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湧而出的感受,感同身受的眼淚!】
要別人明白自己委實不易,因他們未必有和你相同的經歷;即使有,隨著彼此性格、價值觀、處事方法和對人感情不同,往往未必能感同身受;但我想告訴這位伯伯,我明白你!我真的明白你!因我曾和你有過共同的經歷,且我和肥媽相比你和太太所經歷的,發生得更早、經歷得更長、血淚流得更多!
老人家被送進公家醫院的可憐和可怕,最初源自我大學畢業後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時候!那時院舍正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旁邊,院友出現甚麼發燒、氣促、疼痛、昏迷統統會電召白車送到醫院!病徵輕微加上本身體能較好的,相對不用承受太大的痛苦;因他們仍能自行吃飯、自行上厠所,不用靠別人幫助;反之那些本身行動不便、身體力弱、大小便失禁、需用鼻胃喉管飼、又或嚴重認知障礙的,則完全慘不忍睹了!
先是「壓瘡」,基本上,超過一半卧床長者出院時必帶同褥瘡出院!那時每逢有院友出院,護士第一時間就是檢查其身上有多少個壓瘡需要洗傷口?副院長曾盲目地說:「出返嚟屁股多數都爛!」我看見公公婆婆們紅腫破損的傷口,有些更要定時側卧床上用燈照傷口;不只屁股,腳踭也是重災區;我的心會很酸很難過!但我除了多點往探望他們,唱歌給他們聽、畫畫氹氹他們,基本上真的愛莫能助!我,只能提醒他們的家人多點來院舍探望他們,貼些合照在床頭,和他們談談天,幫他們按按摩!
最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SARS的時候,那時全港醫院禁止探訪,我們院舍也謝絕探訪!事緣當時我們院舍有三位職員(1位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院舍兩邊走的物理治療師+2位起居照顧員)中招,頓時大家人心惶惶!最慘的是院友不適依然要被送往最鄰近的急症室~威爾斯,而威爾斯又是第一間大爆發的醫院!結果,當時很多院友有入無出,他們的死因未必直接寫著SARS,但在醫院離奇離世卻是鐵一般事實!那時我負責每月報數予社署,每多一個月有8位院友離世!我亦曾收過一位沙田醫院的護士來電通知我:「蕭伯剛過身,死因不明,但我們必須盡快將他的遺體進行火化!」
進了醫院可平安回來的,其實也算不上是平安,因大多帶著褥瘡回來洗傷口!最深刻的兩個個案是:一位本身乾淨企理、注重儀容、平日穿著恤衫西褲的伯伯,留院一個月,出院時再走不動不特止,兼變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全臉鬍子之餘,身上散發著酸臭味!
另一位失禁婆婆留醫過半月,出院時腳踭手踭全損,屁股尾龍骨對下那個褥瘡深可見骨!大到可以塞入一個BB的拳頭!這個傷口足足洗了半年,又替她敷骨膠原,最後才漸漸癒合;但身心那些傷痕,卻永遠成為烙印!
2005年9月8日(四),肥媽隨老人中心外出參觀時突然中風倒下,被白車送進聯合醫院;之後十四年四個月零廿二天,曾因不同原因被院舍電召白車送進明愛醫院多次(最多是因發燒);每次肥媽被送進醫院,我除了淚流滿臉,心也會淌血不止!因我知道,肥媽除了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在病房裡連最基本的尊嚴也會被褫奪!大家如果一直有伴我和肥媽抗戰,應大致知道肥媽當時的苦況(不知道的,可看看我那篇置頂文章);簡單說,最刻骨銘心、多次經歷的痛苦如下:
1)個別員工態度很惡劣,說話用詞很難聽,動作亦十分粗魯!病人躺在床上不能說,但家屬的我是清醒的!但清醒又可做甚麼?你只能搖尾乞憐、婉轉地哀求他們善待病人一點;如不是太過份,你永遠不敢正式投訴,因你知道,投訴不但不會對病人有好處,且有機會累他更傷!「肉隨砧板上」這道理,你不是不明白吧?
2)不定時替病人轉身和換片,衣衫盡濕不會替其換衫,相反,為方便換片,雙腳冰冷亦不會幫其穿褲!只能套著那件又硬又皺的白布睡袍,上熱下涼的任人魚肉!
3)篤手指驗血糖,大大力篤不特止,未完全止血就離開,結果十隻手指頭全部瘀青,且有大大小小多點乾涸的血跡!
4)鼻胃喉則最令我心痛和擔心!更換胃喉,喉管在喉嚨打了個大圈,仍照舊幫她上了三餐奶!到我們傍晚探病時間發現,還推說沒有問題!上奶時床頭不較高、上奶期間可走進來說幫她換片、上奶後未到半小時就較平床板幫她轉身、甚至上奶前用60cc大針筒抽取胃液作測試時扯得太盡太大力,導致肥媽胃出血!!!!!
