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景觀台您來過了嗎??網美最愛八角螺旋狀階梯超有FU,塔頂360度飽覽湖光山色,很美喔~~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大盆菜推介|元朗圍村罕見炸門鱔乾 大埔街市燒臘店賣鹹雞鴨盆菜 養生素盆菜天然食材人手製作 臨近新年,各處地方都會推出大大小小的特色盆菜,由屋村食店到傳統風味,歷史中盆菜的起源大多數來自不同地方的圍村,每逢喜慶,村內鄰居都會聚集飲宴,桌上的盆菜更成為喜事的象徵。今次就為大家介紹5款特色盆菜,分別是...
八角 觀 景 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序剛過中秋節,眼看2021年還剩下三個多月就要開始進入2022年,然而全球仍受到疫情影響,大部份地區均未開放旅遊;在這種大環境下,無論到五星級酒店Staycation/ 豪華郵輪Cruiscation,亦或人均消費上千港元的fine dining菁英美饌,皆成了香港朋友一解煩悶的普遍景象。在佳節期間,好友跟貓兒相約到位於銅鑼灣商圈核心、雄踞香港柏寧鉑爾曼酒店 27樓的SKYE Roofbar & Dining,品味帶有日式風情的法國餐酒饗宴;結合了維多利亞港及維多利亞公園這兩大港島景緻優勢,SKYE Roofbar & Dining自營運以來(餐廳開幕至今剛好滿5年),便一直受到時尚港人歡迎,而英籍主廚Lee Adams和侍酒師Dolphin近期還精心策劃了一份囊括8道精緻料理(搭配8款葡萄酒和日本清酒)的wine-pairing degustation menu。趕在晚餐登場前,貓兒先來到戶外區,感受SKYE著名的海景午茶時光,由於晚宴套餐份量十足,此時貓兒只淺嚐了西班牙Bellota火腿牛油果三文治(佐Miso Mayonnaise,另加上薯條及小點),搭配特製調酒,感覺可說相當愜意,伴隨著維港海風徐徐吹來,實在令人好不快活啊(而這也是港島的景觀餐廳最為迷人之處)。
#香港柏寧鉑爾曼酒店
#SKYE_Roofbar_Dining
嚐好天台酒吧的三明治(佐四川風味薯條)與融合各地元素的調酒之後,貓兒回到SKYE室內用餐區,以當代法式佳餚為基礎、並融入日式料理精蘊的degustation menu也隨即登場。首道美饌吉拉多生蠔端出來時,煙霧繚繞的上菜秀,就讓貓兒獲得了視覺饗宴,蠔味細膩甘甜的Gillardeau Oyster,其鮮美的口感更是不在話下。美味的肥肝向來深受歐美饕客歡迎,主廚拿手的鴨肝料理濃郁醇馥,經由葡萄和可可(還有黑麥多士)的伴襯,嚐來層次交疊、滋味豐富立體;緊接著,兩款蝦肉料理依序奉至,首先上桌的是紅蝦與海膽組合(光看賣相就令人驚艷),融入紅蝦做成的餅皮,搭配Uni呈現出飽飫海味;而結合法式焗烤和日式天婦羅烹飪方式的加拿大龍蝦兩吃,嚐來一彈牙一香脆,讓味蕾同時獲得兩種滿足。
加拿大龍蝦、雞肉和牛排是今晚的3大主餐,SKYE主廚選擇新鮮本地平原雞作為家禽類菜式的主角,當主廚將烤雞端上桌之際,瞬間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將卜卜脆的雞皮和雞肝炒飯伴襯雞肉一同享用,口感簡直絕配,也完美地把前後的龍蝦與和牛銜接起來;經由45日鴨油熟成的澳洲極味和牛沙朗,採用木炭烤烹而成,口感外脆內嫩、肉味十足,乾式熟成牛排的愛好者尤其不能錯過。今晚另一重頭戲是甜品,甜點主廚以白巧克力配魚子醬千層酥,為wine-pairing degustation menu來個甜蜜收尾。值得一提的是:許多SKYE Roofbar & Dining菜餚所用到的新鮮香料,皆來自酒店頂層的「秘密花園」,主廚秉持著「新鮮永遠是最好」的原則,決定在酒店屋頂打造自家農場,因此許多香草和蔬果都是自家種植(確保新鮮安全,又兼顧環保),也讓這片菜圃在喧囂的港島都會核心~高樓大廈林立的銅鑼灣商圈裡,形成了一片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
八道式wine-pairing degustation menu內容:
Apertif 餐前小點,
Gillardeau Oyster/G&T/Cucumber/Balsamic(法國吉拉多生蠔/氈酒沙冰/青瓜 / 意大利巴薩米可醋),
Foie Gras/Grapes/Cocoa/Parfait/Monbazillac/Rye(鴨肝/提子/可可/芭菲/甜酒/黑麥多士),
Red Prawn/Sea Urchin/Lemon/Potato/Espelette(紅蝦/海膽/檸檬/薯仔/辣椒粉),
Canadian Lobster/Vanilla & Anise/Tempura/Butternut/Baby Gem/Jus (加拿大龍蝦 / 香草八角/天婦羅 / 黃金南瓜 / 寶石生菜 / 醬汁),
Ping Yuen Chicken/Baby Spinach/Chicken Skin/Foie Rice(新鮮本地平原雞/嫩菠菜/雞皮/雞肝炒飯),
Kiwami 9+ Wagyu/45 Days Duck Fat Ageing/Chard/Turnips/Aubergine/Kalamata Olives(澳洲極味和牛<45日鴨油熟成>/甜菜/白蘿蔔/茄子/卡拉馬塔橄欖),
Aneo 34% White Chocolate/Caviar/Basil/Feuilletine/Hazelnuts/Lemon(白巧克力/魚籽醬/羅勒/薄脆/榛子/檸檬),
Mignardises & Nespresso Coffee/TWG Tea
#SKYEhk #SKYEParkLane #ParkLaneHK #Pullman #ChefLeeAdams
八角 觀 景 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秋連假總是過得那麼快啊!沒錯我又廢了4天啊!
