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52)
「殺子」文化
(此文原刊於2018年7月30日)
幾十年前學者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就提過,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之一是「殺子」文化,有別於西方的「殺父」文化。
深層結構大概是指從傳說與神話的文化沉澱中,所遺傳下來甩不掉的觀念精粹。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基因。
西方的「殺父」,源自希臘神話:俄狄浦斯因為逃避神諭說他會有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了父親而不知道那其實是他的養父,途中他誤殺了自己的生父。他遇到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向他提出一個難解的謎語,俄狄浦斯猜出了,於是當上底比斯的國王,並按照當時的風俗娶前任國王的王后為妻——也就是娶自己的生母。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即「殺父」情結的起源。
中國傳說的堯舜禪讓,說舜自少喪母,生父續娶,生了一弟一妹。舜成長中常受父毒打、後母虐待,他逆來順受,對父母依然孝順。舜的孝跡感動了堯帝,兩個女兒嫁給他,並把天子的位禪讓給「半子」的舜。這故事帶出的是被虐狂般的戀父情結,孝順成為繼承權力的政治道德楷模。
「殺子」文化的典型故事有《二十四孝》的「郭巨埋兒」:「郭巨,字文舉。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 』妻不敢違。」這是「殺子」以盡孝。
所謂「殺子」文化,當然不是真的血淋淋地殺,而是如魯迅所說,「小的時候,不把他們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如同他們的父親一樣」。「從老到死,要佔盡了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
所謂「殺父」文化,也不是真的殺,而是如魯迅所說:「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少的)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
「殺子」文化是永遠把子女當作孩子,要孩子「乖」「聽話」,依着過去的經驗、順着過往道路走去。「孝」包含「順」,孩子長大了也還是自己的孩子,要永遠「順」,因為永遠是「孩子」之父。「殺父」文化就是從小就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人」,容許而且認為年輕人應該並可以突破前人的一切規範。
人總會老,總會死。因此,「殺子」的社會永遠不會進步,而「殺父」文化才能把人類文明不斷推向前。
「殺父」文化是年長者為年輕人遮風擋雨,「殺子」文化是年長者在不依規範的年輕人身後丟石頭。
「殺子」文化基因是中國長年落後的原因之一,不過「殺子」殺得最轟轟烈烈的莫過於一胎化的殺女嬰,而最明顯的就是六四,更轟轟烈烈的就出現在六四後的經濟起飛、一切只認錢的時代,毒奶粉、紅黃藍和性侵幼女的產業鏈,更廣泛、更無助的毒疫苗席捲中華大地,不僅殺年輕人,而且殺幼子。鎮壓是為了扼殺異端,經濟起飛的「殺子」則是只為權貴利益而對下一代狂殺。人類之兇殘達到極致也。
中國盛世的「殺子」文化亦傳來香港。為首者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而不顧親子的前途。司法暴力施加於未成年者身上。「殺子」文化不僅得到真傳,甚而變本加厲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 Title: 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 ---------- Subtitle: 一張凳、一本簿、一枝筆,便可以簡單運算? ---------- Script: 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
分母 不可 為 0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注到把一件事做到絕]
我們之所以這也想做﹑那也想做,看什麼事都有興趣,表面上是充滿好奇心,或是多才多藝,斜槓到不行,走在時代的浪尖上。其實是因為我們對想做的那件事沒有信心,不覺得自己做得起來,便做很多事遮掩內心的焦慮。而別人也會不明所以地不斷稱讚我們很厲害,結果是—
我們就迷失了……
失去方向﹑失去重心,卻忙得不得了,直到好一陣子之後,才發現沒有一件事做得好,就責怪自己缺少天分﹑不夠勤奮,然後順著這個階梯下台,全部放棄了。這樣的瞎忙,彷彿是在幫自己找一個藉口:
「我努力過了,但是我就是沒天分,做不來﹗算了,再看看什麼事能做。」
你是不是這樣的?我得說,我在斜槓進階班的上班族不少是。這幾天是月初,大家要做進度報告,每每看他們列出一長串的進度,我都驚呆了﹗心想這些人每天至少上班8小時,結婚有孩子的還要忙家庭,單身一個人的可能加班或社交,哪來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做這麼多事?可見得我的學生都是屬於—
努力的人﹗
看著他們在群組熱呼呼地說自己做這做那,我除了掩不住的驚呼連連,有時不得不站出來潑一下冷水,直接喊卡,要他們暫停一下,刪減事情,重新檢視優先順序,找到這個階段的重心。不過從他們的反應看來,可是感覺到我倒的是一桶冰,既掃興又沒趣。問題是不說行嗎?不行,因為我已經預見後果。
其中有個學生,有兩個孩子,一個小一,一個讀幼兒園,先生忙於工作,全由她負責,也沒有任何幫手。光是想像這樣的職業女性,那種忙碌的情景,我的頭都要炸掉﹗其中一個孩子是過動兒,一周要看幾次專家,而且要大量陪同,她因此辭職,屈就一個只有一半薪水﹑一年期的工作。這樣的付出,你能想像嗎?
