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婦女節,突然又想說點話。每次看到女性在玩「看看妳有多女漢子」的積分遊戲,我都覺得有點傷心。
為什麼這麼多有成就的女性,還是希望透過這些積分證明自己有多man呢?為什麼大家還是傻傻地接受那些還不錯的特質,像是不拘小節、懶得記仇,就要被歸類為男性專屬呢?那就是人類特質而已,不是漢子的。
以前開刀、處理病人時,曾有不下一位同事跟我說:「妳根本是個男的。」雖然是在稱讚,但技巧好、當機立斷,都不是男性專利。當女性擁有更多選項,大家也願意追求更多可能性時,希望我們是變成更快樂、有發展的女性,而非繼續揣測模仿男性,也別把好性質當成男性專屬。
# 下面這篇是幾年前寫的
外科裡的女生
文/ 白映俞
進到醫院實習時,很多人都對外科充滿期待,因為終於有機會穿上帥氣的無菌手術袍參與手術。雖然實習醫師通常沒有機會拿手術刀,不過能夠親眼見到蠕動的腸子、跳動的心臟,即使只有拉勾,也覺得很過癮。
有一回,主治醫師和擔任總醫師的學長聯手切下一顆大如排球的腫瘤。當他們暫時到旁邊的檯面上檢視檢體時,我獨自站在手術台上。就在那時,我突然發現皮下脂肪有一處小小的出血點,於是便順手拿起電燒刀與鑷子開始止血。
「唧…唧……」電燒機開始運轉,電燒刀前端升起一陣淡淡煙霧,出血點便止住了。我放下電燒刀,覺得很滿意。直到我抬起頭,才發現主治醫師和總醫師,睜大眼睛訝異地看著我。
「欸…皮下有點流血,已經止住了。」我露出尷尬的笑容。
主治醫師哈哈一笑:「好好好!很好!很好!」
學長點點頭,說:「不簡單!會自己動手止血,這一看就是走外科的料。」
雖然我後來發現,為了招收外科新血,學長們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希望讓少不經事的學弟妹飄飄欲仙,腦子一熱就報名外科,根本是標準的「誘拐話術」。不過,最後我還是走進了外科,因為手術的迷人實在難以抗拒。
每次到學校演講的時候,總是有女同學會問:「我覺得外科很有趣,請問女生適合走外科嗎?」
如果妳也著迷於人體的解剖構造與精彩的手術過程,外科絕對不會讓妳失望,但是除了興趣之外,還有些小地方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妳需要鍛鍊體力。談到這裡,不禁又要聊到在外科實習的趣事。第一天到外科報到時,身為住院醫師的學姐負責導覽。介紹完病房後,她打開女生值班室的門說:「這是值班室,妳們看看有沒有問題?」
同學探頭看了看,然後發問:「請問要找誰拿鑰匙?」
「值班室沒在鎖門,可以直接進去。」學姊聳聳肩:「拿鑰匙多麻煩呀,還會擔心弄丟。」
「真的不會有奇怪的人進來嗎?」我們幾個女生弱弱地問了一句。
「怕什麼,妳們幾個女生不是想走外科嗎?」學姐挑了挑眉毛,說:「體力這麼好,有壞人進來應該可以打贏吧!」
哈!這句話在當時聽來有點驚悚,我心想:「走外科的門檻也太高了!還得強壯到足以打贏壞人!」
學姊的說法當然以玩笑成分居多,不過外科生活真的非常需要足夠的體力。因為上了手術台得手腦並用,而且經常一上刀就要站個十餘小時,不曉得下一頓飯有沒有著落。
外科醫師一個禮拜經常得工作超過一百個小時,有時候恨不得自己像電池一樣,能夠快速充飽電力。
別試著把自己搞成男人
外科一直是個男性主導的行業,但是女孩子並不需要為了生存把自己搞得像個男人。學會「出口成髒」,開口閉口問候別人一家大小,或是比拚酒量,喝酒喝到掛,都不是證明自己的好方法。別以為摔電話、丟器械等粗暴行為會讓人覺得比較man,同事只會在背後笑妳大姨媽又來搗亂。