5)探病時間就更令人哀傷和無奈!有時遇著一位態度友善一點的護士,會體諒家人的擔心和親自前來協助照顧的好處,通融妳中午派餐期間前來探望一小時!但我亦遇過一位肥胖惡死姓葉的女護士,態度惡劣地對我說:「妳阿媽插胃喉,駛鬼妳餵呀?我話唔俾探就唔俾探!上次個ward同事俾妳探係佢嘅事!呢個ward係我話事!我話唔俾就唔俾!妳好同我盡快離開!」那時是凌晨兩時多,肥媽剛被推上病房!
6)肥媽的血管本身較難找,每次抽血已不易;打雙標靶十六次,令其血管傷上加傷;但醫院病房護士硬要幫她三天換一次針豆,說防感染指引這樣說!
2017年9月,肥媽半邊身突然不能動,疑第二次嚴重中風!但明愛醫院說她沒事,堅拒替她再作腦部檢查,我心急如焚唯有向私家腦外科醫生求助,約聖約翰救傷車,陪同肥媽由明愛醫院病房短暫離開數小時到仁安醫院照MRI!
明愛醫院護士最初不但不肯幫我約車不特止,還在翌日朝早我帶肥媽往仁安醫院時,把她手上的針豆拆了又打,打了又拆!MRI結果顯示,肥媽腦幹再度嚴重中風,仁安醫院ICU費用我負擔不起,唯有即時帶肥媽回明愛醫院!
回到病房,我哀求護士保留仁安醫院剛替肥媽打的新針豆(因這已是一天內已第三個針豆),她們不但不肯,且罵了我一頓!結果要我向醫生反映,她們才黑面就範!可悲的是,保留了當晚和翌日,第三天就說一定要拆了更換,我阻止不了;結果那個女抽血員弄傷了肥媽四次也不成功,害肥媽左右手多貼了四塊膠布!之後換了另一位護士來,試了兩次才能成事;但肥媽和我已經淚流滿臉,而這令我氣憤的記憶,亦永遠不會磨滅!
我常在想,醫院是救人的地方,為甚麼這麼可怕?肥媽2017年第二次急性中風,院舍幫我召白車,我陪她進醫院,在急症室可以將肥媽丢在觀察區八小時也不替她照腦素描!連第一位看她的急症室醫生也擔憂的前來看過她兩次,但也愛莫能助!不是因為我當時影了一張照片發給報館被她們發現,肥媽也不能在凌晨十二時十五分,呆躺八小時後,終被推往放射治療室照第一張腦素描!
要寫在公家醫院所經歷的血淚與辛酸,我想我可以出版兩本書!須不要忘記,我除了照顧肥媽逾十四年,也從事了安老服務社工逾二十年;雖然我只在安老院舍工作了七年零八個月,但我擔任了外展社工隊長近十一年;我陪同過無數獨居兩老長者接觸醫院、進出醫院、永別醫院!
今年,疫症重臨,我最心痛的就是住在院舍的長者;被逼和家人隔絕是第一痛、被逼送進醫院受苦是第二痛、離世時孤伶伶一個是第三痛!而第三痛,傷得更深的是長者的家人,箇中的遺憾與傷痛,不是當事人和過來人,將永遠不能體諒和明白!這種和親人隔絕永別的傷痛,將永隨家人一生,成為躺進棺材的陪葬品!
人一生的命運,無人能夠掌握;但離世前的經歷,則可事在人為;假如大家都能「將心比己、感同身受」的代入受害人身份看看,世界就會少一點委屈遺憾的眼淚、少一點抱憾終生的哀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免不了遇上大大小小的「意外」,甚至會打破平淡幸福的生活,胡太劉倩萍(Cindy)就自嘈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突如其來的中風 時光倒流回到2012年一個聖誕假日的早上,Cindy原本仍沉醉在夢鄉,卻被丈夫的嘔吐聲弄醒,原以為他是腸胃炎,...
公立醫院自行出院 在 膠膠的姑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
你好,我們是一班早產兒父母
就行政長官昨日對醫護罷工的言論 寫了一封公開信
希望透過你 將公開信 及相片 發給全香港人
希望能借用你的平台廣傳開去
謝謝你的幫忙
早產爸媽撐醫護♥️
一群早產嬰兒父母致全港市民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曾經和正在陪伴我們至愛的早產嬰兒經歷生死邊緣的父母,我們強烈譴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所發表「醫護人員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未能得到適切照顧」之言論,並作以下回應。
我們當中部份父母的子女現時仍然留醫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加護病房(SCBU)和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接受治療。即使已出院的嬰兒,大部分還有數之不盡的醫院覆診期,需要經常出入公立醫院。雖然醫護罷工對我們及子女確實有直接影響,但我們仍然堅定地支持醫護罷工!因為醫護罷工所爭取的全面封關,是為了守護他們服務的香港人,一日不全面封關,不能堵截病毒源頭,不但不能集中資源對抗疫症,而且還會令社區爆發大規模感染風險大增,導致原本已不勝負荷的香港醫療系統百上加斤。醫護罷工不是逃避什麼責任、害怕什麼感染,而是為了拯救香港人,這些我們都十分了解及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的記者會中,不盡不實地聲稱醫護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運作,刻意誤導公眾及企圖轉移視線。實情是行政長官以及特區政府,試圖利用早產嬰兒及其他需要深切治療的嬰兒之安危來誤導香港市民,令市民錯覺有新生嬰兒會因為醫護罷工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及照顧,此等說法實在可恥!