中秋連假除了烤肉之外還衝了一趟田尾,一直很想去田尾花園公路朝聖一下,連假我終於衝了~~不曉得大家去過了沒啊?!
一早7點多就出門,有事先查了想去逛的店家就是怕到現場不知從何逛起,這次主要在公園路上晃,因為早到幸運地停到了路邊的免費車位,此次公園路上的店家覺得 #合利園藝 和 #綠美農場 算是最好逛,合利是真的品項很多也很豐富,但分類上比較沒有統一所以我是有點走馬看花當做純欣賞植裁,綠美農場則是有近期很夯的觀葉植物,有和其他店家聊天田尾主要還是販售一些常見的盆裁、樹木為止,像是白水木、雞蛋花、果樹等,綠美農場因為環境的関係所以有較多的觀葉植物,至於價格上我覺得就沒特別便宜,大家自行比較囉!
逛了幾家後就衝去算是網美會愛上的 #菁芳園 啦!因為天氣真的熱到讓人吃不消,菁芳園裏頭的植裁都是又大又美,就連戶外也是隨處可以看到各式的大天使觀音蓮、彩葉芋等,真的是覺得去對了,餐點雖然是景觀餐廳的價格但是蠻好吃的,麵包好吃、餐點份量實在以這環境餐點來說很可以來走走喔!園區內也有販售少量的植裁可以挖寶一下,入園200元可以抵低銷而且有提供免費停車場。
快閃彰化田尾回新竹後還是忍不住來逛我們的愛店 #百木達花市 ,新竹的朋友真的就近逛百木達就很不錯,品項豐富價格標示清楚,而且老闆完全跟上現在的流行,觀葉植物和各式植裁品項應有盡有,蠻推大家來逛逛的喔!
PS下次有機會也想來去逛逛台中八角花市和三峽花市啦!
八角 觀 景 台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五大盆菜推介|元朗圍村罕見炸門鱔乾 大埔街市燒臘店賣鹹雞鴨盆菜 養生素盆菜天然食材人手製作
臨近新年,各處地方都會推出大大小小的特色盆菜,由屋村食店到傳統風味,歷史中盆菜的起源大多數來自不同地方的圍村,每逢喜慶,村內鄰居都會聚集飲宴,桌上的盆菜更成為喜事的象徵。今次就為大家介紹5款特色盆菜,分別是盛記麵家、知味棧、輝記盆菜、源苑家鄉盆菜和大力齋廚。
屹立瀝源邨的出名老店「盛記麵家」,除了令人食得出人情味道的粉麵,與及店內充滿裝置藝術之外,每逢冬天製作盆菜,更是壯觀的情景。這一位炒菜力道十足的老師傅,原來是個大人物——小瀝源村的村長楊九。自8歲起,楊村長已跟隨父親做煮食工作,當年圍村有喜慶,便會由其父親及叔伯做九大簋,就是現代盆菜的起源。雖然看上去將9道菜合而為一是簡單之事,但實際上要將原先9個不同味道互相配合,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加上香港天氣潮濕,這款多菜汁的食物就容易變壞,因此盛記盆菜只會在冬季限量出售。要說到盆菜的賣點,不得不提及每盆必有的3斤重磅豬肉,將豬肉燜至軟身後再啤水,加入了南乳、磨豉醬、八角、小茴香、五香粉等的醬料,再用上大量蒜頭燜多至少兩小時,豬肉軟身之餘亦保持爽口,成為了盛記盆菜的一大特色,加上盆菜由底到面有22款食物,例如芋頭、雞、鴨、豬皮、蘿蔔、腐竹魚丸、即炸門鱔等等,一個盆菜足夠12人的份量,非常適合新年及喜慶共聚。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31/Y4OPUG7BTRENDKHB2R7AHNCO3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盆菜 #元朗美食 #新年 #大埔美食 #沙田美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3apwn-ZlI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weZJoUQpXOrdzfQBC59INt6H5XQ)
八角 觀 景 台 在 Lei Lei 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鐵道園區
#國立台灣博物館
#鐵道
鐵道迷必朝聖、北門景點再加一!耗費近16年各界的努力推動及修復,「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7正式重啟,其中耗資2300萬打造的「鐵道動態模型」,重現1970至80年代台灣鐵路縱貫線電氣化及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還有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第3代台北火車站周邊場景,都在常設展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是台博館系統4大館舍之一,座落於台北舊城北門外,自20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的本部,更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達70年,直到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台博館負責修復與再利用成為博物館,終於在7/7開放。
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本體,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是台博館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的館舍。
