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昨天在吉美博物館看展的心得筆記。
附帶一提的是,還發生一個小插曲:
昨天其實是自己連續第三次看這個青花瓷展了,我有個怪毛病,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展覽,就會像著魔一樣在展期當中連續看個好幾次,然後做心得筆記,想把整個展覧吃進肚子裡那般。
昨天看完正準備離開展場時,一對法國老夫婦叫住了我,很迷惑的問我:「你分得清楚什麼是中國的青花、什麼是歐洲的青花嗎?對我們來說都一樣呢!你能告訴我們其中的差異嗎?」我點點頭,於是非常低調的替他們導覽了一遍,並仔細解釋胎質、釉色、形式、與紋飾畫風,然後當場出題目考他們,他們一開始還含含糊糊的,後來都能夠答對,我們開心的笑了起來。這時有位看起來像是葡萄牙裔的館方人員朝我們走過來,頤指氣使的對老夫婦說:「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不要問不相干的人!」我們三人頓時愣了一下,老太太連忙表示我是他們的友人,大家一起看展交流心得不可以嗎?那位人員丟出一句「我們有專門的導覽服務!」然後瞪了我一眼就大步離開了。老夫婦很不好意思的向我致謝,我聳聳肩表示沒關係,祝他們看展愉快,就轉身離去。
我真倒霉,總是被規定要成就別人而不准成就自己!做甜點有人不高興、畫畫兒有人不高興、研究青銅器有人不高興、寫個臉書也有人不高興,現在連看個展覽也有人不高興⋯⋯,我惹誰啦我?不高興?不高興那就都去吃大便啊!
#死官僚
【由西到東,再由東到西的青花之路】
在西方世界説到中國瓷器,大部分的人直接想到的就是青花瓷,儼然成為中國瓷器的象徵;然而,鈷藍色料與白地藍花的設計最初竟是道道地地的外國貨呢!
波斯(即今之伊朗)出產的鈷藍色料於8世紀大唐盛世時傳入中土,為原本即存在中國的單色與三彩陶器加上了罕見的藍色。8世紀下半葉,伊斯蘭世界首次在燒造陶器時利用鈷藍色料繪出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做為紋飾,從此鈷藍色料一直流行於東方伊斯蘭世界。時序到了14世紀,蒙古人在中國建立了元朝的同時也征服了伊斯蘭世界,在蒙古帝國的龐大版圖中,透過波斯文化的影響與來往之下,中國開始燒造自己的藍白對比瓷器,鈷藍色料到了中國有了「青料」這個名字,而中國最早的藍白對比瓷器就是「元青花」。到了明代前期(15世紀初),在外交與商業的背景下,大量中國燒造的青花瓷經由陸路與海路被運往伊斯蘭世界與東南亞。明代中期(15世紀末)中國開始燒造專門外銷的青花瓷,或者是接受外國客戶指定紋飾與形狀的訂製,或是深受國外歡迎的中國傳統樣式,皆以大型貨船經東南亞運往歐洲。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從里斯本出發,南下繞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北上最後到達印度,開創了由歐洲到達亞洲的水路,卻也剛好避開了伊斯蘭世界;1499年,達伽馬的船隊為葡萄牙國王帶回來在印度購買的香料、絲綢、以及許多中國瓷器。1511年,葡萄牙船隊到達麻六甲,1513年扺達中國南部沿岸,1522到1554年因被中國禁止貿易而躲在廣州南方的小島進行走私,1557年,澳門成為葡萄牙對中國貿易的軸心鈕。隨後,荷蘭循相同航線,西班牙則走美洲至菲律賓航線,分別展開與中國的全球貿易。
這些運送到歐洲的東方貨物中,最受歐洲人歡迎的莫過於在航行過程中還可以用於壓艙的大量中國青花瓷器,大家深深被這種中國瓷器的光澤、富於變化的藍色、以及藍白對比產生的力量感到魅惑,甚至在16世紀末開始仿造。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主宰了與亞洲的海路貿易,而中國青花瓷也因此成為荷蘭上等人家的日常生活道具。
葡萄牙在16世紀同時自中國進口青花瓷並從西班牙與義大利進口粗陶器,到了16世紀末,葡萄牙在這兩者中得到靈感開始自行燒造陶瓷。礙於當時對於瓷土仍不甚明瞭,他們採用陶土來燒造仿中國風格的青花粗陶。17世紀,葡萄牙成功的仿造出中國克拉克瓷(即盤沿多個開光圍繞盤中心大開光宛如芙蓉花型紋飾的青花瓷盤),17世紀中期,中國青花瓷已成為全球風潮,葡萄牙決定進行大量仿造揉合歐洲與中國風格紋飾的克拉克瓷器來賺這筆熱錢,而此時恰好中國景德鎮的瓷業又因明清交替之際的戰亂而暫歇不振,日本、伊朗、荷蘭與法國竟也都搶搭這趟順風車自行燒造出不少「克拉克瓷」!