讓我們把事實告訴大家:現在最令早產嬰兒處境嚴峻,並令我們這群父母極之擔憂的,是武漢肺炎疫症的急速擴散!偏偏政府沒有盡力為我們的孩子把關,遲遲未落實全面封關,令我們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上升。除了父母,在孩子們住院期間最用心愛護他們的,就是前線醫護人員。還記得在孩子住院時,會有醫生護士們自稱為孩子的「契媽、契爸」,對所有的孩子都愛護有加,甚至因他們的一些小狀況,比身為父母的我們更為緊張。無論工作有多繁重,身軀有多疲憊,仍願意每天為父母解答問題、指導我們更懂照顧孩子和減少擔憂。正因愛子心切更懂一天不全面封關,社區感染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加劇,越多隱形病人,在醫院裏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就會越來越高。抗疫工作迫在眉睫,惟特首多次拒絕聽從專家建議,甚至拒醫護罷工前的討論會於門外,他們才在無可奈何情況下,逼不得已冒著犧牲自己前途的風險而進行罷工爭取全面封關。
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內大部份病患都是因為早產出生時器官發育未完善,以致心臟、腸臟及呼吸系統,尤其肺部,會較一般嬰兒虛弱。因此,就算只是很輕微的感染,病情也會急速惡化,直接危害他們的生命。一旦有醫護人員或探望的父母本身已受感染,孩子們更危在旦夕,要以他們虛弱的小身軀與病魔搏鬥。而我們這群父母,則擔驚受怕,怕自己會把病毒帶入病房。每天進入病房前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進行消毒,穿上保護衣物及口罩。現在甚至連觸摸自己的子女都不敢,生怕萬一自己成為隱形帶菌者,會不慎把病毒傳染給嬰兒。醫院縮短甚至取消探訪時間,也是希望減低小生命受感染的風險。我們雖然萬分不捨,但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弱小嬰兒,我們亦深信病房中的醫護人員會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的孩子。可是政府一直拒絕全面封關,疫情如今已經在社區擴散,這些弱小的生命以及全香港人已成為政府傲慢態度及不作為的賭注。
就算已出院的早產嬰孩,亦需要常常出入醫院接受各種跟進檢查及非常重要的覆診,例如早產嬰兒眼檢查、腦部超聲波、心臟超聲波、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等的跟進。亦有很多已出院的早產嬰孩,只要一旦感染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入院霧化,嚴重者更需要插喉幫助呼吸,試問如不全面封關,令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在社區大規模爆發,醫院裏滿是隱形患者,我們怎敢帶孩子去醫院?可以怎樣保護這群生命小鬥士?
事實上全港的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已經出現至少兩宗因為內地父母隱暪情況或提供虛假資料的懷疑個案,情況確實嚴峻。
東區醫院一名雙非孕婦誕下三胞胎,刻意隱瞞曾到內地醫院就醫。雖然後來確診為普通肺炎,但若該名孕婦真為武漢肺炎病人或帶菌者,產前病房的同房病人及醫護人員均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為其進行手術的醫護人員亦有機會受到感染。雖然未有證據顯示武漢肺炎能經母體傳給嬰兒,但存有病毒風險的嬰兒就與我們的早產嬰兒同一病房中,著實令我們一眾早產父母憂心不已。
另外,聯合醫院一個發燒男嬰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期間,該男嬰父親隱瞞其內地醫護身份,以及曾在武漢肺炎爆發後於內地醫院前線工作的實情。若該名父親為帶菌者,由他踏入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開始,住在同一病房內的早產嬰兒及病房內所有醫護人員均承受着被傳染的風險。弱小的嬰孩在武漢肺炎的陰霾下,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現時尚未出事,只是萬幸,理應立即行動,堵截源頭。
此外,由昨天起,香港已經出現多宗香港本地人傳人個案,接着幾天確診個案只會不斷增加。武漢肺炎已經開始在社區爆發,香港的醫療資源已長期捉襟見肘,怎能有效應付每天過萬名內地入境人士? 多位專家已經警告若不全面封關,香港會變成第二個武漢,那政府是憑什麼理據維持多個關口開放?特首辯稱封關是歧視,國際間已用行動說明並非歧視,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須及果斷措施!難道讓隱形病人在香港四處走動流竄,甚至瞞報病歷及背景,大增社區傳播風險,就是上策? 難道為了這些不負責任的外來病患者,香港七百多萬人,包括我們的早產嬰兒及前線醫護的性命,就可以忽視?
