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
2019年初春,正籌備《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這本書。這本書我用了一年半時間預備,從選稿到排序,整本書的結構我也思前想後。完整的8個章節,24篇舊作加新導讀,結構完整,完美主義者不敢輕易修訂。
然後,就在那時候,我訪問了為六四撰寫舞台劇的莊梅岩。她的劇作也籌備了幾年,在六四三十年《5月35日》正式公演。訪問裡,我們登堂入室,由她現在的生活形態,談到三十年前的慘案。
那時,香港還有悼念和集會的自由,那時最大的爭拗,是悼念六四是不是「行禮如儀」,是支聯會是不是「不思進取」,是年輕人對六四那種「大中華膠」的唾棄。
那時,本土思潮和六四悼念,好像成為一個對立面。誰也沒想過,短短兩年,連行禮如儀的維多利亞公園,在六四晚上,都會成為一個禁足地帶。
穿黑衣,帶白蠟燭,成為了一種預先宣告的罪名。
我後悔,沒有把這篇文章,在印刷機還在開動之時,加入我那本書裡。因為我也像很多人一樣,輕視了歷史的諷刺力度。
原來,談六四,把六四相關文章付印,甚至一本書能否在圖書館展示給公眾。這些香港人多年來享受的自由,可以在短短幾百天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踪。
監獄裡,已經有香港人,香港的年輕人,香港的中老年人,因為參加了去年的六四集會,已在服刑。
不要對任何事物take it for granted, 沒有人知道那一次會是最後一次。
今天晚上,立場新聞將會進行一場網上劇目閱讀直播。大家可以上網收看。
//莊有點唏噓,反問筆者:「你覺得,三十年後,八九六四這件事會否在世上消失?」筆者思考了一會,答:「在香港社會可能會」。莊梅岩續說,今次演出即使滿座,觀眾人數也只有千餘人。「我們志在什麼?志在香港仲有人會講,這是講和不講的分別,要保持有人講。我們要在劇場做一些和內地劇場有分別的事。當香港的影視作品和內地出品愈來愈似,舞台界仍然有分別,仍然保存緊香港自己,如果無分別就完蛋了,我也生無可戀。」//
***
六四舞台網上讀劇(二)
《5月35日》🕯🕯🕯🕯
6月3日晚上 Facebook Live 播放
「我們就來個光明正大的紀念,衝擊這條不正常的底線。」
此劇於2019年首演,大獲好評並獲香港舞台劇獎多個殊榮。2020年因為疫情,原訂在劇院上演的《5月35日》(庚子版)被迫取消,於是團隊在一星期內眾籌超過50萬,把演出改為在「六四」前夕作全球網上直播,結果四日內有超過54萬人次觀看,創下香港劇場的歷史。
一年伊始,雙雙步入八十歲的小林和阿大就迎來滿身病痛。兩個老人等待死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只是,兩夫婦唯一的兒子哲哲三十年前死於不自然,許多事情到今日還沒有問出個明白來。
小林期待從苦苦問責的歲月中解脫,相反一直膽小的阿大越想越不忿,以前顧著二人的晚年才不去抗爭,現在連老伴也快將離去,他還有什麼要害怕的?
如是,他倆定下偉大的目標:在5月35日當天,要堂堂正正去拜祭兒子。
在不正常國家的陽光底下做正常的事也是不合法的。
「我們就去衝擊,這條不正常的底線。」阿大說。
「老伴,我終於覺得你愛我了。」小林說。
相約在5月35日,來個光明正大的紀念。
📆網上讀劇《5月35日》🎥
日期:6 月 3 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八時
編劇:莊梅岩
導演:陳曙曦
演員:區嘉雯、喬寶忠、黎濟銘、吳明
監製:列明慧、黃懿雯
演後座談會嘉賓:麥燕庭 (記協前主席)、莊梅岩、陳曙曦、列明慧
節目將於六四舞台 及立場新聞Facebook 同步免費播放
https://medium.com/@whyvan123/%E4%BB%80%E9%BA%BC%E4%BA%BA%E8%A8%AA%E5%95%8F%E4%BB%80%E9%BA%BC%E4%BA%BA-%E7%94%A8%E4%BA%8C%E5%8D%81%E5%B9%B4-%E5%B0%8B%E6%89%BE%E4%B8%80%E5%B0%8D%E4%BA%A1%E9%AD%82%E7%9A%84%E7%9C%BC%E7%9D%9B-f6fa8d89b6bc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全 院 滿座 港劇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紅眼:近日劇院重開,香港話劇團的《原則》載譽重演,雖為舊戲新演,不過,回望過去一年飽歷滄桑的香港社會,語境大有不同,劇中這一場由「撤回」新校規所引起的校園鬥爭,繼而激起教師請辭,學生罷課,牽動家長、社會輿論及整個教育制度,一切都是那麼似曾相識、歷歷在目。校園是社會的縮影,但劇場亦是現實的橋樑,或者觀眾可以稍為抽離自身,嘗試理解另外一方的想法。如劇中所言,可以討厭,但不要仇視,可以批評,但不要批鬥。時勢再險惡,都不要離棄民主與自由的基礎。