她有才華,也對自己有高度期許,不甘於此,來跟我學做斜槓。別人開一個fb粉專就忙得不可開交,她一口氣開三個,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像我這種快筆,當做大專案時,經常半個月一個月無法分心在寫作上,因為寫文章非常耗神,得讀書﹑得思考﹑得磨出好內容。這位學生寫文章有文筆也有乾貨,老實說,我不知道她怎麼做到的。
昨天報告進度時,她說想要讀博士,這下子我暈了……她談到之前畢業後就業,又出國打工度假,接著結婚生子,一路沒喘過氣﹑沒想到要為自己完成夢想,現在她想通了,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該為自己做點事。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這個時間點對嗎?她的孩子這麼小,我想不出來到時候她怎麼顧得了。
到我這個年紀,明白別人的事少雞婆,說了未必聽進去,還惹對方不高興。但是每天看著這麼多學生忙到暈頭轉向,卻做不出個所以然,我還是忍不住,做了多餘的提醒。後來學生淡淡地回答:「謝謝老師。」再也不言其他,我就懂了,這次又多嘴了,掌嘴﹗
我最近訂了Himalaya,是中國大陸有聲平台喜馬拉雅的全球版,裡面有各種領域的有聲書,昨晚聽了古典先生的「躍遷」,講到專注這件事,印證我的觀察,起了共鳴,在寂靜的夜裡迴響不已。
這是一個選擇多元的時代,不時帶給我們莫大的焦慮,深怕身邊開過的列車,沒有一輛跳上去,那種錯過讓我們心慌,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深層恐懼。所以一般人的直覺反應就是趕上,不對了再跳下來。反覆的趕上與跳下,最終哪裡也沒去,然後掉落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茫然不知所措……這使得古典先生說:
「上天給了我們無限的機會,卻給了我們有限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要做選擇。好奇是天性,什麼都想做;但是專注是逆天性,必須放棄有些事,特別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這時候要做取捨了,怎麼判斷哪個該做﹑哪個不該做﹑哪個以後做,所以要有判斷的原則。一般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去做選擇,擅長什麼就做什麼,古典先生說錯了,應該是—
先選價值,再選優勢。
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一個人的優勢是打不過一個時代的趨勢,再強也沒用。以我為例,我這輩子最愛做的工作是編輯,但是能夠留在報社繼續做編輯嗎?不能﹗因為報紙是夕陽產業,不管以前有多輝煌,現在它就是屬於低價值區。相反的,我如果選擇做線上課程的平台,這是高價值區,再用上編輯的優勢就對了。
接下來怎麼做?就是專注﹗古典先生說,專注是弱者最佳的攻擊,是強者最佳的防守,它能夠為自己的專業建構出一條護城河,誰也無法攻下城堡。我就是這麼實踐的,你知道媒體編輯私底下都怎麼稱呼我的?答案是「寫中年職場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領域,目前無人能出其右,這個小山頭就是我的天下。
可是奇怪啦,多數人都很努力,為什麼沒法挖出一條護城河?答案很簡單,因為多數人都缺少一種往死裡拼的精神,那就是—
「把事情做到絕的那種專注。」
結果是人海茫茫,你連冒出頭吸口氣都沒份,整個被淹沒……古典先生說得好,他說,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際遇,一流高手靠專注。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而時間與精力是我們這個人的「人力資產」,它們是分子,而從事的事情是分母。當分母等於1時,得到的成果最大;分母越大,成果越小。
