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股龍快訊】恒大現金流受壓 內地爆示威 股價失守3元
9月1號開晒大會簽「保交樓軍令狀」嘅中國恒大(3333),負面消息日日新鮮,由公司財富爆出逾期兌付理財產品,引發上海、成都、深圳等十幾個中國城市大批恒大投資者及員工,到各地恒大公司總部抗議,上街示威控訴恒大呃錢要求回水,十足當年香港雷曼苦主。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恒大就急急否認公司破產,但集團今日又發公告指,預期9月物業合約銷售持續大幅下降,導致回款告急,並進一步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巨大壓力。咁多問題,恒大系股價自然受累下跌,今日3333跌近12%破底低見2.97元,跌穿3字頭關口。恒大物業(6666)跌逾12%低見4.02元、恒大汽車(0708)跌逾24%破底低見3.88元。而據《彭博》最新報道,中國政府安排聯合工作組進駐恒大,由會計同法律專家檢查恒大財務狀況,為恒大債務重組奠基。
成為RF鐵粉團的一分子!只需港幣 $40 一個月,即享獨家影片及專屬貼圖優惠!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join
成為一名經人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awesomomists
www.RagaFinance.com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是日焚道 - Everyday's Vin! Patreon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訂閱 ◎◎◎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sub_confirmation=1
▶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sub_confirmation=1
#RagaFinance #股龍 #港股 #恒生指數 #恒生科指 #牛市 #熊市 #恒大 #恒大3333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價值觀的消失,中國人的疏離感會非常的強,造成生育率持续降低。中國政府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可能是回到計劃經濟和毛澤東主義,完全徹底的打壓私人空間,取消市場經濟和複雜的社會分工,徹底的回歸社會主義,把人口變成聽話的螺絲釘。 #出生率 #中國經濟 #涂爾幹 -------------...
內地樓市告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點搞掂班後生仔? — 從 TVB 被大股東批評節目「老化」說起】
TVB 大股東接受別家傳媒訪問,猛烈批評 TVB ,包括「節目及管理團隊全面老化」,遠離年青觀眾。咁你有咩高見?大股東說要搞更多有創意節目,例如講下「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
如果說小米請日本著名設計師搞品牌重塑 (rebranding) 只是約花二百萬,那要重塑 TVB 在本地觀眾心目中的形象,花的就可能是天文數字,甚至好像中國自古以來的改革一樣,不改革尚且能慢慢死,一改革就會反噬,死得更快。
積習難返,年輕甚至中年人口對 TVB 的定見,已經起碼過了一代。示威者在新聞現場喊出「無線新聞,事事旦旦」的口號,已經起碼是十年之前,那時的年輕人,今日都正步入中年。又有一整代年輕人,在一個不看 TVB (甚至電視) 同樣眼界大開、見識超越上一代的環境下長大。現在他們去看 Viu 的明星,就像文藝青年長大以來都是玩開電子相機和光碟,之後再回頭接觸 analogy 的菲林攝影和黑膠唱片,是回鍋行為。回鍋就代表要有額外誘因,人家看其他頻道,可能因為對方比你多一種地氣、多一種青澀感、有些東西敢講多點,或者簡單來說,那些頻道「不是 TVB」 。
TVB 無論改不改,TVB 本身就無法做到 「不是 TVB」,改革二字,難。
國家人民有感情,不能隨意傷害,觀眾也有感情,傷害之後就很難恢復。TVB 在我們長大之後的經營方法,難言對錯,向大灣區發展也許可能是「唯今之計」,但很多人早已認定,TVB不會再服務他們,也自尋新的資訊娛樂來源,與 TVB 脫鉤。這個隱暗的運動,在大股東發聲之前起碼十年,就已經在民間生根。你十年前跟對方分手,對方的世界早就沒有你,你的 bargaining power 會有多少?
香港的水貨鋪和藥房發了十年自由行的財,已經去到不做本地人生意都可以盤滿盆滿。見你講廣東話,服務態度都特別差。香港人不仇富,你賺錢他沒話可說,但當你沒有自由行生意,要告急,然後說要重返本地,服務好本地顧客,自己的根一向在香港,本地顧客表情一定陰晴不定,說不準還會幸災樂禍一句:做咩返來做我地啲賤燦生意?