#香港話劇團 #原則 #舞台劇 #教育 #劇評
全文:https://bit.ly/2SmXHbX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全 院 滿座 港劇 在 彭秀慧 Kearen P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藝文青 三月號
【天方夜譚又如何】 彭秀慧
訪 - 陳曉桐、Kevil
文 - 陳曉桐
攝 - Ken
去年《藝文青》訪問Kearen (彭秀慧)的時候,還是第九次重演的舞台劇《29+1》的宣傳期。這年再見Kearen,她經已憑藉電影版《29+1》奪得第三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的殊榮。從舞台走上大銀幕的她,今年再次走回小舞台之上,準備第三次重演《月球下的人》。若果你喜歡《29+1》,也因此喜歡上Kearen,那她會希望你能看看這部作為她情意結的作品。
《月球下的人》的誕生,來自早年Kearen打算一手一腳處理劇場一切大小事務的念頭。當時香港劇場界鮮見Kearen這種一腳踢的做法,身邊也因此出現了不少否定的聲音。《月球下的人》就是在Kearen飽經質疑之下的創作,她相信人生遇到的疑問,會在意想不到時以不同形式成為一種啟示:「當我談夢想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寫的不是一個熱血故事。她是一個總是經歷挫敗的人。」一個女孩想登上月球,《月球下的人》並非魔幻故事,夢想並不是童話,輕易實現:「夢想不昂貴,每人也能有夢想。但通往夢想的路滿是挫敗,那麼你還敢不敢想?人如何處理失落與沮喪,才是我最想說,也是最想鼓勵自己的事情。」
Kearen自言身經百戰,以獨腳戲打出名堂,《29+1》除公演九C次外更轉化成電影版本,也令Kearen奪得金像獎新晉導演,攀上另一事業高峰。這次《月球下的人》之所以能在八年後重演,命題長青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深信一個好的創作在不同時候都能感動人心,因為人類很會對號入座。」正如《29+1》每次上演都能獲得無盡掌聲與共鳴。當人人以為《29+1》是她最引以為傲的作品時,Kearen坦言看法不一樣:「《29+1》很容易得到共鳴,讓觀眾藉此進入劇場世界。我希望在《29+1》吸納的觀眾群,可以更多接觸劇場,來看看《月球下的人》,因為這是我的情意結。」
現在的Kearen,不單單再是劇場界的人物,涉足電影以後,有一套「廚師與農夫」的哲學。舞台上的她像廚師,而她更愛做私房菜:「第一次做《月球下的人》時沒有申請資助,也沒有其他人力。我享受與其他人一起演戲的歡樂,但也希望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創作。」這種她形容為「一條龍私房菜」的獨腳戲,自編自導自演,連美術設計售票宣傳都由自己大腦發想的一切,望見全院滿座時,演出也會因著感動而有所變化。而做電影就像是農夫,用上年月的時光才能得到收成。能夠與觀眾一起在台下欣賞自己的收成,又是另一種滿足感。
能當上導演甚至得到獎項,其實是Kearen沒有告訴過別人的小小夢想。當人們越來越少談及夢想,把夢想視為天方夜譚、不切實際、Kearen卻認為還是有做夢的必要。「廿四五歲時,朋友與我寫了十個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天方夜譚的夢想。近年我回看的時候,發現有八樣都實現了,其中一個是『我想得到一個獎』。」
成年人做夢的意義,並不在於擁有浪漫的心態,而是在社會規範以外找到自己的目標。再沒有體制指示你該成為什麼人,做夢或許多多少少讓你知道,你想成為什麼人。「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這是Kearen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時,最觸動她心底的一句。天方夜譚又如何?當少女能憑藉夢想成長,即便要登上月球,似乎也不是那般不切實際了。
.
《月球下的人》三度公演
日期:2019年4月5日至7日、9日至11日、12日至13日晚上8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門票現正於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
.
雜誌三月號有完整內容。
.
三月號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和各大書報攤購買。
#月球下的人 #彭秀慧 #藝文青 #藝文青3月號 #asartisticas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