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降雨趨緩周二緩和 周三四五留意寒流壟罩
昨天到今天清晨,有波低壓波動及鋒面接近台灣附近,各地都有些短暫陣雨發生,雨勢不算很大,但全台幾乎都有雨勢,迎風面及山區降雨略多,今天清晨降雨主要以苗栗以北的北部及東半部到花蓮為主,中南部已經緩和,預計北部雨勢將持續到中午,不過隨後較乾冷的東北風也伴隨著境外污染物報到,預計西半部的空氣品質有可能顯著轉差,提醒敏感族群要留意。今天北部溫度約 18-21度,中南部18-27度,南北天氣差別很大。
周二東北風減弱,大台北到基隆宜蘭等迎風面天氣有機會轉好一些,溫度也會比今天略回升2-3度,北部高溫22-24度,北部多雲到晴偶陣雨,中南部則較為晴朗,可以到26-28度,也建議您要把握明天的空檔。
這兩天在中國北方,從西伯利亞醞釀許久的冷高壓,將會顯著的南下,像是急行軍一樣的冷將軍揮兵南下,會將整個中國東岸急凍,一天內的降溫恐怕都超過 15-18度,反差相當大,對岸氣象單位已經啟動寒潮爆發的黃色警戒,低溫的霜凍線也南下壓到廣東福建區域。接近台灣時的寒流,則是在周二深夜到周三凌晨間接近,由北而南快速南下,台灣的天氣在周三也是驟降,幾乎是跳水式的大降溫。如果以台北站的溫度來做指標,周二三清晨低溫可能還有17-18度,但周三晚上到周四清晨,低溫可能一下子降到7度,12小時內降溫差過10度,空曠地區的低溫也可能降到只有5-7度,體感溫度更接近零度。這波水氣上,周二深夜到周三北部會先有些水氣,和今天類似有點飄雨也陰沉,但隨後周四轉為偏乾冷,這波寒流整體而言是偏乾的。周三要注意可能北部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會有降雪或冰霰的情況發生,也要注意寒害。周四轉乾後,下雪機會顯著減少。
這波低溫除了指標性的台北外,桃竹苗也會在周四清晨降到5-7度,台中到台南到花蓮附近,也會降到8-10度,高雄屏東及台東也只有10-12度,各地都會感受到強烈的寒意,提醒您要提高警覺。預計低溫將持續周四跨年一整天,周四一整天是這波低溫最強的時後,到周五元旦清晨間都是如此的低溫,雖然預測,冷空氣本身強度會稍微減弱,若考量輻射冷卻作用,尤其乾冷空氣造成雲量減少,冷高壓中心來到長江下游,風勢減小,西半部空曠地區發生輻射冷卻機會很高,自台南以北到宜蘭,甚至到花東縱谷內都可能有7-9度的低溫,輻冷明顯的地方溫度甚至還是會降到5-6度,即使南部的高屏地區溫度也可能只在10度,依然是非常寒冷,如果您要外出跨年,甚至是追元旦曙光的朋友務必要多加注意低溫。
周五元旦白天開始,白天起冷空氣減弱,溫度有逐漸回升的趨勢,但是整體寒流的餘威仍在,苗栗以北到宜蘭一帶白天高溫約13-15度,中部以及花蓮高溫16-18度,南部及台東高溫可到18度以上,整體還是偏冷,尤其北台灣感受依然明顯,北部空曠地區的低溫仍要注意可能有十度或十度以下發生機會。
周六白天冷空氣減弱,溫度將明顯回升,北台灣白天高溫可望回到18-20度,中部及花蓮高溫可到20-22度,南部及台東高溫22-24度,周日會再上升1-2度,會較為舒適到溫暖。
跨年煙火和往年相近,顯著的偏東北風環境,而元旦曙光也跟往年類似,西半部普遍可見,東半部要碰點運氣,雲量較偏多。
這波的急降溫和2016年1月大家記憶猶新的霸王級寒流,大家很習慣拿來作比擬,基本在強度上,當時在一月下旬,基底上的溫度就較低,當冷空氣來的時候,會降得更低,今年12月到目前為止都台北市還沒有到14度以下的低溫紀錄,要破紀錄有點難,縱使這波的強冷空氣急降溫幅度不亞於那波,但降幅很難突破霸王級寒流的紀錄。