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一曰怎麼玩
前兩天因為要趕著去池上牧野渡假村舉辦的熱氣球起飛,早上4點半我就 從台東市出發沿著花東縱谷往池上, 凌晨4點半台東到池上沿路很少車, 所以開起來算是很順暢只不過睡眼惺忪
凌晨從台東往池上第一個問題會遇到要吃什麼早餐, 在台東市區除了小七之外應該找不到那麼早開的店, 在到達鹿野市區的時候這家最有名的阿丁早餐店開著, 鄉下地方大部分的人都早起所以是5點開店做生意是很正常的!
我首先推薦的是阿丁的水煎包,全台東 人都知道阿丁水煎包很有名,他們曾經在台東市區好像是在更生路一帶有開過分店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已經收了, 現在阿丁水煎包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接下來到池上之後就有許多的地方可以去踏青呼吸新鮮的空氣,當然池上牧野渡假村哪裡 除了舉辦熱氣球嘉年華之外更有一些野生動物可以去餵食參觀( 現在好像還有一些可愛小動物 還有 馬和駱駝之類的), 就不知道疫情中有沒有開放
早上約莫7點多左右來到新興村有一間知名的豆皮店(大池豆漿), 他是在做豆製類的產品, 豆皮是其中一個副產品不過他的豆皮現煎的遠近馳名, 有許多的遊客都慕名而來更有外地的人和他們網購一些豆皮豆漿之類的東西, 不過這裡有點小抱怨的就是他們的電話和我家的差一號, 登記在電信局那裡那個8竟然寫成3,變我家的電話號碼, 你至於我三不五時都有一些人打電話來跟我要訂豆皮, 我也都不厭其煩地告訴他你們那個數字應該要達成8就找得到他們了!
再過來清晨的伯朗大道非常少人, 陽光也沒有直射不用曬太陽,選擇清晨到伯朗大道裡走一下風景更是宜人!
在一旁縣道197~3公里處有一個不起眼的 涼亭 停放著一些農業機具!
看似不起眼的東西 但走近一看放這一個牌坊,上面竟然是知名藝術家蔣勳的短文作品,蔣勳他自己說,在池上找到了土地倫理領悟了天長地久,相信你來到直上這裡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靈性所在
當然池上 市區也有著名的池上便當 這是一定要來吃一下的!我小時候坐火車也都吵著要買 月台的池上便當 他不是很 華麗出眾的菜色就是一些 農村人平常的菜色加上木板的盒子 特別顯得平時當中的華麗, 讓人吃了之後流連忘返還想再多吃一個
不過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是他們的辣椒
到池上還有許多的地方可以去走走看看 除了著名的金城武術之外市區還有一個打鐵店 更有一些 池上知名的小吃產品 都可以讓從外地來的你在這裡駐足半天以上
之後若是要北上可以到附近的富裡六十石山上面更有綺麗的風景,飛遠眺卑南大溪及秀姑巒溪兩條花東縱谷的生命泉源出處
下山之後 往玉里可以去吃玉里的橋頭麵還有品嚐玉里羊羹這個都是當地的特色 , 另外 在安通那裡也有非常著名的溫泉 更可以去那裡舒緩一下筋骨 如果要往東海岸, 可以從安通這裡往長濱台30線 玉長公路直通成功太平洋的海岸, 這時候大概接近中午 可以選擇北往長濱走或是南往成功走, 長濱比較少吃的東西或是要吃中午了可以到成功哪裡有漁港附近也有一些比較特色的小吃海產之類的之後就 沿途在從台11線玩回台東回台東睡大覺
以上是台東到池上 跨過海岸山脈再回到台東一日遊路線遊覽建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煎包到處都吃得到,不過要做到讓客人魂縈夢牽就需要真功夫 !位於後山台東,許家父子一起研發出號稱全台最大的水煎包, 它是一般的兩到三倍大,在這白拋拋的麵皮下,有著高麗菜、紅 蘿蔔、韭菜、冬粉絲等滿滿餡料,淋上獨家特熬的酸甜醬,就成 了煎包中的極品,原本是台東的小店,就因為太好吃客人一再要 求,因此...
全 台 最 好 吃 的水煎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全 台 最 好 吃 的水煎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年紀,還有阿嬤可以撒嬌,
是不是件超級幸福的事♡
/
但,這天
還是到來了
原來
摯愛不論以哪種方式離開,
心裏都是好痛,
心的某一部分也跟著她離開了
/
高齡90歲的阿嬤,
經歷過日據時代,
卻跟阿公是自由戀愛,相愛至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完完全全在他們人生中實現。
阿公2年多前因肺炎住院,
最後的階段戴上了呼吸器,跟看護聊最多的還是她某(老婆),
明明80幾歲被折騰好累,
卻仍用最後的力氣微弱的說:「毋甘溫某⋯」
他們,台語跟些些日文夾雜的對話
在我記憶中厚實的存在
而阿嬤是那個時代的大美人
雙眼皮大眼跟高挺的鼻子,外加溫暖體貼的心
她給我們的愛,
很溫和
80幾歲的她,
拿著我買給她愛吃的哈密瓜,
抱著進廚房,切成一片片給我
即時,拿個刀跟切對她有一點吃力,
但她知道我不會處理
卻笑笑什麼都沒說,把水果切好給我們。
70幾歲的她
知道我不愛吃油膩的水煎包
一早趕去上課的我,
看到一個突兀的漢堡跟紅茶及紅白塑膠袋裝好,
然後一路上我含著淚水捨不得吃,
我知道,
她根本不知道漢堡是什麼東西的人,
一定花很多時間跟早餐店老闆筆手畫腳,
然後,多麻煩的過程
從不跟我說。
還有下課看到
陽台晾著早上粘到MC的小內褲
已經被她手洗好曬在陽台,
她就是順順接手我做不完美的事,
溫柔的在後面幫我。
我要回家時,
她總是站在紅色鐵門那看著我一步步下樓,
直到我關上樓下鐵門
走在大馬路上抬頭看,
她仍是開著窗戶目送我離開
我知道她捨不得,
也知道她沒有用任何情緒勒索的硬留我
她就是這麼溫和的愛,愛你。
你們有沒有這樣到家人
給你溫和卻很深厚的愛
而,在她離開後,
傷感真的無止境的發酵,
捨不得放手的我,
這幾天只能讓自己忙碌、再忙碌
躲掉思念不止到情緒。
就像看到路人80、90幾歲的長輩
移轉的思念讓眼淚就不自覺掉下來
想起,2月的那天
她還用最後力氣緊握我的手,
讓我知道,她也是捨不得
阿嬤給的愛一路都沒變
而我只能無能為力抱著她的額頭,
憋不住眼淚謝謝她對我的照顧與深愛,
抱歉,文很長,
但心裡真的很難面對告別的一天
謝謝老天讓她健康留在我身邊那麼久
下輩子一定要有很深到緣分
把您找回來當家人,
我愛您,阿嬤。
全 台 最 好 吃 的水煎包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煎包到處都吃得到,不過要做到讓客人魂縈夢牽就需要真功夫
!位於後山台東,許家父子一起研發出號稱全台最大的水煎包,
它是一般的兩到三倍大,在這白拋拋的麵皮下,有著高麗菜、紅
蘿蔔、韭菜、冬粉絲等滿滿餡料,淋上獨家特熬的酸甜醬,就成
了煎包中的極品,原本是台東的小店,就因為太好吃客人一再要
求,因此做起宅配,可以說是全台灣水煎包宅配的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