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類的健康食材中,除各類蔬果可選擇之外,「蕈菇類」也是不可忽略的要角。特別對於蔬食者,菇類食物,不僅可補充營養增進健康,不同品種配合不同料理方式,更能在餐桌上變幻出一道道截然不同的美味佳餚!
台灣由於卓越的培植技術,可謂蕈菇天堂;其主要產地分佈在台中新社與南投埔里的周邊山區,品質精良,鮮美可口。菇類中9成是水份,脂肪幾乎為0,熱量非常低。多具有咬勁口感且易有飽足感,不僅可滿足口腹之慾,還能有控制熱量的好處
菇類比一般的蔬菜含有更多的維生素B與維生素D。維生素B1可幫助糖份代謝與恢復疲勞,維生素B2可幫助脂肪代謝以及造就健康的肌膚與頭髮。亦富含胺基酸類,特別適合正值發育期的孩童。而在纖體輔助食品裡常見的鳥胺酸,不只有燃燒脂肪,還能幫助肝臟運作,對於恢復疲勞或預防宿醉是很好的營養素。此外,GABA在菇類中(尤其是鴻喜菇與雪白菇)的含量也十分豐富
菇類主要的成份為多醣體,多醣體是由多個單醣體連接而成,而單醣是由5~6個的碳水化合物結構,多醣體具有優異保健作用。此外,菇類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經攝取進入腸道後,對於改善腸道環境有良好貢獻,進而改善便祕困擾。更值得一提的是當中的「菇類甲殼素」,其具有抑制脂肪吸收並加以排出的作用,當中又以金針菇的菇類甲殼素含量最多。菇類營養價值,一時是說不完的!以下「5種優質蕈菇」一次與你分享!
❶鴻喜菇 – 保肝少負擔
有「護肝之王」的美譽,護肝功能強大的烏氨酸含量,比蜆高7倍之多,更具低脂肪、低熱量特性;並含礦物質硒和鋅,皆具有提升免疫力、抗老及防癌等潛力。煎、煮、炒、炸都十分美味
❷珊瑚菇 – 高鋅有元氣
含多醣體及豐富的鋅,且磷、鉀、鈉含量相當低,皆優於腎友的攝取標準,食用「黃金蘑菇」可藉以獲得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與胺基酸等所需營養。呈鮮黃色,聞起來有淡淡的奶油清香,外形嬌嫩可愛,遇熱後色澤變淡,口感鮮脆
❸秀珍菇 – 活化增免疫
含有20種氨基酸及醣蛋白,有助修補受損細胞組織,並且製造免疫蛋白,加上含有維他命B群及鋅,能夠提高免疫細胞活性。也具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菸鹼酸、鉀、鐵、鋅、鈣、鎂、有益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口感鮮嫩味道甘美
❹杏鮑菇 – 補給優蛋白
屬低脂、低卡、高蛋白質和高纖維的食物,含豐富植物性蛋白質,是適合素食者攝取的蛋白質來源。且含豐富的鉀,有助排出身體多餘的鈉,以穩定血壓。亦含維他命B2、泛酸及磷、銅等物質。其菇柄粗大,菇體細膩鮮脆,帶有微微的杏仁香氣,是廣受歡迎的健康食材之選
❺猴頭菇 - 養護腦細胞
其細膩的絲狀纖維營造出猶如葷食之口感,內含豐富蛋白質。乾燥的猴頭菇每百克含蛋白質26.3克,是香菇的2倍,並含17種胺基酸,包含人體所需的 8 種;另含磷、鐵、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多種微量元素。當中的「D-葡聚糖」和神經細胞促生因子(NGF),則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生長和再生,對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症有正向助益
