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帶你看世界 8月強檔預告】
Yahoo與CNEX合作,每周一支紀錄片,帶你看世界。跳脫台灣,用超越新聞的視野看各國社會議題。
每周四12:30首播,播出網址 >>> https://goo.gl/NBYdjE
《艾爾菲的星星》8/2 周四,Yahoo奇摩新聞首頁12:30首播
艾爾菲(Alphée)因為罕見的基因異常阻礙生長,但是她不為醫學常規所限,她的父母決定不讓她受特殊教育,搬去歐洲生活一年...
《親愛的,我們要當爸爸了》8/9 周四,Yahoo奇摩新聞首頁12:30首播
馬汀和麥辛在一起10年,成功地對抗所有的異議,他們經過多年的研究、規劃、手術、等待,以及無數次的花費和流產,終於找到了潔德與凱瑟琳...
...
《蝸牛星球》8/16 周四,Yahoo奇摩新聞首頁12:30首播
周永成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發高燒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他總是將自己形容為「蝸牛」,因為只能依靠觸覺去感受,與人溝通時有如蝸牛一般緩慢.直到一位天使般的女人走進了他的生命...
《野鬼假期》8/23 周四,Yahoo奇摩新聞首頁12:30首播
住在虎尾的人們遵循從對岸渡海至台灣的祖先留下的傳統,虔誠地透過各種活動、儀式普渡先人及動物的魂魄,虎尾人於片中分享他們眼中的中元普渡和相關知識....
《神仙代言人》8/30 周四,Yahoo奇摩新聞首頁12:30首播
翠珍是一名理髮師,身為外鄉人,受到當地人的排斥。十年前的一場大病,使她有了「神力」成為了毛澤東附身靈媒....
#CNEX #紀錄片 #YCNEX
凱瑟琳 菲 艾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命是最嚴厲的導師】
我在加入谷歌的第一年曾遇到過幾次特別棘手的挑戰,但是我都能勇敢面對,而且能在員工士氣低落的時候幫他們打氣、加油,甚至還用詼諧幽默的方式鼓舞他們。微軟的官司也曾讓我的身心得到刻骨銘心的鍛鍊,有好長一段時間,覺得生命中再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嚇倒我。但是,在經過癌症的生死考驗後,我才發現微軟官司簡直是微不足道,生命還有更大的領域是我們未曾涉足的。能不能真的無懼?我真的不敢說,但是,我相信,我已經有能力將每一段經歷轉化成一種重要的人生學習,讓我的生命可以不斷地得以提升和進化。
也許是跟死神打過照面,我對生命的課題越來越感興趣,很多信息也接二連三地來到我的眼前,幫助我打開視野,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我在視頻網站上看到艾妮塔·穆扎尼(Anita Moorjani)分享她死而復生的體驗。她原本全身長滿了腫瘤,在瀕死邊緣昏迷不醒,連醫生都宣佈放棄治療了,但她卻奇蹟般地甦醒過來,而且全身腫瘤不藥而癒。現在她巡迴各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談到,在瀕死昏迷時,雖然全身器官已經停止運作,但她的意識卻異常清晰,她可以清楚感知所有人的感受,包括不太熟識的醫護人員。她覺察到自己跟所有人彷彿都是一體的,她被一種無條件的愛包圍着、擁抱着;而這種愛,比她在人世間曾體驗到的任何一種愛都要更強烈,而且她不用做任何事情來證明自己就可以得到它。
在瀕死時刻她領悟到,人生可以:
(1)用無條件的愛來愛自己;
(2)無懼地過日子。
艾妮塔·穆扎尼的經驗再次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奧祕絕非目前的科學可以解釋。
我在《陪伴生命》(The Grace in Dying :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這本書裏也讀到對臨終前類似經歷的描述。作者凱瑟琳·辛格(Katheen Dowling Singh)在安寧病房曾陪伴數以百計的人走過臨終歷程。她觀察到,病人從得知自己的癌症已藥石罔效,必須準備面對死亡,直至最後踏上死亡之路的歷程,其實是一段從悲劇走向恩寵的道路。因此,死亡其實是一個將自我徹底消解的能量蛻變過程,是物質肉身的能量轉化,使人迴歸到另一種能量體系。說得更直接一些,伴隨着死亡而來的肉體消亡,“個體之我”的意識也消解了,此時反而是精神、意識迴歸到宇宙整體大我的契機。這就是數千年來人們通過各種宗教、哲學、靈性修持等手段想要達到,卻只有極少數人可以抵達的開悟狀態。