目前鐵道部園區以「現代性」為展示定位,除了結合園區歷史背景與古蹟建築脈絡的「鐵道文化常設展」及「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之外,也針對親子觀眾策劃「蒸汽夢工廠」兒童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交通:台北車站 Z9出口,步行3分鐘可達/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步行2分可達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中文定時導覽 10:30、14:30
※每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逢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均照常開館
訂閱我 ▶ https://goo.gl/SqViNp
副頻道[蕾蕾TV生活日常] ▶ https://www.youtube.com/c/JNchannel
合作邀約: gwoking@gmail.com
----------------------------------------------------
搞笑狀況劇 ▶https://ppt.cc/ffAyZx
小蕾子搞笑日記 ▶ https://ppt.cc/faOeMx
微電影 ▶https://ppt.cc/fWJKxx
搞笑角色扮演劇場 ▶https://ppt.cc/fvgqlx
搞笑劇 令人傻眼的事 ▶ https://reurl.cc/j70mbn
親子互動遊戲系列 ▶https://ppt.cc/f1rV4x
自製洞洞樂系列 ▶https://ppt.cc/f0P1Tx
親子遊系列 ▶https://ppt.cc/fbe8Gx
蕾蕾TV每週二/週五 下午 上架新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2L-S30J7R8/hqdefault.jpg)
八角 觀 景 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園區歷史既古蹟修復常設展
訪問:鄭鈺琳 專案規劃師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是清代臺北機器局所在地,也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火車修理工業園區,後來更成為全臺鐵路交通的管理中心。1989年臺北新站落成,臺鐵總局遷出後空間閒置,2006年起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推動鐵道部轉型成為博物館園區。
園區中計有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防空洞)等六棟國定古蹟建築,皆於日治時期陸續興建而成。主建築廳舍落成於1920年,採用大量阿里山檜木,為「下磚上木」的半木構造建築,外觀為紅磚與白色仿石造的英國安妮復興(Queen Anne Revival)歷史樣式,與八角樓同為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在臺後期的代表作品。
鐵道部的古蹟修復工程自2014年1月開工,至2016年10月完工,耗時近三年,多樣的建築形式、構築工法亦增加了不少修復難度。本工程由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慶洋營造有限公司進行修復作業。工程期間亦多次邀請日本專家與國寶級匠師針對重點工法進行經驗與技術交流,為臺灣古蹟修復技術的累積,留下珍貴的一頁。
鐵道部古蹟展規劃了四個主題展間、六座數位導覽與二十處解體調查現地展示,呈現鐵道部的歷史風華與建築特色;並以修復紀錄的角度,帶領觀眾回到修復現場,一窺古蹟修復過程的匠師身影、工法技術與修復思量。關於鐵道部古蹟建築的種種精彩,等待您親炙現場,細細發掘。
主題展間
呈現有關鐵道部歷史變遷,建築特色與修復過程的相關展區,包含「園區歷史展區」、「立體石膏飾展區」、「金庫展區」、及「古蹟修復展示工坊」。
1. 園區歷史展區
鐵道部園區,是清代臺北機器局所在地,也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園區。透過模型、動畫影像和互動裝置的展示呈現,引領觀眾回顧這段流動的歷史。
2. 立體石膏飾展區
這裡有園區最精緻華美的立體石膏裝飾。想知道修復團隊如何將完全脫落的天花板,恢復成原初精緻的模樣,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區。
3. 金庫展區
鐵道部修復過程留下的物件與歷史文物,都封存在這裡。
4. 古蹟修復展示工坊
修復工地的角落裡藏著什麼精彩故事?怎樣的妙手,讓老建築重現了昔日風采?讓我們重返修復現場,一窺鐵道部古蹟修復的日常。
數位導覽
藉由數位導覽認識鐵道部各棟古蹟的背景故事,如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及戰時指揮中心。
解體調查現地展示
古蹟修復的第一步,就是解體調查。每一個遺留在現場的蛛絲馬跡,都是修復的線索。讓我們知道建築物原本使用的材料、工序、工法,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時空背景。找找看,這些線索隱含著什麼樣的訊息?
粉絲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鐵道部園區)
住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0X6fA89Dg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