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姊的祕密花園」為罕病兒媽媽打氣
5月9日星期天是母親節,我的直播節目「秦姊的祕密花園」連續兩周製作母親節專題,上周4月29日邀請信義區永春市場自治會會長、白金山手工貢丸創辦人黃秀玉、白芳菁母女檔來談兩代創業和母女情;本周5月6日邀請了兩位家有罕病兒的職人媽媽黃靖雯、方怡閔一同談談家有罕病兒的辛酸和她們打拼手工食品的辛苦。
黃靖雯的女兒筱涵今年19歲,患有「血小板無力症」;方怡閔的女兒小花今年8歲,患有一個名字很長的疾病「芳香族 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英文簡稱「AADC」。「血小板無力症」是因第17對染色體缺損,造成血液凝結障礙的疾病,原因是血小板缺乏正常的醣蛋白,使得無法和血漿纖維蛋白原結合,也就無法形成凝血的功能,很容易大量出血,造成危險,連月經都可能長達一個月。靖雯說「血小板無力症」的患者,全台灣她只有碰到十個人,實在非常罕見。
「AADC症」則是由於第7對染色體缺損,導致無法結合成功能正常的多巴胺的芳香族 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AADC),使體內多巴胺與血清素不足,造成嚴重的發展遲緩、眼動危象及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等現象,也就是類似帕金森氏症的嚴重運動障礙。
罕見疾病因為病例少又特殊,會治療的醫生很少,所以兩位媽媽都曾經歷四處求醫卻無人會治療的情況,而在好不容易找到了解病況的醫生,卻又無藥可治的辛酸。
兩位媽媽在帶著孩子求醫當中,跟丈夫的關係也發生變化而失婚,只能當單親媽媽,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孩子。靖雯曾一天兼三份工作,造成自己的身體亮起紅燈;怡閔則一個人帶了小花和小花哥哥兩個孩子,辛苦生活。
為了可以照顧孩子,兩位媽媽都選擇靠自己的巧手創業,靖雯會做編織娃娃、杯子蛋糕、麵包、餅乾等手工點心,在網路開設「牽牽手烘焙」;怡閔因為是學食品的,創立「花媽的私廚料理」,研發出小魚辣椒醬、九層塔辣椒醬、XO干貝醬、粽子等產品。
靖雯後來遇到了第二春,和丈夫兩人又生了一個女兒,夫妻倆一同打拼烘焙工作室,目前主打杯子蛋糕;怡閔則在娘家父母和手足幫助下,一個人撐起私廚料理。但手工食品收入有限,兩位媽媽目前都是低收入戶,歡迎大家一同來購買她們的產品,幫助兩位堅強又勇敢的罕病兒職人媽媽。
詳細的訪問內容,請大家收看5月6日的「秦姊的祕密花園」,靖雯的「牽牽手烘焙」的官方粉絲團是https://www.facebook.com/viviensbakery/;怡閔的「花媽的私廚料理」(搜尋關鍵字「花媽辣椒醬」)連結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RvxKEW7do&t=175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出現疑似接種完嬌生新冠疫苗後血栓案例,對此我國專家表示,AZ跟嬌生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產生血栓副作用,推測是腺病毒造成人體凝血功能異常,不過國產疫苗,包括高端及聯亞科技,都是採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也少,但缺點是短期內難以大量製造。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
凝血功能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
15日將在台灣解鎖,4代以後的機型可以使用。
所謂的心電圖功能,其實是為了要找出「心房顫動AFib」這種心律不整的病人。
它現在還不能偵測有立即生命危險的心律,像心室頻脈VT或心室顫動VF,也還無法偵測心肌梗塞的變化。這些重要功能,未來希望有機會出現!如果在偵測到這種危險的心電圖,還能夠自動撥打119,那就更讚了!