誰都會除法,都知道分母很重要,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努力,而是做選擇,並且做好這三件事:
1. 找到專注的一件事
2. 判斷這件事有高價值
3. 把專注的事做到成為唯一
讀了文章有受益,請留言+1。
分母 不可 為 0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央根本沒照地方政府造冊人數配發疫苗,以台北市來看,頂多也只有六成五的教師可以打到疫苗,開學在即,粗估有四成的老師還沒有打到疫苗,依規定,這些沒打到疫苗或打疫苗未滿14天的老師到校得附3天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如果疫苗一直沒有來,沒打疫苗的老師就要一直自費快篩,教育部這麼會算,有沒有算到這筆帳?還是要老師們自行吸收?>
蔡政府玩數字真是玩上癮了!在疫苗覆蓋率大玩「劑次人口比」之後,教育部如法炮製,開學在即,還有不少老師們沒打到疫苗,教育部竟以已施打疫苗的教師人數除以實際配發的疫苗數量,得出施打率已經達到九成以上的漂亮數字,但問題是造冊人數與配發劑數有一段差距,教育部玩這種數字,如何讓家長安心地把孩子送到學校上課?
9月1日開學,行政院長蘇貞昌允諾開學日之前會讓所有老師們打到疫苗,教育部搶在12日發布統計,指高中以下學校(含幼兒園)教職員工第一階段造冊人數33萬8593人,已接種人數30萬6005人,接種率達90%。
不料;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天開記者會踢爆,目前高中以下教職員工仍有3萬多人未接種,關鍵在於地方政府造冊人數與中央實際配發劑數有差距,以台北市為例,造冊人數5萬4795人,但中央僅配發3萬5815劑,差距高達1萬8980劑。
以教育部及高虹安提供的數字稍加比對,教育部顯然是以配發疫苗數量當分母,已接種人數當分子,才會得出接種率達90%的超高數字;但實際上接種情形不可能達到九成,因為中央並沒按造地方的造冊數來配發疫苗。以北市來說,中央配發3萬5815劑,若除以造冊人數5萬4795人,即使疫苗全部打完,接種率也只有 65.4%,何來90%的接種率?
台北市的情況如此,其他縣市的情況也差不多,相信教育部官員自己心知肚明,這把戲很容易被戳破,但為何仍在12日發布「灌水」的接種率呢?說穿了,教育部只是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而已。
指揮中心為了達到蔡英文總統宣示七月底達成25%疫苗覆蓋率,上月中旬居然可以想出「劑次人口比」的計算方式,將第一劑、第二劑的接種數字加總後除以全國人口數,就得出比較漂亮的數字,官員為此還沾沾自喜,還好民眾都很配合去排隊打疫苗,很快就達標,後來也沒有再去計較這件事。
教育部這次又何嘗不是?蘇貞昌開出開學前讓所有老師打到疫苗的支票,眼見達成有困難,教育部官員也不是吃素的,馬上就想出以接種疫苗人數除以實際配發疫苗數量,得出九成的高接種率。果然是在教育界打滾,這種數學能力恐怕連指揮中心指揮官時中也要甘拜下風。
【重磅快評】教育部超會玩數字 陳時中也甘拜下風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5680323
分母 不可 為 0 在 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
Title:
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
----------
Subtitle:
一張凳、一本簿、一枝筆,便可以簡單運算?