不必改變自己來迎合這樣的文化,更別在心裡藏著「比較有男子氣概才像個外科醫師」的錯誤觀念,而試著複製男醫師的言行舉止。
過去這個行業沒有太多女性,不是因為女生做不來,而是過去的女性沒有選擇就業的機會。當女生開始有機會進入外科,一定能讓外科呈現另一番樣貌。
別把男生當成假想敵
進到外科之後,女生不需要被同化,但也別把男生當成假想敵,硬是想把人比下去。
雖然男生們總喜歡講很白癡又很低級的笑話,或是邋邋遢遢,但是相處久了就能發現很多「熱血好人」。
總之,在艱難的外科路上,最好的方法是合作、合作、再合作。
別太介意稱謂
「小姐妳好!」這句話,不是搭訕也不是糾纏,而是我在醫院裡最常聽到患者、家屬對我的問候語。剛開始我也覺得心裡有疙瘩,但回頭看看男同事,我不得不承認,男生穿上白袍,再戴個手套、眼鏡後,就「像個醫師」了。這種刻版印象從我們小時候就如影隨形,倘若體型微胖還能加兩分,前額微禿再加兩分,耳鬢冒出白髮更能加五分。但是,我想變成那種外型嗎?不!絕不!想到這裡,我就覺得繼續當個漂亮「小姐」還不錯。
有人會說:「我就是覺得很生氣!為什麼三個男生和我走在一起,身上白袍都一樣,別人卻叫他們醫師而叫我小姐?」是的,這種差別待遇的確令人生厭,但是經歷幾年臨床工作後,就會發現「醫師」這個稱謂本來就只是個頭銜式的信任,對醫病關係的幫助有限。
舉例來說,許多民眾在聽到「總醫師」這名號時都覺得超威、好棒棒,以為這個「總」字,是與總鋪師、總經理、總裁類似的等級,可惜「總醫師」只是「總住院醫師」的簡稱,是個需要負責處理雜事、吞下各種狗屁鳥事的可憐蟲,與「位高權重」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妳還是很糾結地說:「可是不僅是患者,醫院裡其他同仁也常叫我小姐,連最基本的頭銜式信任也不肯給我!」好吧!千萬要曉得,別人稱呼「小姐」並不代表自己不夠好,是整個社會還不夠尊重專業,也不夠尊重女性,相信各行各業的女性朋友都面對著相同的困擾。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別拿「稱謂」來折磨自己,盡量把精神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臉皮厚一點
外科醫師無時無刻都面對著患者的生死,壓力真的很大。即使沒有犯錯,有些病人還是會離開,因為無論醫療再先進,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疾病或痛苦,而我們必須參與其中。不難想像,當開刀不順時,主治醫師會破口大罵。因為救人卻挨告,心情很差,於是晨會時火力全開痛電上台報告的住院醫師。遇到類似挨罵時刻,記得厚起臉皮扮演人肉出氣筒,渡過難關。
這群外科醫師在龐大壓力下偶而會口不擇言,但是很快又能稱兄道弟,也能當我們的好姊妹,共同並肩作戰。
沒有人無所不能,記得要放過自己
當旁人聽到妳是女外科醫師時,常會一邊稱讚,一邊打探,檢視妳是否符合「良家婦女」的資格。或許有些女生選擇避而不談,不過也有人正面對決。有個學妹就曾使出大絕招,對滿口恭維誇讚「女外科醫師金厲害」的阿婆說:「哦,我只會開刀而已,我就只學了這個,其他都不會,不會開車,也不會煮飯。」
「什麼!妳不會開車?不會煮飯?」阿婆聽完完全驚呆了,吞吞吐吐地問:「那……那醫生妳是要怎麼辦啊?」
學妹這麼坦白就讓事情簡單多了,其實不能怎麼辦,也不用怎麼辦。女外科醫師看起來很厲害,但本質上跟仙人掌差不多,靠著最低限度的需求便能夠生存。每天在醫院裡從白天到黑夜,千萬別再強迫自己完成所有「其他女生都在做,也做得很好的事情」,洗衣煮飯打掃等事都能外包的。沒有人可以無所不能,也別要求自己符合每一個人的期待。
