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110/8/3自由發言議題
【台61延伸台南至高雄】
路是我們通行的基礎,橋是加快通行的延伸,也是便利的保障。2等7號道路、曾文溪大橋以及台61延伸台南至高雄,清華任內5屆議員積極爭取,打通交通任督二脈,發揮曾文溪大橋最大的交通效益。清華於去年8月曾召開【爭取西濱快台61通過台南到高雄】記者會,籲請市府高瞻遠矚,積極向中央爭取規劃台61線沿伸通過安南區、安平區、南區路段通往高雄,兼做台南市的西外環公路;去年11月交通部已核撥2000萬做路線可行性評估,高雄市也在爭取延伸到援中港。曾文溪大橋中央已正式拍板定案,目前正在規劃設計中預計115年完工,清華希望曾文溪橋應該朝向觀光大橋方向打造,藉此推廣曾文溪河畔之美,此外也要求市府現在就必須先規劃預留引道與延伸路線銜接口處,不能到時候橋歸橋,路歸路,又要重新打掉銜接。
【增設安南消防分隊】
安南區目前為台南第二大行政區、人口數排名第二、區內多個工業區,而在近年安南區飛快發展,建案、大樓以及人口更是激增,但安南區的消防量能長期未增強,以目前量能難以應付未來的發展趨勢。清華強烈要求消防局盤點安南區土地,增設安南消防分隊、增加消防人力,此外逐年編列預算強化消防裝備與救災車輛,以守護安南民眾的公共安全。
【天馬電台活化使用】
天馬電台是國際上獨一無二的廣播建物,其播音覆蓋面積多年來居全世界第一,是值得極力保存的國際古蹟。電台自從搬離至今長期招商未果缺乏管理維護,近期印刷廠文創園區更是與在地文化歷史毫無關聯。清華建議市府,台活化使用可參考水道博物館,將天馬電台舊有設備,以博物館形式保留展出,成為具教育意義的地方,既有建築物部分除了可以成為博物館也可以成為文化館,展覽安南區各地特色文化,讓民眾深入了解安南區的特色,更能成為特色販賣部販售安南區農漁產品、美食料理等,形成文化產業鏈。電台閒置空間可以融入滯洪池功能,防範本淵寮、海尾低窪地區淹水,加強環境整理、植物景觀設計、增置親子互動區域與休閒遊憩設施,形塑安南區特色都會公園,更可以解決安南區公設不足問題。此外於周末假期時,腹地能舉辦市集以及活動,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城西焚化爐原址重建】
掩埋台江國家公園城西焚化爐原址重建,將重蹈覆轍成為下一個龍崎事件?城西垃圾場處理用地緊鄰台江國家公園,僅一線之隔,旁邊為管制區其中北汕尾濕地景觀區、及七股重要野鳥棲地區等,為無法以人力再造之特殊自然地理景觀,嚴格限制開發行為之地區,而台江國家公園中有2處國際級濕地、2處國家級濕地、4處野鳥保護區、6處特別景觀區,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與生態,如今城西焚化爐原址重建非但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估,甚至以不完備的公聽會偷渡。清華強烈譴責市政府輕率的作為與環保脫節的態度,地方已有熱心環保人對於如此荒謬的作為,將提出行政訴訟,甚至不排除發動地方性公投,讓地方多數的民意決定並守護寶貴的環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時全港單車徑合共總長223公里,等於行車道路長度1成半。政府10年前曾提出打造一條連接新界東西,環長82公里的「超級單車徑」,但至今竣工遙遙無期。加上5萬7千個公共單車泊位,與單車徑一樣主要分佈在新界、將軍澳及離島。九龍及港島區嚴重缺乏單車配套,要在全港發展單車系統有甚麼侷限? 香港大學城市規...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市都委會第92次會議 活化公有土地 擴增產業用地 加速公設解編還地於民
隨著Covid-19防疫三級警戒降級,隨著Covid-19防疫三級警戒降級,很高興多數委員一改線上視訊方式,如常參加會議,感謝委員協助,順利審議通過:左營洲仔村清水宮廟前廣場用地變更、左營國中舊校地及衛福部南區兒童之家土地都市更新、擴增和發產業園區廠房用地、鳳山醫院部分機關用地解編等4案,可為疫情逐漸解封的高雄,增添發展動能。
