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0] 細說分鏡 Vol.07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91
🖍不少人錯過,我曾體驗過的經驗,
🖍花了不少時間,我終於發現,是因為什麼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 (包含我自己),為了想一賭美景真面目,花費時間、精神與金錢抵達了目的地,才發現不如預期的想像美好,這種落差有很多種可能,其一被精美的照片所迷惑,但我想最主要的還是「運氣」,別人的運氣比你好點,遇上難得的好天氣,而你在不對的季節,或是你真的運氣不好遇上天氣,讓你敗興而歸,時有所聞。
🟥談談美景
也因為這樣子,讓旅行的記憶更加的多元,同一個地點那麼多人前往朝聖,卻會得到許多不同的觀感,這一點我們可以從 Google Map 上面的「景點分享心得」上得到答案。
有些人執著,非得親眼見到…,如同傳說中的仙境、夢境的美景,同一地點去上好幾次,若是這樣子堅持,再怎麼樣也會讓你撞見一次,甚至是比想像預期的更加美好,我自己也有過相同的經驗,為了一本旅行書封面的美景,前後去了三次,這三次僅有一天的早上約 30 分鐘的時間,讓我親眼看到那兒最美的一刻。
不少人錯過,我曾經體驗過的經驗,參照我曾走過的足跡,踏過我曾經過路線,到了相同的地點,看到的完全不同,我們可以簡單說「哦,這不意外,天氣不一樣而已」,最後得到的照片風格也就不同。
🟥談談旅行經驗
2019 那年,帶著三個朋友前往冰島,在東峽灣一帶有段山路,在我第二次來冰島時曾經過這裡,在那次的經驗真的太棒了,足以讓我憑藉著照片懷念一輩子,我也想讓我的朋友見見我看過的景像,參照了天氣預報雖然多雲,但並不差,一大早就出了門,開了車上路。
「非常意外」,真的非常意外的這麼說,抵達該處時竟然起了非常濃的大霧,眼前的能見到不到 10 公尺,真的蠻危險的,不要說抵達預計的觀景台了,就連觀景台在哪我們都錯過了,可惜,非常可惜,也不能強求什麼,成為那次旅程中唯一最大的貴遺憾。
從旅行的經驗,我們來看看「攝影」,如果我們單純只求的是「完美的畫面」,而不去在意旅途過程,我們討論起來就聚焦一點。
遇上了美景當前,上天能為我們做的也都做了,我們該準備的、該帶的也無一遺漏,拿起相機、器材一一的裝好、設定好,在一陣兵慌馬亂、交頭接耳的過程中,景像是千變萬化,此時準備得越好越熟練的人,早已經開始補捉每一刻,其餘的還在慌忙中隨手猛拍也好、瞎拍也好,就這樣子渡過。
🟥談談為何要「外拍」
在我帶外拍的數年經驗,每一次我都會看到這樣子的畫面,一部分的學生不急不徐的開始進行拍攝的練習,另一部分的則是…,說不上是慌忙,而是疑慮、不熟練,整個就像是狀況外,花了不少時間才整裝上路。
一開始就整裝出發的學生,在整個外拍過程,直到集合前是見不太到他們,這很好,代表他們知道該怎麼做,其它部分同學,看到我都會與我交流討論,討論的不是該拍些什麼會有意境、主題,而偏向更基礎的「觀念、操作」,這一點其實不大好,因為這些問題都不該在外拍中發生,而是在課前就該學會才對。
外拍之所以重要,那是在外拍的過程中,充滿許多臨時要去思考、面對的問題,也可說是「臨場反應」的練習,把坐在教室內靜態的觀念,拿到充滿變化的外在環境,加以隨機應變,整個世界就像是個大形的學習教室,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課的設計與目標。
🟥我的外拍設計
面對相同的景,同一時刻、同一視角,並不該照著老師的標準,拍出相同的照片才算成功,我心裡要求期望,每個學生所做的構圖、曝光表現,應該要從你心中發想,拿出你的照片跟我分享、討論,你為何這麼做、為何那樣決定,我覺得這才是外拍學習的重點 – 不只是把觀念拿出來實際練習,更是透過練習過程中,與這世界做更多的互動,進而發現心中是如何看待眼前的景,影響自己的思考、知覺。