不得不說,女外科醫師面對婚姻選擇時頗為吃虧。畢竟現今婚姻市場裡大家看重的不外「煮菜很好吃」、「能把家打理得很舒服」、「讓我能放心打拼事業」等需求。要找到一位不那麼古板,又能支持妳追求夢想發光發熱的人並不容易。
必要時,勇敢踩下剎車
投入外科的女生大多不敢喊停,總是擔心別人覺得自己不夠付出、不夠勇敢,於是埋著頭不顧一切向前衝。不過我們終究要認清現實,擔任住院醫師時,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外科,但是有了家庭,孩子出生之後,問題將接踵而至。這份工作會耗盡你所有的時間與精力,且幾乎毫無彈性可言。
相信很多人都曾陷入掙扎,試圖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可惜追求「兩者兼得」的下場往往是「兩頭成空」。
我在孩子三歲時暫時離開外科工作,讓被擠壓多時的肉體及靈魂喘一口氣,並從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獲取許多奇妙的養分。休息一年後我再度回到外科,重新規劃自己的工作型態與時間分配,讓自己的身心不至於被消耗殆盡。
「事業」與「家庭」皆是人生大事,往往難以割捨,於是我們經常不自覺的加緊油門,以為只要多投入一點,就能搞定兩者。這種做法有點類似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每踏出一步,身子都些微向前傾,只好加快腳步避免跌倒,一而再、再而三,每一步都瀕臨跌倒,邊跌、邊走,最後摔得遍體麟傷。
「妳離開之後就不會成為外科教授了!」在我踩下剎車後,前輩這麼告訴我,「我原本很看好妳未來能擔任醫院主管。」
聽完這些的我也曾經感到惋惜,但後來想想,這其實是另一個迷思,一個由父權社會定義的迷思,以為擁有更多財富、更多名氣與更高的職位就等同於成功。身為一個女生,我內心在乎的並不盡然如此。我在乎自己的能力是否獲得更多發揮?我是否滿意自己的生活?我是否能快樂上工也快樂陪伴家人?如果將生活滿意度及快樂程度納入考量,成功的定義將大大不同。想通了這點,不禁為那些自古至今完全以職場升遷衡量自我價值的男性同胞們感到惋惜。
身在二十一世紀,女性擁有愈來愈多的選擇,許多女孩子進到以男性為主的職場,這些工作也將漸漸轉變。當女孩子不再完全受限於他人時,千萬別自我設限,更別沿用男性主宰時的那一套。我們可以打破規則,可以重新自我定義,最重要的是,可以好好愛自己、喜歡自己,投注心力所做的一切不是要去證明自己多行,而是要讓自己的生命美好又值得分享。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無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行業,都不必刻意加上「女」或「男」來強調其特殊性,可以讓每人依循自己的天賦,無所限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arc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邢菲 唐曉天 我的小確幸 my little happiness 甜劇《我的小確幸》由邢菲和唐曉天領銜主演。 其實兩人在《小時光》裡面曾合作過,不過那部的官配CP是末未夫婦,這次兩人將在《我的小確幸》裡面飾演一對歡喜冤家,可以說分分鐘都是甜到齁的節奏,大家可要做好蛀牙的準備哦! 接下來我們來說...