#保持左營洲仔村清水宮寺廟完整,尊重在地宗教文化發展
清水宮部分廟簷、階梯及龍頭扶手,因位於廣場用地,於本市第66期自辦重劃作業,遭遇拆除疑慮,現調整廣場用地位置,在未減少公共設施用地面積情形下,保持清水宮完整性,讓傳統民俗信仰與城市開發共生共融;同時考量洲仔村部落
其東側及南側道路,前於98年變更為住宅區時,以繳納代金方式辦理變更負擔,現已納入重劃範圍,故取消代金繳納,免除雙重負擔,更符公平。
#活化左營國中舊校地,放寬土地使用限制並劃定都更地區
左營國中前於96年遷校至曾子路文中20,且鄰近的衛福部南區兒童之家,也預計於今年8月搬遷至楠梓,為使閒置的舊校地轉型為觀光發展用地,用以帶動蓮池潭風景區觀光發展,已於103年公告實施將學校用地、社教機構用地變更為觀光發展特定專用區、公園用地等,並將前述將近6公頃土地,以大眾運輸導向結合都市更新策略,檢討變更為商業區、公園用地,並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
經過整體規劃後,將前開土地調整為可建築發展用地,除增進市有資產活化效益,也因鄰近國道10號、高鐵及台鐵左營站,具有交通便捷之區位優勢,將成為鐵路地下化後都市機能縫合的重要節點;為維護開發基地周邊水岸視覺景觀穿透性及微氣候通風機能,將其納入都市設計審議地區,未來開發時建築物應維持適當棟距,兼顧蓮池潭周邊徒步區人行視野,能為城市塑造出尊重地景風貌的宜人水岸景觀。
在城市開發的同時,我們也不該犧牲人本自然的追求,市民朋友們所關心的珍貴紀念樹木保存議題,已由市府農業局受理民眾提報,啟動調查、認定程序,未來如經高雄市樹保會審議通過,指定為特定紀念樹木,開發時也會依相關規定予以妥善保留保護。
#檢討和發產業園區土地使用分區,擴增0.62公頃產業發展用地
快速發展的和發產業園區,租售率已高達99.8%,(廠房區用地85.7公頃,已租售85.5公頃),將台電公司位於大發基地內東南側,現已無使用需求的電力事業用地,變更為廠房用地,將可釋出0.62公頃土地,滿足廠商租地需求。
#鳳山醫院部分公保地解編,市地重劃後無償取得0.12公頃停車場用地
鳳山醫院機關用地,尚有約0.35公頃私有地未取得,且衛生局已無用地徵收計畫,在兼顧私有土地所有權人權益與鳳山醫院未來發展雙重考量下,將私有地解編變更為住宅區,並透過市地重劃方式開發,市府將可無償取得南側約0.12公頃停車場用地,作為醫院停車空間,並將公共設施保留地還地於民,落實民眾財產權益之保障。
#尊重左營洲仔村在地宗教文化發展
#閒置公有地活化再利用
#擴增產業用地
#公保地解編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對摩天樓有種無可救藥的癡迷。如同歷史上許多知名的建築師,他們都認為摩天樓是人類戰勝自然環境的一種象徵。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樓,不但令人感嘆文明的偉大,更是有種人定勝天的成就感。會選擇讀這本《世界是垂直的》,有相當原因是我對高樓有種癡迷,更因為對當代都市的地下建設感到十分興趣。
圖文版:https://reurl.cc/Enj8A0
作者寫道,都市規劃已經成為一門當代的重要學問,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學者針對都市進行設計及提出相關理想,但這些終究是屬於都市地圖上的平面思維,關於立體思維的都市規劃及思考理論,卻鮮少出現在主流媒體視角中,甚至經常被大眾所忽視。也因這緣故,他創作了《世界是垂直的》,希望能讓讀者們理解當代都市已經由平面變成了立體。
本書涉獵的範圍甚廣,從天上的人造衛星、轟炸機、無人機,到地上的電梯、摩天樓、棚戶貧民窟、豪宅到地下的地窖、碉堡及地下道,都在本書範圍之中。
不過也因為涉獵的範圍過廣,讀者若無相應領域的知識,讀起來的片段感很重。如衛星、轟炸機、無人機等篇章,牽涉到大量軍事戰略相關的知識。雖然這些篇章最重要的,便是衛星科技帶來GOOGLE MAP等科技軟體,替人類文明掀起從未有過的革命性思維。但這畢竟是人們普遍能認知到的改變。相對於轟炸機、無人機等軍事器械,常人能有所感觸的甚少。這篇章讀了除了感到自身不足之外,便是領會到原來這些飛行器已然成為都市規畫的一部分。