至於如何拉緊自己與年輕人的關係?聽到這件事,年輕人的表情一定也陰晴不定。這十年二十年,「主流社會」(包括傳媒) 重塑的社會觀,基本上就是說年輕一代是多餘人。否則不會有甚麼事情都叫他們北上發展,去大灣區,那潛台詞就是說本地已經沒有資源給年輕人發展,但同時高層們仍然在香港吃香喝辣,也就是那一代人心照不宣、跨越黃藍的主流價值觀,一邊消費香港的剩餘秩序,不管之後是移民還是帶入棺材,一邊掃除競爭世代,沒有「接班意識」,那麼後生一代為甚麼突然會回來「睇你台戲」?
否則,為甚麼中老年人和前輩世代,只要有個人說一句公道話,幫下手,年輕人就捧他們?因為這些品種萬中無一,反映整個社會反正是殺子成風的。
為甚麼他們會提議做「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這便是要立一個「中國夢」的碑,想對後來者說,你肯奮鬥,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 (在中國) 出人頭地。這比起「獅子山神話」又更加神話。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成功神話,在香港經歷回歸之後,已經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亦沒人再幻想現在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下一個成功人士。這件事,2000 年初出生的《麥兜故事》已經說了,那隻豬跟朋友說:我怕自己做唔到果D「社會棟樑」喎。
老實是沒甚麼人會相信香港夢,更不會相信自己在地大脈博、人生路不熟、不知道內裡門路的中國,能夠成為成功人士。這個神話,在中國的年輕世代中間或許是可以推銷的,因為他們成長於經濟上升軌道,會有多一些樂觀,見過小溪,想著小溪的源頭還有一個大海;香港人則是倒轉的,見過大海,也見過大海乾涸。對他們來說,不敢想像「成功」,對大部份人來說,交得起納米樓的租,買不起樓,每年去兩次日本,已經是苦苦掙扎才能擁有的生活。跟一班主要是城市流民的年輕人談創富,是不是太離地呢?如果你沒多餘閒錢,你會去看股票貼士嗎?
反而個人最感不解的是,為甚麼現在全世界的嘴上都在說如何爭取年輕人呢?幾年前,世代之爭早就進入政治爭論,當時面對年輕人有別的想法,某大黨的人甚至高呼「依家年輕人大哂咩」,一時氣硬,會在之後陸續結出果子。如果當初能夠擴大會議,未必不能減慢大家揭破香港那塊畫皮的速度,這不會導致軌道改變,但可以減速,也許他們就能安然休退,或者多做幾年。某古典音樂家曾經說過,真正的大師,懂得提攜後輩。不一定是說大師技藝一定會被超越,但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還有後輩尊重,還有人睇你台戲。現實一點說,有接班意識,為的主要不是後輩,而是自己台戲下台時,仍是漂亮的收場。
無意中看到本地學者王慧麟 2014 年在報章上一篇專欄,題為《搞掂班後生至講》,談到當時林鄭為了政改開「早餐飯局」,拉攏了各門各派的代表收窄分歧,但當時社會上的主流看法,是「其實政改都只係嗰幾個民主派大老嘅事,只要同幾個大老傾掂,個分歧越收越窄」,但其實權力是流動的,更大問題是你已沒有槌定音的條件,他這樣說:
//「以前華叔響度之時,一支大槌搞掂晒,主流聲音素來佔晒上風……好啦,即使將來主流聲音繼續贏咗,佢地會feel到,今時唔同往日,唔可以唔照顧,內部極之對立嘅聲音及意見。同一道理,大家唔好以為,依家枱面上之民主派大老八面威風,查實佢地好多做埋今屆,甚至選多一屆議員就真係要交棒,唔可以唔交出權力。唔通做到八十歲仲雙料議員咁老土咩!從呢個角度講,佢地依家做嘅決定,係會影響下個世代,甚至再下個世代之接班,唔可以咁自私也。
下個或者再下個世代對中國之態度係點呢?佢地會唔會好似依家大老輩咁樣,對中國有好大之情意結呢?佢地會唔會咁民族主義上腦呢?佢地會唔會好似華叔嗰輩愛國不愛黨呢?佢地同中國有乜嘢連繫呢?佢地嘅「中國因素」係乜嘢呢?