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冰霰雪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科學最前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Re: [討論] 霙、雪、霰-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雪、霰(Sleet)、冰雨還有雨的差別! 看懂的就分享吧 的評價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冰霰-在PTT/MOBILE01上推薦與議題-2022-04(持續更新) 的評價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冰霰-在PTT/MOBILE01上推薦與議題-2022-04(持續更新) 的評價
- 關於冰霰雪差別 在 台灣雪跟日本雪,不一樣嗎⋯⋯ - Mobile01 的評價
冰霰雪差別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訪大雨之中的合掌村。
一切都不太真實。中午時分抵達白川鄉,說是像童話世界一般的白川鄉合掌屋聚落,此時看上去,只是屋頂附著積雪的尋常社區。天氣大晴,路面清潔,從停車場往村內走,看見路邊有個男子爬上鏟雪車,操作複雜的大型機具,發出低頻的電力運作的聲響。
是非常現代的鄉村景觀啊。當然傳統的屋頂造型搭上積雪,還是好看。但有些積雪已經滑落下來了,露出底下的茅草,枯黃,或深褐的顏色。那是新舊屋頂的差別。或說是時間的差別。聽說每一戶合掌屋的屋頂,都是全村的每一家人互相協力、共同搭建完成的。我左右張望,比較各戶屋頂,想像那差異不只是時間。隨著生老病死,居所搬遷,「全村」和「每家」只是一個概念。不同的屋頂,其實是由不同的人共同完成的,每一片屋頂,都是某一時期的永恆瞬間。
整體而言,這時的合掌村仍離刻板印象不遠。我們抵達旅店,卸下行李,或搭車或步行,走訪其它景點,靜待夜間點燈的時刻。小憩,用餐,窗邊小小的位子熱茶氤氳,伸手在起霧的玻璃上留下名字,泛著光,挪開熱茶,又轉瞬消失,像魔法一樣。天色漸漸轉陰,窗外暗下來,但心裡毫無警覺。
然後雨便落下來了。
一開始只覺得遠山的顏色變淡了,是不是起霧?再看發現似乎不是霧,有東西遠遠在落,雪嗎?還是霰?但速度似乎又太快了些。披上大衣走出門,才發現竟然下起雨了。
不在預期中的大雨,夜裡漸漸消失了。但當然雨還是在下,只是看不清楚,黑暗中得靠著聽、和碰觸,才能認知感覺。我們放棄了上展望台的計畫。循早上走過的路徑進到村裡,探照的大燈都已點上了,遊人隨意走動,透明的傘海一片,在並不寬敞的街道中搖晃著。兩旁的合掌屋好像比白天所見的更高大了,且莫名的,帶著神聖、肅穆的意味。
從村的這頭走到那頭,走過神社積著厚雪的鳥居,走上高地,遠遠的,能看見村口聯外的大吊橋,似乎有漆黑的小小人影在上頭走動,像是小心翼翼的走索者。事實上誰不是走索者呢?踩著雪水,淋著雨,所有的人話都變少了。世界靜靜消音,只留下細密的、宛如雜訊的雨聲。遠處村中,探照的燈光仍四處亮著,空曠而漆黑的天空下,照亮彼此巨大的屋頂,不知怎麼,竟覺得有種默默守護、親密相關的感覺。
這也是一種生活嗎?我所錯過、已太久沒有體會的那種。我走回村中,靠近一些,重新經歷與預期中完全不同的合掌村點燈日,覺得自己又變回夜中探險的小孩。走過八幡神社,走過明善寺,走向遠處的和田家,大雨中奇幻的場景,冰冷的積雪,和雨水,溫暖的光,好像靜靜陪伴著、引導著我什麼事情。偶然停下腳步,看見這家合掌屋旁的燈光照向遠方,因為大雨的關係,燈光的走向意外變得清楚,整座合掌屋,像是靜止的龍貓公車一樣。
小時候看《龍貓》,曾有過一種感覺,覺得,龍貓比家人更像家人;那台龍貓公車,更像是我所想像、所渴望的家。雨繼續下著,在走出村落之前,突然聽見一陣聲響 ─── 非常巨大也非常細微,難以形容,彷彿巨人或什麼神靈剛好途經、躡手躡腳走過的聲響。似乎是雪塊因雨而自誰家屋頂上滑落的聲音?我很懷疑。也可能只是我的想像而已。但在那一剎那,心裡是真有什麼,稍稍鬆動了一下。