地下篇章,相對來說有趣得多。書中當然沒有忘記得到,曾經的冷戰時期,各國都因應核戰爭的可能爆發,於當時興建了眾多深埋於地底的設施,只為了能在核戰爆發時躲過一劫。但於當代早已沒有核戰威脅的社會來說,地下建設的誘因已然改變。書中以倫敦為例,指倫敦因為地價過高,加上挖掘技術的普及化,大批既有建築申請開挖地下室,最大的原因便是地下室的單位空間成本,遠低於土地購置或另興建高樓。此外關於各國大肆開發地下設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航太技術的發展,導致衛星變得普及,因應保密及情資安全的需求,地下設施的開發變得勢在必行。地下篇章對我來說雖然有趣得多,但與我期待的內容稍有落差,我最為期待的是作者多談論關於交通、水電管線及地下聚落的內容。
真正讓我最滿意的,便是地上的高樓篇章。本書將高樓分作三個次類,分別為摩天樓、高樓住宅和電梯。本書提及摩天樓的發展,仰賴於營造技術及混凝土材質的創新。摩天樓的發展,除仰賴於19世紀礦業開採的金源之外,更與礦業使用的液壓升降機及相關機械相關。
事實上,就齋主我個人認識。摩天樓之所以被人類發明並持續發展,更重要的原因是交通科技的創新,導致通勤時間下降。倘若人類今天有足夠的科技水平能建造高樓,但這些高樓內的空間終究是必須要用於經濟生產。人人都知道摩天樓的發展最早始於芝加哥,建於1885年的《家庭保險大樓》,樓高42公尺,10層樓。這樣一棟辦公大樓,若都市沒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或交通設施不夠完善,很難維持其全速運作,畢竟辦公室裡總要有人上班,上班族也不可能住在公司隔壁,若沒有足夠完善的都市建設,很難達成摩天樓的經濟條件。芝加哥當時能夠興建這大樓,有相當原因是1870年代時曾多次因為木造建築發生大火,才促成以新材質建設大樓的契機。
摩天樓,早期讓許多建築師和社會學家,認知這是解決都會區土地不足,並能有效提供市民住房的解方。說到這事情便覺得有趣,早期學者們認為摩天樓的出現,將導致都市人口密度大幅上升。這是個很好理解的思考邏輯,畢竟以前1層樓住3個人,現在10層樓不是能住30個人嗎? 結果並不全然如此。地價高的土地並未因為空間的解放而導致地價下跌,反而因為地點絕佳之故,地價上漲。而住宅人口的空間密度也並未因此降低,高價住宅內有著經濟實力更雄厚的人,購買大量空間個人使用。地價高的地段,人口密度反而變低。而地價便宜的低總價高樓內,確實如學者所說的擠滿了人,單位空間密度上升。
於是便有聲浪表示,如果摩天樓確實能解決住房問題,政府更應該要興建足夠多的高樓社會住宅,提供給相應的弱勢或青年居住。初期這方案被實行,直到人們發現其惡果,這些高樓社會住宅隨即成為都市毒瘤。最大的原因便是高樓建築的維護成本極高,高樓層的區域需要比低樓層用更高的消防及安檢規定維護,而這些維護的成本並非是弱勢或青年得以負擔,多數政府也不願負擔這些高昂的成本。其實這在台灣就有案例,台北市的西寧國宅,早期便是政府為了經濟弱勢而興建,但最後的結果便是維護成本不足,導致外部髒亂不堪,內部管理不佳,甚至變成台灣著名的靈異地點。
書中提及即便是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內的住戶,也不見得願意負擔其住宅公共設施的鉅額維護成本。哈里發塔內有千戶公寓住戶,以2013年算,擁有一戶100萬英鎊的住戶來說,每年要付出的管理費高達15萬英鎊,而這些費用大部分用於維護健身房、休閒中心等設施。
自政府認知到高樓社會住宅可能無法應付鉅額的維護成本以後,施政思維便轉向為興建高度較低的社會住宅了。這點其實台北市也是如此,除了幾個較為高級的社會住宅之外,那些提供給弱勢者居住的社會住宅,大部分是樓層高度較低的建築。
書中真正讓我驚豔的是電梯篇章。台灣關於電梯的叢書甚少,很少有書籍專門討論電梯發展,即便是營造業相關的書籍,也對台灣電梯的普及甚少提及,但齋主我對電梯有種無可救藥的迷戀。