內 外科實習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首場遊蕩犬族群管理研討會
昨天去參加了等待很久的研討會,之前在關注相信動物的網站時,就看到他們遠赴肯亞去參加國際犬隻族群管理研討會。想不到他們才一回來,就把這樣的研討會帶回臺灣舉辦。在此深刻的向這三個協會的同仁們,表達無比的敬意及感謝,讓我們不用遠赴國外取經,而也可以向更多關心這個議題的獸醫師、救援團體,公務部門,傳達臺灣的非政府組織,有什麼樣的科學化做法正在進行。
我自己過去遇到想帶犬貓來TNR的飼主,其實只要到我處理的範圍內,我不會讓牠們被Return而是留下來選擇adoption(領養),我相信有在follow我粉專的朋友都看過,我不是在幫著餵奶貓,就是在幫忙小狗找家。
但回過頭來思考,這樣問題沒有解決,聽了一天這樣深入討論的研討會,我想大家都也確定「源頭管理」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項,也就是落實在飼主端的寵物登記及不繁殖販賣的家犬家貓的結育,是有它被推行的原因。在獸醫師這端,若能有政府強而有力的政策下,協助去確認每隻來看診的病患,是否都有登記,這樣的源頭管理,才能真正落實。而鼓勵對私繁殖者之舉報,也是對私下想利用這些生命的人的箝制。
以往在美國的動物醫院實習時,我看到每一個來看診的犬貓,絕對都有登記,不然是不可能往下看診的。因爲也配合了強執行力的法治。鄰居若發現有人家中莫名多狗,他們可以通報Animal Control,則動物警察就會上門探視並確認是否有未登記或私自繁殖的情形。若發現沒有被登記或是沒有繁殖許可,則這些犬隻一律沒入Animal Control。
再回歸到臺灣,目前因零安樂實施,但在配套不足的情況下造成收容所爆量。公務獸醫師的薪資過低,人力不足,還要面對動輒只用文字來指責的網路攻擊。試問長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對前線收容所獸醫師的不尊重,就算再有愛,也會被磨光。我總是想到那位我們第一名畢業的學妹,她很溫柔,只是想要救狗,所以去當收容所的獸醫師。她的離開,不只是因為要對這些無辜的生命安樂死的壓力,還有那些在網路上沒來由謾罵她的人。
目前還可以更改善的,就是協助公務收容體系的結紮量提升,分擔收容所獸醫在節育量上的壓力。其實全臺灣有四大校的獸醫系,每到大五實習那年,是立刻進入臨床體系的一年,若能與獸醫教學醫院體系合作,除了即將邁入社會前的獸醫學生,可依照志向,選擇在外科實習時,多協助流浪動物的結育手術,不僅讓出社會前的實習獸醫師,可以在學校老師及資深獸醫師的教學下,完成最基礎的手術訓練,不只能增進獸教學上的訓練,也可以讓獸醫學生,額外發現其他需治療之疾病,以解決各校獸醫教學醫院,在一般疾病的病例量不足,獸醫學生無法在就學期間可獲得完整的疾病治療計畫之訓練。而這樣持續的進行,對爆量的收容所且無法消化結育量的公務體系,也能有所幫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唯有願意帶頭向前的政府,我們在推動各項能幫助生命的政策上才會更有助力。
1.羅馬尼亞目前有全世界唯一的Open Shelter,選用的地是一塊沒有人用的空地,約75公頃,有自己的水源,甚至有小池塘。在裡面的犬隻,除了有結育,食物也是充足的,在這個場的犬隻,沒有彼此攻擊,也不會攻擊來探訪的人。在糞便處理,因爲是自然的環境,所以不需要額外人力做清掃,糞便回歸土壤。
2.講師建議在捕捉遊盪犬隻時,請用網子徒手捕捉,而捕捉手皆經過專業訓練,不建議用吹箭的原因是,會讓犬隻遭受驚嚇。
3.羅馬尼亞流浪狗的主要三大來源:丟棄(從別地的浪犬被運到其他城市)、遺棄(家犬)、繁殖者
4.2004啟動的奧拉底亞計畫,精準捕捉節育後,原本有5000隻街犬,2011年已減至350隻。
—
未來也希望能邀請相信動協會、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及這次一同推動這SPCA來另外闡述,如何在管理遊盪動物及野生動物之保護做到平衡。以解除在大眾對於TNVR的Release(釋放)上的疑慮,及提出實際的做法,如壽山國家公園近幾年來如何與臺灣之心的合作,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共同努力,去取得在臺灣這個美麗的島上,各個物種生存之平衡。