#菇菇停看聽
⚠️菇類中的鋅能穩定胰島素的結構與功能,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硒則能降低血糖,進而緩和糖尿病症狀,糖友可適量食用
⚠️腎功能正常、血鉀和尿酸都不高的腎友不受影響,可正常吃;若腎功能受損高者,應只吃香菇、木耳、松茸這些每百克鉀含量小於100mg的菌菇,並淺嚐即止,每天食用量不超過200g
⚠️許多人誤解吃豆製品與蕈菇會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風。事實上,食物成分是十分複雜的,學者認為普林含量並非痛風唯一的決定風險因子,食物「種類」才是更主要的原因。像是吃過多的肉類、海鮮與喝過量的酒,反而比吃高普林的黃豆與香菇更易增高尿酸風險。因此,適量食用豆類和蕈菇類食品不需過於擔憂
⚠️雖說菇類並不是誘發痛風之主因,但仍是偏中高普林的食物。正常人每天所攝食的普林量為600~1000毫克,但有痛風病史者每天的攝取量宜在150毫克以下,所以須小心攝取。而其中珊瑚菇高居榜首,每百公克逼近900毫克,其次是秀珍菇破700;草菇、柳松菇、寒松菇含量都破500;香菇、杏鮑菇含量達300;金針菇也有250。因此皆需適量食用
⚠️菇類在採收到包裝販售的過程中,是完全沒有經過清洗的步驟,因菇碰水後就容易氧化,不易保存,會開始腐敗、變質。所以菇類烹煮前,最好要進行基本清洗,可將菇類放入加了食用小蘇打水中浸泡5分鐘,把殘留表面的髒污、灰塵去除,撈出後擠乾水分即可烹調,食用更安心。而有些高價的菇類,如松茸、香檳菌等,因菇類容易吸水,吸入過多的水分會影響口感,這些高價的菇類就比較適合用刷子或紙巾擦拭,把菌杆上的泥土等去除就行,保留最原始、濃郁的香氣。比起豆類及葉菜類,菇類殘留農藥過量違規的比例相對較低;只要選購有機認證或清楚標示來源的商品,便能更放心食用
#凱鈞話重點
#5種優質蕈菇
克補鋅痛風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份,舉凡頭髮、皮膚、器官、骨骼、肌肉、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如果說人體是一間工廠,那蛋白質就是組成產品的重要原料。而攝取蛋白質的來源有分動物性和植物性(豆魚肉蛋類)。動物性:蛋、奶、肉類、魚類、家禽類;植物性:豆類、核果類、五穀根莖類。其中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裡有個很好的食材,在冬季正是盛產期,它就是「皇帝豆」
皇帝豆的名稱怎麼來的,古時候的皇帝地位最高、權力最大,是一國之君。因此,能被冠上「皇帝」的都不是泛泛之輩,而皇帝豆是豆類裡顆粒最大,所以有這個稱號。皇帝豆性平、味甘,食療上可以除濕、消水腫,還能健脾胃、調整腸胃消化功能及補血
皇帝豆的營養價值高,在植物之中其鐵及鋅含量豐富,特別適合以全母乳哺餵的寶寶做為補充鐵質的副食品食材。以下就與你分享「5個皇帝豆的好處」,一起吃出健康吧!
