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障高比較重要?》
那天發完《新生兒保單規劃分享》https://pse.is/3jj52c
好幾個從業人員來跟我戰了半天,其中不乏還有人用嘲諷的語氣來靠北我,只因為我寫了定期比終身好。(不曉得是不是因為終身型的佣金比較高的關係?)
這裡要先跟大家說一下,因為主題是「新生兒保單」,所以我覺得「定期比終身好」這句話沒毛病。因為新生兒保單我覺得規劃的方向,就是以小孩從出生到成年這段時間的風險規避為主。成年之後有了自主能力,也開始出社會了,當然保單就應該再依照他們自己的需求去調整。但這時候已經不是父母的責任了,要加保什麼的保費也請自己繳吧!
然後孩子剛出生的階段,要花的錢非常多,尤其這時候首要調整的其實是父母自己的保單,等父母的保單都做好了,新生兒的保單預算往往也很有限,年繳個二、三萬我覺得已經是極限,這時你硬要再做終身型的進去,請問你能買到什麼?
所以我並不是說終身型「不好」,只是在有預算的情況下,定期型的會比終身型的還好。當然你若是原本就有提早做規劃,提早存錢預算很夠,想把終身型的做進去那當然很OK,我那篇文裡也有這麼寫。只是終身20年期日額型,保額買到2000的話,光這一條年繳保費大約就要2萬。
所以我會建議在【有限的預算】下,新生兒保單先以保障為主。等過個兩三年,經濟狀況許可了,再來調整保障內容也不遲。(請別來跟我戰體況。要講體況那要不要乾脆全都買?一張年繳十萬好不好?然後第二年就繳不出來了有比較好嗎?)
以下是網友的親身分享,經得同意轉發給大家,也是給各位新生兒爸媽一點參考。因為內容很長,所以我這邊做了一些簡化。
-----------------------
我是清明節連假,想說小孩反覆發燒,以為是感冒
帶去診所。診所醫生發覺不對勁,要我們轉診高雄長庚。其實孩子有點前兆,就是腳常常瘀青。我是神經大條母親,我以為孩子好動、撞到緣故,我從來不知道白血病是什麼。
當醫生說是淋巴型白血病,我整個人快暈眩了。哭到頭暈,吃不下,睡不好。很難接受事實,也怕孩子離開我。
長庚醫師說醫學上,至今找不出原因,家族沒有白血病,我懷孕有羊膜穿刺,報告沒有問題。醫師也很鎮定的告訴我,說醫學發達,可以好好治療,復原率95%,不用骨髓移植,化療就可以。只能說命運吧,細胞忽然作怪。好險孩子是兩歲發作,小孩的治療效果都不錯。
只是看兩歲小孩小小身軀,受盡折磨,我很難過。身上都是針孔,還有抽脊椎、抽骨髓,每當打針、抽血孩子掙扎,無助哭喊望著我,我好難過。
第二階段療程更可怕,據說藥跟針會傷害口腔, 跟腸胃的黏膜,傷口會很痛,會食慾不佳,這階段更難顧。現在孩子因為吃類固醇,常常一直哭鬧,護士說是副作用。打點滴,尿多,加上化療藥、針可能比較刺激,所以我要頻繁換尿布,小孩肌膚免疫力變弱,總是紅屁屁,痛到大哭,半夜我要起來換尿布。因為類固醇容易餓,半夜起來餵奶,我的睡眠沒有完整的。
第一階段化療要四次,我們第三次就達標了!只是療程要走完,第四次化療還是要做。還好因為順利,所以最毒的化療針,紅色小紅莓,破壞殺傷力超大的針,除了第一次有打,之後就沒有打了。因為抽骨髓檢驗有達標,這兩周療程是吃類固醇,所以醫生讓我們放風一下回家,星期四再繼續住院,再開始第二階段療程。
衷心建議,請一定要幫小孩保險!我們有保險,所以保險公司一天補助住院費三千,因為我家孩子很愛哭鬧,容易吵到別人,或是半夜開心鬼叫,以我們從雙人房的兩千元,搬到單人房三千元
我們光一個月的住院費就七萬多了,還好有保險公司出。像台大醫院癌症病房,有健保三人房,常常客滿,剩下雙人房、單人房都要自費;高雄長庚兒童大樓專門給兒童的病房,沒有健保房,只有自費兩千的雙人房,還有三千跟四千的單人房,不過單人房常客滿。癌症化療,前半年常常住院啊!所以我們給孩子的保額足夠,我們敢去排單人房,因為兩歲小孩很吵,怕被隔壁床抗議,只是常常排不到單人房~
當初有買重大傷病保險,我們保的是理賠是一百萬,保險公司的理賠很快就下來了。保單內還有醫療險,就是住院實支實付這個,住房每天補助三千元。我們給孩子的保險是,不求回本居多,這樣遇到風險,保障才真的足夠。
所以彪哥給粉絲推廣保險,真的很棒!請粉絲一定要給小孩保險!年紀小便宜,未來有保障,衷心的建議喔!好險我們有給小孩保險,不然會很慘~
---------------
以上就是網友的親身經歷,看完之後我更覺得當初那篇《新生兒保單規劃分享》的規劃觀念沒什麼問題。
我相信孩子生病,會是所有父母的惡夢,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惡夢的傷害減輕到最小,所以新生兒保單,我覺得是一個規避風險的好工具,請各位爸媽們一定要及早就規劃起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流鼻血 專題 - 何峯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Cherry的兒子今年10歲,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流一次鼻血。婆婆認為這是"熱氣",因此每次都會煲涼茶給他。是否與他平時喜歡吃煎炸食物有關?有甚麼原因導致經常流鼻血?0:19 問題...
