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堂台北書院,落腳一份私塾情懷》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位台灣老師曾問我,你覺得陸生和去其他地方的留學生有什麼不同?思索片刻,答道:「大概是,原以為是離開,結果卻越走越回去吧...」
本試著離家出走,結果卻眾里尋他千百度地歸來了。因為台灣隱性而無所不在的傳統文化底蘊,我們不僅沒走,反而是如迷途船隻找到燈塔,回家了。
位於捷運西門站附近的中山堂台北書院是其中一個讓我有「歸來」之感的地方。從前我不曾留意過這樣風格的講堂,在台灣有幸遇見,對它一見傾心,決定要常賴在它腳邊,不再走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剛來台灣的我們,對於台灣的心之所向一定是夜市的各色雪花冰、辣台妹熱褲白腿、小清新機車環島游...清水斷崖海天交映,陽明山雲霧越陌度阡,我沈浸在遊客心態和小確幸里整整一年,理所當然的,我對台灣的認識也僅浮於表面。
被問起台灣的事,我只不斷重復:「好吃、好玩、好風景」我說出來的話,和組團七日游的體驗差不了多少,還真是滿失敗的。
回顧我來台這一年多,逢節假日不知上哪玩時,就網搜「台灣攻略」,噼里啪啦出來一片:「在台灣一定要做的100件事」、「你不可錯過的台灣美食」「一定要去的台北十大景點」。
明明生活在台灣,卻要靠攻略經驗來「認識」台灣,待這兒這麼久,竟沒有一點「原創」發現,太失敗啦!
我應該主動做一些攻略上沒有的事,實在不想離開時也只是個住了四年的遊客。
某一次,我在一個「老派」讀書會上聽到中山大學的一位中文系老師分享自己在台北書院的所見所聞⋯被深深地吸引了。
書院,哇⋯
兩個別緻新穎得彷彿天外飛來的音節。
#學堂疏雨余石砌長苔發#
2017年暑假,我去湖南看岳麓書院,作為古蹟的它,如今是傳統教育模式的活標本,遊人絡繹不絕,展覽意義大於實際用途。
而仿古建築台北書院藏匿在中山堂之中,除了供人打卡參觀,可有正而八經執行自己的書院功能呢!
第一次前往時,中山堂一樓正舉行藝術展覽,遊客手持門票進進出出。幾經輾轉,我終於在側面一個不起眼的樓梯拐角找到了入口,竪懸著的紅底字帖上只四個安分守己的字:台北書院。
帖上壓著假山,百合和探手的桂花枝,清新之感油然而生,和樓下的熙攘不同,顯得有些淒清,有如詩中所寫的,「學堂疏雨余,石砌長苔發」
沒有任何的門面裝飾,一切都輕描淡寫,像君子對你無心邀約。來了便是來了,不來也不牽掛,見了面,只淡淡道一句:「噢,你來了。」是的,我可算來了。
進入學堂以前,還有一段路要走。書院內殿寬敞,佈置有香氣襲人的下垂型花藝,穩重而不失格調,東方式插花強調人文之善,在以「善」宗旨的儒家美學思想影響下,東方人賦予花卉美好的象徵意義,以花悟道,修身養性。
「歲寒三友」梅、竹、松,成為書院常駐,以黃色的文心蘭點綴於羅漢松叢前,古樸間又釋放爛漫的青春生機。昏黃燈光下映出花草剪影,層層如落英繽紛,雖不及陶翁「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的渾然天成,行走此間,我已然感到身心無比愉悅放鬆。
員工穿著溫潤素藍民國風布衣,寬大的袖子隨行擺動,布鞋柔軟,腳步輕盈地落在地毯上,做什麼都靜悄悄的,像古代私塾內幫先生打點事務的童生。