「因為當你身處當下,你就已經參與這個世界」,你任何一種構圖取捨,一定是這個世界給你了剌激想法,有些人身高高了些,看到的也許較多是俯視的角度,反之有些人較嬌小點,看到的反而是仰角的視野,就算是往前多走一步、退後二步,所產生的構圖表現就有千千萬萬的組合,就算是固定「大家就站在那一點」,且相機也都用腳架固定好,不能改變高度、角度,不同人也會轉動變焦環,那構圖也就完全不同了,即使這樣子,我們依然能得到數種不同變化的作品。
曝光呢? 哦那就更不用多說了,那比視野取捨還擁有更多的變化,套用前面說的,用腳架將相機固定在那兒,增加一條限制,禁止你去變換焦段改變構圖,所有你能操作的就只有曝光三變數,沒有限制隨便你使用,前一位同學拍完了,我再將設定重新亂調一翻,讓下一位同學上前練習,且在所有同學練習完之前,都不能交頭接耳討論,相信 10 位學生上來拍,我可以得到 10 種不同的結果。
這樣子練習是很有趣也很有用的,雖然限制多,這些限制是讓我們的練習更加聚焦,相同構圖下,能做的就只有曝光的改變,而我對學生唯一的要求就是 - 告訴我你為何如此選擇這些變數,解釋分享一下,我想聽的是這個,這才是創造力的練習,這也是外拍的目標,也是參與這世界美好一刻,因為在這時刻,你每一個拍照變數的選擇,都是你與世界互動下的結果,最後呈現在照片裡。
🟥檢討問題
想是很美好,但不容易做到,通常學生無法清楚表達如此這般、每個決定背後的「why」是什麼,少部分的學生有清楚的意識表達「我,就是要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總有約莫過半的學生,說不大出來為什麼,「就差不多這樣」子的感覺就拍完了,每次上完課我總是在想…,到底是我哪裡不對,是觀念沒有教好? 還是課程流程不對? 還是什麼順序不順? 為何總是沒有辦法傳達我想教導的東西?
每上完一堂課、開完一次課,我都會檢討這一點,並且一直在教材、教案上努力,雖然自覺有慢慢的進步,但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離我理想的標準還差得遠,到底該怎麼做到更好,我想一時片刻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我想…,若要找到答案,也許該從「問題」本身開始思考,或許問題想清楚了,答案也就更加的簡單。
當好幾年自己身體力行尋找「問題」的過程,我覺得我好像對這問題,有了更多的體會與認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端氣候衝擊,多雨的台灣也遇上缺水危機,然而全在球疫情嚴峻下,新北市成州國小的師生透過視訊工具,與馬來西亞森美蘭芙蓉三民華文小學展開共學交流,跨越國界,一起關注水資源,以行動擁抱永續生活。 天下雜誌從2001年「319鄉向前行」開始,到2015年「微笑台灣款款行」,台灣有許多值得驕傲、鼓舞的故事,...
光的 教案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地方爸爸的真心開箱,是我看了很久也想買很久,最後入手又經歷了三個月使用的的咚咚:uHandy行動顯微鏡
uHandy夏日特賣:https://uhandy.cc/kris
🎈 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在陪伴女兒們接觸一些生物或者科學知識時,我一直會希望讓她們能夠有實際動手實驗與觀察的機會,
原因在於我認為藉由自己的雙手操作,然後透過自己的眼睛觀察,孩子才更能獲得到知識與記憶,
因此一兩年前,我就買了一個比較簡易的塑膠顯微鏡。在外出去露營或者野外時,我就會帶著以便隨時讓女兒們拿來觀察。
不過簡易顯微鏡用久了,越發覺得不夠方便(清晰度、易於使用度、隨手使用度),直到後來我跟女兒們在科博館的商店中看到了uHandy顯微鏡,我內心大喊:沒錯!就是這個了!
