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早課】
夜宿高雄佛光山舒適的「麻竹園賓館」, 夜晚山上十分寧靜, 九點我就上床了,在萬萬籟俱寂的佛光山睡得很沉。
我曾在日本、韓國投宿過寺廟,前者叫「宿坊」,後者叫「Temple Stay」,麻竹園的水準完全可以與之媲美。一進房門, 洗手間分開兩邊,乾濕分離,兩個雙人床像是商務飯店標準。
一大早五點起床,天還是濛濛光,早起的鳥兒已經嘰嘰喳喳。走去大雄寶殿,滿禎法師已經在門口等候我們了,然後列隊在大殿外。前面就是廣闊空曠的「成佛大道」,我在廿多年前就被這裡的氣勢磅礴而震撼。
仔細欣賞「大雄寶殿」四個大字雄渾有力,看上去熟口熟面,似曾相識,原來是張大千的親筆墨寶。慈悲的星雲法師早已開放了版權,任由天下寺院免費借用,山寨A貨這個金字招牌, 無任歡迎。左右的對聯已經預告了殿內供奉的是三寶佛。
上聯為「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兜率娑婆」,說明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內院降誕到娑婆世界來,「去來不動金剛座」,法身如如不動地坐到中間的金剛座上。
下聯為「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 「琉璃安養」,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安養淨土的阿彌陀佛,「左右同尊大法王」就是兩旁就是藥師佛和阿彌陀佛。
大雄寶殿正中央端坐釋迦牟尼佛,左右端坐著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四週牆上共有14800小洞,各奉佛像一尊,光明燈一盞,莊嚴肅穆。
到了五點半,法師們、佛學院學生們及佛子們排隊,魚貫而入大殿,,男女眾分開席地而座。先誦《爐香讚》三遍,再誦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唱誦完畢,就步行去可以容納二千多人的齋堂過堂吃早餐。早餐十分豐富,菜乾粥以及紅豆、菠菜、蘿蔔乾等。
早餐後滿禎法師帶我們去散步逛曼陀羅園,這裡還有一條美食街,當時尚早還未開門。曼陀羅園種滿了各色漂亮的玫瑰花、充滿童趣的十二生肖小沙彌石雕,令人忍俊不禁。佛光山真的很大,還有一個「草食動物園」,這裡還有一隻漂亮的孔雀開屏歡迎我們!
@溫暖人間 576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
兜率淨土 在 新奇太太的日本戲虎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從台灣開始自肅後,我最常收到的網友訊息是這幾類。
① 日本疫情還好嗎?台灣現在好嚴重😭
② 好好喔~我們現在都不能出門😭
③ 為什麼你們可以去海邊😆
去年春天日本疫情升溫,第一次自肅時,就像現在的台灣一樣,覺得天都要塌了。不敢出門、連去超市買菜都怕遇到鬼,電視節目因為屢傳感染個案,日劇等好多節目都停止錄製,一直在看重播。上臉書每天都看到在日的台灣朋友在跟著算人數、破一百了、破兩百了、破三百了⋯就是無止盡的恐慌。
記得小時候很喜歡的吹泡泡(太空氣球),吹完後有個小洞可以趕快捏緊,但若洞太多來不及處理就只能看著氣球消風一樣,自肅完後大家都發現防疫破口太多擋也擋不住,正當我以為日本就會像歐美一樣人數不停攀升、全民要封城的時候,日本東京都知事說:「從今以後我們都要學習怎麼跟疫情共存。」
也就是在不封城的狀態下減少接觸與傳染,正常過日子的情況下適應已不再正常的生活。
然後就到了現在,日本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半,都是差不多的樣子。
東京都的確診人數高於500,大家就會比較緊張一些,緊急宣言(半自主封城)反反覆覆了幾次,大家都習慣減少聚餐頻率、晚上早點回家、到哪都戴著口罩。不管是學校餐廳或百貨,門口一定都有酒精讓大家隨時消毒,結帳櫃檯前有一塊大大厚厚的透明塑膠布預防飛沫傳染。本來就很有距離感的日本社會,因為疫情關係,比以往更加保持距離了。
最害怕的像歐美各國一樣的慘況沒有發生(還是日本政府蓋牌🤣),確診人數也沒有歸零,大家就在「新」生活裡安靜生活著。
減少去人多場合的頻率,每天都是口罩、洗手漱口、酒精。不要說不能出國,國內旅遊也不敢跑遠、不敢大肆去觀光景點。不管在哪,就是定點式移動,看到人多就避,久了,好像就習慣了,忽然也回想不起來疫情發生前是怎麼生活的了。
至今我跟虎吉還是會聊起在疫情發生初期剛好搬家的事,那時候好多朋友說我們運氣不好,剛搬家就自肅,其實我們都很慶幸搬家時機點剛剛好,可以稍微散個步就看到海,關在車子裡兜風也都是美景,在這新生活裡的不幸中的大幸。