走到小徑盡頭,一道地屏前佈置有方桌,案上擺著墨盒、毛筆掛、雕件、印匣等過去常見的文具用品,「童生」坐在燈掛椅上處理事務。一塊木質牌匾上粗體的憨厚毛筆字「台北書院」向我點頭示意:是這裡沒錯了。
#何處書聲朗
#林門隱學堂
進入學堂,就像穿越到了古代,榻榻米、長矮方桌、藤席墊子...這是不是古人傳道受業解惑於弟子眾等的神秘殿堂啊。
《送東陽馬生序》中所說的:「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在這樣的環境里,我也突然升起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無限的求知慾望,願意勤勤懇懇請求老師就學問與人生答疑解惑。
「禪文化講座」的主講人是禪者林谷芳先生。大家在門口脫下鞋子,統一收進鞋櫃中。挑選位置坐下,腳踩藤席之上,發出沙沙聲響,返璞歸真,清淨的氣場從下而上將我裹覆。
學長們帶來熱水壺和茶具,蓋碗、茶巾、茶濾樣樣俱全,更講究的還帶來「茶道六君子」,茶桶、茶漏、茶則、茶匙、茶針、茶夾。他們在桌上施展「茶道」,用滾水泡一壺茶,分給前後同參道友。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一時間馥郁芬芳,茶香四溢,提神醒腦,大家都像李清照就茶品書,「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饒有趣味,連連稱快。
上課時間到,先生不疾不徐踱步而來,一襲白衫,風度翩翩,雙腳箕狀蹲坐在講桌上,講到忘情處,還輔以手腳舞動表意抒情。
台下學生年齡層跨越很大,大家就著溫柔燈光,或手撐腦袋,或疊於胸前,聽老師品評儒釋道三教合一,悟禪宗「狂心頓歇」。
「何處書聲朗,林門隱學堂」是清代詩人林佔梅的詩,他聽到不知何處傳來朗讀聲,原來是山林中隱匿有學堂。引用在此,更作雙關。尤記那日,先生對比中日兩家禪畫,忽而興致大發,聊起北宋山水。
在他的引領下,我們思緒翩翩嚮往於度支員外郎宋迪的工畫「瀟湘八景」,在腦海中勾勒《平沙落雁》,在《山市晴嵐》裡快活似神仙,於《江天暮雪》中孤舟垂釣,《洞庭秋月》下忘情痛飲,《瀟湘夜雨》連綿,只把酒問君歸期。
教室里,一切和諧又明媚,教室就是結界,外人一定無法理解,當時的我們在這些意象的探討和摸索中有多痛快!暮色四合,《漁村夕照》,《遠浦歸帆》好還鄉,《煙寺晚鐘》傳來,一切歸於沈寂...
先生上課前愛跟我們寒暄,回憶他過去一周的行程和精力,還要給我們報告未來一周的安排,就象是在跟大伙商量似的語氣。那天,老師看到新面孔的我,還特意停下來,細細詢問一番,非常和藹親切。
學生尊師重道,先生亦師亦友,有教無類,包羅萬象,這一私塾師生互動模式被靈活地繼承了下來。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樹後人涼#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記載,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有一次,先生以禪畫中的枯木逢春和枯樹生花做例子,枯木長出花來,比喻垂死事物重獲生機,先生對此下定義為「生命的延續」。