我們都將電梯視為大樓的設施之一,鮮少將其當作都市的交通建設一環。這概念是好多年前曾在某個建築紀錄片中學到的。如所有人知道的一般,超高樓層建築的電梯肯定需要分流分層,很多重要的樓層被當作轉乘站。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將單一電梯視作單一地鐵路線,而轉乘樓層視作轉運站? 哈里發塔擁有57部電梯,常駐人數數萬,用水量巨大。其實比很多小型都市的機能還要充足,電梯也當然能被視作交通建設。
過去,我曾認為電梯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假設人類建設出了數千公尺的建築,也應該能建設出相應高度的電梯。但本書作者對電梯的認識,卻打碎這現實。當代電梯發展的瓶頸,在於電梯井和鋼纜兩個要素。一具用於400公尺電梯的鋼纜,重量高達18650公斤,就算將材質替換為碳纖維,也需要1135公斤。這中間需要考量因素甚多,包含機電系統的負重及負荷、鋼纜的體積、電梯井於樓層內的面積占比等,都限制電梯的無限延長。
《世界是垂直的》一書內容眾多。我替自己的所知過少,導致部分篇章的內容只能單純吸收,而感到遺憾。但本書就算只是單一篇章,讀起來也足夠過癮。何況對我這個科幻迷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你跟我一樣,對高樓建築、地下設施或科幻題材感興趣,我想即便本書不是每個篇章都能讀通,針對特定篇章也能獲得足夠多的知識。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時全港單車徑合共總長223公里,等於行車道路長度1成半。政府10年前曾提出打造一條連接新界東西,環長82公里的「超級單車徑」,但至今竣工遙遙無期。加上5萬7千個公共單車泊位,與單車徑一樣主要分佈在新界、將軍澳及離島。九龍及港島區嚴重缺乏單車配套,要在全港發展單車系統有甚麼侷限?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教授周江評指,香港的歷史背景是單車規劃的一大限制。他說:「香港最初是一個貿易港口,城市規劃以貿易為先。」因此,起初城內建設及道路設計,均旨於促進貿易,只考慮殖民地人士的需要。不少舊區並沒有足夠的基礎建設予行人及單車使用者。周教授強調,香港空間小,舊區及鬧市的道路狹窄,要發展單車系統,就要考慮如何騰出額外用地。就繁忙城市新增單車建設一舉,其他國家亦有不同方案,例如美國紐約按地區需要設不同的單車道,包括在馬路上與汽車共用的車道、在馬路旁加劃不設緩衝區的單車線及具保護設施的獨立單車徑。在哥本哈根,當地亦築有單車專用天橋,提高單車流動速度,同時減輕單車對地面交通的壓力。在香港,亦曾有政黨倡議,可參考國外例子,考慮到香港地少的限制,可先在馬路試行單車優先的共用車道。但周教授就認為,做法只適用於非繁忙時間。他解釋:「在港島也有部份路段,經常看到單車的蹤影。我們可從那些路段做起,在假日及平日非繁忙時間,劃出單車共用的路段。但鬧市的繁忙時間,交通本來已十分擁塞,要再加入單車共用車道,並不可行。」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單車 #單車徑 #單車友 #港島 #九龍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VbGW6y65b4/hqdefault.jpg)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陳永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農曆年後,「 安和花市 」因承租者和高工局的租金糾紛、及高工局橋樑耐震工程等因素,宣布歇業。
今日6/8(三)下午2點,由城鄉發展局科長主持之「 本市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審查會議 」中,邀集各局處室針對新店安坑地區花市之申請,討論主管單位確認、交通評估、鄰近停車收費及空間規劃之法規限制等議題。
結論、以修正確認後複查,以持續推動花市規劃之順利完工。
讓新店大文山區的鄉親朋友們,擁有自己的一處香草花園 ^_^
期待花市落成
大家辛苦了!