先來說一說,uHandy對我來說,最大的便利性:
1. 只需要把顯微鏡片夾上手機或平板的鏡頭上,手機或平板就立刻變身成顯微鏡,所以出門可以不用多帶太多東西佔空間。
2. 使用傳統的顯微鏡時,孩子都得一隻眼睛湊在鏡筒前,左橋右橋才能對到視野範圍,而且同時間只能一個人看,所以如果有超過一個以上孩子時,肯定又要吵架(為什麼每次都是姊姊先看!!)。但是uHandy是用手機或平板的螢幕來直接看,非常適合一群孩子嘰嘰喳喳的一起觀察、一起討論(出門露營時非常好用)。
3. 有時候我們在野外可能只是隨手的觀察,並沒有打算做蒐集採樣回家,這種情況下,孩子可以在觀察時直接用手機平板拍照記錄即可。
🎈 不只是個科普玩具
為了避免大家以為這只個科學玩具,我先來說一下它的規格好了。uHandy的產品有分低倍鏡跟高倍鏡兩種(有僅包含低倍鏡的組合、也有兩種都有的組合):
🔬 低倍鏡的倍率大概是10x~120x 感受最清晰銳利,最大可以放大到300倍(放大倍率視「裝置鏡頭」及「螢幕大小」而定),視野範圍約 5mm 直徑圓形範圍,與傳統桌上型 40 倍光學顯微鏡相仿。
低倍鏡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它不用侷限於「要先把觀察物採樣,架上觀察台來觀察」,只要把鏡頭擺到想觀察的東西上面就可以了。所以孩子即使是疫情期間關在家中,隨時可以把鈔票、衣服、頭髮、花花草草、小螞蟻....全都拿來觀察!
🔬 高倍鏡的倍率大概是30x~360x感受最清晰銳利,最大可以放大到1000倍(放大倍率視「裝置鏡頭」及「螢幕大小」而定),視野範圍約 1mm 直徑圓形範圍,與傳統桌上型 200 倍光學顯微鏡相仿。
如果是想看得更仔細,或者是做比較進階的顯微觀察(像是我們以前在學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膜、細胞壁),那就得使用高倍鏡。因為是更加放大的倍率,所以在觀察採樣的樣本時,需要搭配使用附件中的光源載台(所以在野外,使用高倍鏡可能就不太方便)。
講到製作採樣樣本的部分,我覺得uHandy很貼心的一點,就是除了有提供高倍鏡用的玻片外,還提供了很多「塑料材質, 沒有刮傷顧慮」的超可愛採樣貼紙,因此即使是年紀小的孩子,也可以自己完成採樣的任務(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什麼事都父母幫忙完成,就沒了學習的意義)。
🎈 我不知道要引導孩子觀察什麼好?
你可能會有此擔心,怕買了之後孩子不用就擺著,關於這一點我有兩個提案:
第一個是目前uHandy的組合有提供「放大的日常:靈感特蒐」包,裡面有包含 3 份教案、3 種樣本,可以跟著教案的情境式引導,讓孩子從生活中收集各種樣本,開始一路觀察下去
【筆袋變身藏寶盒】用顯微鏡看看筆的構造和筆跡吧!
【冰箱蔬果大拼盤】隨附 45 張蔬果貼紙,挑戰看看誰能找到每一種!
【微觀調味大師】豐富味覺的調味料,藏有肉眼看不到的紋理。附 3 種樣本。
另一個,是uHandy的「uHandy 靈感收藏室」網站,裡面有蒐集了一些觀察的主題以及相關知識的延伸;此外,還有uHandy臉書社團可以加入,可以藉由別人的經驗來蒐集一些觀察的靈感喔!(相關網址,我都放在留言處)
🎈 所以都沒有缺點嗎?
