了用補貼的方式來鼓勵民眾,其實可以考慮其他科技的解決方式,例如區塊鏈與智能合約。
傳統的電網硬體基礎設施中,由於各個設備分佈於不同的區域,導致電能網路在大規模拓展時會遇到很多瓶頸,比如成本飆升、線路損耗等,而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頑疾。
透過區塊鏈技術發行數位再生能源憑證與數位碳權,發電業者可透過區塊鏈自然形成的分散式交易市場,進行儲能獎勵、數位再生能源憑證與數位碳權的交易;監理機構則透過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竄改、便於稽核的特性進行市場的監理
我相信,與其重啟深澳發電廠,台灣人民的能源管理還是可以有其他選擇空間。
#區塊鏈
#能源轉型
#永續能源
#MakeOurPlanetGreatAgain
儲能 碳權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豐彥財經執行長 謝晨彥
主題:陸、港股解析|碳中和發燒,關注儲能概念股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7: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5.04
#陳鳳馨 #金融市場財經新聞即時評析 #陸港股解析
豐彥財經執行長謝晨彥 (臉書) 官方粉絲團:豐彥財經 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U.MSFG/
更多 #台股盤前 投資理財影音:https://bit.ly/2QCs793
-----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le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儲能 碳權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日4月26【開市點點投】主持:投智財女 嘉賓:#Sammy
主持:#投智財女
嘉賓:#Sammy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天富財經新節目 富元證券特約 「開市點點投」
喺黎緊每日上午9:15至9:45 我哋會請黎專業嘉賓
為大家剖析市況焦點、市前盤成交睇到的好貨,配合開市即搶「投資」良機。
02:58 節目開始 - 期待上證重上3490帶起港股;美國富人稅令錢往外走
10:10 碳中和 新特能源01799 業務收成期初現
14:50 青島啤00168 維達國際03331
19:23 龍工03339 業績靚 負債低
21:50 長城汽車02333 大行報告力撐
25:48 中國東方00581
26:57 復銳醫療01696
33:25 中集安瑞科03899 氫存儲運輸
==========================================
富元證券 X 天富財經Skyfinance開戶專屬迎新三重賞,名額有限:
三分鐘極速線上開戶連結: https://hk.fyact.com/new-open-stock.html?channelId=1019&utm_medium=SKYFINANCE&utm_source=3rd-zhuce
必須經以上連結或掃瞄節目中QR code申請方可獲得優惠
立即開戶即享:
一世無限免佣不設平台費!
存款及任意交易即享贈股高達10股中電(00002.HK)!
免費極速串流報價!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詳情可咨詢專屬客服whatsapp:62381043 *優惠受條款約束 – 富元證券保留最終解釋權。
本活動細則將不時作出適當修正或改變,請密切留意註冊官方網站及活動頁之活動規則說明為最終活動細則解釋
專屬客服查詢熱線 : 6238 1043
==========================================
**天富財經台SkyFinance為新新聞媒體集團成員
聲明:個別節目內容不代表本頻道立場。
請大家訂閱埋我哋嘅 YouTube 頻道 (記得按搶先看)► https://www.youtube.com/c/SkyFinance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kyfinancech...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sky.finance
儲能 碳權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鑽石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嗎?
為什麼說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呢?
在很多年前,鑽石只能在極其少數的幾條印度河流和巴西叢林中找到,
那時候的鑽石每年產量只有幾公斤,所以物以稀為貴,
被特供給歐洲貴族,象徵著貴族氣質。
在1866年,南非發現一個特大鑽礦,
1870年發現了一顆特大號鑽石,也就是有名的南非之星。
資本家和鑽礦投資人擔心鑽礦過度開採造成鑽石貶值,
於是在1888年成立了戴比爾斯公司,
買下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鑽礦開採權。
20世紀中期,人造鑽石的出現,
不僅成分比天然鑽石更好,而且凈度更高,硬度更強,
戴比爾斯公司又買下了人造鑽石技術專利,壟斷了鑽石源頭,
控制鑽石交易價格,巔峰時期的戴比爾斯公司控制著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鑽石產量。
在上世紀30年代時,歐洲鑽石的價格還是崩潰了,
戴比爾斯公司只得把目標伸向美國市場,
但是在當時美國並沒有消費鑽石的習慣,
戴比爾斯公司只得花重金砸廣告,
開啟了一場文化風暴,
把鑽石和愛情捆綁在一起,
在報紙雜誌電視上開啟了全球洗腦活動,
瘋狂的宣傳了幾十年到如今大家都認為習以為常了。
在當年,戴比爾斯公司四分之三的鑽石被美國市場消化.
在70年代,鑽石流進日本市場,
在同樣的廣告套路下,
日本流傳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了。
到最後流入中國市場,
在流進中國市場的20年里,
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的鑽石消費國,
中國幾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
不知道是我們民族的悲哀還是歷史文化的缺失。
就這樣,全球都開啟了這場無鑽石不婚姻的時代。
而戴比爾斯公司為了不浪費鑽石,
把大的好的賣給有錢人,
碎的小的想辦法賣給有錢人,
而99分鑽和一克拉鑽只差一分,
但是卻是克拉鑽和非克拉鑽的區別,價格也是天差地別,
所以戴比爾斯公司寧可保留鑽石的不完美,
也不會切工去減低鑽石的重量。
但是現在社會鑽石真的稀缺嗎?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發現一座比南非更大的鑽礦,
以那座鑽石礦的存儲量計算,平分給全球70億人口,
每人大概可得143克拉,
而以現在裸鑽的交易價格來計算,
前蘇聯那座鑽礦的市場預估值在三千萬億美元。
而2015年的全球GDP總量才74萬億美元,
相當於43個地球經濟的總量,不得了不得了。
這場泡沫比房地產還要房地產。
鑽石唯一的元素就是碳,是這個世界最不缺的東西,
除了鼓吹的漂亮一無所有,
而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大顆鑽石,
根本不可能流傳在市面上,在市面上流傳的鑽石,
回收價值最多只有購買價值的三分之一,
鑽石既不能代表愛情的美好,
也不能證明社會地位的高低,
更沒有一絲一毫的實用價值,
之所以能被奉上神壇,完全是人為的炒作,
是人們對貪婪浮華的過度追求,
一個行業的標準完全是由自己制定,
產業鏈完全由自己掌控,價格完全由自己掌控,
而消費完全靠大眾的虛榮心,
這就是鑽石,一顆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鑽石。
整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騙局,
有如皇帝的新衣,騙人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