相信動物(社團法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HOTAC
Taiwan SPC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內 外科實習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自好友
—-
身為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劉奕霆的好朋友,聚會時常見他有接不完的電話,無數則的line。身為他太太的詩惠,也只能心疼。所謂各人造業各人擔,誰讓她選了這個先生,而這個先生又選了一個不太體恤他人的工作狂老闆。
記得約莫八年前,所有台大醫學系大五的同學們分成小組到外科實習,其中一堂加護病房的課程,由柯文哲老師負責。
那天上課,本著廣為人知的柯式幽默,快人快語的老師,帶給了我們許多葉克膜(體外心肺支持系統)知識和天外金(驚)句。
雖然插科打諢相當舒壓,但內容之中,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孤獨。
下課前柯P問我們有沒有什麼問題,我舉手問他:「從小到現在,老師有任何能夠理解你的知心朋友嗎?」
他想了幾秒,若有所想的說:「還是有啦...大學時候...有一個朋友。」
自始自終,老師都只是那個沉思的樣子,未曾同我接觸過眼神。
後來,愛滋器捐案爆發,一夕千夫所指的他,辦公室移到了地下室,和醫院的往生室,座落在接近的區域。系上同學去找老師時,他說:
「這裡就好像是南陽啊。(諸葛亮出仕前躬耕的地方)」
不知道他後來是如何決定要參選台北市市長的,逼上梁山也好,時勢英雄也罷,但他竟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了這裡。
這段過程,親朋好友中有的自始熱情支持,也有的從來不以為然;由黑轉粉,或由粉轉黑者,都大有人在。
對於一個經常被指稱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人而言,或許人之臧否從來不是重點。從市政上的表現而言,柯P幾乎不在乎被人討厭,得罪別人太像是他的家常便飯。這樣的特質,讓柯P成為了柯P。
「真正的民主便在認清不同意見絕無和解的可能。」胡晴舫如是說。
因為我們都有些根深柢固的東西,難以被改變或交換。愛自己所愛的同時,從來其實我們並不聰明,或是特別愚蠢。
今晚之後,台北市會誕生下一個市長,但無論如何我高興的是:發言人這份工作,柯文哲這個老闆,讓一個平日聚會裡總是嬉笑怒罵的朋友,寫下了如此溫柔而又無所畏懼的字句。
原來我一直低估了奕霆的文筆,一如有太多的人並不相信:三年多過去,見過那麼多的光怪陸離,柯文哲依然還能盡力做他自己。
人生浮沉,我們知道那並不簡單。
於是我又想起那年大五的課堂,柯P在教室中問我們:「成大事的人生三境界是什麼?」
然後沒等大家回答,他自顧自地講了下去: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再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不知道現在的老師,認為自己走到了哪個階段;時隔多年,關於課堂最後所問他的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嗎?
內 外科實習 在 Marc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邢菲 唐曉天 我的小確幸 my little happiness
甜劇《我的小確幸》由邢菲和唐曉天領銜主演。
其實兩人在《小時光》裡面曾合作過,不過那部的官配CP是末未夫婦,這次兩人將在《我的小確幸》裡面飾演一對歡喜冤家,可以說分分鐘都是甜到齁的節奏,大家可要做好蛀牙的準備哦!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劇情看點吧!