聽到這裡,我大膽跟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一次「生命的延續」。那是我17年獨旅日本的經歷。接近中午十分,徒步累了,拐進一處幽靜的墓園歇息,倚坐在石階上,拿出書包里的草莓吐司吃。
墓園十分安靜,一棵參天樹像傘一樣庇佑著這裡,送來盛夏陰涼。一整排地藏菩薩石像守護著亡靈,石像底座堆滿人們許願祈福的銅幣。
一個拄著拐杖的流浪老翁經過,徑直而嫻熟地走進來拾取,撿夠了餐費,就理所當然地離開了。我一邊吃一邊想,哪怕他都撿光了,菩薩也不會生氣的吧,因為這就是「生命的延續」啊。大家聽了大笑。
我繼續說。我的大腿被墓園裡的蚊子咬得都是包,我也不該生氣的吧,因為對於蚊子來說,這就是「生命的延續」。大家又大笑。
根本沒有人住的墓園,卻開滿一叢一叢的繡毬花,雨晶掛在瓣尖尖上,如夢似幻,粉的紫的藍的白的,彷彿被精心照料著,格外茂盛。
腳踏車叮噹的聲音傳來,是一個帶著紅色鴨舌帽的牛奶工來送牛奶,他停車下來撓撓頭,對比單子看了看,地址確實沒錯的,便把牛奶輕輕放下了。雖然他也不曉得,這到底是要送給誰喝的。
但我想,他不會介意的,因為對於這座墓園來說,這就是「生命的延續」了吧!大家再次大笑,報以熱烈掌聲。
#生命的延續#
和我一起上課的,除了被我「安利」成功的交換生室友們,其他同學都是叔叔阿姨輩分的了,而我們這樣的,因為「年齡小」,還受到額外的照顧,因為大家都喜歡「童言無忌」,想聽聽我們「幼稚」的表達。
因此,每節下課,我都大膽提稀奇古怪的問題。例如禪講座上我問先生:「老師,要如何避免打坐時睡著呢?」
試想,白天上班,經歷主管批評和工作壓力,郁結一堆負能量;來到這,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重新做回「沒有學問,無顏見爹娘」的求學小兒,執筆記錄知識甘霖(而不是簽寫文件),目光專注,聚精會神,揮斥方遒,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台北書院談笑有鴻儒,卻絕不高處不勝寒,而是十分親近於民眾的。走進這座禪堂般的教室,便能卸下學業事業負擔,在這裡泡一場溫暖豐盛的學問湯。
台北人有這樣一座精神花園,真讓人羨慕,聽說這裡的活動還有茶會、傳統文化講座、花藝課等等,我打算一一體驗之。如果將來我要寫一則「台北攻略」,台北書院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2017.12.22
台北
八景十二勝三古蹟 在 貓在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東北紅葉の小心得 》🍁
第二篇:紅葉的模樣
落葉植物到了秋天通常會變色,這幅紅、黃、褐、橙共譜的季節進行曲,日本人稱之為「紅葉」
#今天是耐心大考驗
#文多圖更多
#建議上個廁所泡杯茶再開始看
#不然也可以邊蹲馬桶邊看
<前言>
東北地區林相複雜,會變紅的楓葉並不算是唯一的主角。
當中勢力龐大的,還有像是山毛櫸、白樺、櫻樹,這些入秋後會轉成黃或褐葉的林木。
東北或許很難見到燎原楓紅,往往都是黃褐紅橙相互爭豔,不時還穿插著一些常綠喬木,色彩繽紛。
等等我們分兩部分來介紹東北的紅葉,
先談 「景點的類型」、再聊「應該怎麼賞」
ok 切入正題吧!