我從亞歷山大醫生的那本《天堂的證據》中看到,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因爲感染腦膜炎,幾乎腦死亡,經過七天瀕臨死亡的昏迷後,奇蹟般地醒來。他用醫學知識證明他的復活應該是奇蹟,於是着手寫作《天堂的證據》一書,描述這七天他靈魂脫殼的天堂體驗。他描述的天堂是沒有時空概念的,只有三條規則:(1)你沒有恐懼;
(2)你不怕犯錯;
(3)你被愛擁抱。
經過七天“有知覺的昏迷”,亞歷山大領悟到:人在世間是爲了靈性的成長。所以不能相信宿命論,必須擁有自由的選擇。既然要讓人們有所選擇,世界上就不能只有善良,必須也要有邪惡,好讓人們分辨善惡,學會選擇。
少數網友問我:你曾是科學家,怎麼會相信這些沒有證據的說法?我的回答是:
(1)作者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對人類陷入昏迷狀態的分析研究是有科學深度的;
(2)這本書是最近的暢銷書,作者的文筆深刻感性,好書當然值得一讀;(3)無論是進了天堂,還是隻是做夢、幻想,我相信作者是真誠的,寫的也是他個人的體驗;(4)看了書並不代表一定要相信,信與不信完全由自己判斷。
這麼多真實的體驗都指向一個神性的狀態—這個世界是我們修煉靈性的大教室,我們的所有遭遇都是教材。所以,我們應該不帶恐懼地參與我們的生命。
想想看,如果我們來到世上都是爲了學習,而且我們是各自選擇一種人生模式來進行學習、磨鍊自己的靈魂。例如,有人選擇辛勤工作卻又鬱郁不得志的人生,有人則選擇家財萬貫、春風得意的人生……那麼,我們將從我們的人生角色中學到什麼呢?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同學”,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都充滿了值得品味、咀嚼的意義。
就像巴菲特所說的:“每個人都是上帝安排到人間的天使。他們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是尊重上帝。”我覺得這些對神性的領悟未必是宗教信仰,應該說是一種人生哲學。如果我們相信,人生不止一次,靈性的生命綿延不盡,而且與大宇宙是連成一體的,我們就會更願意不斷地修煉、提升自己。就算最終我們的假設是錯的,人生真的會隨着心跳停止便戛然而止,但是以這種人生觀形成的社會,相對於一個充滿憤怒、充滿競爭、浮躁的社會,必然是更好的。就像稻盛和夫所說的:“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爲高尚。”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在臺灣推廣生死哲學教育的傅偉勳教授說:“未知死,焉知生?”修過死亡學分,我看待生命的角度已經很不一樣了,我享受這種改變,我知道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上,絕對是有意義的,就像每一個人的存在,都在肉體生命之外,有一個圓滿自足、人人平等的、靈性的生命。因此,人類不是孤獨的存在,而是集體的存在。我們的羣體意識會讓世界更好或更不好。比如,希特勒的崛起並不是他一個人造成的,而是當年德國的集體意識,甚至是世界的集體意識造成的。所以,我們更需要謙卑地學習這一生有緣學到的東西。
如果要對我所修習的死亡學分做一個總結,我會說,過去我認爲“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每天比昨天進步”“最大化影響力,讓世界因你不同”這兩句話,不見得是錯的,只是我把一種美好的自我期許,變成一種朝夕必爭的生活方式。如果要保留這兩句話的正向精神,停止讓人分秒必爭、把自己變成一臺機器,我會這麼修改:“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但不必衡量影響力,因爲一個人太渺小了;更不要把優化你的影響力當作一生的追求。其次是“體驗世界,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富有經驗和智慧。”但不必衡量每天的進步,小心潛在的競爭心態。然後,我要再次強調,人生何必在乎自己留下了什麼,更重要的是:
(1)我們是否憑着良心做每件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世界是否會更好?
(2)我們是否用無條件的愛來對待周圍的人?
(3)我們是否能夠真誠對待自己,然後真誠對待別人?
(4)我們是否真誠體驗人生、享受世界的真善美?是否度過有所學習、成長的人生?
(5)那些和我們特別有緣的人,打從心裏特別喜歡的人,我是否感恩他們?我是否曾花最多時間和這些有緣人在一起?