葡萄牙里斯本的「桑托斯宮(Santos Palace,現為法國駐葡萄牙大使館)」當中有一「瓷器室」,收藏了極豐富的16至18世紀的中國青花瓷,該室的金字塔形天花版四面都鑲滿了中國青花瓷,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克拉克瓷!
#巴黎吉美博物館正展出青花瓷的蒼穹
克拉克瓷 意思 在 杰希嘉巴黎通訊Paris is Paris is Pari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aint Ouen舊貨市場的吃喝玩樂!】
今天是巴黎北郊Saint Ouen舊貨市場的年度慶典,從晚上七點一直到午夜,整個區域的每一個市集都變成了不夜城,商家莫不擺出了美食美酒美貨的陣仗來款待擁有邀請卡的來賓!這麼多年來,皮爺和我都會應邀參加,今年當然也不例外!不打算帶其他朋友,連Billy Boy也留守家裡,就我們倆好好盡興玩一場!我們吃吃喝喝和各店家談笑不斷,由於今年的主題是亞洲藝術,我也趁機可以專心仔細看文物,放皮爺到處吃喝個夠。
由於想買個19世紀的日本伊萬里(Imari)大瓷盤來吃壽司,留意到兩只不錯的大盤,目測放得下約莫六十粒軍艦卷或是四十粒握壽司,價格也供得起,便與店家交換了名片,考慮考慮再説,總之今晚不買東西,純粹吃喝玩樂。信步到處逛,來到一家專營中國古董的店家門口,這家舖子自己常經過,但每次都有幾個一臉滑頭的古董掮客在裡面,就懶得進去攪和,今天剛好店裡沒有客人,燈火通明,那麼就不妨一探究竟了。繞了一圈,覺得老闆收藏的眼光不俗,掛付眼鏡長相斯文的老闆朝我笑了笑,我也微笑以對並表示他的漂亮東西還不少。老闆「哦?」了一聲,臉上的表情很複雜,揉合了應酬、教養、禮貌、狐疑還有很細微的不屑。既然這樣,那麼就來玩吧!我指著第一個展示櫃裡的約40公分高的花瓶表示:「這個康熙的五彩瓷瓶就不錯!還有最左邊這個近矩形垂肩的五彩花瓶也是康熙朝的,外面倒是不多見。」老闆眼睛開始發出光芒。「這只白地紅釉龍紋盤應該是乾隆朝的。下邊這一套粉彩茶杯組很疏朗,重留白且用色高雅,肯定是雍正朝的東西。」老闆幾乎要貼上來了,表情非常興奮。「這兩個一組的青花開光盤看起來像明朝的克拉克瓷,實際上是康熙時候燒的東西。還有,你門口這兩尊大花瓶是同光時期的廣彩,因為夠大,價格應該可以賣得高些。」老闆猛點頭,突然說有樣東西想讓我看看,我當然樂意為之,他隨即從木櫃裡取出一件介乎玉壺春瓶與膽瓶形制之間的瓷瓶,放進打著燈光的展示櫃裡,我仔細看了一圈,又蹲下來抬頭看瓶底的款式,慢悠悠的説道:「這是件紅釉青花膽瓶,底部款識寫著『宣德年製』,照理說應該是明朝的東西;但實則不然,這是貨真價實清代康熙年間燒製的。非常難燒造的紅釉從明代洪武朝一直到宣德朝都很盛行,尤其是宣德朝甚至燒出了如初凝牛血般的紅釉,但宣德之後就嘠然而止,兩百多年之後的清代康熙朝才復燒,更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這只瓶子是仿宣德的牛血紅,但是多了一層玻璃剔透質感,不同於宣德紅釉的凝重厚陳,青花用的是浙料,發色較暗且呈灰藍色,釉面油潤而略帶青白,不是明代宣德用的蘇麻離青,應該是康熙早期到中期的東西,而且這只膽瓶的足部很特殊,是得自康熙朝銅胎琺瑯器的靈感。至於明明是康熙年間的東西為什麼款識卻寫著明代的『宣德年製』?這並非仿造品,而是藉由託古來向前人致敬。你這件東西非常有意思!」老闆怔怔的半晌說不出話來,倒了兩杯Ruinart香檳,向我舉杯:「你真是行家!這麼多年來頭一次碰到這樣的客人上門。」我微笑揺搖手:「不敢當,我不是行家也稱不上客人,要買你的東西,我得先賣掉自己十幾幅畫才行。我只是對這些東西有興趣,剛才說的其實很皮毛。」老闆突然問我:「你該不是那個想買伊萬里大瓷盤來裝壽司的女孩吧?」這回輪到我怔了,問他怎麼知道的?「剛才另外兩家店的老闆已經傳遍了,我想也只有你才可能做出這種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