……年輕一代點樣睇中國,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大老們的決策。萬一呢班青年好唔鍾意大老們北上訪問,你估大老們敢唔敢大動作到,唔理黨內意見又監粗北上訪問呢?當然,民主派大老個個做慣大佬,把口一定好權威咁樣訓斥年輕一代太幼稚等諸如此類,但心底裡都 feel 到,決策唔可以再係咁樣唯我獨尊,畢竟下一代殺緊上嚟,唔可以獨裁到成個亞努科維奇咁樣。」//
這個分析,現在看來真是驚雷一道,基本上預示了之後幾年香港各行各業的大致發展。既有的領導人物 /公司壓不到場,顧此失彼,而主要市場也日漸分崩。這個年代會有年輕人說自己偶像是楊明嗎?也怕同輩歧視自己。沒錯 TVB 還是很多人看,偶爾也會有聲量,在很多地方都是壟斷性優勢,但社會下層建築的改變,還是細水長流,漸見功夫。你獨沽一味,自然「策略不穩健」。
王的文章,還有一句「依家西環同中環只係做大老之功夫,但就唔見佢地做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之功夫,咁就好明顯見到,佢地工作之缺失」,這在 TVB 的例子也是一樣。你多年來做多少功夫,有沒有出力撩動各個年齡層的心?年輕觀眾,對 TVB 或者電視有沒有情意結?如果沒有,你的出品加倍地好、加倍親近,也可能會吸引到他們,但 TVB 如果能做肯做,早就做了,還需要老闆提點嗎?「搞掂班後生至講」,不過 TVB 處境難過特區政府,後者軍管即是, 商業機構如果還要打開門做生意,卻要拿到人們的心。
內地樓市告急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點搞掂班後生仔? — 從 TVB 被大股東批評節目「老化」說起】
TVB 大股東接受別家傳媒訪問,猛烈批評 TVB ,包括「節目及管理團隊全面老化」,遠離年青觀眾。咁你有咩高見?大股東說要搞更多有創意節目,例如講下「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
如果說小米請日本著名設計師搞品牌重塑 (rebranding) 只是約花二百萬,那要重塑 TVB 在本地觀眾心目中的形象,花的就可能是天文數字,甚至好像中國自古以來的改革一樣,不改革尚且能慢慢死,一改革就會反噬,死得更快。
積習難返,年輕甚至中年人口對 TVB 的定見,已經起碼過了一代。示威者在新聞現場喊出「無線新聞,事事旦旦」的口號,已經起碼是十年之前,那時的年輕人,今日都正步入中年。又有一整代年輕人,在一個不看 TVB (甚至電視) 同樣眼界大開、見識超越上一代的環境下長大。現在他們去看 Viu 的明星,就像文藝青年長大以來都是玩開電子相機和光碟,之後再回頭接觸 analogy 的菲林攝影和黑膠唱片,是回鍋行為。回鍋就代表要有額外誘因,人家看其他頻道,可能因為對方比你多一種地氣、多一種青澀感、有些東西敢講多點,或者簡單來說,那些頻道「不是 TVB」 。
TVB 無論改不改,TVB 本身就無法做到 「不是 TVB」,改革二字,難。
國家人民有感情,不能隨意傷害,觀眾也有感情,傷害之後就很難恢復。TVB 在我們長大之後的經營方法,難言對錯,向大灣區發展也許可能是「唯今之計」,但很多人早已認定,TVB不會再服務他們,也自尋新的資訊娛樂來源,與 TVB 脫鉤。這個隱暗的運動,在大股東發聲之前起碼十年,就已經在民間生根。你十年前跟對方分手,對方的世界早就沒有你,你的 bargaining power 會有多少?
香港的水貨鋪和藥房發了十年自由行的財,已經去到不做本地人生意都可以盤滿盆滿。見你講廣東話,服務態度都特別差。香港人不仇富,你賺錢他沒話可說,但當你沒有自由行生意,要告急,然後說要重返本地,服務好本地顧客,自己的根一向在香港,本地顧客表情一定陰晴不定,說不準還會幸災樂禍一句:做咩返來做我地啲賤燦生意?