----------
Script:
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帶來長期穩定盈利,你要靠EV;而EV的計算,則涉及賠率(Odds)和機率(Probability)。一般賭局,賭率無論是固定,抑或不固定,都必定會顯示(例如球賽主勝、賽馬獨贏、六合彩派彩等);然而,勝負機率卻永遠隱藏。
計算機率可以非常複雜,看過賽馬博彩經典名著《計得精彩》的,相信都會深深感受得到。但計算機率亦可以非常簡單,有些連小學作業都有教。
為什麼又可以簡單?又可以複雜呢?這要由「機率是什麼」說起。
首先,機率就像重量、長度、價錢等,是一個量度值。當你想知道自己的體重,你會站在電子磅;當你想知道自己的身高,你會用尺量度;當你想知過大海船票幾貴,你會查一查價錢;而當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你便要計算機率。
那麼,有什麼事你會想知它的可能性呢?擲一粒骰「擲到七點」的可能性,你會想計算嗎?不。因為擲一粒骰「必定」不會擲到七點。那麼,擲骰擲到整數的可能性,你又會想計算嗎?不。因為擲骰「必定」擲出整數。由此可見,當你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是鐵定的YES或NO時,你不會問可能性。換言之,當你不肯定某事情是YES還是NO時,你才會想窺探可能性。
最家傳戶曉的例子,非擲毫莫屬:究竟下一回是公定字呢?
雖然機率是數學之中的一個範疇,但機率在語言之中也佔了一席位,縱使未曾學過機率,都會以「五十五十」來描述擲毫的結果,即擲到公和擲到字的機率均是百分之五十(50%)。
對有分數概念的則會以「二份之一」描述之。兩者相通,因為一整份是100%,各分一半自然是各佔50%,亦是兩份之中取一份,二份之一也。
分數概念對機率非常便利,將虛無飄渺的機率圖像化,轉化成「切蛋糕」的情況--由於你深信擲公和字的可能性均等,公和字就像一對雙胞胎,要吃相同份量的蛋糕,身為父母你便得把蛋糕一分為二,一份給公,一份給字,二份之一也。
此平平無奇的「二份之一」概念,更足以延伸至更多情況:
擲一粒骰子,擲得一點的機率是多少?
由於你深信一粒骰子六面的可能性均是相同,它們就像六胞胎平分生日蛋糕,你把蛋糕一分為六,一仔、二仔、三仔、四仔、五仔和六仔各取一份。擲得一點的機率,六份之一是也。
只要看得穿多少胞胎在分蛋糕,便能運算出機率。
雖然擲毫的機率十分顯淺,顯淺得令不少自稱患有「數學恐懼症」的人也會對機率產生興趣,然而,由擲毫和擲骰引起的誤解,同時惹來不少人放棄了機率,甚至徹底訴誅運氣鬼神之說。最常見的誤解是:
「擲公字的機率是二份之一,那麼,要是第一局己擲到了一次公,下一局將必定擲到字嗎?」
當然不是!否則每次擲硬幣不就只會公字公字公字……梅花間竹地出現嗎?這是天方夜譚吧。再者,若「必定」梅花間竹地出現,機率該是100%,這一點也抵觸了「二份之一」的說法。
「既然二份之一的機率,並不代表能夠預測下一局,對賭客來說又有什麼意思?」
答案很簡單,就是用來計算EV,預知定然的長遠結果。
明白了機率的意思和功用之後,接下來正式講解機率的3大運算方法:
1. 窮舉法(Exhaustive Method):一次隨機事件
先前提過,基本的機率運算,是平均分蛋糕的遊戲。由此可見,「有幾胞胎」以及「拿幾件蛋糕」都是舉足輕重的問題。幸好,這種「有幾」的問題,都只是嬰孩學「數手指」(即數數目)可以應付的問題。
由擲公字的例子起步,全部的情況有「公」和「字」,我們就這樣數:
「公……第一個;字……第二個。總共兩個。」
即問題涉及雙胞胎,將蛋糕分成兩份。
如想知擲得「公」的機率,我們又再數過:
「公……第一個。總共一個。」
可見「公」的機率便是「兩份之」中的「一」份,二份之一也。
擲骰子亦同樣,這樣數全部的情況:
「一點……第一個;兩點……第兩個;三點……第三個;四點……第四個;五點……第五個;六點……第六個。總共六個。」
即問題涉及六胞胎,將蛋糕分成六份。