當政府未能確保外來病患如實相告背景及外遊紀錄,全面封關是唯一可以保障我們的早產嬰兒、醫護以至全香港人的方法。只有減少外來患者及帶菌者湧入,醫護才有足夠人手照顧病患,否則杯水車薪,香港醫療系統必然崩潰!所以我們相信醫護!支持醫護的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人員並非想逃避,而是以死作諫,希望政府救救香港人,除了我們的嬰孩,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的媽媽也曾在鬼門關徘徊,亦是由醫護人員盡力搶救才把我們性命拉回來。為何我們都是公立醫院的服務使用者但仍支持罷工?全因我們相信醫護,從17年前的沙士到現在,我們從未遇過會臨陣退縮的醫護人員,現在他們不是因為害怕照顧患上肺炎的病人,亦非擔心自身安危,而是因為政府遲遲不肯截斷病毒源頭,而作出如此重大及影響自身前途的決定!
這是一場短期醫療效率與保護長遠醫療制度的博弈,沒有完美解決方法,除非政府願意重新負上責任,真心聆聽市民的聲音和依從專家的意見,為香港,為香港人作出正確及時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緊守崗位的重要性,但更明白醫護人員的性命同樣重要,他們保住生命這才能守護所有病人的生命。正正因為我們的早產嬰兒都是生命鬥士,努力地求存和成長,我們更加重視及珍惜每一個生命。全面封關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經濟損失,但如不封關,許許多多的香港人可能將永遠失去身邊的至親。在疫症時期,便民措施不應凌駕市民安全!
特首的言論,是把政府未能全力有效抗疫的責任,本末倒置地推卸在前線醫護身上,並且騎劫早產嬰兒及其父母,以我們孩子的名義道德勒索前線醫護,抹黑他們的專業操守。有關言論亦有誤導市民大眾之嫌,用錯誤訊息激起反對醫護罷工的聲音,令大眾轉移視線針對醫護而模糊了對政府不封關、縱疫情的過失。
我們及我們的早產嬰兒,全賴香港這一群專業醫護的支持和照顧,才能捱過生死存亡的住院時期。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我們的一家齊整,非常感激他們當日的支持與照顧,無以為報。而在他們需要支持的當下,我們一眾早產父母定當義不容辭,站出來支持他們的選擇,支持他們的行動。
醫者父母心,我們身為父母,絕對明白醫護罷工的決定,是以全香港人的福祉為依歸,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父母,願與香港醫護同行!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聯署
二零二零年二月五日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 聯署名單:
屯門醫院22位
2007年 NICU 28周出世 皮蛋爸爸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謙謙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 出生,住院134日 逸賢&逸謙父母
2017年 NICU 24週,住院210日 璟軒&璟皓父母
2018年 NICU 27週出生 粒粒父母
2018年 NICU 熙熙媽媽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甩甩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3出生 絡堯&豬仔包父母
2019年 NICU 33周4 出世卡樂B媽媽
2019年 NICU 28週2出世 豬肉丸媽媽
2019年 NICU & SCBU 迷你豬父母
2019年 NICU LingIn父母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 小蜜瓜父母
伊利沙伯醫院34位
2017年 NICU & SCBU Kiu Kiu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1週出生 Ki媽媽
2018年 NICU & PICU 24週出生,住院20個月仍在醫院 公主媽媽
2018年 NICU 29週信信&言言 爸媽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恩悅父母
2018年 NICU & PICU 諾諾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over 100日順順父母
2018年 NICU 30週5出生 俊皓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66日 豆豆父母
2019年 NICU E&T爸媽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135天仍在醫院 熙熙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大頭仔父母
2019年 NICU 小新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0週出生,住院37日 朝B爹娘
2019年 NICU & SCBU 兩個豬豬爸媽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柏樂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8週出生,住院70日 芯芯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6出生 俊堯父母
東區醫院19位
2017年 NICU & SCBU 26週出生 小豆父母
2017年 NICU & 兒科病房 33週出生 宸安父母
2017年 NICU 33週出生 哲純哲翔父母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Darren父母
2018年 NICU 24週出生Grac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小b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1個月 天堯日舜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TinYau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1出生,住院118日 樂兒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 開心果媽媽
威爾斯親王醫院43位
2015年 NICU 恩恩&賢賢 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住院 2.5月 豆沙父母
2017年 26週5出生 Yau Yau 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出生 Billy & Bella 父母
2017年 NICU 30週5出生 Brittany & Bernice 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2出生 Isaac Caleb 父母
2018年 NICU 星語父母
2018年 NICU 31週6出生 Shelton 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承霖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住院兩個月 霖霖父母
2019年 NICU Tanya父母
2019年 2NICU & SCBU 32週出生 Selina 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 知知父母
2019年 NICU 薯薯父母
2019年 NICU 3T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4個月 霈翹父母
2019年 NICU 皮蛋父母
2019年 NICU 臨臨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炘炘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澄澄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3出生 天祈父母
2019年 NICU 31週出生Tin 父母
瑪嘉烈醫院22位
2017年 NICU 24週出世 吱吱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 Raina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79日Kansley父母
2018年 NICU 32週出生 易柔父母