至於如何拉緊自己與年輕人的關係?聽到這件事,年輕人的表情一定也陰晴不定。這十年二十年,「主流社會」(包括傳媒) 重塑的社會觀,基本上就是說年輕一代是多餘人。否則不會有甚麼事情都叫他們北上發展,去大灣區,那潛台詞就是說本地已經沒有資源給年輕人發展,但同時高層們仍然在香港吃香喝辣,也就是那一代人心照不宣、跨越黃藍的主流價值觀,一邊消費香港的剩餘秩序,不管之後是移民還是帶入棺材,一邊掃除競爭世代,沒有「接班意識」,那麼後生一代為甚麼突然會回來「睇你台戲」?
否則,為甚麼中老年人和前輩世代,只要有個人說一句公道話,幫下手,年輕人就捧他們?因為這些品種萬中無一,反映整個社會反正是殺子成風的。
為甚麼他們會提議做「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這便是要立一個「中國夢」的碑,想對後來者說,你肯奮鬥,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 (在中國) 出人頭地。這比起「獅子山神話」又更加神話。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成功神話,在香港經歷回歸之後,已經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亦沒人再幻想現在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下一個成功人士。這件事,2000 年初出生的《麥兜故事》已經說了,那隻豬跟朋友說:我怕自己做唔到果D「社會棟樑」喎。
老實是沒甚麼人會相信香港夢,更不會相信自己在地大脈博、人生路不熟、不知道內裡門路的中國,能夠成為成功人士。這個神話,在中國的年輕世代中間或許是可以推銷的,因為他們成長於經濟上升軌道,會有多一些樂觀,見過小溪,想著小溪的源頭還有一個大海;香港人則是倒轉的,見過大海,也見過大海乾涸。對他們來說,不敢想像「成功」,對大部份人來說,交得起納米樓的租,買不起樓,每年去兩次日本,已經是苦苦掙扎才能擁有的生活。跟一班主要是城市流民的年輕人談創富,是不是太離地呢?如果你沒多餘閒錢,你會去看股票貼士嗎?
反而個人最感不解的是,為甚麼現在全世界的嘴上都在說如何爭取年輕人呢?幾年前,世代之爭早就進入政治爭論,當時面對年輕人有別的想法,某大黨的人甚至高呼「依家年輕人大哂咩」,一時氣硬,會在之後陸續結出果子。如果當初能夠擴大會議,未必不能減慢大家揭破香港那塊畫皮的速度,這不會導致軌道改變,但可以減速,也許他們就能安然休退,或者多做幾年。某古典音樂家曾經說過,真正的大師,懂得提攜後輩。不一定是說大師技藝一定會被超越,但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還有後輩尊重,還有人睇你台戲。現實一點說,有接班意識,為的主要不是後輩,而是自己台戲下台時,仍是漂亮的收場。
無意中看到本地學者王慧麟 2014 年在報章上一篇專欄,題為《搞掂班後生至講》,談到當時林鄭為了政改開「早餐飯局」,拉攏了各門各派的代表收窄分歧,但當時社會上的主流看法,是「其實政改都只係嗰幾個民主派大老嘅事,只要同幾個大老傾掂,個分歧越收越窄」,但其實權力是流動的,更大問題是你已沒有槌定音的條件,他這樣說:
//「以前華叔響度之時,一支大槌搞掂晒,主流聲音素來佔晒上風……好啦,即使將來主流聲音繼續贏咗,佢地會feel到,今時唔同往日,唔可以唔照顧,內部極之對立嘅聲音及意見。同一道理,大家唔好以為,依家枱面上之民主派大老八面威風,查實佢地好多做埋今屆,甚至選多一屆議員就真係要交棒,唔可以唔交出權力。唔通做到八十歲仲雙料議員咁老土咩!從呢個角度講,佢地依家做嘅決定,係會影響下個世代,甚至再下個世代之接班,唔可以咁自私也。
下個或者再下個世代對中國之態度係點呢?佢地會唔會好似依家大老輩咁樣,對中國有好大之情意結呢?佢地會唔會咁民族主義上腦呢?佢地會唔會好似華叔嗰輩愛國不愛黨呢?佢地同中國有乜嘢連繫呢?佢地嘅「中國因素」係乜嘢呢?
