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姑娘話健康】帶你了解更多兒童成長發育中的那些事~
從寶寶呱呱墜地後,家長們最擔心的便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問題。但每個寶寶生長都會遵從一些原則,了解這些特性可以幫助家長更加了解你的寶寶身體狀況,讓寶寶在愛護中健康成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什麼吧!
首先來聊聊兒童發展里程碑。在兒童發展五大領域中,身體指標皆影響著寶寶未來的人格和其它領域的發展。「發展」是「身」與「心」、「質」與「量」並行且連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受到遺傳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所以小朋友的發展會有「先天性生理成熟」和「後天環境學習」的影響。隨著寶寶個體的發展,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身形大小的改變,長高了或者長胖了,頭和身體的比例也會出現變化,頭部比例從四分之一變為六分之一;還有一些寶寶身體原有的特徵會慢慢出現變化,指甲由原來軟軟的開始變得堅硬;接著寶寶會有新的特徵出現,比如原始反射消失和新動作的產生;尋乳反射的消失到慢慢學會表達進食;踏步反射的消失和自然的向前走。個體發展的原則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的方向一般從頭到腳、再從軀幹到四肢,其速率前後會有所不同,也會有個別差異,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小朋友的發展,不可以單憑一個動作就判斷寶寶是否發展遲緩,任何有關發展遲緩的狀況都是需要醫生專業評估才可以確定的。
再來看看感覺系統的發展。寶寶剛出生時視覺範圍比較狹窄,到3個月大左右,視線便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在寶寶4-6歲時視覺分辨能力才會逐漸穩定,但聽覺靈敏,出世三天後就已經能夠分辨不同的聲音了,並能自主將視覺體驗與聲音結合起來,此時家長們可以多與寶寶說說話、聊聊天!寶寶慢慢就會認得你了!新生兒只需要一星期時間便能靠著氣味辨認出自己的媽媽,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甜甜的乳汁。寶寶對觸覺刺激也是非常敏感,會透過口腔內的觸覺和皮膚的觸覺來探索世界,這也是許多家長疑惑寶寶為何常常將手或玩具放入嘴巴的原因。
接著來探討骨骼與肌肉的發展。寶寶骨骼中的鈣質少而膠質多,所以韌性大,但抵抗壓力與拉力的能力不足。在寶寶肌肉中,約有70%是由水分組成,因此肌肉柔軟有彈性,所以寶寶的筋骨很柔軟。
寶寶藉由軀幹與四肢動作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進而整合這些動作,以達到更複雜的運用型態。寶寶的運動發展主要有四大面向,首先是「粗大動作」即四肢軀幹動作,當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家長們可以留意寶寶的發展如何,是否已經學會抬頭、爬行、站立、行走等動作。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寶寶出現用手部操作玩具,抓食物的「精細動作」。而寶寶語言發展過程是先用肢體語言來與家長們進行互動,指手畫腳,此時家長可以加以引導,提升寶寶的表達能力。還有寶寶的情緒調節和人際互動也在日益成長中,他們會遇見許多不同的人與事,出現不同的情緒,好好分辨每個情緒,及用合乎的方式去表達,猶其重要。例如,面對同齡小夥伴時,可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爭吵打鬧,也會因一同開心玩耍而感到喜悅,慢慢發展出一套和別人相處的模式。
每個階段的孩子們要學習的功課都不一樣,家長們可以通過多看多聽多感受,了解寶寶的發展和情緒,和寶寶一起成長喔。
如想了解更多,請回看更多往期好文章哦。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BB成長健康?
https://mp.weixin.qq.com/s/8bVAP1Euoh6ycJgkRCc3Dg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幼童的正常動作行為?
https://mp.weixin.qq.com/s/Teu_5kQuT5W3JLuuUtZWuw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按讚我們的平台,育兒知識不漏看! 📺食尚夫妻Youtube: https://goo.gl/eH5GBR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兒童發展階段口腔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該如何幫助憂鬱症的孩子?】早上8點多,兒子傳來一封簡訊:「媽媽,我撐不下去了,太痛苦了。我要走了,妳還有爸爸和妹妹,沒有我妳也能走下去。不要試圖打電話找我,我不會接的。」
怎麼會這樣?