2018年 NICU 28 週岀生 HS 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Estelle 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晴晴父母
2019年 NICU 32週出生 Elijah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住院107日 小豬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瑤瑤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 軒軒父母
瑪麗醫院21位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畯然媽媽
2017年 NICU SS 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 朱古力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 哲純父母
2017年 SCBU 34週出生 小喵父母
2018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 8.5個月 BiBi & DiDi 父母
2018年 NICU 33週4出生 住院1.5個月 Jensen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住院15個星期 子誠子楊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3出生 住院8星期 Jamie 父母
2018年 NICU 住院1個星期 卓潁媽媽
2018年 NICU 35週出生 住院6星期 敏莉父母
2019年 SCBU 32週出生 星星父母
廣華醫院14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70日Hei父母
2017年 NICU Hang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Tisha 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Wing父母
2019年 NICU 小小媽媽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包包母
2019年 NICU Kiki 父母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Ava父母
聯合醫院24位
2016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86日 朗舜父母
2016年 NICU 33週6出生,住院24日 思博父母
2017年 NICU 23週出生,住院 740天 Daniel父母
2017年 鷄蛋仔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出生 甄甄父母
2017年 NICU 貓仔父母
2017年 NICU恆恆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 嵐嵐父母
2018年 SCBU 34週出生 Ho Ho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爾洛父母
2019年 NICU Wei Wei 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 Ying Ying父母
其他醫院2位
2019年 NICU 25週 晞玥父母
(PS:想加入聯署請自行在此留言下面 寫低資料 及 相片)
公立醫院自行出院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聯署,反駁林鄭就醫護罷工影響嬰兒深切治療部運作嘅言論。」
(轉)
你好,我們是一班早產兒父母
就行政長官昨日對醫護罷工的言論 寫了一封公開信
希望透過你 將公開信 及相片 發給全香港人
希望能借用你的平台廣傳開去
謝謝你的幫忙
早產爸媽撐醫護♥️
一群早產嬰兒父母致全港市民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曾經和正在陪伴我們至愛的早產嬰兒經歷生死邊緣的父母,我們強烈譴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所發表「醫護人員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未能得到適切照顧」之言論,並作以下回應。
我們當中部份父母的子女現時仍然留醫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加護病房(SCBU)和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接受治療。即使已出院的嬰兒,大部分還有數之不盡的醫院覆診期,需要經常出入公立醫院。雖然醫護罷工對我們及子女確實有直接影響,但我們仍然堅定地支持醫護罷工!因為醫護罷工所爭取的全面封關,是為了守護他們服務的香港人,一日不全面封關,不能堵截病毒源頭,不但不能集中資源對抗疫症,而且還會令社區爆發大規模感染風險大增,導致原本已不勝負荷的香港醫療系統百上加斤。醫護罷工不是逃避什麼責任、害怕什麼感染,而是為了拯救香港人,這些我們都十分了解及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的記者會中,不盡不實地聲稱醫護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運作,刻意誤導公眾及企圖轉移視線。實情是行政長官以及特區政府,試圖利用早產嬰兒及其他需要深切治療的嬰兒之安危來誤導香港市民,令市民錯覺有新生嬰兒會因為醫護罷工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及照顧,此等說法實在可恥!
讓我們把事實告訴大家:現在最令早產嬰兒處境嚴峻,並令我們這群父母極之擔憂的,是武漢肺炎疫症的急速擴散!偏偏政府沒有盡力為我們的孩子把關,遲遲未落實全面封關,令我們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上升。除了父母,在孩子們住院期間最用心愛護他們的,就是前線醫護人員。還記得在孩子住院時,會有醫生護士們自稱為孩子的「契媽、契爸」,對所有的孩子都愛護有加,甚至因他們的一些小狀況,比身為父母的我們更為緊張。無論工作有多繁重,身軀有多疲憊,仍願意每天為父母解答問題、指導我們更懂照顧孩子和減少擔憂。正因愛子心切更懂一天不全面封關,社區感染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加劇,越多隱形病人,在醫院裏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就會越來越高。抗疫工作迫在眉睫,惟特首多次拒絕聽從專家建議,甚至拒醫護罷工前的討論會於門外,他們才在無可奈何情況下,逼不得已冒著犧牲自己前途的風險而進行罷工爭取全面封關。
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內大部份病患都是因為早產出生時器官發育未完善,以致心臟、腸臟及呼吸系統,尤其肺部,會較一般嬰兒虛弱。因此,就算只是很輕微的感染,病情也會急速惡化,直接危害他們的生命。一旦有醫護人員或探望的父母本身已受感染,孩子們更危在旦夕,要以他們虛弱的小身軀與病魔搏鬥。而我們這群父母,則擔驚受怕,怕自己會把病毒帶入病房。每天進入病房前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進行消毒,穿上保護衣物及口罩。現在甚至連觸摸自己的子女都不敢,生怕萬一自己成為隱形帶菌者,會不慎把病毒傳染給嬰兒。醫院縮短甚至取消探訪時間,也是希望減低小生命受感染的風險。我們雖然萬分不捨,但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弱小嬰兒,我們亦深信病房中的醫護人員會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的孩子。可是政府一直拒絕全面封關,疫情如今已經在社區擴散,這些弱小的生命以及全香港人已成為政府傲慢態度及不作為的賭注。
就算已出院的早產嬰孩,亦需要常常出入醫院接受各種跟進檢查及非常重要的覆診,例如早產嬰兒眼檢查、腦部超聲波、心臟超聲波、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等的跟進。亦有很多已出院的早產嬰孩,只要一旦感染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入院霧化,嚴重者更需要插喉幫助呼吸,試問如不全面封關,令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在社區大規模爆發,醫院裏滿是隱形患者,我們怎敢帶孩子去醫院?可以怎樣保護這群生命小鬥士?