❶護心健骨增含氧
含有鎂和磷,鎂能幫助靜脈與動脈放鬆,提高血液的含氧量,防止自由基損傷心臟;磷則能增強骨骼和牙齒
❷提升免疫降血脂
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與膳食纖維,可以預防高血脂、降低膽固醇,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是增強免疫力的好幫手
❸補充鐵質防貧血
其鐵質含量高,可預防貧血,也是人體中細胞能量供應的重要角色,並能促使β-胡蘿蔔素轉換成維生素A,對缺鐵性貧血者有助益
❹照顧腸道好健康
含有皂素,屬於一種抗氧化物質,可抑制自由基,預防炎症,會與膽酸膽固醇結合,使腸道內膜不受到膽酸的刺激與影響,以避免大腸、結腸病變
❺低卡高纖少負擔
每100公克,含醣類18.3公克、蛋白質8.7公克、纖維質5.1公克,熱量約為108大卡,跟豆腐的熱量差不多,可以取代白飯當作主食,因其熱量更低,且更多纖維質
#皇帝豆挑選法
豆莢形狀完整且挺直、顏色翠綠者佳。豆仁飽滿有光澤、斑紋越明顯、顏色略呈黃色者,口感越細緻,香氣也越好
#皇帝豆停看聽
⚠️雖纖維質含量高,能改善腸胃道功能,若本身消化功能較差,例如患有胃潰瘍者,就不宜吃太多,否則可能引發脹氣
⚠️因為鉀、磷含量豐富,腎功能耗弱者食用要節制;此外,皇帝豆還是中普林食物,處於急性發病期的痛風者要避免食用
⚠️含有亞麻氫糖甘,此為天然的毒性物質,會隨著皇帝豆的成熟而減少,但發芽之後又會增加。因此建議要煮熟才能食用,至少以80度以上的水煮25分鐘以上,或是100度煮25分鐘才安全
⚠️皇帝豆有一層較難嚼碎的外膜,對於未滿1歲的小孩,去除豆仁的外膜會較容易食用。不過,去除外膜的皇帝豆,其纖維質含量也跟著下降,若是已有咀嚼能力的孩子,建議保留外膜烹調為宜
#凱鈞話重點
#5個皇帝豆的好處
克補鋅痛風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因四面環海,水產資源豐饒,漁業發展蓬勃,各式海鮮食材更因料鮮味美而廣受歡迎。海味富含優質蛋白質,具低膽固醇(海鮮內臟除外)且蘊藏各種營養元素之特性,對於健康有諸多貢獻。此次,就與你分享「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❶鮮蝦-鎂元素
蝦類中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且蝦還具有通乳作用,很適合產後孕婦食用。就中醫論述,吃蝦入肝經和腎經,因此可滋陰補陽。對於男性更有增強機能之作用
❷蛤蜊-鐵元素
蛤蜊又稱為花蛤、文蛤、蚶仔、西施舌。蛤蜊含有比牛肝多7.4倍的鐵質。一天6~7顆,就可攝取到一日所需的一半鐵質。並亦含鳥胺酸,兩者皆有助於強化肝臟功能,以改善睡眠品質。此外,亦含有具造血作用的維生素B12及預防骨質疏鬆的鈣質
❸牡蠣-鋅元素
鮮蚵是牡蠣在台灣的俗稱,與西方人常吃的生蠔,僅在品種上略有不同,雖然蚵仔一般體型較小,但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養殖時間的長短所致,其含有豐富的鋅,可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每日攝取15毫克的鋅,能有效降低66%的攝護腺癌風險。對女性而言,則可促進荷爾蒙分泌,有助於緩解生理痛、月經不順等症狀。此外,亦具促進皮膚和毛髮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及增加免疫之功能
❹花枝-牛磺酸
花枝又名烏賊,含豐富維生素B群,每100公克含蛋白質約12公克,脂肪僅0.5公克。且富含牛磺酸,有助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以促進脂肪的代謝,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皆有助益。此外,亦有利腦部及眼睛視網膜之發育,對於老年痴呆症以及眼睛黃斑部退化之修護也有貢獻
❺午魚-蛋白質