是什麼事情讓我的孩子痛苦到活不下去?
「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孩子活著。」
當天晚上,我帶著暴瘦5公斤、兩手臂布滿無數割痕的兒子前往林醫師的門診。念護理科的兒子其實不願去,因為他認為沒有用。
一到診間,林醫師開頭的兩句話就讓他感受到醫師理解他的痛苦,這是他唯一的希望,他也因此同意接受治療與接下來的諮商輔導。
密集治療期間,我每天都陪他一起度過。看他從了無生趣、焦躁、煩悶、無奈接受、夜裡哭泣、憎恨、生氣到釋懷、感謝父母給他的愛、體認到別人對他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最後對未來燃起鬥志。走到這裡我才知道,老天爺還我一個比以前更懂事的孩子,我的孩子過關了。
自從孩子發病後,我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病?遇到了什麼事?何時開始的?我哪裡做錯了?發病後該如何和孩子談話?[1]
■很多「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發生,就像小玲...
小玲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經常抱怨,無論怎麼努力,她都彈不好鋼琴,作不好功課,亂發脾氣、功課變差、不想上學或上課上到中途,會當堂哭泣要回家,父母對小玲如此天壤之別的改變相當錯愕,有時反而更嚴格的要求她,把她當作不懂事的孩子,有時把她當作進入青春期階段反叛的孩子,但這些似乎都沒有幫助。偏偏小玲之前是個品學兼優、人見人愛的孩子,用功、聽話、守規矩、自律。
小玲看到醫師時,已經休息兩週沒有上學了,母親形容她在家的生活,除了胃口不好,經常抱怨無聊心煩,作息不定外,實在看不出她到底怎麼了。
兒童有時無法直接地描述自己心情,當他們在情緒低潮時,表現的行為有時似乎不一定與情緒的低落相關,然而他們不適應的行為,強烈的情緒反應或整理行為的改變,常常是憂鬱症的徵候。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
「兒童憂鬱症」並不像大人一樣會呈現憂慮、失眠等明顯症狀,但最明顯的特徵是「活動力突然遲鈍」,例如,有一天突然坐著發呆,不再看漫畫和電視,有時會突然哭起來。
「兒童憂鬱症」並非孩子個人的缺點或任何個性上的弱點,而是一種腦部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影響著兒童的感受、思考與行為。
兒童的憂鬱症不像大人有明顯的症狀指標。加上這時候的孩子,感情尚未成熟,情緒表達能力不夠,很容易會因「假性症狀」而被大人以為「只是偷懶罷了」。
而最明顯的症狀是活動力突然減弱,不再愛看電視或熱衷喜歡的遊戲,甚至會突然不安而哭了起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罹患憂鬱症的兒童多半不會自動好起來,情緒的低潮更可能演變至影響較嚴重的憂鬱症[2]。
■如何知道孩子得了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症症狀有時和叛逆期的行為表現很像,因此容易被忽略,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形,建議多關心孩子的狀況,並在必要時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1.「長時間心情不好」
負面的情緒持續好幾天都沒有改善,或是情緒起伏很大、易怒、經常哭。
2.「對事物失去興趣」
開始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完全提不起勁。
3.「暴飲暴食或不吃東西」
憂鬱症有時會伴隨著暴食症及厭食症,導致孩子體重突然劇烈增加或減少。
4.「失眠或嗜睡」
壓力及情緒的影響,會使孩子開始出現失眠或嗜睡的症狀。
5.「有自殺的念頭」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不常對家人吐露心事,但如果曾經提過自殺相關的議題,要特別留意。
除了上述的5個情況之外,只要孩子出現異常情形,都要記得多關心孩子的狀況,多一點的耐心與關心都可能成為孩子的助力。
■如何幫助憂鬱症的孩子?憂鬱症陪伴者的3大原則
1.正視孩子病情,勇敢面對憂鬱症療程
首先要了解憂鬱症是一種生理疾病,一定要醫院接受醫師的診斷,遵循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接受治療才能痊癒,不能因為在意社會觀感,或是害怕孩子過度依賴藥物等理由而延遲就醫。