那,目前這個找出「心房顫動AFib」有什麼用呢?因為心房顫動的病人,容易發生腦中風,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找出「心房顫動AFib」,是希望能提早治療。
心房顫動,有人是一直持續存在,有人則是偶爾發生—— 稱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其實,稍為留意自己的心跳或脈搏,也很容易可以發現。只是一般人可能不會區分這是不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心律,英文的描述叫「irregularly irregular」意即「不規則的不規則」。其相對應的就是「規則的不規則」(像某些房室傳導異常,就會每幾跳就停一跳的)或是偶爾的不規則(像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 。
心房顫動的「不規則的不規則」,簡單的說,就是亂得「毫無章法」。
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能夠記錄這樣的心律,讓醫生判讀。但是它不是自動記錄的,必須是佩戴者自己啟動才能記錄。如果佩戴者本身是「持續有心房顫動」,那麼他隨時記錄一段,就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如果佩戴者是「陣發性心房震動」,那他就必須在自己「感覺心跳在亂跳」的時候紀錄,才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當然,也會有人記錄了一大堆自己以為異常的,拿去給醫生看,結果都「正常」)
啟動「心電圖」App,然後用手指按住數位表冠,當使用者觸碰數位表冠,才會連通電路,偵測並記錄心律。
所以,不要對這個心電圖App的功能有「過高」的期待,你大概也不會天天用到它。不過,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夠多發現一個病人,就有機會能提早治療。
一般人會為了偵測這個去買一台嗎?家中老人多的,可以輪流佩戴,偵測到以後,再傳給下一個人。醫療院所、公司行號、里辦公室... 或許可以考慮讓「疑似」的人,借回去記錄一、兩週?
最後,到底什麼是「竇性心律」?它就是「一般人」的「正常」心跳節律啦!
補充:
健檢報告上提到的「竇性心律不整」就是「正常」的意思!因為心律會隨著呼吸忽快忽慢:吸氣的時候會跳得比較快,吐氣的時候跳得比較慢。
圖片來自Apple
凝血功能英文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雄主義。
外科醫師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個人英雄主義,在手術檯上不可一世,憑著自己的技術起死回生。可惜英雄主義是一回事,一條生命的挽回,往往是許多人許多事共同組合起來的結果。
有個大量內出血的病人,腹腔內失血7000cc.,一位英勇的外科醫師立即幫病人開刀止血,然而嚴重休克與失血的結果,病人出現了低體溫、代謝性酸中毒與凝血功能不良的「死亡三角」。也就是說,當病患喪失凝血功能之後,無論外科醫師的技巧再怎麼高超,都解決不了病人的問題。
這時候如果外科堅持在手術檯上搏鬥八個小時,企圖用手術技巧來對抗病情的變化,最後的結果應該就是越想止血越止不住血,然後病人就死掉了。這種「不眠不休拚了八小時,我盡力了!」「我就是要跟死神拚到底!」的英雄主義,即便想像起來很浪漫,但是方法卻不盡正確。
此時此刻,病人需要的不再是手術,而是強大的重症加護能力,讓病人的生理機能回到正常。
外傷醫療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損害控制手術(damage control surgery)」,強調的不是如何「拚鬥」,反而是什麼時候該「撤退」,當出現上述已經超過外科手術所能處理的範圍時,外科醫師必須知道該是撤退的時候了,撤退不等於投降,而是轉換戰場到加護病房,把病人的生理狀況調整好,手術勝算提高後,重回手術室再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之所以會突然想講這件事,是昨天陪孩子讀英文課本,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棒球投手的故事:這個投手在成名之前,和他的一位隊友是投球與打擊的搭檔。他倆常在練球的時候跟彼此說:「有一天我們兩個一定要對決,看看誰才是最強的棒球員!」
幾年之後,兩人分屬在不同球隊,然後在世界大賽對上了彼此。當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時,一壘上有跑者,投球的正是故事的主角,他選擇保送接下來的兩位打者,讓局面形成滿壘。
因為他知道這兩個打者之後,輪到的下一棒是他以前的隊友,他想要面對這名打者,他想要三振這名打者,他想要證明自己比他強。
「我等一下會投正中快速直球!」在投手丘上,他對著打擊者大喊,他就是要直球對決。
果然,對手被他給三振了,他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投手。
和孩子一起讀完這個故事時,孩子覺得這個投手是英雄,而且很勇敢地面對挑戰。可是我和史迪普卻完全不是這樣想,我們一致認為,投手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而讓球隊冒著可能輸球的風險,就算最後三振對手,也不是成熟的表現。
英雄是為了成功或勝利而存在,而不是為了英雄主義而存在。
#教孩子英文的人生領悟
#當外科醫師的人生領悟
凝血功能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出現疑似接種完嬌生新冠疫苗後血栓案例,對此我國專家表示,AZ跟嬌生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產生血栓副作用,推測是腺病毒造成人體凝血功能異常,不過國產疫苗,包括高端及聯亞科技,都是採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也少,但缺點是短期內難以大量製造。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6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