兒童白血病發燒 在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鼻血】
診所內過敏的病人一直都有,感冒發燒的病人最近稍微多了一點,不過柚子醫師發現流鼻血的病人還不少。
一般來說,小寶寶比較少流鼻血,流鼻血常常發生在三歲到八歲的孩子,一直到進入青春期之後流鼻血的比例就會下降。
造成流鼻血的可能性很多,普通一點的原因包括挖鼻孔、過敏性鼻炎、病毒感染(感冒)、慢性鼻竇炎、異物塞入。
少見的原因要考慮鼻腫瘤或鼻息肉、刺激物(抽菸)、鼻中隔彎曲、鼻中隔穿孔、創傷(包括兒童虐待)、血管異常、血友病、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高血壓、白血病、肝臟疾病、藥物引起。
提醒各位爸爸媽媽
天氣太熱吹冷氣,請記得房間裡的濕度不要太低、提醒孩子不要挖鼻孔,能夠做到上面這兩件事就可以減少部分流鼻血的機會。如果想要更加減少流鼻血的次數,就要努力減少感冒以及控制鼻過敏。
自從柚子醫師出書之後,我發現我寫衛教文章的比例降低了,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身邊有太多兒科醫師一起在做這件事,因此大部分常見的衛教文章網路上都搜尋的到。
我自己也會努力加油,看到困擾爸爸媽媽的問題我就會寫,希望能夠幫到各位爸爸媽媽。也謝謝各位粉絲好友偶爾在這個粉絲團上面陪我聊天抒發心情。
關於流鼻血,我自己會在冷氣房當中放一杯水,有時會拿毛巾沾溼拿衣架掛起來。
每天一次用凡士林塗抹孩子的鼻腔,記得棉花棒前端白色部分進去鼻腔就好,不要戳太深!
兒童白血病發燒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台灣一日增3起死亡個案,目前重症率為5%~6%;最年輕死亡病例為40歲奧捷團導遊,該團4人確診、3人重症】
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新增3起死亡案例,皆是在昨晚死亡,分別是院內感染指標的案34(50多歲退休婦女)、案108(40多歲的奧地利捷克團導遊)、案170(跟團至西班牙的60多歲旅客),除案170外,皆有慢性病史,台灣死亡案例增至5例。值得注意的是,案108參與的奧捷團,有4人確診,其中3人是重症。
指揮中心統計台灣重症數字,截至3月29日共298例,有15例用過呼吸器,現正使用的有9例,另一種分類則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嚴重肺炎或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有19例,總計重症比例約5%~6.4%。
今日另新增8例,其中唯一一起本土案例僅5歲,為桃機旅服中心確診人員的小孩。
■台灣累計個案306例,死亡個案多有慢性病、癌症及肥胖因子
台灣累計案例達到306例、5人死亡,目前死亡個案佔比約1.6%。
5名死亡個案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案34入院前心臟就已經非常不好,經醫護人員悉心治療,肺炎有改善,本來想說會比較好,但因這名婦女是末期心臟衰竭,最後因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往生。
案34是一名50多歲的台灣婦女,為台灣院內感染指標個案,總計此起院內感染共有9人,至今找不到感染源,因有心血管病史,3月12日因心衰竭急救,3月25日雖然肺炎已明顯改善,但仍因預後不佳,不幸於3月29日病逝
案108是奧捷團導遊,3月25日出現急性呼吸窘迫,3月28日心臟驟停並急救,然而仍因休克、多重器官功能損傷等情形,不幸於3月29日病逝。周志浩表示,他體重比較重,心肺功能較差,3月25後情形變不好,呼吸窘迫,嚴重肺炎。莊人祥則補充,這名病患除了心肺功能較差,也有高血壓,除此之外無其他病史。
莊人祥透露,案108參與的奧捷團有4人確診(案61、72、104、108),其中就有3人是重症,包括案61,50幾歲有高血壓、肥胖狀況,3月18日插上呼吸器。案72為70幾歲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3月23日插呼吸器。案104則可能因為年輕、沒有慢性病,沒有重症。
案170是3月12~20日跟團到西班牙的男性,3月23日有明顯肺炎病徵,3月24日轉入加護病房、3月25日病情惡化,3月29日出現急性器官功能損傷及嚴重肺浸潤,並因嚴重呼吸衰竭不幸病逝。周志浩表示,這名患者住院前就出現肺炎症狀,有使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但沒有好轉,轉加護病房後因多重器官衰竭,主要是肺部有非常嚴重浸潤,昨天晚上不幸往生。
莊人祥表示,案170除了癌症病史,沒有其他的病史,他的病情變化快速,在3月23日確診,當天就有明顯肺炎,使用氧氣,24日用羥氯奎寧治療,24日轉入加護病房,25日血氧惡化,插管治療,29日情況惡化,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莊人祥在記者會後補充,這3案都有使用羥氯奎寧,但案34用了之後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最後停用。