2.先顧好自身的情緒
陪伴憂鬱症患者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時間,長時間的陪伴容易讓人疲乏,甚至產生逃避、抱怨的情緒,建議父母在情緒疲乏的時候適當休息,給自己消化情緒的時間,避免將自身情緒投射在孩子身上,必要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
3.一起尋找抵抗憂鬱的方法
除了花時間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外,也可以多安排有趣的活動,挖掘孩子的興趣,在生活中尋找能讓孩子快樂起來的方法,遠離憂鬱的情緒[3]。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研究顯示,未接受治療或者延遲治療,不僅僅對憂鬱症症狀的復原有影響,對兒童自我價值與人格發展也常造成損害,為避免惡性循環,只要一發現孩子的舉止有點奇怪或異常,一定要儘早請教有經驗的專業醫師,以免發現太晚,延誤治療[2]。
■更多的憂鬱症問題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與協助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張家銘醫師以木樓合唱團演出歌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的一段值得令人反思的歌詞「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此生」為例,說明人生短暫,許多青少年在不知道人生的意義為何前就提早結束了生命,需要大家一起來協助守護。並說明因為青少年憂鬱症大多不會告訴師長,最能協助他們的是同儕朋友。
青少年若能自我覺察情緒問題,並學習作類似「Over Blue」一樣的同儕支持者,懂得傾聽、陪伴、支持,甚至轉介,將能夠協助化解青少年憂鬱與自殺問題。Over Blue「跨越憂鬱」分享他們陪伴憂鬱症患者的經驗,說明陪伴者也需要被支持與陪伴。就像「Stand by Me」的歌詞,因為他感覺到有人「站在我這邊」,他就不會害怕,他就不會孤單。張家銘理事長提醒大家COVID-19疫情後的世界改變,更多的憂鬱症問題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與協助[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良醫健康網)早上8點,憂鬱症兒子傳來一封簡訊:「媽媽,我撐不下去了,我要走了」:https://bit.ly/3gsq6uC
∎[2]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憂鬱症簡介 > 兒童憂鬱症 > 忘記微笑的心靈」:https://bit.ly/3angbT9
∎[3] ( 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青少年憂鬱症|遵守3大原則,陪伴孩子走出青春期憂鬱症」:https://bit.ly/2OcGC5W
∎[4]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關懷憂鬱症音樂會-青春不憂鬱:Z世代的情緒風暴」:https://bit.ly/2QcgyJu
➤➤照片
∎[1]
∎(早安健康)「憂鬱症只是因為「想太多嗎?」醫生說:真的不是!」:https://bit.ly/3n4LDdX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精神疾病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 #憂鬱症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兒童發展階段口腔期 在 孕媽咪寶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制止寶寶吃手,竟會使寶寶遲鈍、變笨、甚至引發暴力因數?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寶寶吃手,大概是家長最常見到的一種現象了,之前有育兒文章提到過,為了防止可以用安撫奶嘴替代,有不少寶媽也表示贊同,但其實這種理念大錯特錯!