這部劇是改編自東奔西顧的同名小說,劇情上和原著做了些改動,不過人設改變不大,邢菲在這部劇中一改往常校園劇的甜美風,出演一名幹練的實習律師,而唐曉天在劇中出演一名腹黑又專情的外科醫生。
叢容(邢菲 飾)和溫少卿(唐曉天 飾)曾是讀書時期的遊戲玩伴。多年後,叢容被媽媽安排去國外唸經濟學,然而一心想當律師的叢容,卻偷偷自修法律並回到國內考取了證書,成為了一名實習律師。
然而緣分真的是很奇妙,叢容為了不讓家裡發現於是只好在外面找房子住,對面的鄰居竟然就是溫少卿,於是開啟了一段甜蜜滿屏的溫氏戀愛五部曲,到底是哪五部?就讓我們在追劇的時候聽聽溫醫生的獨家答案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TmFbLMUIgw/hqdefault.jpg)
內 外科實習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關醫生用防疫布口罩問題,可以觀看以下陳醫生臉書的原文內容:
以下文字全文來源-陳小廷醫師臉書:
口罩不求人,自助又助人,免排隊,不用靠中國!
口罩跟內褲ㄧ樣,會做布口罩,就可以不用7天只穿2件內褲!(葉x蘭)我OK ,你先領!
版權開放,歡迎分享、copy ,不收版權費!
這兩天街頭的景像就是藥局門口開門前排隊的人潮!
戴著口罩去買2個口罩,用掉了一個還剩幾個?就好像用掉一個寶物去打怪,只為了得到相同一個寶物!你會這樣使用寶物嗎?人潮不是又增加病毒的傳播?
開刀房使用「布口罩」對資深的醫療人員可能不陌生,我的年資還不夠,從實習醫師開始就是一次性、拋棄性的「不織布口罩」,人力成本、過濾功效是主要的考量,這種每個1-2塊錢便宜的醫材廠商在台灣實在沒有競爭力,全世界都ㄧ樣,大半部份都只能由中國製造來降低成本,中國一出事,當然全世界都「口罩」荒了!
「布口罩」在我數年前到泰緬邊境的醫院義診就遇到,布帽、布口罩,偏遠醫院也不會產生過多的醫療廢棄物,當時戴起來,又新鮮又環保!
買不到口罩,能不能自己來?
1.到台南「大菜市」的布莊挑一塊喜翻的布,這一塊藍布是日本京都棉布,每呎55元(30*105公分)可以做3個!
2.找個會裁縫的高手。
3.拿個紙口罩給他當尺寸樣本!
30分鐘後,口罩就生出來了!
臨床使用上當然會有好奇的問題產生!
Q口罩有沒有消毒、無菌?
A你呼吸的空氣有消毒過嗎?布口罩只要每日清洗,或是口水太多、濕了,就換!
Q 布口罩有沒有過濾效果?
A 一般使用的外科口罩,密合效果也不是百分百,大部分氧氣還是從口罩側面出入,除非是密合度極佳的N95口罩!可是N95醫療上也只能在重要關頭配戴,低風險的環境不用配戴,因為戴了你也撐不久!「平常人不需要」!有心臟病的絕不能戴,前幾天看到一位老伯伯,只是戴外科口罩就呼不到氣,胸悶!送急診了!
我的布口罩背面有個開口,可以把濾材放進去!
重點來了!!!
看到沒!「有濾材」的布口罩!
Q蛤,濾材那裡來?
A 一般外科口罩的布織布就是它的濾材,「熔噴不織布」,纎維可以到1-5微米,這種獨特的毛細結構就是過濾的好材質,外科口罩的三層結構就是前面防水的不織布(防水是不是也防氣?有沒有戳到盲腸?)中間的「熔噴不織布」,後面再加一層普通不織布!黏貼而成!
你有本事找到「熔噴不織布」算你厲害,應該都被政府徵用了!
沒有「熔噴不織布」也不用哭!
ㄧ般布織布也可以,不織布在周遭常可遇到!
你家的「不織布」抹布、尿布、紗布、濕紙巾、衛生棉⋯⋯都是,記得要用「新」的,這種錢不要省!