■短短4天,重症個案增至19例、插管病例増加2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曾公布,截至3月25日資料,台灣235名個案中,有14名符合WHO重症定義,7名病患正使用呼吸器。但這幾天,台灣整體重症比例及發展狀況,指揮中心未再有更新說明。
由於目前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限時、也限制記者提問數,記者會後,記者再主動追問,指揮中心才補充說明台灣重症比例,莊人祥表示,截至3月29日298例(不計今天增加的8例),其中15例曾用過呼吸器,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有9例。重症率為5%。但若以WHO重症定義「嚴重肺炎或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有19例,總計重症比例約6.4%。
自3月26日迄今,僅僅4天,重症病患就增加至19例,呼吸器使用者也增加了2名。周志浩透露,目前30歲以下的重症患者有一例。
不過相較於之前指揮中心詳細說明案34等重症病患情況,指揮中心今天拒絕透露重症患者病情、病程如何、案例號碼,而在指揮中心負責講解病況的張上淳,今也罕見沒有出席記者會說明。
莊人祥表示,公布全部重症資料「有點太過」,有死亡就會提供,因為他們現在還在住院,只能跟大家說over all(整體概況)。不小心透露出奧捷旅遊團病況,「我現在也有點後悔。」
他表示,是否重症還是跟年齡、慢性病、有無及早診斷治療較相關。
■醫師建議:不必公布個資、但應適當公布患者背景及疾病進程,供一線醫護診治參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肺部症狀常常是導致重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台灣確診中6%有嚴重肺炎,從過去面對病毒性肺炎,如流感重症的經驗,一旦病患到了嚴重肺炎、需要插管階段,死亡率會飆升到2至3成。各國在疫情爆發開始,確診個案不多時,按照該國的醫療水平、國民健康水平,有疾病自然的死亡率;但當確診人數飆升,醫療無法負荷,各國死亡率就會有明顯不同,如義大利,死亡率從開始的2、3%一路增加到10%。台灣的確診人數與重症數據算是很合理。
但蘇一峰認為,指揮中心不需公布病患姓名資料等個案,但最起碼應該公布年齡、性別、疾病表現、病人從第幾天變成重症、有沒有相關的共病等,更細微的重症患者資料。「因為目前資料都在疾病管制署手上,但這些資料對我們第一線臨床醫師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心裡就會有底,馬上釋出才可以讓醫師預估眼前的病人會不會是重症高危險群、在治療上也會更有方向。」
■台大公衛研究:患者發病前就可能有傳染力,建議往前追溯採檢
對於台灣的防疫措施,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也提出了建議,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今發表最新研究,COVID-19病患可能在發病前就有傳染力,建議指揮中心追蹤出現症狀前的接觸者。
林先和和同仁吳大洲及疾管署,追蹤了1月15日到2月26日所有確診個案的近距離接觸者,總共有1043名接觸者,其中12名確診,3名無症狀,林先和以剩餘9名出現症狀的確診者(臨床發病者)判斷,整體的平均臨床發病率(有症狀的發病個案/全部接觸者)是0.9%。
研究團隊發現COVID-19在症狀出現早期,甚至是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傳播,等到出現症狀一週症狀比較嚴重後,傳染力反而偏低。
林先和指出,這樣的研究跟北海道大學、中國等病毒學、流行病學研究推論一樣,國際間也都推斷症狀出現早期是傳播高峰,香港疫調已經擴大到症狀出現前2天的接觸者,WHO甚至建議調查到症狀出現前4天,建議指揮中心追蹤出現症狀前的接觸者。
這份研究也發現,和病患同住與非同住家人風險最高,此次研究的同住家人接觸者共36位,臨床發病率達到13.9%,非同住家人47名,臨床發病率約6.5%,和整體平均0.9%比起來,機率高出許多。
現在台灣許多境外返台居家檢疫者,林先和強調一定要小心,就算個案本身還沒出現症狀,也要加強防護,在家中戴口罩等,因為症狀出現前也可能傳播。
他也建議指揮中心防治策略要深化,防治措施不要僅聚焦在發燒、典型呼吸道症狀,若疫情升溫,應建議室內密閉空間要戴口罩。
■今日新增8例,案269桃機旅服中心員工幼兒也確診
