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鳥營造棲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綠保標章 整整推動10年了。
綠保農友現身說法:
從留下再生稻、田埂加寬種、施灑米糠到管理水位,都是功課。還要以客觀、科學的方式監測生態。
慈心基金會出版的動物觀察與棲地營造手冊、土壤健康自主診斷手冊,都要讓農友成為第一線的 #生態觀察員,形成不斷優化農田生態棲地、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正向循環。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林務局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4的網紅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期即將結束,石碇和平國小校園內的水梯田稻作在去年底收割一次後,重新插秧的再生稻,過了半年時間又結實纍纍了,因此,學校召集了全校師生,今(8)日上午舉辦豐收樂食農體驗活動,讓小朋友親自收割水稻,在開始之前,何俊賢老師告訴大家如何割稻的技巧。 看完老師的示範,小朋友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排著隊準備將成...
再生稻 在 施志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志昌開協調會應對糧價崩盤】
【農民期望提高公糧收購量】
由於今年稻米產量高,加上流入市面更勝以往,致使稻米價格自開盤就低靡不振,濕穀每百臺斤價格僅剩830元。今日志昌邀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大甲區農會、大安區農會及外埔區農會等相關單位及農民召開協調會,希望能解決糧價崩盤的問題。志昌希望,根據各農會與農民建議,能提高今年2期作公糧稻穀收購數量,穩定市場價格。
由於今年無颱風侵台導致缺水,致使桃竹苗地區實施停灌補償措施,其中水稻每公頃補償標準為14萬元。然而,像是大甲日南地區鄰近苗栗縣,與苗栗用水同樣來自鯉魚潭水庫因而也無水灌溉,雖後續協調用水,等水來時卻又已至水稻收割期,至少稻米收成品質不好。此外,許多海線農民的稻田靠海,空氣中的鹽分較高,使得2期稻作經常因此影響收成。
而桃竹苗地區因中央實施停灌補償措施,接受補償對象就不得再繳交公糧,但停灌時也已至水稻收割期,致使農民領了補償金,在無法繳交公糧的情況下,許多稻米就流入市場,導致糧價崩盤,目前濕穀每百臺斤價格僅剩830至850元,一般要900元以上才能與耕種成本打平。因此邀集相關單位共同討論可穩定糧價之因應措施。
外埔區農會李錦東總幹事說,由於市面上販售稻米量多,可以提高公糧的收購量,例如今年1期稻作,每公頃收購數量(乾穀),計畫收購2,000公斤,輔導收購1,200公斤,餘糧收購3,000公斤,但2期稻作僅剩計畫收購1,500公斤,輔導收購800公斤,餘糧收購2,400公斤,建議農糧署至少比照1期稻作收購量。
大安區農會蔡建宗總幹事也說,關於沿海農田空氣鹽分過高影響收成的問題,也應該納入「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4條天然災害之範疇,否則現在政府不收購再生稻,沿海農田如果播插新秧苗生長期長又容易受鹽害,農民苦不堪言。
針對農民意見,農糧署僅表示會再將相關意見帶回再研議辦理,志昌希望今日農民的心聲中央能夠重視,後續會再與蔡其昌副院長一同努力促成農民期盼。
#志昌會勘日誌
#農民的心聲
再生稻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鳥雲來了】
秉持「常見的物種要繼續常見」的精神,我們與 #新南田董米田區 合作 🤝新南村連續兩年秋冬,皆配合計畫調整休耕田水位,使水田保持在鷸、鴴科水鳥喜愛的「泥灘地」,供遠道而來的好夥伴棲息、覓食。
明年起,我們會持續爭取擴大合作田區,讓更多水田被營造為泥灘地,希望鷸鴴好夥伴們能回到大家身邊!❤️ 也邀請大家一起支持守護環境更守護水鳥的「田董米」🍚 一起品嚐水鳥也愛的美味👇🏻https://www.tiandongrice.com.tw
再生稻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學期即將結束,石碇和平國小校園內的水梯田稻作在去年底收割一次後,重新插秧的再生稻,過了半年時間又結實纍纍了,因此,學校召集了全校師生,今(8)日上午舉辦豐收樂食農體驗活動,讓小朋友親自收割水稻,在開始之前,何俊賢老師告訴大家如何割稻的技巧。
看完老師的示範,小朋友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排著隊準備將成熟稻穗收割下來,雖然有點費勁,但大家還是都完成了這次的割稻體驗,和平國小校長姜孟佑表示在以前的農業社會,農家都會彼此幫忙,並且在收割後準備豐盛餐食,所以這次的活動,也會準備割稻飯,讓孩子除了了解農夫割稻的辛苦,也認識過去傳統農作的過程。
而除了收割水稻之外,校門口這一整排的和平巨龍菜園,也可以收成了,低年級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拿著盆子和剪刀,仔細找著哪菜可以摘取,不論是割稻還是摘菜,在太陽下的收成工作,讓大家真正體會到甚麼叫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雖然滿身大汗,但看到手中的成熟農作,豐碩的成果,每位小朋友都露出開心笑容,校長姜孟佑表示,稻作和菜葉的收成其實都不多,但這樣的食農體驗,會讓孩子更加珍惜食物、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