又稱午筍魚或馬友魚,正式學名為四指馬鮁。是產自台灣海峽的特有魚種,因其肉質細膩鮮美。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構成都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該脂肪酸能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補充人體的營養所需,另含豐富且易被人吸收的DHA,有腦黃金的稱號,對孩童大腦發育具良好作用,可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和思考力
🦐海鮮品種
⏩大蝦
➤劍蝦
產於台灣東北部及西部海域,以基隆為主要產地,產季為農曆11月到隔年五月。體型小,剝殼時感受殼比較硬,肉質軟嫩,入口有濃郁鮮香
➤蘆蝦
也稱猿蝦,身體淺灰色,有小小的黑芝麻般的斑點,以3-4月為盛產期,厚蝦殼肉質甜,多以鮮蝦或冷凍出售,在日本是做成蝦乾和蝦餅的重要原料
➤草蝦
生鮮蝦體的顏色偏墨綠色至深褐色,尾部具黃棕色及黑褐色橫紋。養殖以宜蘭與西部沿海居多,生長時間約4∼6個月。蝦肉口感緊實,因為體型大所以賣相佳,是喜慶宴客料理中很受歡迎的蝦種
➤白蝦
白蝦是台灣目前養殖蝦類的最大宗,一年四季都可生產,有全海水、半淡水及淡水養殖方式,不僅蝦子的滋味有差,樣貌、品質與價格也有不同。體型較大,蝦體偏綠色半透明、外表有墨綠色針點、肌肉紋理透明且殼硬,口感爽脆鮮甜
➤斑節蝦(明蝦)
以野生捕撈居多,人工養殖次之;野生明蝦盛產於中秋節後,身形肥大且長,主要特色是從頭胸到腹部都有褐色橫紋分布,尾扇開展則可見到如彩虹般的鮮豔色澤。蝦肉飽滿多汁,在料理上無論是中式、日式或是西式料理,都非常受歡迎,可說是蝦類中的明星
⏩蛤蜊
➤文蛤
是市面上最常看到的貝類,大小多為2.5公分,外殼是渾圓的三角形。殼面平滑,顏色從白色、深褐色到米色都有,上頭有許多斑紋等,一般較常見的是自殼頂延伸出扇形的紋路。料理方式有煮湯、熱炒、燒烤都很美味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種雙殼貝,殼長大約3~4公分,薄薄的殼有各種顏色及花紋,從白色、灰色到棕色。生活在潮間帶礫石區,這種地方漁網無法作業,完全要用人工採集,肉較肥厚鮮甜,適合蒸煮或是熱炒
➤臺灣蜆
蜆仔體型約是指頭的大小,形狀為扇形,最大的特色是外殼有一條條的凸起橫紋;顏色大多為土黃色,水質清澈、少污染時,殼色較淡。因為生長於淡水中,所以吐沙時要泡清水,不可以泡鹽水。料理方式可蒸煮、醃漬
⏩頭足類海鮮
舉凡透抽、小卷、烏賊及花枝,因形態相似,容易混淆,以下簡述其特徵
➤花枝
又稱烏賊、墨魚,體型圓短,下半部收尖,體型通常比軟絲大
➤軟絲
身體尾端橢圓形,肉身透亮,口感較脆,台灣沿海產量少,多由東南亞國家進口
➤透抽
細長,尾端收尖,身體下半段有一對較長形的鰭,食獵物幾乎用吞的,體內常有完整獵物
➤小卷
鎖管的幼型,俗稱小管,體型細長,通常漁夫們將小卷捕獲後,就會立刻以滾水燙過,以避免發臭變質
⏩午魚
臺灣目前發現的午仔魚種共有三屬七種,包含最常見的四指馬鮁及多鱗四指馬鮁,還有小口多指馬鮁、五絲多指馬鮁、六指多指馬鮁、六絲多指馬鮁、西氏絲指馬鮁。除了西氏絲指馬鮁僅於臺灣東部捕獲,其餘午仔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海域
➤野生
主要棲息在水深2-20公尺的沙泥底質環境,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的海域,都有其蹤跡,近岸時通常會在浪腳附近攝食、休息
➤養殖
於西南沿海的養殖品種主要為四指馬鮁,其抗寒能力較差,如果遇到連日寒流,或是水溫過低,就會增加凍死的風險。因此以屏東枋寮、佳冬為午仔主要養殖區域,避免寒害造成損失
⏩牡蠣
又稱蚵仔,許多人常常會與生蠔混淆,在英文上雖然都稱Oyster,但兩者是同屬不同種的兄弟。台灣氣候較熱,牡蠣成熟期短,因此個頭較小,相同的品種在溫帶海域需兩至四倍的時間才能成熟,生長時間拉長,體型自然也會長得比較大。而牡蠣能否生食,則取決於採收、運輸、保鮮過程中的溫度及濕度,只要生菌數達生食安全標準即可生食,但腸胃系統較弱時,則以熟食為宜