事實上全港的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已經出現至少兩宗因為內地父母隱暪情況或提供虛假資料的懷疑個案,情況確實嚴峻。
東區醫院一名雙非孕婦誕下三胞胎,刻意隱瞞曾到內地醫院就醫。雖然後來確診為普通肺炎,但若該名孕婦真為武漢肺炎病人或帶菌者,產前病房的同房病人及醫護人員均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為其進行手術的醫護人員亦有機會受到感染。雖然未有證據顯示武漢肺炎能經母體傳給嬰兒,但存有病毒風險的嬰兒就與我們的早產嬰兒同一病房中,著實令我們一眾早產父母憂心不已。
另外,聯合醫院一個發燒男嬰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期間,該男嬰父親隱瞞其內地醫護身份,以及曾在武漢肺炎爆發後於內地醫院前線工作的實情。若該名父親為帶菌者,由他踏入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開始,住在同一病房內的早產嬰兒及病房內所有醫護人員均承受着被傳染的風險。弱小的嬰孩在武漢肺炎的陰霾下,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現時尚未出事,只是萬幸,理應立即行動,堵截源頭。
此外,由昨天起,香港已經出現多宗香港本地人傳人個案,接着幾天確診個案只會不斷增加。武漢肺炎已經開始在社區爆發,香港的醫療資源已長期捉襟見肘,怎能有效應付每天過萬名內地入境人士? 多位專家已經警告若不全面封關,香港會變成第二個武漢,那政府是憑什麼理據維持多個關口開放?特首辯稱封關是歧視,國際間已用行動說明並非歧視,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須及果斷措施!難道讓隱形病人在香港四處走動流竄,甚至瞞報病歷及背景,大增社區傳播風險,就是上策? 難道為了這些不負責任的外來病患者,香港七百多萬人,包括我們的早產嬰兒及前線醫護的性命,就可以忽視?
當政府未能確保外來病患如實相告背景及外遊紀錄,全面封關是唯一可以保障我們的早產嬰兒、醫護以至全香港人的方法。只有減少外來患者及帶菌者湧入,醫護才有足夠人手照顧病患,否則杯水車薪,香港醫療系統必然崩潰!所以我們相信醫護!支持醫護的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人員並非想逃避,而是以死作諫,希望政府救救香港人,除了我們的嬰孩,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的媽媽也曾在鬼門關徘徊,亦是由醫護人員盡力搶救才把我們性命拉回來。為何我們都是公立醫院的服務使用者但仍支持罷工?全因我們相信醫護,從17年前的沙士到現在,我們從未遇過會臨陣退縮的醫護人員,現在他們不是因為害怕照顧患上肺炎的病人,亦非擔心自身安危,而是因為政府遲遲不肯截斷病毒源頭,而作出如此重大及影響自身前途的決定!
這是一場短期醫療效率與保護長遠醫療制度的博弈,沒有完美解決方法,除非政府願意重新負上責任,真心聆聽市民的聲音和依從專家的意見,為香港,為香港人作出正確及時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緊守崗位的重要性,但更明白醫護人員的性命同樣重要,他們保住生命這才能守護所有病人的生命。正正因為我們的早產嬰兒都是生命鬥士,努力地求存和成長,我們更加重視及珍惜每一個生命。全面封關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經濟損失,但如不封關,許許多多的香港人可能將永遠失去身邊的至親。在疫症時期,便民措施不應凌駕市民安全!
