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0的網紅吳秉叡 BRAY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美貿易戰 是危機也是轉機 近期中美貿易戰前哨戰開打,對於媒體上述說的危險我沒有意見,但中美貿易戰對台灣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美國及世界各國認為中國不遵守WTO規定,侵害他國智慧財產權,外資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合資及技術轉移,產生不公平競爭及技術竊取或外流的問題。台灣是否可以利用機會,把國內五缺做好...
利用機會 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論
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後的美中台關係
(圖: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熱線。圖為習近平2015年訪美與時任副總統的拜登合影。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通話,他隨後主動透露,雙方足足講了兩小時,氣氛良好。拜登上任後已與多位主要國家領導人通過話,中方等待多時,雙方終於在除夕通上話。北京希望藉此一掃與川普政府間的惡劣氣氛,恢復正常往來;拜登對中國在香港、新疆侵犯人權的問題表達關切,習近平則稱台灣及香港、新疆問題是中國內政,美方應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
兩小時的會談,能談的東西很多,絕對不止目前透露的這些。這也意味雙方都有充裕的準備,包括選在除夕進行,創造最大效果。拜登曾形容美中關係是「極度競爭」,但不會為敵;這也劃出了政策底線,顯示拜登政府的美中台關係將不同於川普時期。拜登在通話中表示,要與中國從事務實及重視結果的交往,開展坦誠和建設性對話,這意味美中關係已經在變。
在美中台的三角關係中,台灣是最小的一角,受到美中兩個大邊的牽動。儘管拜登政府一再保證對台承諾不變,但當美中關係拉近,和台灣距離即可能變遠,且只能被動因應。這是小國面對實力原則的無奈,除了步步為營,別無他途。
目前兩岸緊張的來源,一部份來自中共企圖以武逼統,一部份來自蔡政府的反中戰略。在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下,中共要武力犯台,事實上並不容易,但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然而,如果美中恢復到比較正常的競爭性交往,台灣減少無謂的挑釁,解放軍動武的威脅自然能大大降低。今年是中共建黨百年,明年二月又有北京冬季奧運,明年年底則是中共廿大,北京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準確無誤;習近平應不希望此際與美國發生衝突,或者台海發生戰端。
至於台灣方面,蔡政府似乎也有意識地在調節抗中作為。例如,蔡總統春節前發表談話,特別藉機釋放善意,祝福對岸人民新春安康,也希望能共同促成兩岸的和平穩定。這是訴諸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習俗,表達善意。至於立法院新會期將進行的修憲工程,民進黨立委所提的幾個觸及法理台獨提案,則悄悄被要求擱置。類似訊息,對內對外都有善意。
拜登政府在多次聲明中都提到,大陸應該與台灣「對話」,目的是希望兩岸降低對峙敵意。表面上看,美方目前把壓力放在中共;但透過外交管道,蔡政府應該也接收到美方的相關訊息,至少須避免兩岸陷入惡性螺旋。蔡政府的「武漢肺炎」措詞現正慢慢修正,陳時中最近對「拒用大陸疫苗」鬆口,卻又指控大陸打壓我疫苗採購,顯示政府反中腔調在放軟中仍參差不齊。
習近平近年打壓香港、新疆人權,整肅民營企業,留給國際社會的觀感欠佳,可讓台灣獲得更多同情與支持。但這不表示台灣可以無分官民地敵視整個中國,若不知在大陸內部爭取更多友台人士,絕對是不智的作法。尤以貿易為例,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去年對大陸出口總值高達一五一四億美元,成長十四・六%;我從大陸進口為六四七億美元,成長十・八%,使得我國對大陸的順差高達八六六億美元。亦即,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雙重衝擊下,兩岸經貿不僅未脫鉤,我國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深,已高達四三・八%。
兩岸關係複雜萬端,非一夕能解,有歷史高度的政治人物應積極創造和平的條件。在習近平這方,要爭取人心,才是大勢所趨;在蔡英文這方,要利用機會之窗遞出橄欖枝,才能讓台灣免於兵凶戰危。
利用機會 英文 在 小人物上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309集小人物上籃(下) – 小人物留言,三大頭籃網,Shaq賣老 Feat. 汪六
<請至各Podcast平台搜尋”小人物上籃”>
小人物們這禮拜利用機會回應聽眾小人物們的留言~ 最近小人物上籃收到了一個來自Billywhitty,在中國教籃球和英文的美國人的留言! 小人物Fu想要知道在中國如何收聽小人物上籃? 我們也收到了十年拓荒者小人物的喊聲! 大家知道波特蘭是NBA最北的城市嗎? 小人物汪六和Hans對於支持拓荒者有怎麼樣的滋味? 至於收音的問題,well, 透過網路遠距離錄音加上小人物來賓,我們無法要求來賓一定要有mic才能夠一起聊籃球啊! NBA 最近又傳起要擴編新球隊;下一個城市會在哪裡? Which city deserves an NBA team? 加拿大小人物上籃中心 – 溫哥華 – 適合重新擁有NBA球隊嗎?
小人物Hans不吐不快,還是花了時間分析了同時放Kyrie Irving和James Harden在場上的籃網,以及他認為比較好的交易應該是什麼。另外Kyrie在”需要休息”的訴求上,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最後,前幾天Shaq在TNT的賽後訪問,直接對著最近連勝登上聯盟第一的爵士一哥 Donovan Mitchell,”我不認為你有辦法帶領球隊拿下冠軍”。這樣的言論在社群媒體上掀起了許多評論。小人物們如何看Shaq這樣的評論? 這背後有哪樣的世代和文化根源?
#小人物汪六 #寫論文小人物上籃letstalkfantasy #大三元 #小人物問答 #籃網三大頭 #Shaq賣老 #小人物上籃
利用機會 英文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美貿易戰 是危機也是轉機
近期中美貿易戰前哨戰開打,對於媒體上述說的危險我沒有意見,但中美貿易戰對台灣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美國及世界各國認為中國不遵守WTO規定,侵害他國智慧財產權,外資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合資及技術轉移,產生不公平競爭及技術竊取或外流的問題。台灣是否可以利用機會,把國內五缺做好,吸引台商在中國的製造業回流,同時也可以朝向新南向分散對單一國家依賴,「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增加風險承受度,這是政府各機關該思考的問題,希望不要一昧朝壞的地方想,做壞的打算,同時,也要做好最好的準備,這樣台灣才會有未來與希望。
#大秉國會問政
利用機會 英文 在 阿滴英文|有效增強記憶! 三個訣竅讓你背單字記得更牢! 的推薦與評價
聽到要「背單字」就怕怕嗎?別怕!阿滴教你有效記單字的撇步!只要YouTube留言「我想要透過Oxford Picture Dictionary學習單字」,就有 機會 獲得這本 ... ... <看更多>
利用機會 英文 在 抓住機會,英文可以這樣說! I knew you'd... - Johnnykoon ... 的推薦與評價
jump at the chance:一遇到機會就會很迅速地把握、緊抓不放過的意思。 如果後面要接名詞,可以用jump at the chance of something。 [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