……年輕一代點樣睇中國,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大老們的決策。萬一呢班青年好唔鍾意大老們北上訪問,你估大老們敢唔敢大動作到,唔理黨內意見又監粗北上訪問呢?當然,民主派大老個個做慣大佬,把口一定好權威咁樣訓斥年輕一代太幼稚等諸如此類,但心底裡都 feel 到,決策唔可以再係咁樣唯我獨尊,畢竟下一代殺緊上嚟,唔可以獨裁到成個亞努科維奇咁樣。」//
這個分析,現在看來真是驚雷一道,基本上預示了之後幾年香港各行各業的大致發展。既有的領導人物 /公司壓不到場,顧此失彼,而主要市場也日漸分崩。這個年代會有年輕人說自己偶像是楊明嗎?也怕同輩歧視自己。沒錯 TVB 還是很多人看,偶爾也會有聲量,在很多地方都是壟斷性優勢,但社會下層建築的改變,還是細水長流,漸見功夫。你獨沽一味,自然「策略不穩健」。
王的文章,還有一句「依家西環同中環只係做大老之功夫,但就唔見佢地做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之功夫,咁就好明顯見到,佢地工作之缺失」,這在 TVB 的例子也是一樣。你多年來做多少功夫,有沒有出力撩動各個年齡層的心?年輕觀眾,對 TVB 或者電視有沒有情意結?如果沒有,你的出品加倍地好、加倍親近,也可能會吸引到他們,但 TVB 如果能做肯做,早就做了,還需要老闆提點嗎?「搞掂班後生至講」,不過 TVB 處境難過特區政府,後者軍管即是, 商業機構如果還要打開門做生意,卻要拿到人們的心。
內地樓市告急 在 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價值觀的消失,中國人的疏離感會非常的強,造成生育率持续降低。中國政府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可能是回到計劃經濟和毛澤東主義,完全徹底的打壓私人空間,取消市場經濟和複雜的社會分工,徹底的回歸社會主義,把人口變成聽話的螺絲釘。
#出生率 #中國經濟 #涂爾幹
----------------------
相關連接
綠色經濟,壓垮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全行業無一倖免!頂層收割,底層買單|中環孫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3D5LB20kI&t=104s
血酬定律!你必須知道的中國社會生存法則,無視這個法則的代價是肉體消滅|中環孫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zcETeh9zw&t=25s
中環孫老師|中國全面伊朗化。中國版霍梅尼已經誕生?普通人命運如何,大家一起當炮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XLMzMJXgs
中環孫老師|假通脹,真收割!通脹剪刀差收割社會底層,剩下的安穩日子不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toWnps_94&t=48s
中環孫老師|中國一線樓市恐慌式上漲,地產基本邏輯已變,中國經濟正式走入蕭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3yAN7NiuM&t=6s
中環孫老師|大基建帶來大風險。戒急用忍,政急必亡。紅朝是否將步隋朝後塵,急政而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OehAEY8iI&t=43s
中環孫老師|逃離北方!中國南北經濟差距增大,人力資本加速轉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1LOx_4Ii0&t=544s
中環孫老師|壟斷經濟學!先富為什麼不願帶動後富?貧富差距背後的財富潛規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BoEr8Y45A
中環孫老師|對外吸鈔,對內收割,人民幣悶殺中國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_SAVTd2SY&t=18s
中環孫老師|韭菜爭奪戰!中美金融權貴爭搶中國內地韭菜,最後誰會勝出?韭菜的最終命運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tCEdpEVNY&t=58s
中環孫老師|中美對抗不斷升級,華爾街為何大舉投資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nUby0prGE
中環孫老師|貨幣大關門!金融內循環!人民幣的終結已經踏出第一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FcHiVdRJE
孫老師說財經|中國城市大洗牌,你居住的城市決定了你的未來,现在的户籍就是未来的国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TuV-Z06lw&t=53s
孫老師說財經|人民幣的終極命運,不會貶值只會消失。你的社會等級決定了你對人民幣的兌換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hWVtKv07g