===========================
#景點的類型
東北的紅葉景點,可以概括成以下 4 種類型。
(1) 山林
(2) 溪谷、瀑布
(3) 湖、沼、池
(4) 神社、寺院、古蹟、宅院、公園
同類型的景色看多了容易膩,如果在行程安排能夠充滿多樣性,旅途的感受也會更加豐富。
(1) 山林
縱斷東北中央的「奧羽山脈」,秋色由北向南蔓延,是大部分景點集中的地方,沿途景色通常不會讓你失望。
由北至南,主要的紅葉山區如下:
- 八甲田、十和田(青森)🔥
- 八幡平(岩手/秋田)🔥
- 森吉山(秋田)
- 鳥海山(秋田/山形)
- 出羽三山(山形)
- 朝日山地(山形/新潟)
- 蔵王(宮城/山形)🔥
- 磐梯山、安達太良山、吾妻山(福島)🔥
🔥: 代表比較有名,也比較容易抵達的地區,初來東北可以優先考慮。
(2) 溪谷、瀑布
大部分的溪谷、瀑布都位於山谷之間,因此光線能否照射進來,便成為了賞景重要的關鍵。
在東北山區走跳,通常下午三點過後就會逐漸曬不到太陽,此時紅葉失去光澤,溪邊也讓人感覺陰冷,建議盡量避免安排太晚的時間到訪這類型的景點。
- 青森:奧入瀨溪
- 岩手:松川溪谷、猊鼻溪(可遊船)
- 秋田:抱返り渓谷、小安峽
- 宮城:鳴子峽、秋保大滝
- 福島:中津川溪谷
(3) 湖、沼、池
一面水鏡,雙倍紅葉,十倍感動
這類型的景點,倒影為主要賣點之一,通常無風的晴天會是最好的拜訪時機。
另外像 <青森・蔦沼> 的朝燒、<宮城・長老湖> 的夕燒,陽光會將枝葉染紅,讓紅葉氣氛增色不少,也相當值得一訪。
- 青森:蔦七沼、地獄沼、睡蓮沼
- 岩手:御在所沼、錦秋湖
- 秋田:八幡平大沼
- 宮城:長老湖
- 福島:五色沼、桧原湖
至於十和田湖、田澤湖這種比較大的湖,則適合湖邊兜風、漫步,輕鬆享受靜謐的時光。
(4) 神社、寺院、古蹟、宅院、公園
這裡的紅葉通常有專人照料,一般來說葉況會比野外的紅葉來的好,適合捕捉特寫和具有詩意的氛圍。
在東北,這類型的景點雖不若關西那樣豐富,但也是很適合挑選一兩處排入行程,增添行程的多樣性。
- 青森:弘前公園、中野紅葉山
- 岩手:毛越寺、中尊寺、盛岡城跡公園
- 秋田:角館、千秋公園
- 宮城:円通院
- 山形:山寺
- 福島:圓藏寺
===========================
#應該怎麼賞
要想飽覽東北的山林秋色,以下是幾種主要方式:
(A) 公路兜風
(B) 山岳纜車
(C) 鐵道慢遊
(D) 步道健行
(E) 夜間點燈
(F) 旅宿體驗
(A)公路兜風
不管是自駕還是搭巴士,上了東北公路,走走停停都是美景。
這裡推薦幾條特別具有季節感的公路,並附上沿途的經典紅葉景點:
青森:
- 国道103号
又稱 #八甲田十和田ゴールドライン
(十和田湖、蔦七沼、酸ヶ湯、八甲田山)
- 国道102号
(奧入瀨溪流、燒山)
- 国道394号
(中野もみじ山、城倉大橋)
岩手・秋田:
- 岩手県道・秋田県道23号
又稱 #八幡平山アスピーテライン
(八幡平大沼、後生掛溫泉、八幡平山頂、黑谷地濕原、御在所沼)
- 秋田県道・岩手県道318号
又稱 #八幡平樹海ライン
(藤七溫泉、松川溫泉)
- 岩手県道212号
(松川溫泉、松川溪谷、岩手県県民の森)
- 国道282号・與鐵道
(小坂町、鹿角花輪、湯瀨溫泉、安比高原)
- 国道341号
(鹿角、玉川溫泉、寶仙湖、田澤湖)
- 国道105号・與鐵道 <秋田內陸線> 並行
(秋田內陸線八景、角館)
宮城・山形:
- 宮城県道・山形県道12号
又稱 #蔵王エコーライン
(刈田岳御釜、蔵王坊平高原)
福島:
- 福島県道70号 <磐梯吾妻スカイライン>
(不動沢橋、天狗の庭、浄土平、吾妻小富士)
(B) 山岳纜車
東北地區雪場多,纜車也多,不少雪場在秋天的時候都會將纜車作為觀光賞景之用。
想要搭纜車眺望滿山紅毯,找那些滑雪勝地準沒錯!
