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全人教育定義 在 Anita Cheung 張靜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謝城市女青年商會和各位評審頒發「2021全港時尚專業女性」獎項給我,更多謝我提名人、咨詢人及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裕華國貨董事總經理余鵬春SBS, JP
鴻福堂主席兼執行董事謝寶達先生
My Turkish partner Mr. Irfan Karabulut
玫瑰蕾小學校長Mr. Kurt
我的好友胡渭康先生 孔藝淇先生 Polly, Rebecca
多謝你地今日都到場支持同分享呢個屬於我地大家的獎項。鼓勵我在土耳其有機食品批發並同時傳承及弘揚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發展。
把土耳其天然有機食材,從農場直送到消費者手上,係我品牌一直秉承的理念,ATA Organic 取自我的名Anita 一頭一尾的簡稱,ATA阿拉伯文意思上天予的禮物,ATA土耳其文意思是祖先,一切的根源 From Farm To You,提倡純天然無污染無添加的生活模式。
我同時積極與在港土耳其人攜手推廣文化藝術:設立土耳其馬賽克燈工作坊、為全港社群、中小學舉辦文化日等。
今天,世界正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甚至是影響全球的疫情等。我堅信文化藝術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和智力財富,構建全人類和諧願望的共同體,我們應該用文化藝術的力量來支持這一願景,讓交流取代孤立,讓互鑑取代衝突。
在教育上,本人亦會繼續義務擔任玫瑰蕾小學Rosebud Primary School 非牟利國際小學諮詢委員會成員,繼續為社會推廣其愉快學習愉快校園的理念、促進不同種族的國際學生與本地主流學生的交流等。Thank you Principle Mr. Kurt to provide a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ren, by leading them to explore and inspire more possibilities. You are a wonderful principle to feel the child's exact needs with heart.
係度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小故事:
「讀好書、找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嫁個好老公亅是從小到大,父母老師灌輸予女孩子對於成功的定義。循規蹈矩的我自然走往主流的路,畢業在投資銀行IT部工作了四年時間。而然在2018年決心離開了一直掙扎着我的舒適區甚至成為我人生的轉捩點。雖然這份高薪厚職的工作惹來同輩羨慕、長輩欣賞。正因為這幾年的工作跟自我矛盾的時間,令我不停走訪世界各地發掘真實的自己。
2018年決心涉足幕前,參與不同的電視節目、選美,同時建立YouTube自媒體頻道,分享生活理財、文化生活的題材。我十分清楚涉足幕前,甚至選美絕對不是為了進入娛樂圈,而是建立自己的資源網絡,建立自平台及影響力。想不到,當年我參選的亞姐后冠贊助商沈博士最後更成為了我現在的生意拍檔。我想請在座各位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能講出你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嗎?亅「大學畢業、結婚、生小孩」是我問過眾多香港人而得到的答案。我希望以年青充滿熱誠的正能量、敢於追求夢想的心,用我的經歷來鼓舞平台上的觀眾勇於接受新事物、新體驗,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非凡人生及故事。我堅信所有的女孩,都具有突破自己的無限可能。我們只活一次,但如果這一次活得夠燦爛,一次就夠了。來自哪裡的獨立自主女性,都一樣可以散發光彩,成為不刻意的焦點。
最後,我再次感謝JCI給我的鼓勵,也祝賀同樣獲得這榮譽的得獎者,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發揮自身力量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希望會後能夠繼續同你地有更多既交流。
#全港時尚專業女性選舉
#全港時尚專業女性2021
#逆風翱翔 #hkpels #girlspower
全人教育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孩子的教育,
我們確實有不同的想法,
但遲遲不肯跟大家分享是因為...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路。
所以不管是體制內,體制外,
只要家庭和樂,
那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但昨天看見登山家「阿果」無氧攀登的捷報,
並且聽著他在8000公尺的高山上喘喊感謝,
我就覺得...
是時候跟大家聊聊「體制外」教育了😊
投入體制外教育,
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父母的時間,
而是那股「敢與世界對抗」的勇氣。
對抗什麼?
答案是:名、利、權。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找到最好的工作?」
最有面子的工作(名)?
最有錢的工作(利)?
還是最能接班我公司的工作(權)?...
因為愛孩子,
所以在教育的選擇上,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未來。
但時代已經不同了,
當物質世界的滿足趨向普及氾濫,
而「好生活」的定義也延伸至精神美感時,
體制外教育,
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另一扇窗。
否則在我們傳統的「好工作」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很可能會墮入物質滿溢,但身心不濟的悲慘輪迴...
我當初其實也非常掙扎。
因為上天的安排,
我成了一位有名又有利的人,
所以一開始,
我讓蕾蕾進入了台北最頂尖又難進的幼稚園,
同學們家世顯赫,家長們很好相處,
所以彼此的感情越來越好...
人生有這種起頭,
我的孩子似乎已經站上了起跑線的最前端。
但為什麼我們決定放棄這一切,
不和大家順理成章的進入歐美學校獲得更多,
而要搬到台中海線,
讓自己的孩子在花草樹木裡接受教育?
純粹是想讓他們感到快樂?
還是想滿足內心那烏托邦的理想?
都不是,
其實是因為兩個字:幸福。
因為我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
是要讓孩子在未來「有能力讓自己幸福」。
但這件事非常不容易,
就連無盡的名利權色也可能幫不上忙...
因為真正的幸福,
其實是與我們的「內在」最有關係,
而且這股力量,
是要從幼兒園就開始呵護、開始培養的...
所以孩子目前的教育,
大部分的焦點是在關心他的內在力量嗎?
還是教導者的更多心力,
其實都還專注於培養他的外在能力?
如果幸福,是我們真正想給予孩子的,
那我們真的,
不打算試著瞭解看看體制外教育嗎?...
=====
看著這位從新店種籽實小,全人中學畢業的登山家,用生命在對世界吶喊著,我知道,這樣的畫面並不對大部分父母的胃口:窮困、怪異、身心痛苦,
但在我眼裡,他卻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而且我非常清楚,
他的人生是幸福的😊...
=====
教育沒有對錯,
只要家庭和樂,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我與慈惠只是做出了我們最有共識的選擇,
雖然此刻我依然無法與大家分享,
也許等時機對了,
或是等我上完了師資課程,
我會非常願意,
用大家最舒服的方式,
帶各位認識我們所選擇的體制外教育☺️☺️☺️
祝每位孩子都能找到屬於他的幸福
也祝每位擁有孩子的父母們
都能因為有了這個孩子
而從內心感到無盡的愛😊
Love & Free❤️
#我知道養貓應該會感覺比較有愛啦
#但既然生了就只好面對啊
#孩子真是最揪心的前世孽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