幾天前,在一篇較為火爆的親子文章裡,看到作者說為了防止嬰兒吃手可以給個安撫奶嘴替代,讓我大吃一驚。養大女兒時,我曾看了不少育兒書,都提倡尊重孩子,讓孩子吃手吃個夠。這個觀點根深蒂固,現在有了二寶,我也儘量照著做。但總想不起來這樣做是不是真的有理論依據或者研究成果,於是趕緊去找找答案。 目前,嬰兒吃手有兩種理論解釋。
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口欲期,也叫口腔期、口唇期。這個術語表示佛洛德的性學發展心理五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
(其他四個階段分別是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
嬰兒出生後0到12個月,會專注於嘴裡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吃手、吃可以夠到的任何東西來滿足口唇的快感;此理論認為吃手可以消除嬰兒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靜作用。如果強制寶寶停止吃手,會使得寶寶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陰影。當他長大後將更容易形成具有攻擊力的性格,比如男孩的暴力傾向,女孩的愛說閒話,諷刺挖苦人等等。
另一個則是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在發展心理學中提到第一個階段,名為感知運動階段
(其他階段為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0-2歲期間,兒童發展自己的感知能力,是通過嘴和手開始的。在最初的幾個月中,嬰兒的大部分行動都是以天生的吸吮、觀看、抓握和推等動作來感知世界學習知識的。 具體來說,兩三個月大的嬰兒,隨著大腦的發育。
開始觀察、吮吸自己的手指。吃手就是一種學習和玩耍。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提高。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為學會準確抓握打下基礎。通常情況下,隨著嬰兒動作迅速發展,他們逐步學會坐、爬、站等,手指的動作也愈加精細,當長到能單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孩子爸爸戲言,吃手就是用嘴巴解鎖自己的手,手指被解鎖後再用手去解鎖其他的,一級級就慢慢通關啦,我覺得有一定道理。當她明白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之後就停止了這種行為。現在七歲了,牙齒沒有受到吃手影響而變形。所以小女兒,我還是讓她也盡情吃手吧。 當然,也一定要注意衛生。如,從外面回來一定要給洗手,成人撫摸過後一定給洗手。
吃手伴隨著口水,要注意隨時擦拭,保持乾燥;也要勤抹護膚霜,預防口水疹。 另外,為了滿足口唇期發育以及感知運動發展,除了吃手,也要預備合適孩子探索的環境,準備各種可以啃咬的東西,幫助孩子盡情感知這個世界。
(來源:網路圖文)
兒童發展階段口腔期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按讚我們的平台,育兒知識不漏看!
📺食尚夫妻Youtube: https://goo.gl/eH5GBR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特別重點整理:如何選擇寶寶第一支湯匙和碗
1. 湯匙的柄:以粗圓較好抓握
2. 湯匙的深度:較深較好舀不易掉出
3. 湯匙面大:也是較好舀不易掉出(但不要大過寶寶嘴巴)
4. 湯匙重量適當:太重會比較吃力,影響動作時間和速度。
5. 初期使用吸盤碗:這樣帶起來就不用又要顧湯匙又要顧碗,之後寶寶較熟練後,再開始加入扶碗的練習(自己能穩住碗和調整位置)
6. 碗的深度要深,碗壁越垂直食物不易掉出,碗壁比較斜寶寶舀的時候容易把食物推出來。
寶皇現在使用的湯匙和碗,是在我們家附近婦幼用品店找的,但是因為選擇比較少,無法選到上述完全符合,但是總是會遇到這個狀況(很多家長也會跟我反應,老師您建議的樣式,我在家裡附近找不到),沒關係~不完全符合大致符合還是可以練習,只是比較辛苦一些,在帶領上大人要多費心,但如果可以選到好工具,做事還是比較容易喔~
如果是仍在副食品練習吞嚥階段的寶寶,因為要練習抿的動作(雙脣閉合,跟之後使用吸管閉唇,嘴巴不要開開流口水,未來練習發音動作有關聯性),建議使用湯匙面小和淺的湯匙,與上述手部動作練習,兩者是不同考量喔~
感謝爸爸媽媽的留言發問,您遇到狀況也可能其他爸媽有遇到
透過這樣的發問和回應也可以讓其他爸媽參考~一起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
希望大家都練習順利~之後也會再補充其他吃飯常見狀況&處理方式與大家分享!
=========================
曼曼職能治療師曾任職於兒童發展中心並為知名兒童發展促進活動的講師並受邀於各大親子網站擔任駐站專家與作家。與湯姆哥和寶皇藉由插畫、照片、影片、心智圖等,提供最實用的寶寶發展促進活動、寶寶玩具、感覺統合、育兒知識、婦幼用品、生活等小撇步分享,期盼能夠促進家庭教養的親子關係,讓爸媽育兒更簡單。
兒童發展階段口腔期 在 Aher性/別教育體驗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以「性」的概念為軸心論點發表人格發展理論,將兒童及青少年分為五個性心理發展階段口腔期(0-1歲)、肛門期(1-3歲)、性器期(3-6歲)、潛伏期(6-1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