不管怎麼樣,心態都是自己要調適的。
已經發生的事也無法再怨天尤人,還是要相信總有一天這種鬼日子都會過去💪🏻
雖然最近還是很不開心,一直覺得還好台灣好好的,還好我的家人朋友好好的,現在就得常常擔心著娘家爸媽兄弟姐妹們有沒有乖乖洗手、爸媽身體不好如果被傳染了該怎麼辦等等。
還是希望台灣這次可以慢慢把人數壓下來,可以快點回到之前的淨土狀態。
真的不要羨慕我們去看海,我最常做的是把孩子們關在車裡,到目的地快速放風後再關回車上然後回家😂
還好孩子們還小好呼嚨,就算坐車移動時間是放風時間的三倍,這樣就是出門過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兩兄弟看著海找船也開心
#再次呼籲大家關掉會讓人恐慌的新聞節目
#勤洗手戴口罩
#保持心靈平靜
#雖然長時間一打二我常常很不平靜😂
話說,我們家楷楷弟一直以來去學校上課都不哭不鬧,最近收假後去學校那天都是又哭又尖叫。
難道是滿兩歲才感受到跟媽媽分開的寂寞嗎🤣
滿兩歲後終於比較好溝通一些些,至少叫他過來會來(標準很低)。
但昨天要出門時他忽然間一個人往樓梯快速走去,我還在鎖門就聽到虎吉用著極大聲量叫他名字,然後快速衝去抱他⋯
事後虎吉說:「我心臟跳好快⋯還以為他就要摔下去了⋯」
我:「我是沒看到他往樓梯衝,但我只看到你喊他一聲後咻一下就飛走,再轉頭你就抱著他了⋯」
#動作之快像一道閃電
#難道鬼滅之刃的善逸是你😱
兜率淨土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彌勒佛
彌勒是梵文譯音,意思是「慈氏」,這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按佛教說法,他現還是菩薩,將來必定成佛(即未來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地位極高。因為彌勒佛總是袒露出大肚又笑口常開,在民間也稱為笑口彌勒佛、笑面佛。
現今廟宇供奉的大肚彌勒,並不是佛教3世佛中的未來彌勒佛,而是布袋和尚-契此。契此長得矮胖,肚子奇大且行為怪異,天要下雨時預先穿濕布鞋,天晴時則穿木屐,常用竹杖挑著大布袋在街上化緣,凡所需用品都裝於布袋內,因出門布袋不離身,所以人稱「布袋和尚」。這位彌勒佛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婦孺皆知,而佛教真正彌勒倒鮮為人知。「正統」彌勒造像身著菩薩裝,常戴天冠,又稱天冠彌勒。
據《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西元前6世紀,阿逸多出生在印度南天竺一個大婆羅門家庭,是個貴族。當他成為釋迦佛的弟子後,就先離開人世,上生到彌勒淨土-兜率天享受種種快樂事。所謂「兜率天」就是指候補佛的樂園。據說經過56億7000萬年後,彌勒再轉世人間廣傳佛法。
彌勒信仰經歷了世俗化與民族化的過程。最初彌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印度佛教,尤其上生信仰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經典,其信奉者也主要是信仰堅定、文化層次較高的高僧大德。由於此時彌勒尚為菩薩,因而上生信仰就是對彌勒菩薩和彌勒淨土的信仰。
造像上,最初的彌勒多為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的菩薩裝,姿勢基本上是交腳坐式,其造型帶濃鬱印度風格。中國大佛有很多與彌勒有關,如浙江新昌大佛、南京棲霞山大佛、河南浚縣大佛、四川樂山大佛、榮縣大佛、寧須彌山圓光寺大佛等。早期彌勒形象嚴格按照佛經要求的32相、80好等製作,可以說是一種「金身彌勒」。
兜率淨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
兜率淨土 在 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釋迦牟尼佛所以要說這一部經,無非使現在將來一切眾生依經修觀,往生兜率內院的。然此內院乃是彌勒菩薩無漏福德所成,也是諸天興供之勝妙善根所成的淨土, ... ... <看更多>
兜率淨土 在 714)兜率淨土釋疑(慧廣法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彌勒上下生經所載,彌勒未來將下生人間成佛,如今往生到兜率內院親近彌勒的佛弟子,也都將隨同下生,共赴龍華三會。所以,往生到兜率淨土者,還會再來人間,這是不錯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