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富邦人壽的新的儲蓄型美元躉繳保單,宣告利率直接破3%給出各家儲蓄型美元躉繳保單最高的宣告利率3.05%! 只有宣告利率高嗎?不只,請看下去!
💢【美元躉繳儲蓄險】富邦人壽美利鑫旺外幣利率變動型增額終身壽險(FAG)值得買嗎?這張保單有奌強!
壽險公司以前給4%,現在給3.05%,有誠意嗎? 來來,先看這則新聞再說!
😮😮😮秒殺! 台積電10億美元國際板債壽險包檔
(彭禎伶 2021.09.07)
台積電將發行10億美元國際板債券,30年期利率3.1%,已完成額度分配,南山、國泰、台灣、新光、全球、富邦、三商美邦、遠雄、宏泰等壽險公司,加上郵局及部分銀行「包檔」,搶光所有額度....
🍎還有一個強大優勢,一定要說!第3年以後的解約費率直接降至1%,所以第3年的年化報酬率直接KO美元定存利率‼不信嗎❓
相信我!您如果真的要和財富當好朋友,就請花時間驗證我說的話,不要只看標題,不然財富會和你很不熟,愈走愈遠!
詳情請見文章:
➜➜https://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333444124
ℹ️ℹ️認同的朋友,也請給個讚,支持一下,對您是舉手之勞,但板主可是花了一個晚上在寫文!😄😄😄
光儲費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只能停機的核二一號機】
原本預計在今年年底達到40年運轉期限而停機的核二廠1號機,由於存放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爆滿,無處可放新的核燃料棒,而必須在六月底提前停機。此時,許多主張續用核電的聲音紛紛批評「缺電還停機核二1號機」,進而主張「延役核二1號機」、「重啟核四」,不僅忽略了核二1號機原本就預計今年屆齡停機的事實,更刻意淡化了核二1號機之所以被迫得提前停機的關鍵原因就出在「核廢料難以處理」這一點。
🔸 核廢料無處可去 只能暫存核二廠
台灣三座核電廠的冷卻池容量在一開始設計時,便輕忽了核廢料處理的困難度,只規劃二十年的存放容量,對此台電表示:當時預期用過燃料棒可送至具再處理技術之國家進行再處理,故冷卻池尺寸設計較小,然而後來美國取消再處理策略,且不支持其他國家進行再處理。在此情況下,台灣三座核電廠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只好繼續就地存放於冷卻池中。與此同時,乾式貯存場也因為規劃缺陷以及地方溝通不良的原因而持續卡關。在「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新燃料棒一直進來」的情況下,台電只得用「縮小間隔」的方式,冒著核安風險把冷卻池中的用過燃料棒排得更密,2017年時更是進行「護箱裝載池改裝計畫」來幫核二續命。然而即使經過多次密集化處理,核二1號機也依然難逃提前停機的命運,這正說明了核電是如何地不可靠。
🔸 核廢料至今無解 我們還需要更多核電廠嗎
簡而言之,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的原因無它,而正源於核電本身的致命傷:核廢料難以處理。用過燃料棒具有高衰變熱與高放射性,需要嚴格地與外界環境隔離至少十萬年以上的時間,不論是乾式貯存場或最終處置場的興建,都需花費巨大的時間與成本進行妥善的規劃與社會溝通。核二1號機因核廢料爆滿而提前停機,恰恰反映出台灣在面對核廢料時的「核廢料樂觀主義」,以及欠缺妥善規劃與處理核廢料能力的困境。面對國內約5000噸的用過燃料棒,「電廠提前停機」都還只是小問題,最根本也最困難的問題仍然是這些高階核廢料的後續處置。在此情況下,我們難道還要透過延役老舊核電或是續建核四的方式來創造更多燙手山芋嗎?