- 青森:八甲田山(有名)、岩木山
- 岩手:安比高原
- 秋田:森吉山
- 山形:藏王(有名)
- 福島:安達太良山(有名)
(C) 鐵道慢遊
穿梭山野間的地方鐵道路線,不管是搭上列車賞景也好,追車影車也好,都會是這個季節令人難忘的回憶。
- JR花輪線(秋田<>岩手)
- JR北上線(秋田<>岩手)
- 秋田內陸線(秋田)
- JR陸羽東線(宮城)
- JR只見線(福島)
(D) 步道健行
下面列出一些比較熱門、安全,適合觀光客前往的步道:
- 青森:奧入瀨溪流步道、蔦七沼步道
- 岩手:八幡平山頂步道、松川溪谷步道
- 秋田:後生掛自然研究路、抱返り渓谷
- 宮城:鳴子峽遊步道
- 福島:五色沼自然探勝路
另外東北也有許多登山路線,可以衡量自身能力,並在妥善準備下前往。
比較有名的秋季路線包括:
- 岩手&宮城:栗駒山
- 秋田&山形:鳥海山
- 福島:安達太良山、磐梯山
#安排步道行程記得留意時間
#同時注意野生動物與自身安全
(E) 夜間點燈
東北晚上黑漆漆,不過還是有少少的地方有機會欣賞到點燈後的紅葉,有興趣也可安排前往。
- 青森:弘前公園、中野紅葉山
- 岩手:中尊寺
- 秋田:角館
- 宮城:松島円通院
(F) 旅宿溫泉
如果能挑選一個被紅葉環繞的住宿環境,還能起個大早,在觀光客湧入之前先享受眼前的秋日靜謐,這絕對會是旅程裡最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 青森:蔦溫泉、奧入瀨溪流、十和田湖
- 岩手:松川溫泉、安比高原
- 秋田:乳頭溫泉鄉、田澤湖
- 宮城山形福島:這我還不熟,歡迎大家多多推薦 🤭
===========================
東北銀杏散見各地,常常就是田邊或是神社裡的一顆大樹。有些地方的樹葉還沒變色,銀杏卻早已黃成一片,
如果是想要見到一整排、或是特別大叢的銀杏,以下提供幾個地點供參考。
- 山形:山形県総合運動公園(並木)、山形熊野大社(大銀杏)
- 宮城:宮城県庁前(並木)
- 福島:新宮熊野神社(大銀杏)
===========================
說了一堆,還是來看看照片比較實際 😅
🇯🇵 | 日本・東北
八景十二勝三古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網友 Mj Hsiao 分享他和姊姊在彰化八卦山大佛前的合照 1977 vs 2019
左圖拍攝於1977年11月,一歲七個月大的弟弟跟長他兩歲的姊姊在八卦山大佛前留影。右圖則是姊弟倆於2019年3月31日在同地再度合照。
八卦山大佛位在彰化八卦山風景區內,風景區內最具象徵性的景點便是高23公尺的巨型如來佛像。這座昔日號稱亞洲第一的大佛,興建於1956年,1961年大佛竣工之後還在前方建造九龍池以及殿前的兩隻巨大石獅,並且在大佛的兩側建造供遊客休息與佈教用的休憩場所,最後還在一旁建造了一棟樓高四層的大佛殿,以及八卦塔、八卦亭與大佛前牌樓,不但讓「八卦山大佛」成為彰化縣最具代表性的地標,1981年的時候,「八卦山大佛」更被列為台灣十大名勝景點之一。
《認識 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原名「寮望山(或作望寮山)」,又名「定軍山」。清嘉慶3年(1798年),知縣胡應魁氏鑒於山形似八卦,而將之更名為「八卦山」,在清乾隆年間的文獻已有提及「八卦山」。
八卦山高度為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曾為臺灣八景之一,登臨八卦山上,可俯瞰彰化市區及彰化平原之景色。
1956年1月,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先生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倡議建造遠東地區最巨大之佛像以壯當地美景,並隨即發動當時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及信士陳許碧梧等人,組成「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30地號公有土地,且擇定八卦山上日治時期「北白川宮紀念碑」原地建造大佛像之吉址。
蒙各方善信士女慷慨捐獻建造基金,於1956年3月4日佳辰,由陳錫卿縣長主持破土奠基,並開工興建。