(6)如果人生真要留下什麼,那就爲世界留下心存善念的孩子,讓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將世界的希望與愛傳遞下去。
(注:本文摘自我的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凱瑟琳 菲 艾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5.12.28 《每日電訊報》教育版 Javier Espinoza ※
校園過度標榜政治正確,扼殺言論自由
一群學者警告,英國的大學院校近來變得太過政治正確,任何可能造成不快的人事物,動輙遭到取諦、禁止,扼殺言論自由。
他們表示,一整代的學生將因此無法對不同觀點進行思辨、想法不能得到被挑戰的機會。種種自我審查,已經把校園變成消毒過度的「安全空間」。
此番言論,正逢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考慮移除校友、捐款人塞西爾‧羅德斯(Cecil Rhodes)的雕像,因為他被認為是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始作俑者。
奧里爾學院表示,羅德斯的雕像,出現在他出錢興建的建築物正面立面,這與牛津作為現代大學的價值觀扞格不入。然而,奧里爾學院若要拆除雕像,必須獲得英格蘭歷史與文化建築保存委員會(Historic England)的批准,後者認為該雕像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坎特伯里大學社會系教授符瑞迪(Frank Furedi)率領一群學者投書《每日電訊報》表示:羅德斯的雕像,不過是近來在英國校園遭到禁止的人物與物品之一,此黑名單「越來越長、不斷增加」,包括流行歌曲、墨西哥大草帽(sombreros)以及無神論者。
他們表示:英國校園近來的發展趨勢,令人深感憂心,「前所未見地」扼殺言論自由,因為幾乎沒有什麼事情不受到學生的審查。
英國各大專院校愈來愈把學生視為付錢的消費者,所以不敢反對「少數講話大聲」的學運份子——這些學生陳情校方,想要禁止各種人事物出現在校園,從《太陽報》到歷史學者大衛‧史達基(David Starkey)等等不一而足。
信中表示:「少有學者挑戰學生提出來的禁止名單。我們呼籲更多學者站出來,因為限制自由思考的文化,只會造成自我審查,造成大家愈來愈不敢自由表達意見,以免遭到錯誤的解讀。這樣一來,只會摧毀民主制度的基礎。」
「一個開放與民主的社會,需要其中的人勇敢出言反對他們不贊成的想法。目前,校方一味屈服學生的要求,只是否認學生思考與辯論的機會。」
他們呼籲各校校長對學生所做的審查,採取更強烈的反對立場,學者們表示:「因為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反,就覺得受到傷害的學生,也許尚未準備好在大學裡面唸書。」
近月以來,英國許多院校的學生,已經成功地禁止、取消、或挑戰一大批演講者以及物品,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事物傷害他們的感情。參與學者投書簽名人之一的瑪莉安‧那梅茲(Maryam Namazie),是一位著名的人權鬥士,本來被華威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禁止演講,因為她是一位無神論者,學生會害怕她的講話會煽動穆斯林學生的仇恨。最後,她還是成功地在華威克發表了演說。
今年九月,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禁止學生戴一家墨西哥餐館贈送的免費草帽,因為學生會認為非墨西哥人的學生戴著寬邊帽子,可能有種族歧視的嫌疑。
牛津大學則取消了一場有關墮胎的辯論,因為女學生抱怨評審裡面有「沒有子宮的人」——也就是男人——她們覺得可能被冒犯。
卡地夫大學的學生會,則試圖禁止女性主義者吉曼‧格利爾(Germaine Greer)來學校演講,因為她曾經寫過,一個被去勢的男子不會表現得像女子,這種說法被學生認為冒犯了跨性別者。
塞西爾‧羅德斯出生地的保守黨國會議員普利斯克(Mark Prisk)表示:「想要禁止別人的意見與看法,顯得心胸狹隘,即使我們認為別人的看法極為可惡,也不能消滅別人確實有這種看法的事實。」
諷刺的是,帶頭主張移除牛津羅德斯塑像的南非學生,就是因為受益於羅德斯獎金,才能就讀牛津大學。恩投科左‧屈瓦貝(Ntokozo Qwabe)是八千位曾經獲得羅德斯奬學金的外國學生之一,他在英國的學費與吃住都由羅德斯信託所支付。羅德斯信託(Rhodes Trust)是塞西爾‧羅德斯在遺囑中交待成立的。
《每日電訊報》上個月曾經報導,哈佛的學生一度要求課堂不要講授強暴法,因為可能有學生是性侵害的受害者。歐巴馬總統表示,小心翼翼避免學生受傷害,是「溺愛」,不是「學習之道」。
參與投書《每日電訊報》的學者,包括雪菲爾德大學教育系教授凱瑟琳‧艾柯史東(Kathryn Ecclestone)、白金漢大學教育就業研究中心的艾藍‧史密哲斯(Alan Smithers)以及利物浦大學的歷史講師雪若‧哈德森博士(Cheryl Hudson)等人。
http://www.telegraph.co.uk/…/Politically-correct-universiti…
圖為開普敦大學在學生的請願之下,移除了羅德斯的塑像。
凱瑟琳 菲 艾 在 [閒聊] 菲艾x凱特琳是不是穩了?(雷 的推薦與評價
搞到最後菲艾x凱特琳才是官推嘛, 拳頭果然很懂觀眾想要什麼。 還有鄉民為這個配對取了很妙的名字: Violynn,有夠讚。 菲艾x凱特琳這個官推是不是超穩的? ... <看更多>
凱瑟琳 菲 艾 在 艾倫奇想(Elun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艾 倫角色技能介紹⚔ 各位使徒安安~~ 我是小編蘇菲亞 這次要介紹的角色是拿著大針筒的俏護士姐姐凱瑟琳 豪想被這種姐姐打針凹~~~(## ... ... <看更多>
凱瑟琳 菲 艾 在 #分享《奧術》菲艾x凱特琳有夠香! - Netflix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儘管最初在聽到菲艾叫凱特琳「小蛋糕(Cupcake)」時我的百合雷達稍微有啟動一點, 但也沒想太多,以為這只是對正經八百的凱特琳的調侃。 ... 他們兩個之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