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百丘》
2009年1月21日,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一次行山,那天一家人週末走上家的後山 - 茅湖山。那時對山興趣不大,只是家庭活動,因家父自小是童軍,所以有時候會帶我們到山中露營,那時只覺得非常辛苦,也真的沒有想過人生中有十多年會沉迷於山中。
直到2010年受友人邀請去行山,那時看了 綠洲 Oasistrek 及賊船行旅的照片和文字後被深深吸引,剛好正在讀設計可以在學校借相機外出,也漸漸培養攝影的興趣,所以也可說是因為行山,才會喜歡攝影。
其後斷斷續續的行山,到2014年,經歷到覺得香港的山已滿足不到自己的階段,就開始不停到外國登山,即使要向公司請無薪假也要去,直到年中辭去人生第一份工作後,終於可以全心全意行山。
2015年重拾對香港山野的熱情,最初希望至到訪每一個山上的三角網測站,後來在看前輩的網誌才知道香港一共有600多座三角網測站,而且「Kill標」也已是本地登地山界一個約定俗成的收集方式。自己性格奇怪,即使同一事情也喜歡用自己方式實行,或做其他人不會做的事,於是正式訂下《香港三百丘》 這個目標。
最初也是參考網上的山峰列表,如健行之友的香港群山譜、香港地方的香港山脈、以及參考成份最多的賊船行旅,期間也多次修改名單內的山峰,例如幾乎全部列表都把八仙嶺分為八個山峰列出,後來覺得這浪費了7座山的名額,因為香港山峰不只300座,所以為了把更多山放在列表中,八仙嶺再次合而為一只佔一個名額。有一些則到過後沒什麼特別,即使地圖有名稱及已到達也無慮即刪。對於這些山的副峰或山脈,應不應該列入名單或應算是一座山峰還是山脈,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一定爭論,所以也有考慮《香港三百丘》的認受性,後來忽然醒覺這計劃是一個十分個人的計劃,除山名的正確名稱可能稍有偏差而需改正外,選那座山入這列表也是自己的事,當然也是有一定標準,所以之後有山友參考《香港三百丘》就是他的決定了。
2009年至2014年約登了90多座,之後2015年的一年間就登了100多座,其後2016至2019年因把所有精神時間放在外國高山和工作上,完成數字一直卡在299/300。
行山需要的體能、技術也比同行的友人差,個人對肉體的訓練也非常懶散,唯獨精神意志力方面有極度的自信,加上極度的硬頸,應該算是成功渡過這12年的主因。每次行山也幻想腳下的山是最高的山,不輕視每一步,最自滿的時期因步步輕率很易累積傷患,傷癒後去年每次行山也只穿拖鞋訓練,專心感受每一步落腳的感覺,也因更小心地走速度慢了但每一步更穩定。
這12年間,無論人或香港都很大變化,而我也由當初20歲的少年長大成32歲的阿叔,身邊的朋友由一起玩樂到現在成家立室事業有成,父母親戚的髮鬢面容越見蒼老。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極度固執的人,只要想做一件事,想走一條路,絕對以性命相搏做到極致,行山如是、攝影如是、打機如是、黑店如是。300座根據時間分配其實一年也絕對可以完成,但現實總是很多阻滯,把這事分成12年來完成應該更難,最難是要記得第一天的初衷,你們還記得12年前的堅持嗎?
非常感謝因山而認識的每一位,感謝有被騙上山行過這三百座的每一位,特別最感謝DB Pabo 一人一狗,他們亦有《香港三百山》計劃,我們大部分的山峰也相同所以很多都是一起出發,而且他們只需3年就已追平,然後一起登剩下的山峰。
12年後的今天,終於與因山而結識的好友一起完成了《香港三百丘》的最後一座 − 往灣北頂,這三百座絕不是完結,也許是個開始,香港境內山峰不只三四百,還有很多山峰路線仍未一遊,希望將來身體健康,出入平安。
感謝12年來收看及支持,保重。
20210405 往灣北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