1959年,因遇八七水災致使工程一度停頓,幸蒙各界善信慷慨捐助才使工程順利進行,至民國1961年5月竣工,總工程費350餘萬元。
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自蓮花座起算起之大佛身高為72台尺(約合21.8公尺);佛像內分成六層,第一層佛堂供奉釋迦牟尼佛祖,以渡化眾生與佛結緣,第二層起塑造陳列佛陀典故,介紹其修行過程,計有佛祖誕生、猿猴獻果、斷髮出家、魔女誘惑、佛陀說法、佛陀涅盤等六幕,設計精巧玲瓏滿目。大佛古樸巍峨壯觀,法相尊嚴,常有遊人參觀膜拜。
八卦山大佛於1961年竣工時,為亞洲最巨大之佛像而成為彰化地標,其前方有雙獅獻珠雄侍左右,下方的九龍池設有九龍浮雕噴水池,週休夜間有水舞表演,燈光閃耀、水姿搖曳,遊客可遠眺彰化市區萬家燈火,夜景美不勝收。
八卦山大佛於2001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舉辦的「全國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入選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之第五名,可見民眾對其之重視,而八卦山大佛亦已於2002年10月31日經彰化縣政府核定,登錄為「歷史建築」。
惟大佛歷經多年日曬雨淋,外部風化龜裂嚴重並產生斑駁脫落現象,且於1999年遭921大地震損及內部結構,於是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會建議彰化縣政府專案報請交通部觀光局補助1200萬元,經縣政府於2004年3月招商修復,並於同年6月完成,並增加夜間照明,使大佛重現風華,有助彰化縣發展經濟。
《認識 八卦山大佛寺》
1960年5月15日,「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建會」成立,協助彰化縣政府建設美化八卦山風景區,以確保古蹟名勝並發展觀光事業。
1972年8月,時任第六屆縣長的陳時英先生提議在大佛像附近新建佈教所「大佛寺」,並專案報請臺灣省政府核准同意在公園保留縣有土地承租使用,遂於1972年12月12日擇吉日良辰,請國大代表呂世明先生破土奠基,並開工興建,工程費達三千二百餘萬元,於1975年10月完工。
大佛寺有四層樓,高82台尺(約合24.85公尺),總建坪面積達二千六百餘坪,採宋代宮殿式建築,富麗堂皇氣勢雄偉,為臺灣具代表性寺廟之一。
大佛寺兩側建有八卦塔,塔高九層,巍峨矗立,內部闢為納骨塔,以收納建造大佛像、寺時所挖出的無主屍骨與一般信眾先人之遺骨,永留供奉;登塔長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1999年7月,「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建會」第十五屆董事會改組,並修改章程,將組織正名為「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會」,增加董事名額,廣邀各界熱心公益宗教人士為董事,出錢出力同心協力加強營運。
大佛寺一樓大成殿供奉山東曲阜孔子家廟,於2002年8月迎回安座全球僅有三尊之一的「至聖先師孔子聖像」。二樓恩主殿恭奉主神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帝君、天上聖母、玄天上帝、華陀仙翁、岳武穆王、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財神爺、城隍爺、濟公禪師、三太子,2000年7月由河南洛陽關林祖廟迎回全台唯一之「金面觀聖帝君」與關公神器-重達106公斤的「青龍偃月大刀」,並於2002年5月由山東廟島迎回全臺唯一的八百八十年歷史銅身北方媽祖。三樓大雄寶殿供奉佛陀釋迦牟尼佛、三寶佛、西方三聖、華嚴三聖、十八羅漢。
2005年,內政部要求既有寺廟依寺廟管理條例之規定進行補辦登記,八卦山大佛寺已獲准正式登記為寺廟,列為寺廟宗教管理之列。
今日的八卦山大佛宗教園區,已將「儒、釋、道」合為一體,成為三教同源的宗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