台灣今天新增8例,7例是境外傳入,一本土案例為案269桃機旅服中心員工兒子(案299),就讀幼兒園,3月26日出現發燒症狀,2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接觸者採檢,於今日確診,為一起家庭群聚;目前這名男童已無症狀,這起群聚共3人,掌握接觸者24人,其中一名老師已隔離,17名幼兒園同學停課。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女4男,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日至22日,發病日介於3月6日至26日;個案發病前活動地包括英國、美國、菲律賓與埃及,其中5人與群聚事件相關。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今天也發布新聞稿,分析兒童病例的特徵。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吳漢屏指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3月18日刊登的兒童感染病例報告指出,在1,391名接受檢測的兒童中,有171名(12.3%)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兒童年齡的中位數為6.7歲。
171名確診兒童中,有27名(15.8%)沒有病理及臨床症狀,12名病童在胸部放射線檢查已呈現肺炎現象,臨床上也仍無感染的徵狀。在病童住院過程中,有3名病童(1.8%)需要重症照護並給予氣管插管治療;這3名患者都有其他疾病史,包括腎積水、白血病(此為接受化療中之病童)和腸套疊,其中10個月大的嬰兒,因腸套疊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在入院4週後死亡。「確診兒童發燒天數的中位數為3天(最短1天;最長則到16天)。其中,有一些病童有出現腹瀉(7.6%)及嘔吐(6.4%)症狀,可見腸胃道症狀也是兒童在診查上不可忽略的重點,」吳漢屏提醒。
■成人口罩改為2週領9片,不限單雙號天天可領
指揮中心今也公布最新的口罩實名制領取額度,4月9日起,領取口罩週期改為2週,兒童14天可領10片,大人14天領9片,未來也不再分身分證號碼單雙號,改成每天都可以買。
陳時中補充,另外也允許可以寄口罩給國外二等親內家屬,每2個月可寄30片,等於2天可用一片。
不過要怎麼證明是二等親、由誰去核准證明,莊人祥表示,一切還在討論中,有細節會公布。(文/林慧貞、陳潔;攝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中央社)
#延伸閱讀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懶人包【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抗疫時間軸【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防疫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報導者 #COVID19
兒童白血病發燒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兒童流鼻血 專題 - 何峯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Cherry的兒子今年10歲,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流一次鼻血。婆婆認為這是"熱氣",因此每次都會煲涼茶給他。是否與他平時喜歡吃煎炸食物有關?有甚麼原因導致經常流鼻血?0:19
問題二:兒童流鼻血是正常的嗎?甚麼情況下流鼻血需要多加留意?1:27
問題三:怎樣才是止鼻血的正確做法?有甚麼方法能減少流鼻血,甚至根治流鼻血? 2:26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兒童白血病發燒 在 莊豐如診所-新北市樹林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白血球打怪行動!什麼是#兒童血癌最近有個小妹妹因持續發燒、牙齦出血送醫才發現是得了#白血症(俗稱#血癌)! 「兒童癌症」已位居兒童非意外死亡第一 ... ... <看更多>
兒童白血病發燒 在 儿童白血病发烧与一般发烧有什么区别王西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 ... 的推薦與評價
儿童白血病发烧 与一般发烧有什么区别王西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一般发烧常常说的就是一般的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这些发烧。第一、白血病的发烧和一般发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