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很謝謝台中市府對運動員的照顧!
其實從二年前的全運會獎金辦法的提升
到今年的奧運激勵金
都能感受到台中市府團隊對運動員的用心
我們很肯定台中市府一直持續的讓運動員更好
#謝謝市長及市府團隊的努力
希望未來一步步的讓所有階段的選手及訓練團隊
都能更好!
# 盧秀燕
# 臺中酷運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奧羽球男雙金牌李洋、王齊麟,出關後今天首次公開合體現身,出席台灣運彩活動,希望國人可以繼續關注體育。東奧跆拳道銅牌的羅嘉翎,則出席2021全運會服裝發表會,走秀初體驗。另外拿下銀牌的鞍馬王子李智凱則回到故鄉宜蘭,縣府加碼給100萬獎金,他也感謝大家支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
全運會獎金 在 呂家宏 Ian L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電競好手,大家好💪
110年全國運動會將於10月在新北市開打
我們正在招募"設籍臺中已滿三年且鑽石階級以上的好手"組隊報名
選拔日期(可重複報名,若第一場次晉級則無需參加第二場次):
🔸第一場次:03月13、14日/僑光科大 取前四強進入培訓資格賽
🔸第二場次:04月10、11日/僑光科大 取前四強進入培訓資格賽
🔸培訓資格賽:04月24、25日/僑光科大 取前兩強進入代表資格賽
🔸代表資格賽:08月14日/弘光科大 取獲勝者代表台中市出賽全國運
—
以下是報名方式
報名填寫五個人資料(不用隊名、不用候補)
委員會再將報名成功的隊伍代號回傳給您
✅臺中運動局|https://reurl.cc/YW0DQx
✅簡章、表單|https://reurl.cc/qm0pXN
---
獎金部分:
若選上市代表隊
培訓時間從5月至比賽10月間的培訓期
補助每個月培訓營養金預計(6千-1萬2千元)
若在全國運獲得金牌
則可獲得全運會獎金15萬元整
另外台中市補助2年24個月每個月12K的補助,共28萬8千元
詳細可參考
✅臺中運動局|台中市體育獎金發給要點
全運會獎金 在 張叔叔 K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叔叔名言錄:[ 新北市全運會獎金金牌30萬、銀牌18萬、銅牌10萬,馬拉松在加1.5倍,這樣你不賺?感羚羊累! ]
全運會獎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東奧羽球男雙金牌李洋、王齊麟,出關後今天首次公開合體現身,出席台灣運彩活動,希望國人可以繼續關注體育。東奧跆拳道銅牌的羅嘉翎,則出席2021全運會服裝發表會,走秀初體驗。另外拿下銀牌的鞍馬王子李智凱則回到故鄉宜蘭,縣府加碼給100萬獎金,他也感謝大家支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84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全運會獎金 在 何博文服務處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尊重 #智慧財產權,教育局應帶頭做起!】
今年10月新北市將舉辦 #全國運動會,本應是城市觀光的絕佳契機。但是開啟全國運動會的網站💻,不只網站建置進度嚴重落後,場館資訊揭露不完全,更嚴重的是使用了未經合法授權的圖片⛔️!
現在是網際網路的世代,任何資訊的探索都會透過網路。目前距離全國運動會不到半年,相關的場館資訊都是一片空白⚠️。作為民意代表,監督是我的職責所在,若場館的硬體設施出現問題,及早發現並監督相關局處,就能避免選手的權益受到侵害,因此我要求教育局長應儘速完成相關內容的建置。
除此之外,全國運動會網站的照片更 #使用未經合法授權的圖片,教育局貴為教育單位,應該做出尊重智慧財產權最好的示範,而不是任由廠商盜用圖片,而使新北市民蒙羞。教育局作為體育處的主管機關,更應該嚴加掌握相關業務的進度,而非一問三不知。
同時,我也為身障朋友🧑🏻🦽發聲。新北市 #身障運動員 及其教練的獎金,比起台北市相差數倍,難怪新北市留不住人才,教育局應立刻檢討並研擬提高獎金💰!
相關新聞
中央社》全運會官網疑盜用照片 新北市體育處急撤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4230176.aspx
自由時報》全運會官網疑盜用照片 新北市體育處急撤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509479
聯合新聞網》全運會官網使用未授權圖片 新北議員批:不良示範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40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