如想知擲得「雙數」(即2、4、6)的機率,我們又再數過:
「兩點……第一個;四點……第二個;六點……第三個。總共三個。」
可見「雙數」的機率便是「六份之」中的「三」份,六份之三也。
兩題的答案,分別是「二份之一」( )和「六份之三」( ),究竟誰大誰小呢?欲比較分數,可以先將它化簡,繼續直接觀察,或者相減或相除。然而,分數的觸覺並非人皆有之,曾有趣聞說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誤以為「四份之一」比「三份之一」大。由此,我建議採取較「平易近人」的百份率(%),換算方法是--將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便是百份之多少,即多少%了。
機率(%)=分子÷分母×100
以上述的結果為例,先把1除2,再乘以100,得出50,即擲得公的機率為 50%;把3除以6,再乘以100,得出50,即擲得雙數的機率同為50%。平分秋色,「一樣那麼可能」。
由這兩個例子得知:只要能夠準確細數可能發生的情況(我稱之為懂得數手指)便能夠計算基本的機率了。
當然,懂得數手指並不等如一定數得清,當數量太多的時候,例如打麻雀(144隻牌)一起手便食糊(又稱食天糊)的機率,逐個數並非明智之舉。雖然「理論上」只要有一位有無比耐性的人,的確能夠把所有可能性徹底列出,但整個過程也拖太久了吧?
因此,數數目亦應該要有聰明的方法。
2. 列表法(Tabulation):兩次隨機事件
以擲骰子為例,擲一粒骰當然能夠「數手指」,因為只得6面。可是,如果擲兩粒骰呢?總有多少個可能的結果?
「第一粒骰一點、第二粒骰一點……一個;第一粒骰一點、第二粒骰兩點……兩個;第一粒骰一點、第三粒骰三點……三個……」給些少耐性,最終便會得知,總共有36個可能發生的結果。
列出來當然可以,但無可否認實在太煩了,而煩,亦自然代表較易出錯。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情況整齊地表達出來呢?
日常生活中,有一種表達方法,很值得參考,就是馬經表達「連贏」賠率的列表法。由於「連贏」是要預測單一賽事的冠軍和亞軍馬匹,因此會是兩個馬匹號碼互相配搭,例如「一號馬匹」搭「六號馬匹」,情形就像2粒骰的點數,「一點」加「六點」。
由「馬經作圖法」可以將擲兩粒骰的情況歸納如下:
每一格分別代表一個情況,例如橙色的格子代表「啡色的骰子五點,綠色的骰子三點」。 由此可見,擲2粒骰總共有36個可能結果。換言之,將蛋糕切成36份。
如問擲得總點數為10的機率,使用「馬經作圖法」答案一目了然:
非常明顯,共有3個格子,是兩骰點數相加為十(分別是(4,6)、(5,5)和(6,4))因此這三十六胞胎,現在有三胞胎說要吃蛋糕了,在「36份之」中吃了「3」份,答案是「36份之3」( )。(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吧!)
值得留意的是,這招「馬經作圖法」有一個值得每次使用之前都要小心思索的地方:
試想想,現有6張卡,分別畫了骰子的6面,現在你隨機抽取兩張,請問2張卡的點數相加為十的機率是多少?
很多人會照舊作答「36份之3」,原因是問題只是將骰子變成卡片,情況不甚改變,而且,使用「馬經作圖法」會得出了一幅相同的列表:
可惜這是錯的,答案錯,列表也是錯的,錯在算少了一著:擲骰子可以擲到相同數字,例如2粒骰都是一點,但抽卡並不能抽到相同數字呢!卡片只得1張,你怎樣也不能抽到2張都是一點。因此,列表應修正如下:
灰色代表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即不存在的胞胎。根據這個修正後的列表,蛋糕應平分為30份,而不是36份。符合相加為十的結果,亦不是3個,而是2個,因為根本沒可能抽出2張都是五點的卡片。有見及此,修正後的答案為「30份之2」( )。(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吧!)