孫老師說財經|大通脹還是大通縮?解密中美兩國經濟的底層密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HaAkLp1rw
孫老師說財經|別讓人民幣匯率騙了你!人民幣匯率表面穩定,資本外逃一刻未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LUgm3pTyc
孫老師說財經|內循環經濟啟動,中國韭菜在劫難逃,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qYRt8Exg8
孫老師說財經|房價上天,經濟落地,房地產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墓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RU_2lfGe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vQjq9X7iz8/hqdefault.jpg)
內地樓市告急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pB12T5b2q4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舊區疫情爆不停,繼油麻地和深水埗之後,北角又有舊樓告急,部分居民要撤離檢疫。舊區居住環境惡劣,劏房眾多喉管錯亂,一直是抗疫薄弱環節,近期病毒擴散有如火燒連環船,政府控疫必須更果斷迅速,若有「三無」大廈發現確診病例,就應強制檢測,封區「清毒」亦要更進取。第四波疫情爆發至今,單日新增病例雖未幾何級數上升,然而確診數字遲遲未顯著回落,就有急速惡化可能,中央也對香港疫情表示擔心,港府必須加倍努力。強制檢測是遏阻疫情擴散的重要手段,需要人人配合,小撮人不合作,影響的是整個社區。居民逃避強檢,最近時有所聞,除了基層「受限區」,爆疫中產屋苑也有類似情况,如此下去,香港疫情很難紓緩。
蘋果頭條
懷孕不足八個月的中年孕婦上周三(20日)在土瓜灣遇警方截查,一度遭警方反鎖雙手並辱罵「死肥婆」,事後情緒激動跌坐地上,甚至早產誕下不足1.5公斤兒子。女事主劉女士今晚向《蘋果》透露,雖然BB仍需插喉「瞓箱」,留醫深切治療部,但引述醫生表示,情況開始穩定「有少少進步」,而她亦有幸得到家人的支持,希望可以度過今次難關,直言「唔可以再喊,為咗BB要撐落去」。女事主劉女士指她自分娩後寢食難安,身體多處地方亦疼痛非常,但她仍忍受痛楚,每逢周一、三、五到伊利沙伯醫院探望BB,每次探望半小時,「(BB)都仲係喺個箱度,插晒喉要用呼吸機,見到佢隻手插到瘀晒,好心痛,抱又抱唔到,摸又摸唔到,但醫生話BB而家情況比出世好咗啲」。
東方正論
繼在佐敦事先張揚式實施封區禁足令,導致大量居民漏夜出走逃避強制檢測後,港府總算學精了,日前在油麻地實行突襲式封區以防再有居民走甩。無奈今次檢測投入的人力物力與效果不成比例,僅檢測300多人且只有一人確診,更有大量單位無人應門,意味隨時有漏網之魚繼續播毒。政府前日傍晚突襲式圍封油麻地碧街9至27號和東安街3號,列入「受限區域」,涉及3幢大廈,要求居民不得外出並接受強制檢測,快閃封區11小時後至昨晨6時解封。
星島社論
新冠疫情之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首度以視像形式,分別聽取港澳特首述職。習近平聽取香港特首述職時表示,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對市民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威脅,亦令大家工作生活造成許多困擾,他對此表示「很關心及擔憂」;強調中央會全力支持特區抗疫,「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眼前困難一定能夠戰勝。」習近平又對受到美國無理制裁的香港政府官員的親切慰問,強調只有做到愛國者治港,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才能得到有效落實,香港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經濟社評
環球新冠病例突破1億,奪走近220萬條人命,疫苗是曙光,但隨時反變拖慢復常的「灰犀牛」(Gray Rhino)。香港眼下既要面對西方的產能樽頸,又要苦候內地藥廠的臨床數據,進退維谷。官員須多作幾手準備,對外緊追藥廠確保供應和交出數據,更要四出搜羅潛在疫苗,對內亦要快速堵截最新多個社區新苗頭,換取更多時間空間,應對圍繞疫苗的任何亂子。所謂灰犀牛,意指高概率、大影響,卻備受忽視的問題。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宣布成功預購2,250萬劑疫苗後,屢以西方諺語「隧道盡處有陽光」,寄語苦盡甘會來,惟首批疫苗連番延誤,下月底是否真能收足100萬劑BioNTech德國產針劑,盡是變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B12T5b2q4c/hqdefault.jpg)