我用的不織布是濕紙巾,打開後讓它乾燥後再塞進去!衛生紙也行!有更適合、方便的材質歡迎提供!
戴口罩只是避面對方的口沫遇上你的口沫,不小心懷孕了!哈哈!
病毒在空氣中微乎其微,要是彼此都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我的布口罩「夠了」,我說「夠了」就是「夠了」再下去就會「牙」起來!
病毒會隨著口沫在環境中存留幾天,所以「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我大部份麻醉的對象都是健康、無呼吸道症狀的產婦,所以布口罩「夠了」!
要是醫療工作是在急、門診、加護病房、開刀房中,容易有血體液接觸,那時候就務必要「外科口罩」或N95!
把醫療口罩留給必要的醫療工作者!
我用「布口罩」都「夠了」,你也ㄧ定「夠了」!
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你自己!
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你自己!
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你自己!
= = = = = = = = = = = = =
武漢肺炎防疫視同作戰!
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66邀請大家一起來使用防疫布口罩
手把手教你做,手殘也能輕鬆完成
我們一起守護口罩量
讓真正需要的人都有醫療口罩可以用
日常勤洗手
大家攜手一起度過這次的病毒危機
#歡迎開啟字幕
#DIY
#口罩製作、作法
#自製口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8MgVX3EN_I/hqdefault.jpg)
內 外科實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介紹
訪問作者:阿布 醫師
內容簡介:
30分鐘急救極限到了……
我們停手,就代表了一切的結束;
然而我們不停手,一切就不會結束嗎?
▌寫下這一篇篇手記時,他仍是青春帶點莽撞、滿懷醫學想望的學生;
曾經的實習醫生,如今已是主治醫師,成為帶領那些年輕自己的人。▌
◆◆◆
我還活著,
但是有一個比我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倉促而忙亂地離開了;
死前的最後半個小時竟然是我、
這個沒大她幾歲的實習醫師,
在拚了命地代替她心臟的功用……
◆◆◆
‧他著迷凝望著主治醫師的手在患者身上自信輕飛,似一支精湛完美的命運之舞;也是同一雙手,在宣布病人搶救無效後,頹喪地垂下血汙白袍身側,瞬間蒼老。
‧他戰戰兢兢地赴火車站「面交」眼角膜,四周人們毫不知情擦身而過的是一層透明遺體,剛從死神手中被奪下,即將新生。
‧每天為病人抽第一管血,趁病人清早迷迷糊糊,只求「一針見血」,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換他被針扎!等待著血液感染結果的宣判,他忍不住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倒數……
每一位醫師,都曾拿手術刀會抖、面對病人得戴口罩掩青澀,也都經歷過無數拚了命急救,最末仍得向死神投降的心痛。《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正是每名醫者莫忘的初衷,急診室、內科、外科、燒燙傷中心、小兒科……人間最赤裸裸歡生悲死的場域,激盪出精粹而坦露、碎心亦溫馨的生命火花。
生命的實習輪轉,撞擊著每個醫師都曾有的初心,更是使一名醫者生出仁心,對生命最無盡的扣問。
作者簡介:阿布
1986年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師。
著有散文集《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寶瓶文化新版,2019);本書於2013年由天下文化初次出版,入選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銷售創佳績,並獲多所高中、職列為推薦閱讀。書中收錄的〈拍痰〉獲第五屆懷恩文學獎首獎,並選入國中國文教材,〈結繩記事〉獲第三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移植〉獲2011中興湖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面具〉獲第二屆新北市文學獎散文佳作,〈臨行密密縫〉收入《耕讀──150本閱讀的小美好》(五南)。
另一本散文作品《來自天堂的微光》(遠流,2013),獲第64屆「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少年讀物獎,並入選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並著有詩集:《此時此地Here and Now》(寶瓶,2018),《Jamais vu似陌生感》(寶瓶,2016),《Déjà vu似曾相識》(遠景,201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FnUlmneS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