特首的言論,是把政府未能全力有效抗疫的責任,本末倒置地推卸在前線醫護身上,並且騎劫早產嬰兒及其父母,以我們孩子的名義道德勒索前線醫護,抹黑他們的專業操守。有關言論亦有誤導市民大眾之嫌,用錯誤訊息激起反對醫護罷工的聲音,令大眾轉移視線針對醫護而模糊了對政府不封關、縱疫情的過失。
我們及我們的早產嬰兒,全賴香港這一群專業醫護的支持和照顧,才能捱過生死存亡的住院時期。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我們的一家齊整,非常感激他們當日的支持與照顧,無以為報。而在他們需要支持的當下,我們一眾早產父母定當義不容辭,站出來支持他們的選擇,支持他們的行動。
醫者父母心,我們身為父母,絕對明白醫護罷工的決定,是以全香港人的福祉為依歸,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父母,願與香港醫護同行!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聯署
二零二零年二月五日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 聯署名單:
屯門醫院22位
2007年 NICU 28周出世 皮蛋爸爸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謙謙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 出生,住院134日 逸賢&逸謙父母
2017年 NICU 24週,住院210日 璟軒&璟皓父母
2018年 NICU 27週出生 粒粒父母
2018年 NICU 熙熙媽媽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甩甩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3出生 絡堯&豬仔包父母
2019年 NICU 33周4 出世卡樂B媽媽
2019年 NICU 28週2出世 豬肉丸媽媽
2019年 NICU & SCBU 迷你豬父母
2019年 NICU LingIn父母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 小蜜瓜父母
伊利沙伯醫院34位
2017年 NICU & SCBU Kiu Kiu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1週出生 Ki媽媽
2018年 NICU & PICU 24週出生,住院20個月仍在醫院 公主媽媽
2018年 NICU 29週信信&言言 爸媽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恩悅父母
2018年 NICU & PICU 諾諾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over 100日順順父母
2018年 NICU 30週5出生 俊皓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66日 豆豆父母
2019年 NICU E&T爸媽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135天仍在醫院 熙熙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大頭仔父母
2019年 NICU 小新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0週出生,住院37日 朝B爹娘
2019年 NICU & SCBU 兩個豬豬爸媽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柏樂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8週出生,住院70日 芯芯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6出生 俊堯父母
東區醫院19位
2017年 NICU & SCBU 26週出生 小豆父母
2017年 NICU & 兒科病房 33週出生 宸安父母
2017年 NICU 33週出生 哲純哲翔父母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Darren父母
2018年 NICU 24週出生Grac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小b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1個月 天堯日舜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TinYau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1出生,住院118日 樂兒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 開心果媽媽
威爾斯親王醫院43位
2015年 NICU 恩恩&賢賢 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住院 2.5月 豆沙父母
2017年 26週5出生 Yau Yau 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出生 Billy & Bella 父母
2017年 NICU 30週5出生 Brittany & Bernice 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2出生 Isaac Caleb 父母
2018年 NICU 星語父母
2018年 NICU 31週6出生 Shelton 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承霖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住院兩個月 霖霖父母
2019年 NICU Tanya父母
2019年 2NICU & SCBU 32週出生 Selina 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 知知父母
2019年 NICU 薯薯父母
2019年 NICU 3T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4個月 霈翹父母
2019年 NICU 皮蛋父母
2019年 NICU 臨臨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炘炘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澄澄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3出生 天祈父母
2019年 NICU 31週出生Tin 父母
瑪嘉烈醫院22位
2017年 NICU 24週出世 吱吱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 Raina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79日Kansley父母
2018年 NICU 32週出生 易柔父母
2018年 NICU 28 週岀生 HS 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Estelle 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晴晴父母
2019年 NICU 32週出生 Elijah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住院107日 小豬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瑤瑤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 軒軒父母
瑪麗醫院21位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畯然媽媽