🔸 核電無法解決缺電危機
許多人關心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造成的供電缺口該如何填補、是否會讓517的限電事件再次重演、造成今夏的供電危機?我們首先必須強調,無論仍需十年才可能蓋好的核四,或者皆已超過延役申請期限且核廢無處去的核二、核三既有機組,從實務和法規上來看都無法成為可用的選項。
從供給端來說,517限電事件發生時正處於檢修狀態的林口三號機、大潭與興達燃氣機組皆已恢復供電行列,而核二1號機停機後減少的98萬瓩發電量,將由民營嘉惠電廠二期燃氣機組挹注50萬瓩供電能力,以及今年的太陽光電比去年同期增加的50萬瓩來遞補,再加上近期降雨豐沛使水情好轉,水力發電也將發揮夜晚的備援供電角色。
🔸 強化電網管理及韌性,才是台灣供電穩定的解方
而除了滿足供給端,需求端的管理其實更是夏日用電尖峰能否有效紓解的關鍵,包括透過有效的時間電價機制、調整需量競價費率等,將需量反應措施的參與量更加擴大,讓尖峰用電能轉移至離峰。同時,也必須擴大電池儲能系統的建置,促進更多再生能源業者、用電大戶等在儲能佈建的參與。
總體來說,強化電網管理能力、電網韌性,包括供需的分析、預測、調度等工作,其實才是核電接下來逐漸運轉期滿退役後,真正有助於台灣供電穩定的關鍵解方。若趁機主張延役老舊核電或續建核四來穩定供電,無疑是邏輯錯亂、提油救火,刻意逃避核電在台灣長期根本性的核廢難題下,無法成為可靠、可行供電選項的事實,擁核陣營甚至不斷渲染缺電恐懼、以錯誤過時的資訊將核電奉為唯一的救世解方,反而讓台灣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光儲費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核二1號機停止運轉 環團:凸顯核廢困境 (07/02/2021 自由時報)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核二廠1號機因核燃料滿池,乾貯又遭地方卡關,被迫在執照到期前半年停機。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表示,核二停機凸顯了核廢困境,對於擁核人士趁機提出核電延役、鼓吹核四公投等批評是「飲鴆止渴」,也提醒台灣的非核家園已完成一半,面對夏天的供電危機,除了供電提升,更要落實需求管理。
廢核平台指出,早期台電對於核廢料處理過於樂觀,因此用過燃料池的設計量遠低於電廠運轉40年所需。不料,國內乾式貯存場因規劃缺陷及地方溝通不良而持續卡關,縱使台電冒著核安風險改裝燃料池也放不下,無法避免今年6月提前停機的命運,說明了核電不可靠。
廢核平台說明,用過燃料棒有高溫與高放射性,會帶來生物圈的重大致命污染,需與外界嚴密隔離至少10萬年。而不論是乾式貯存場或最終處置場,都需花費漫長的時間與鉅額成本進行妥善的規劃、科學評估與社會溝通。
因此,核廢料的處理,絕非擁核人士所想那麼簡單。在核廢料未能獲得妥善規劃與處理之前,妄想繼續使用核電,只會創造更多燙手山芋,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代。
廢核平台表示,面對今夏用電高峰來臨與核二1號機停機的供電缺口,不可能寄望還需10年才可能蓋好的核四,核二1號機燃料池爆滿也不可能延役,其他運轉中的核二2號機與核三廠也都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期限,核電完全不可能是選項。
廢核平台也引述台電的說法,517限電事件以來,林口三號機、大潭與興達燃氣機組皆已回到供電行列,核二1號機停機後減少的98萬瓩發電量,將由民營嘉惠燃氣電廠及更多的太陽光電,共挹注超過100萬瓩的供電能力遞補,加上水情好轉,水力發電也將發揮夜晚的備援供電角色。
廢核平台說,除了供電端提升量能,台電與經濟部更要落實需求端的管理,包括調整時間電價與需量競價費率,讓更多尖峰用電轉移至離峰,同時也要擴大綠能業者與用電大戶的儲能佈建,強化電網韌性與管理能力,才能確保供電穩定。
廢核平台強調,核廢料沒解決,核電就不是可靠的電力,因此不論是延役老舊核電或續建核四,都是不負責任的主張。核二年底全部停機後,台灣非核家園目標已過半,擁核人士應承認核電將被淘汰的事實,切莫再渲染缺電恐懼、散佈錯誤過時的資訊,阻礙台灣能源轉型的前進。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89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