➤生蠔
有「海中牛奶」的美譽,個頭比普通牡蠣要大,通常生長或養殖在河海交匯的內灣淺海,因為受到生長條件限制,使得數量較普通牡蠣少,價格也高出很多。產地分佈法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日本等
❤️海鮮停看聽
⚠️海鮮因富含鋅、蛋白質等營養素,對於男女性具滋補強身作用。但因海鮮通常普林含量不低,特別是內臟部分,若為痛風患者,應淺嚐即止
⚠️生鮮海產及魚貝類應避免生食,待充分加熱煮熟再食用為宜!因海產易受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污染。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台灣排名第一。而諾羅病毒則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因此建議熟食為保健上策
⚠️若對海鮮過敏者,常見是因對海鮮中「原肌球蛋白」成份過敏,這種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蝦、蟹等食材之中。因此,過敏體質者即便吃最新鮮的活蝦、活蟹,仍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有些過敏反應則與海鮮的養殖與貯存方式有關,可能為魚貝類的藥物殘留或使用增豔劑所致,也可能會誘發不明的過敏現象
且因魚、蝦、蟹、貝類等海鮮本身都存在許多胺類物質,當海鮮食材死亡後,若存放不當,就會受到細菌污染而腐敗,胺類物質也會代謝產生大量的組織胺。這些不新鮮的海鮮食材即使經過烹煮,高溫僅能殺死細菌,卻無法分解組織胺,吃入體內就會造成組織胺中毒而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與過敏雷同的症狀。建議發現身體出現異狀,請務必儘就醫治療
⚠️挑選與存放方式
➟鮮蝦
以顏色潤澤透明,蝦殼堅硬,蝦體具彈性,頭部完整為宜。若變軟變白、掉頭或有異味,就不新鮮了。存放時,先剪掉蝦鬚,用清水去腸泥並洗淨,即可放冷凍
➟午魚
挑選時,以魚眼清澈不混濁,並無腥臭味 ; 鱗片帶光澤且整齊不脫落為原則。可再輕壓魚肉,回彈即代表新鮮。待去除內臟洗淨後,即可放冷凍存放,但建議購買後,即料理實用為宜
➟花枝
可見其眼睛明亮度、表皮完整性、光澤和透明感做依據。摸其背部的骨板是否完整,檢查觸角吸盤是否有黏性,黏性越強代表越新鮮,切不應散發腥臭味。可準備保鮮盒加水,水位能淹過花枝,再放進冷凍庫保存,亦有助提升口感
➟牡蠣
可觀察蚵葉顏色夠黑,蚵體色澤明亮、略呈鮮灰色,且飽滿有彈性等做為依據;如見到蚵體有發綠情形,或因為泡水過久使顏色轉白,則表示不新鮮。存放方式可先清水沖洗,加入乾淨飲水即可放冷藏,但泡過水後不耐放,應盡早點加熱後食用
➟蛤蜊
取蛤蜊互敲,新鮮時有紮實清脆聲響,而腐敗的則為空心感。蛤蜊不耐高溫,在攝氏4~8度間,蛤蜊會進入冬眠的狀態,這個溫度區間,剛好是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存放方法可將蛤蜊放入塑膠袋中,盡量將袋中空氣全部擠出,製造出真空的狀態,放入冰箱冷藏。夏天建議在2~3天內烹調食用完畢,冬天則可保存約5天;泡水吐沙過的蛤蜊能保存的時間較短
#凱鈞有食力
#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克補鋅痛風 在 吃「B群」導致痛風發作?!健康2.0 20161119 (4/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完整內容請看:https://youtu.be/_utIKmu5LpI 痛到像狗爬 痛風 真要命 痛風 病發當下應如何舒緩?讓專家告訴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