2017年 NICU SS 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 朱古力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 哲純父母
2017年 SCBU 34週出生 小喵父母
2018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 8.5個月 BiBi & DiDi 父母
2018年 NICU 33週4出生 住院1.5個月 Jensen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住院15個星期 子誠子楊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3出生 住院8星期 Jamie 父母
2018年 NICU 住院1個星期 卓潁媽媽
2018年 NICU 35週出生 住院6星期 敏莉父母
2019年 SCBU 32週出生 星星父母
廣華醫院14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70日Hei父母
2017年 NICU Hang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Tisha 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Wing父母
2019年 NICU 小小媽媽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包包母
2019年 NICU Kiki 父母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Ava父母
聯合醫院24位
2016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86日 朗舜父母
2016年 NICU 33週6出生,住院24日 思博父母
2017年 NICU 23週出生,住院 740天 Daniel父母
2017年 鷄蛋仔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出生 甄甄父母
2017年 NICU 貓仔父母
2017年 NICU恆恆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 嵐嵐父母
2018年 SCBU 34週出生 Ho Ho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爾洛父母
2019年 NICU Wei Wei 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 Ying Ying父母
其他醫院2位
2019年 NICU 25週 晞玥父母
(PS:想加入聯署請自行在此留言下面 寫低資料 及 相片)
公立醫院自行出院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免不了遇上大大小小的「意外」,甚至會打破平淡幸福的生活,胡太劉倩萍(Cindy)就自嘈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突如其來的中風
時光倒流回到2012年一個聖誕假日的早上,Cindy原本仍沉醉在夢鄉,卻被丈夫的嘔吐聲弄醒,原以為他是腸胃炎,到附近中醫就診時卻被指是中風,於是馬上叫白車送入急症室,當值醫生亦很快把胡先生確診為面積頗大的出血性中風。老公隨後被轉往病房,怎知這卻是Cindy惡夢的開始。
人生最後的6小時
「第一分鐘去到醫院,我好安心因為好信任,但突然之間喺一個短嘅時間,將我嘅信任打散不特止,仲驚你唔死再踩多幾腳。」Cindy略帶激動地說。她回憶當時在病房,她一方面觀察丈夫的變化,一方面不停尋求協助,但無奈病人多醫生少護士忙,直到6小時後,終於有醫生來到病床前:「佢就死啦,要即刻同佢做開腦手術。」
「老婆,我真係好愛你。」這是當時50歲的丈夫,最後一句和Cindy說的話。
手術後醫生告訴Cindy,她丈夫有生命危險,即使能救回亦會變成植物人,家屬可以自行決定未來:「短短6個鐘內變成咁,我係唔相信,我唔係唔接受。我嘅感覺係,喺政府醫院,輕症嘅等到變成重症;重症嘅等到無得救。」Cindy示意,不會終止丈夫的生命,也不會放棄治療,會用她的方法「喚醒」丈夫。
植物人丈夫 何去何從
Cindy丈夫最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變成一個沒思想、只剩一副軀殼的植物人。住院一個月後,醫院通知Cindy由於床位不足,胡先生必須出院,但Cindy在社區甚至內地都找不到一間院舍肯收留她丈夫,糾纏了九個月,在院方單方面申請了胡先生的監護令後,Cindy迫於無奈接丈夫回家親自照顧:「究竟有幾多植物人係返咗屋企?或者係喺醫院?無人答到我,你要趕我出醫院嘅時候,你有無畀我一啲確實資訊,話畀我知應該點做?係無。」
「消失」的頭骨
「我問可唔可以安好丈夫頭骨再出院,醫生話無必要,因為佢係植物人,無危險性,我問『咁頭骨點呀?』,佢哋答『可能揼咗啦』。」對這個解釋,Cindy感到很不解,亦令她情緒很波動:「好多事我可以諒解,但我絕對接受唔到不解,喺醫療、社福甚至法律層面,都幫唔到我嘅時候,我就好似孤軍作戰,完全無兵器任由踐踏。」
賣樓醫丈夫
Cindy一家原屬於中產,但丈夫出事後,面對龐大的醫療開支,她只好將唯一的自住物業出售,但都無怨無悔:「我話初初會用兩年時間,我耗盡所有積蓄都無問題,咁兩年佢有進步我就繼續落去。」就是這樣,她一個人在家照顧植物人丈夫足足五年,丈夫由最初要用胃喉進食變到可以用口再吃東西,甚至可以拿到乒乓球拍,這對植物人來說都是很大的進步。
「暈住做,醒住瞓」
但她丈夫的進步並不是偶然,亦不是「奇迹」,而是Cindy用一雙手及自己的健康去換取的:「兩個鐘轉一次身,佢嘅被單係全部濕晒,得我一個人,要同佢換都幾吃力。」因為沒有工人願意做這照顧的工作,除了女兒課餘時幫忙,以及社署提供的家居護理和陪診服務外,Cindy基本上是一個人24小時照顧丈夫:「暈住做,醒住瞓,真係做到暈,一日24小時咁做,夜晚瞓覺要好醒瞓,因為佢隨時有狀況出現。」
用自己健康換丈夫健康
「對眼啱啱做完手術,淋巴有癌細胞,肝臟亦都有腫瘤,依家做緊化療,成個人真係好攰。」照顧了植物人丈夫五年,Cindy身體終於發出警號,今年1月身體多處部位發現癌細胞,幸好因為丈夫的狀況改善了,2月終於獲安排送入社署資助的安老院。
Cindy自身難保,過去幾個月未能經常去院舍照顧丈夫,丈夫的身體狀況又退步了,需要重新用胃喉進食,Cindy就希望當自己打贏癌魔後帶丈夫回家:「可能做一啲精神上嘅支持,體力上我都無信心,好似頭先推完佢我都幾辛苦。」
犧牲了女兒
Cindy丈夫中風最終變成植物人那年,他們的女兒剛好17歲。爸爸作為家庭經濟支持,突然倒下了,女兒原想不讀書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但Cindy堅持要女兒完成學業,亦催促她畢業後盡快結婚,女兒聽她的話,去年和男友拉埋天窗:「我唯一可以犧牲嘅就係個囡,我嘅精神已經去唔到付出咁多關心,我都安心因為佢好聽話,依家佢兩邊走都好辛苦,又要照顧爸爸又要照顧我,但佢都無怨言。」
出書助同路人
作為植物人照顧者,Cindy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很辛苦,有見於在香港有關植物人的資訊嚴重匱乏,於是她將過去照顧丈夫的經歷,寫成《真空》一書,希望讓日後的同路人,多一點指引:「我希望呢啲訊息可以畀佢哋起碼喺決擇上,點樣行佢哋嘅路,比較清晰少少。」
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由這個有血有淚更有愛的植物人照顧者,告訴大家幸福並不是必然的。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公立醫院自行出院 在 肺炎媽媽自救寶寶區(由於FB無人數上限..歡迎媽媽以外既人加入 的推薦與評價
有冇人知依家二歲以下小童如中招入公立,大人係咪不能陪床? ... 請問有冇人知私家醫院大人係咪都要打針先可以陪bb留院? 6 Comments ... 最好自行打去醫院,遂一問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