爸爸我推薦東西,通常不會只說優點,缺點還是得說說。
第一項缺點是對焦的部分。畢竟是直接夾具固定在手機鏡頭前就會拿來直接使用,有時觀察會因為樣本位置太靠近或太遠離鏡頭,導致成像看起來不是最清晰的結果(畢竟清楚對焦的範圍有限),這時候只能努力「微微」前後移動樣本,才能拍到最完美的照片(孩子應該不會太在意,不過想拍出完美照片的大人,有時可能會因此感覺煩躁)。
第二項缺點是光源的部分。高倍鏡的使用因為大多會用到配件中的光源載台,所以不太會有問題。而低倍鏡是直接利用環境光源,所以有時會因為環境的光線不足,造成觀察的畫面太暗(這時可以試看看把手機的閃光燈打開成手電筒模式,會有補光的效果)。
🛒 精打細算的入手方式
目前uHandy有一個暑假方案的活動,08/31前可以有 77 折的優惠!
有興趣顯看更多資料(實際觀察的影片啦、各種套組的差別啦),可以直接到網頁上逛逛喔!
往這走👉 https://uhandy.cc/kris
光的 教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童/親子瑜伽線上課]
發佈三級警戒回彰化前,從未想過會開兒童瑜伽線上課,因此教學需要的物品都沒帶回家。
過了兩天決定要開時,臨時在家找了兩本小時候的動物繪本來用,再來就是直接到書店買了好幾本。跑了好幾趟書局,每天都在努力備新課,每堂都絞盡腦汁,非常忙碌。因爲線上課缺乏實體互動及教具操作,有時孩子的反應不如預期,我也不斷地在檢討調整。
幼兒在線上課很需要圖片搭配故事,然後再跟著老師做動作。成人可多靠聽覺,但幼兒在螢幕上透過視覺才能保持專注、增進理解能力,因此真的不能沒有繪本。
昨天又在博客來訂了15本,趁著有空多做點新教案,再根據孩子的反應修改,這樣回台北後,應該夠用好幾個月了吧!
前幾天還寄鑰匙到台北給好友no,請她幫我把重要的繪本、圖卡全部寄回家,還順便裝箱一些生活物品,非常沈重的兩個包裹就是她的情義相挺。一下子手邊又多了20本教材,應該夠用好一陣子了。
希望這份努力能夠讓宅在家的孩子有運動和靜心的機會,尤其是長期隔離在台北公寓裡,很久沒有見到陽光的小孩。希望疫情能快快過去,再度見到你們純真可愛的笑容😊
關於兒童/親子瑜伽線上課,這兩週教學觀察如下:
2-4歲幼兒對於瑜伽線上課的專注力較短(約10-30分鐘不等),單獨上課的效果不佳,建議家長陪伴或兄弟姐妹一起上課,以確保練習品質。如果孩子跑掉了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無法專心太長的時間,請爸媽繼續跟著老師練習即可,不久後他們就會自動回來。
5-9歲(幼兒園中大班-小三)的孩子可單獨上課,這應該是最適合的年紀,但仍可視實際狀況調整。
由於引導方式較適合幼兒、小兒童,10歲以上(小四)的孩子建議跟家長一起報名成人課。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加入群組詢問及預約:
http://line.me/ti/g/oqQhBuekBx
光的 教案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極端氣候衝擊,多雨的台灣也遇上缺水危機,然而全在球疫情嚴峻下,新北市成州國小的師生透過視訊工具,與馬來西亞森美蘭芙蓉三民華文小學展開共學交流,跨越國界,一起關注水資源,以行動擁抱永續生活。
天下雜誌從2001年「319鄉向前行」開始,到2015年「微笑台灣款款行」,台灣有許多值得驕傲、鼓舞的故事,值得和孩子們,一代接一代,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故事。與世界接軌的動力,源自家鄉;讓孩子勇敢走向國際,需要教師觸發學生對土地的認同。
如何讓台灣變得更好,將是未來每個人的價值所在;而永續也不只是環保議題,與我們生活的經濟、社會和健康等各層面都有連結。
鼓勵教師運用在地資源,把SDGs理念融入教育,編寫在地國際化的教案。不只帶著孩子透過永續的眼光看台灣,更是教會孩子面對未來世界的各種挑戰,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就能夠發揮影響力,成為一位對世界更有貢獻的公民,
同時也為在地國際永續教學奠定最堅實的基礎。今年度的翰林教案相關活動已經熱烈起跑,邀請您一同響應:https://tinyurl.com/yzg2wk4w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光的 教案 在 Shel crafts&mus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銀河修理員 - 粉彩畫教學
Galactic repairman - Pastel art tutorial
.
