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風」看「陸風」
台灣會再被綠營操作一次嗎?
南韓執政黨製造假事件,激發反北韓高潮,影響選情:
1. 1971年,朴正熙企圖連任,選情危急。
選前一個月,政府宣布破獲北韓滲透校園的匪諜組織,逮捕學生等51人,結果朴正熙險勝。
#刑求出來的假飛碟
2. 1987年,盧泰愚選情危機。
選前16天,一架從伊拉克飛韓國的大韓航空客機在空中爆炸,機上150餘人罹難。選前三天,女「匪諜」從巴林引渡回國,三天後盧泰愚險勝。
#女匪諜是場戲
3. 1997年,執政黨選情危急。
選前,北韓在板門店朝南韓開槍。
#一億元製造軍事衝突
https://www.facebook.com/1581712405392612/posts/2377889139108264/
去年的一部韓片「北風」,預示了今年民進黨的選戰策略
「北風」曾在台灣取景一個半月」。去年在韓國上映,不但票房大賣,更入選坎城影展午夜單元。「北風」韓文原題叫「工作」指「情報工作」之意。台灣譯成「北風」,香港譯成「北寒諜戰」。台灣沒有按原題翻譯,但片名取得比香港好,甚至比韓片原題還要好。因為,原題沒什麼特色,反倒是台灣以影片的最核心內容「北風」為題,更能凸顯特色。
在韓國「北風」除了原來的意思之外,也已成為一個新的專有名詞。指每當選舉期間,保守派總是以各式各樣的,包括捏造的方式,利用「北」韓做為題材,製造南北韓的緊張對立,獲取選舉利益。因為,每當選舉保守派總是利用這招,後來大家也都看破其手腳,就給它取了一個統稱做「北風」。說到這裡,相信台灣人一定很熟悉這樣的一個操作模式,也會發現原來這樣的操作模式,在國外就有範本可查。
早在1971年,保守派的朴正熙因為修憲企圖三連任,而遇到強大的民意反彈,選情危急,於是在選前一個月,宣布「破獲」北韓滲透校園的匪諜組織,一舉逮捕學生等51人。結果,朴正熙險勝了反對黨的金大中。如今,已經證實該事件是刑求製造出來的假事件。
最很名的事例發生在1987年。那年保守派的盧泰愚面臨選情危機,於是選前16天,「發生」了一架從伊拉克飛回韓國的大韓航空客機在空中爆炸的事件,機上150餘人全部罹難。很快的執政的全斗煥、盧泰愚,就宣布是北韓匪諜所為,並於選前三天,將女「匪諜」從巴林引渡回國,創造了一波反北韓高潮,三天後盧泰愚又險勝了。此事件至今仍是謎,就如同台灣319兩顆子彈事件一樣。大多數人民及罹難遺族都相信這是全斗煥、盧泰愚「製造」假事件。
電影「北風」,是從1997年大選時的「北風」事件改編的電影。當時,執政的保守勢力也是面臨選情危急,於是派出代表與北韓在北京密談,要求北韓在選前在板門店一帶(南北韓的分界區域)朝南韓開槍,製造軍事衝突,代價是一億美元。這劇本乍聽荒唐,北韓怎麼可能願該配合一向敵視北韓甚深的勢力,助其當選?不過,整個事件目前已經完全獲得證實。最主要是因為當時北韓很缺錢。
「北風」,對照台灣,民進黨慣用的手法,應可稱為「陸風」。「陸風」可以自己憑空捏造,也可「善加」利用形勢而為。民進黨已經到了不藉「陸風」不會選舉的地步。選情危急時,更需要仰賴它。大家都看得出來,「陸風」已經在製造,而且不會僅僅如此,最終它需要一個戲劇張力十足的「事件」,如此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在韓國「北風」已逐漸失去影響力,人民不再被愚弄。相信台灣人民也會逐漸認清「陸風」的保守性、虛假性!
勞動黨•臉書“怎麼辦!”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