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不遊】今周 JamesTrip.com 推薦國家:日本
日本人對中國這位老師的定義不止是地理,更加上了時限。中國老師的身份早在七百多年前宋朝被元軍所亡時,消散在歷史塵埃之中。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代,南宋滅亡的時候,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制了中國,這就是崖山海戰。日本人師承中國文化,以三國為起點,以盛唐為高峰,以宋朝為終點。到了元朝,日本誓不向元朝進貢。到了明朝,日本反而首次進攻中國,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就計劃不止佔領朝鮮,還要入侵明朝,由京都遷都北京。
#京都奈良夢華錄 明晚15/6無線電視J5台播出第二集, 同周星期日下午4:30至5:00重播。同時, myTVSuper旅遊頻道播放。
#京都尋宋
#奈良尋唐
詳細全文:【宋朝遺風在日本】
延伸閱讀:https://jamestrip.com/2016/05/23/宋朝在日本/
********************************************************
【JamesTrip.com 終生遊學】
人生是一次壯遊,亦是終生遊學,文史哲藝,融入遊記,深度旅遊,深度感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元朝日本 在 侵略日本的元朝算是中國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1281年,當元朝把南宋滅亡兩年後,忽必烈決定再攻打日本,卻又遇到颱風。回到中日歷史關係,有不少日本平民慘遭元軍殺害,元朝侵略日本的確是是不正義,但 ... ... <看更多>
元朝日本 在 蒙古兩次進攻日本為何戰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古代历史:蒙元两次入侵 日本 为何战败? 元日战争是 元朝 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 日本 而引發的战争[1];这兩次侵略在 日本 合 ... ... <看更多>
元朝日本 在 Re: [問題] 為何元朝無法打下日本? -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amsheep (??)》之銘言:
: 絕對不是課本上說得因為剛好遇到颱風沈船
: 首先必須知道
: 1.元軍從抵達到戰敗大約快兩個月(不包含預備期)
: 其實是有登陸的 不是像課本那樣直接在海上GG
: 後面遇到颱風是被趕回海上才剛好沈船的
: 2.元朝有壓倒性的物資 船又是新造的
: 所以歸咎於蒙古人不善水軍其實很有問題
: 你有漢人的造船技術 就算不會海戰也不應該沈船
: 而且你都已經可以登陸了
: 總結為何蒙古人陸上還打輸日本人退回海上?
以下是看書得來的,簡略回一篇,也許有錯誤或遺漏
一般的認知裡,蒙古軍兩次都遇到颱風
日本是靠颱風守下來的,稱「神風」
這是錯誤的
這是在二戰時為了鼓舞士氣,才被大肆提倡的說法
蒙古第一次攻日是「文永之役」
在1274年年底,以太陽曆計算的話,是將近十二月的時候
這個時候颱風侵襲九州的可能性非常小
學者推測是「冷鋒」帶來的大風(日文:寒冷前線)
元軍由蒙古軍與高麗軍組成,在攻下對馬、壹岐之後
在陰曆十月二十日登陸博多灣,與日本的武士們交戰
之後在博多一帶持續發生多場戰鬥,博多的筥崎宮被燒毀
於二十四日一度攻到了太宰府,但被擊退
於博多滯留近十天後,直到二十九日遭遇大風後才離開
也許是考量到冬季的日本海極度險惡,補給困難
一開始戰鬥就膠著,再拖下去,最糟可能連撤退都無法了
便以遭遇大風不得已為由,離開日本
但由位於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的神職人員所寫的《八幡愚童訓》
把這件事說成是蒙古兵被突然出現在海上的筥崎宮的神明驚嚇到
海上天上全都是火焰,嚇得蒙古兵一夜之間逃離
這基本上就是誇大不實,吹噓神蹟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1281年的五月到閏七月之間
元軍分成兩路,東路軍(高麗軍)與江南軍(舊南宋軍)
兩路分別於五月三日從朝鮮半島的合浦
與六月十八日從浙江舟山出發
這次確實就有颱風了
東路軍在對馬、壹岐、志賀島
江南軍在宇久島、平戶、鷹島
都與日本軍有一連串的戰鬥
閏七月一日,颱風侵襲九州
但並不是像一般認為的颱風結束,元軍馬上撤離
一直到閏七月五日,東路軍在博多灣
閏七月七日,江南軍在鷹島
都與日軍有交戰紀錄,都敗北
元軍被颱風擊沉的船,在後來的打撈考古研究中
發現全是到處是補丁的老船,即便沒有颱風,也夠老到快沉的那種
但颱風並不是只擊沉元軍的船,日軍的船也被颱風擊沉很多
後來元軍只有寥寥可數的少數人逃回
根據《元史》記載:
莫青、與吳、萬五者亦逃還,十萬之眾得還者三人耳
這是誇飾法,但可得知只有少數人逃回
因此說元軍是因為颱風而敗北,這只能說算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而是沉船之後少了大量戰力,又被日軍擊敗
當時位在京都的公卿貴族們,收到從博多來的飛腳送來的消息(約十天腳程)
得知元軍因颱風沉了多數船,都將功勞歸於神風
但在九州與元軍拼搏生命的武士們,都不這樣想
因為颱風過後,還是持續在戰,不是神風的功勞
更別說神風也擊沉了日本這邊的船
一直到二戰期間,為了政治需求,才刻意宣傳「神風」這個說法。
另外,日本對於蒙古要攻來,也並非一無所知
蒙古於文永之役前幾年,多次派遣使節前往日本
但都被鎌倉幕府無視,所以....
但日本有事先在博多一帶建造石壘防禦
部分遺跡留存到今天還能在福岡市周邊的好幾個地方看到
例如上面這張照片是位於福岡市的西南學院大學裡
體育館旁邊的「元寇防壘」史蹟
照片中段用鐵鍊圍起來的那塊凹陷處
中央突出的那一段就是「元寇防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19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21021768.A.BA8.html
引用其中一段《関東評定伝》的記載:
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蒙古異賊寄来、
着対馬島、討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馬允、
同廿四日、寄来大宰府、与官軍合戦、異賊敗北
現代語譯:
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蒙古異賊寄来たりて、
対馬島に著す、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馬允、討たれる、
同廿四日、大宰府に寄来りて、官軍と合戦す、異賊は敗北す、
其中「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馬允」
少弐入道覚恵:少弐資能
藤馬允:少弐在對馬的代官 宗助国,在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戰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