內地樓市告急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07日 (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5MTdF0yenM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www.easyshopping.hk/vendors/ba-da-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因應歐美爆疫掀起的第二波疫情,上月實施入境強制檢疫令,至今兩周有餘,「限聚令」及「停業令」實施亦滿一周。過去兩三天,本港新增確診病例數字似乎稍稍放緩,惟仍持續以每天雙位數增長,反映第二波疫情危機遠未解除;部分本地感染個案源頭不明,反映病毒社區傳播鏈仍然活躍,防疫措施不能放鬆。控制疫情措施要果斷,放鬆措施力度看分寸,倘若操之過急,拿揑稍有差池,可致前功盡廢。近期內地開始復工復產,歐陸疫情初現轉機,部分國家亦在醞釀「鬆綁」解封,兩地疫情會否出現反覆,需要密切留意,本港防疫應堅持宜緊不宜鬆,疫情一日未見顯著緩和,都不應考慮放鬆社區防疫措施。
蘋果頭條
禁聚令上月29日起實施至今逾一周,各大部門巡查超過3.8萬次,終現首兩宗票控個案。警方前日接報葵盛東邨有人聚賭,到場發現六人正在公園下棋及觀戰,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向各人發出2,000元定額罰款通知書。有份下棋的陳伯指警員未有警告即票控,引述對方形容:「殺一儆百,冇得傾。」警方昨午再於沙田票控13名懷疑聚賭男女。
首次因違反上述條例遭票控的六名男子,年齡介乎52至68歲,據知全是葵盛東邨街坊,本月26日前須繳交罰金。警方稱前日下午約4時接獲報案,指懷疑有人在葵盛東邨盛興樓地下聚賭,派員發現有六名男子在上址聚集,遂作出票控。
東方正論
全港陷疫境,經濟低迷,各行各業前所未見蕭條,市民要勒緊肚皮過日子,做生意的也同樣悽慘,中小企店舖排隊結業,大商家也盈利倒退,全民告急,矛頭直指政府無能,抗疫不力,救市無方,這個時候特首林鄭月娥竟然獲得加薪,殘民自肥,共度時艱原來純屬廢話!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日前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二○二○至二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林鄭加薪一事特別引人注目。特首薪酬按機制上調,新一個財政年度,林鄭月娥的薪金預算開支約為五百二十一萬元,比去年增加十二萬元,平均每月加薪一萬元,不用苦等派錢,也不用申請,自動袋袋平安。泛民議員固然群起而攻,即使建制派議員也忍不住發炮,指現在的時勢,企業機構的管理層不會「厚着面皮加人工」,怒斥特首要加薪是荒天下之大謬,反要求林鄭帶頭減薪三成,與市民共度時艱。
星島社論
政府為了加強防疫,立法限制市民在公眾地方聚會的人數,超過四人便屬違規,措施實行後,絕大多數市民都盡公民責任,願意遵守,同心抵抗疫魔,但有小部分人無視規例,我行我素,當局對這類人已開始嚴厲執法,昨天就發出首批罰款告票,不少街坊對此都表贊同。然而,在疫戰關鍵時刻,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卻與四十多人,在酒吧聚集交談,她事後辯稱當時是「以議員身分開會」,但根據規例,這並非豁免的理由,而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她也不應罔顧播毒風險聚眾,增加疫情擴散風險。
陳淑莊等當晚在酒吧聚集「開會」,被市民目擊,並拍了視頻,故證據相當確鑿,沒法否認。她其後發表聲明回應,主要提出兩點,一是她當時乃以立法會議員身分出席公務會議,據規例此類聚集可獲豁免;二是會議舉行的地點並非公眾地方,而參與的人都保持足夠社交距離。
經濟社評
港人要有準備未來365天都要戴口罩?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本報專訪時如此預警,並指疫情恐變季節性。隨着多國終認同戴口罩有效抗疫,港府今後更要做好長期規劃,確保環球搶購下仍能穩住供應,尤其是幸保不失的高規格醫療物資。
近日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個案似有回落,惟醫學界急忙提醒公眾,目前未許鬆懈。據袁國勇分析,疫情在長遠有可能演變成季節性疾病,冬天或會重臨,且因社區未具足夠群體免疫力,疫情甚至有可能來得更嚴重;研發出有效及安全疫苗前,公眾可能有需要全天候戴口罩,公私營機構也可派發防疫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MTdF0yenM/hqdefault.jpg)
內地樓市告急 在 香港樓市討論|樓市告急|一、二手冰封|未來勁多撻定盤! 的推薦與評價
lion哥的投資世界#香港 樓市 2023. ... 香港 樓市 討論| 樓市告急 |一、二手冰封|未來勁多撻定盤! LION哥的投資世界| LION GOR'S INVESTMENT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