回望燈火輝明的合掌村,細密如絲的雨靜靜落著,積雪皚皚,窗門緊閉。走了那麼遠,來到異國的陌生村落,誰也不認識誰,卻好像有那麼一刻終於覺得,自己回到了家。
冰霰雪差別 在 科學最前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學最前線
前幾天霸王寒流來襲☔
在那之前,其實氣溫逐漸降低
網路上一直有網友發出下雪的影片
但很大的機率不是雪
而是霰或凍雨⛄
以下這張圖可以很清楚了解👀
雪、霰、凍雨(夾雜小冰粒的雨)、雨的差別😝
冰霰雪差別 在 雪、霰(Sleet)、冰雨還有雨的差別! 看懂的就分享吧 的推薦與評價
10秒看懂:雪、霰(Sleet)、冰雨還有雨的差別! 看懂的就分享吧~~ ... <看更多>
冰霰雪差別 在 冰霰-在PTT/MOBILE01上推薦與議題-2022-04(持續更新) 的推薦與評價
霰和雪有何差別?姜禮鴻說,雪也是固態降水,有結晶結構,霰只是冰粒,沒有固定結晶結構。雪形成的溫度較低,通常約-5℃,由水或冰在空氣中凝結,或是雲內的冰晶碰撞而 ... ... <看更多>
冰霰雪差別 在 Re: [討論] 霙、雪、霰-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參考大氣測計學(劉明揚)及地面氣象測報作業規範手冊,將可能的
選項列出,以利討論:
一、雪:
冰結晶之固態降水,通常降自雨層雨與高層雲,氣溫約在-5度
左右。有時會以比較稀疏之過冷水滴凍結之微小冰粒降落,惟
多數以黏附之雪片下降。
二、霰:
白色不透明冰粒之固態降水,直徑約5公厘。霰之中心冰粒乃由
雲水滴層層覆蓋急速凝華而成,使裡面所含空氣無法逸出,因
而造成不透明之冰粒。
霰通常在空氣接近於0度C時降落,常見於降雪前或與雪同時下
降,產生於對流強烈的雲中,方能使雲水急速冷凍,如積雨雲
與積雲等,下降時常呈陣性。
霙的部份,雖沒有此項,但參考wiki及推文的說法,將凍雨及雨夾
雪一併列出。
三、凍雨:
0度C以下低溫形成之雨。凍雨為過冷水滴降落至地面或地面上
任何物體,或觸及空中飛行物體,立即凍結成冰者。
凍雨大都在暖鋒內形成,因滑上暖空氣內的雨滴,穿過它下面
冷空氣降落,在達到地面前已成過冷水滴。
四、雨夾雪:
雨與雪同時降落之降水。主要是雪片下降時,因高度愈接近地
面空氣溫度愈增,使雪片的外層開始融化,但整個雪片並未完
全融化,此時下降之水與雪相混合體稱之。出現雨夾雪時,近
地之空氣層應在零度以上。
雪、霰、凍雨、雨夾雪,請選擇~ (誤
要我來看的話,我猜原PO指的應當是「霰」…
※ 引述《cgunavy (我是路人甲,你呢?)》之銘言:
: 先說我不是專業也沒有在當天上太平山
: (同時要符合這二項標準的可能不多吧,笑)
: 如果以查到的資料為準的話
: 三者的差別在於成因不同
: 雪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9B%AA
: 霰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9C%B0
: 霙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9C%99
: 由你的描述可知不會是霙
: 而雪跟霰是否能以肉眼直接判斷則不得而知
: 「飄下來在衣服是固體飄在手上確是水珠」
: 個人認為是手的溫度較高融化了,跟是哪一種無關
: 只要它不夠大就會發生吧(體積大小範圍很大)
--
█ ◢◤ ███ ███◣ ███◣
█◢◤ █ █ █ █ ◥◣ 大家好!
█◤ █ █ █ █ █ /
█◣ █ ███◤ █ █ \○
█◥◣ █ █ ◥◣ █ ◢◤ K\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