沿途在 修理著熄了的曙光
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真愛是任何形狀
對付百孔千瘡
- Dear Jane 銀河修理員
.
🌟 請即讚好Facebook page或追蹤Instagram留意最新活動資訊~
Shel crafts&music 手作音樂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l.crafts.music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hel.crafts.music
MeWe group: https://mewe.com/join/shel.crafts.music
Background music: KUMA Home Sloven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esDcefGWY
.
❤️溫馨提示❤️
💛直播影片請勿作商業用途
💚仿畫、轉載、參考請註明出處 🙏🏻謝謝尊重
Shel crafts&music 手作音樂
@shel.crafts.music
#ShelFridayArtLive
💙如欲借用作教案,只限免費分享(網上或面授),並請先Facebook / Instagram inbox我,謝謝
.
❤️Warm reminder❤️
💛please do not copy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credit us if replicate, share or take reference, thank you🙏🏻(name and hashtags listed above)
💙to borrow the drawing for free sharing sessions (online or face-to-face), please first inbox me for consent via Facebook / Instagram, thanks

光的 教案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記得小時候暑假作業都是最後一天才寫,疑,不是,根本就是媽媽寫的!這個壞習慣到長大還是糾纏著人生,一晃眼暑假就快要過完啦,教授們到底備課了沒?課程設計與執行有什麼辛酸與抱怨?課程規劃的原則與技巧是什麼?今天就讓「#完全黑化」的老師來告訴你他的真心話。
.
▓ #滿懷熱情地投入教學
.
本集內容有世新大學的黃采英老師,與偽學術的長潔,一起與大家談談從上傳課程大綱、設計課程(為什麼放後面,因為上傳時其實還沒想完)、準備教案、到教學現場體驗的各種複雜心情。在博士身份的鍊成中,其實完全沒有教過博士生們,應該要如何「教學」,這一切都是由大家自己摸索完成。菜鳥教授們帶著滿滿的熱情與新鮮的肝投入課堂,期待獲得學生們熱淚盈眶的眼神。但其實只能看到同學在滑手機(誤)。
.
▓ #上課比見網友還要緊張
.
而資深的老師則面臨各式各樣工作倦怠所帶來的內心小劇場:教學的疲乏、靈感的匱乏、創新的壓力、升等的困境。你知道老師們在上課前,也是會跟見網友一樣緊張,帶著充滿粉紅泡泡的夢幻想像,然後靜靜等待幻滅。
.
好啦,其實教授們各自有各自的課程設計技巧與關鍵重點,像是「#課程遊戲化」、「#場域的掌握」、「#團體動力的引導」、「#演說的招喚」等。當我們看到同學閃閃發光地表現著自己最強大的一面時,都會含著淚光,覺得此生已經足夠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課程設計」這件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老師也不想開學好嗎!
▶ 暑假作業沒做完?
▶ 菜鳥、老鳥、專任、兼任教師的政治
▶ 如何設計一個課程
▶ 其實老師也很想偷懶啊
▶ 看電影玩遊戲其實心很累
▶ 不考試就不讀書
▶ 教育的目的:知識、實踐、有趣
.
📣 #fir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e3r63n6d8wv08395ecyqtzz?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2KxfeRNo89DC2S2vPxXb9?si=qVN_wBXuT_CC_ZJBfTyu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