《 參考資訊 》
安坑有好報 - 好消息!安和路花市即將復業
https://goo.gl/nvADR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mM0ZCC_B3c/hqdefault.jpg)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1)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內政委員會針對台中中區都市更新問題質詢內政部蕭家淇次長與財政部。林佳龍指出,精省後,省有財產移轉為中央部會,多數財產移撥後與地方整體發展脫節,財政部應移轉原屬省府財產所有權予地方政府,或盡速無償撥用原屬省府之不動產用地予地方政府管理運用。
首先林佳龍質詢蕭家淇,過去省府用地移轉給中央後,中央只是管理,尤其在縣市合併後沒辦法配合都市整體規劃,阻礙都市的發展,例如台鐵高架捷運化後,台中火車站前面干城用地市政府無法管理運用,配合其他中區做整體的規劃。蕭家淇也同意,「市政府沒有這塊地很難做整體規劃」。
林佳龍問蕭家淇,台中縣市都合併升格了,相當過去的省政府,當時省府的財產與土地是不是應該要移轉至地方政府或無償撥用讓台中市做整體規劃運用?蕭家淇表示,在88年張溫鷹當市長時就爭取過了,中央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當時沒有同意,由地方政府來管理效果是比較符合地方的需要。
財政部表示,干城重劃區國有土地很多,台中市的發展主要偏向西區,那個地方沒有發展,去年有兩塊地已經標售出去了。
林佳龍指出土地要活用,財政部把好好干城八公頃精華的用地,像切豆干化整為零標售出去,造成都市發展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財政部這種說法是倒果為因,干城那塊地沒有發展是因為中央政府的土地使用限制讓台中沒有辦法做整體的規劃,導致土地荒廢、閒置甚至被賤買掉,這一區是台灣第一個市區改正區,中央政府竟然把寶地當作隨便的工商用地?!
林佳龍再問財政部,贊不贊成干城這塊地交由地方政府來整體開發?財政部回答,要看台中市有沒有需求。蕭家淇表示,政策的方向是絕對贊成的,但涉及那塊地不是公共設施用地,財政部一定要有償撥用,必須透過修法才能無償移轉。 林佳龍說他即將來提案修法,五都升格後,直轄市政府的都市重新規劃及整體發展需求日殷,行政院應移轉或無償撥用原屬省府之不動產用地予直轄市政府,以利各直轄市之健全發展。
林佳龍強調,省政府佔據非常多的地,現在台中市升格要有升格的配套。針對最近內政部都委小組通過台中火車站前面台糖、建國市場、國防部的南京新村等規畫改為廣兼停,林佳龍曾經質詢過交通部,台鐵表示政策上可以支持,但交通部要求有償撥用。林佳龍提出一個構想,若台鐵希望換地,就可以用干城的地來跟台鐵交涉,讓台鐵有出路,像跳棋一樣,讓整個土地的開發就活起來了。蕭家淇表示同意,台鐵前的土地變更為廣兼停,從車站發展來看是比較正面的,若這種做法是做最有效利用,並可結合鄰近的中區發展。
林佳龍表示,火車站前面結合中區,加上旁邊的干城與台糖地,大中區的概念就出來了,政府應該要以政策引導法令,法令引導行政,並反映在預算上,林佳龍將會提出相關的修法。林佳龍要求內政部提出這項政策的研議意見,提交報告給他本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9lzctSxbA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_68ZUBT7zlJCE7CX3UrT-q5qiA)
公共設施用地使用限制 在 吳樂天講古傳奇人物廖添丁精彩片段#捷運#中和新蘆線#士林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