3. 樹狀圖(Tree Diagram):兩次或以上隨機事件
雖然列表可以將可能性整齊地列出來,但列表也有它的局限之處,就是只能解決兩次隨機事件。如有三次或以上隨機事件,則要靠樹狀圖了。
以擲毫為例,如連擲三枚硬幣,擲得至少一次公的話,你便可以獲得8000元,這個遊戲值得花5000元去玩嗎?
首先,你得知道勝出這賭局的機率,即擲三枚硬幣能夠擲得至少一次公的機率。由於這涉及三次隨機事件,因此無法使用列表法,非用樹狀圖不可:
樹狀圖就像旅行路線圖,每一條路都是一個行程,每一個行程就是每一個可能性,不妨逐個寫出來看看:
由圖所示,這年遊戲總共有8個結局,而當中有7個結局能使你獲得8000元獎金,由此使用「分蛋糕」概念,你勝出遊戲的機率是8份之7,換算成百分率,即87.5%。
賠率則這樣計算:以5000元當作1注,如得勝則淨贏3000元,即贏3000÷5000注,又即0.6注。因此,你若參與這個賭局,你的EV = 0.6 × 87.5% - 12.5% = 40%,是一個正數。長賭下去,你將會獲取40%的純利,當然值得參與賭局。
----------
杜氏數學 Herman To Math 考試戰績:
A ── 會考 Math 數學
A ── 會考 Additional Math 附加數學
A ── 高考 Pure Math 純粹數學
A ── 高考 Applied Math 應用數學
5** ── DSE Math 數學
5** ── DSE M1 數學延伸部分(一)
5** ── DSE M2 數學延伸部分(二)
A ── IAL Core Math 1 2
A ── IAL Core Math 3 4
A ── IAL Further Pure Math 1
A ── IAL Mechanics 2
A ── IAL Mechanics 3
A ── IAL Statistics 1
A ── IAL Statistics 2
----------
精選系列節錄:
《賭Sir數學戒賭》糸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L-dRcIN5I&index=1&list=PL_CM4U5au2k1cfK2zSph8XOLqIjOPQmvo
分母 不可 為 0 在 Edison M us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新年快樂
為了成為更好的人 只好把自己的分母變大
記得那天 太陽壓著平原
風慢慢吹 沒有人掉眼淚
一切好美 好到我可以不用說話
金色的側臉 踩著全白球鞋
風繼續吹 世界繼續作業
那麼確定 我知道那就是你
那一天你走進了我的生命
謝謝你成為了我的幾分之幾
閉上眼睛也能看見你
晴朗的南方
就算犯錯 你拿歲月等我
就算停留 還有你和夜空
我算什麼 讓你無條件的為我
那一天你走進了我的生命
謝謝你成為了我的幾分之幾
如果我又更完整一點 也是因為你
某一天你離開了我的生命
謝謝你曾經是我的幾分之幾
感覺你貼著我胸口呼吸
在那一個回不去的天明
我的幾分之幾
你終於還是離開我的生命
留下每天都在變老的我
請記得我曾經愛過
🤹 盧廣仲翻唱歌曲清單:
https://bit.ly/EdisonM-CrowdLu
※ 歌曲清單 ※
I No / Nice to meet you
風雨 / 秘密 / 魚仔 / 七天
大人中 / 破氣球 / 一坪半 / 明仔載 / 壞掉了
再見勾勾 / 清晨巴士 / 結婚鑽戒 / 幾分之幾
夏天的歌 / 吉米寶貝
口水流下來 / 天然的最好 / 無敵鐵金剛
燃燒卡洛里 / 善良的眼鏡 / 你是我的水
有你不一樣 / 一百種生活
今天睡在這裡 / 校園美女2008
一定要相信自己
星座愛情故事之巨蟹座可不可以繼續說愛
🌸 請按讚、分享,並訂閱頻道 🌸
記得打開小鈴鐺,接收最新上傳通知唷🔔
Ⓔⓓⓘⓢⓞⓝ Ⓜ ⓒⓞⓥⓔⓡヾ(´□`* )ノ
✉️ 工作邀約、異業合作,請洽粉專。
🐣 Facebook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edisonm7335/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edisonis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