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的方向盤】
大家可能都看過昨晚那部關於「人生方向」的微電影了(還沒看的,連結在此:https://goo.gl/DnnwSg)。
據說這是一部頗催淚的就業廣告,畢竟,這個時代迷失方向的人太多了(嘆)。
當然,除了共鳴以外,這部廣告還是做些精巧的設計的。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吧。
-
老司機的方向盤 / 許榮哲
這支微電影非常動人,尤其對那些正在人生路上遊盪,一時還找不到方向的人,特別有舞鼓的力量。所以,我常在「夢想」課程(例如小說班、編劇班、電影班)的最後,播放這支微電影。
播放的當下,我常在學員的眼底,看到當年跌跌撞撞,一路追求夢想的自己。
這支微電影的成功,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旁白」:
旁白聽來非常誠懇,很有說服力,讓人聯想到電影《刺激1995》,但其實……旁白很詐。
怎麼個詐法?
除了主角阿德之外,唯二的角色是「導航」,他是怎麼出現的?
旁白是這麼說:
每天在街上載客的老司機阿德,什麼路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每天,阿德幫乘客找到目的地;與此同時,阿德卻是在城市裡漫無目的遊盪。但阿德是一位老司機,他不喜歡漫無目的遊盪,那天他買了一個導航……
「導航」出現了。
注意到了沒有?旁白提及兩種遊盪,一種是阿德載著乘客找路,一種是阿德自己的人生找不到路。
按理來說,什麼路都知道的阿德完全不需要買導航,但他卻因為自己的人生漫無目的,而買了導航。
太不合理了,但觀眾為何渾然不覺?原因是……旁白遊盪來、遊盪去,把觀眾也帶到迷路了。兩種遊盪的交替出現,觀眾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阿德的不合理舉動。
以上的解讀是貶意嗎?
不,這是一種讚美,我非常喜歡這種利用「現實」與「心理」的相似,進而交互滲透、指涉的偷雞。
非常類似「移覺」,指的是把原本的五感經驗(視聽嗅味觸)互相切換,藉以打破習以為常的敘述模式。
從理性上來說,這叫偷雞;但從感性上來說,它可被理解成因為太強烈渴求,而做了無法理解的事。
導航出現之後,劇情來到了最重要的階段,「意外」和「轉彎」就要發生了!
「靶心人」戲劇公式的第5步驟「意外」和第6步驟「轉彎」如下:
5.意外:司機阿德買了導航,擬人化的導航自誇「很會找路」,於是阿德挑釁的問:「那你知道我的方向在哪嗎?」導航意外說出了一句雙關語:「你的方向,盤在你自己的手裡。」
6.轉彎: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一般人聽了導航的話只會啼笑皆非(不流暢,亂斷句),但因為遊盪人生已經來到臨界點的阿德,卻被這句話戳中,不,震懾到了,於是他拆下計程車的招牌,離開漫無目的人生。
阿德搭上「人生轉運列車」,來到他的目的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展開了他的下一階段人生「專業咖啡調理班」。
如果你前往的,不是自己的目的地,那麼它永遠不會是目的地。
除了旁白之外,這支微電影的人物設定也非常棒。
一般而言,司機常給人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但阿德咖啡不離手,一直在聽西洋音樂。
咖啡、音樂,再加上前面提及的旁白,形成了鐵三角。
鐵三角強而有力的拱起了質感。
質感重要嗎?超級重要!
說穿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其實就是一般人口中的「職訓局」,或者「就業中心」。
它和司機一樣,容易給人一種刻板印象,彷彿每個去「職訓局」的人,都遮遮掩掩的,不想被人發現自己「失業」了。
但這支微電影徹底翻轉了人們的刻板印象,讓人覺得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不是窮途末路,而是夢想、夢想、夢想。
人類會為了夢想而落淚,也會為了沒工作而落淚,但兩種淚水的含鹽量差不多,但含金量差很多。
──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刺激1995 不合理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
我討厭監獄片,包括軍教片。
台灣和香港某個年代很流行軍教片和監獄片,無論內容多搞笑,我就是不喜歡,因為痛恨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我不知道合理與不合理的尺度,誰來拿捏?
自然,歐美的監獄片,我一樣討厭,為了讓劇情高潮迭起,凡監獄片都一定有冤獄,對吧?又是那句話「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
後來,我還是看了三部監獄片:
(一)丹尼爾戴路易斯的《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我因為男主角而看,這部片,卻讓我在戲院坐立難安,痛苦得不得了……片子拍得再好,對我都是折磨。
(二)《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這部電影非常棒,啊,改變我不看監獄片的偏執,一點點。
(三)《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因為看了《刺激1995》,又聽過很多評論,我才鼓起勇氣看了這部電影,幸好幸好,挺好的電影。
然後呢?
我並沒有勇氣繼續嚐試看第四部,卻依然不改我厭惡監獄片的習性。我承認,包括《越獄風雲》(Prison Break)這部眾人讚賞的影集……我沒看,凡冤獄題材,都讓我痛苦。
結果,近日台灣每台新聞頻道、每條新聞、每篇網頁,全部都是「監獄片」或說「冤獄片」,這種血淋淋的播報,簡直無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輿論有時蠢,有時是力量,每次,我總默默祈禱,這次是正能量,可否有《刺激1995》的驚奇爆發力?千萬不要殘酷地演成《以父之名》或不了了之。
「一個年輕的陸軍下士,因為一只不存在的『智慧型手機』被關進禁閉室,然後在退役前一天死了……」
我寧願這是一本推理小說的開場,有一個執著的刑警和熱血的律師努力去揭開謎題,而非座落在我真實生活的國度。
為什麼沒有一個像推理小說中的厲害主角以智慧逼迫官僚面對事件……只剩下五花八門的名嘴們口水橫飛在電視上比較「公審演技」,可獲得多少收視率。
電視螢幕上,淚水在剛死去兒子的平凡母親眼眶中淌著,她哭著哭著,聽到一堆人為她打抱不平的聲音,她只想知道兒子為什麼死?得不到答案。
電視螢幕上,淚水在這國度的總統眼中淌著,他眼眶泛紅,聽見一堆人罵他的聲音,他只想辯駁自己並非無能的人……也得不到答案。
這樣描繪畫面,看起來很像,可是,可是,可是——
平凡的母親如果不是兒子意外死亡,我們沒有人認識她,也不會有記者來採訪她;
而自認自己不是無能者的總統,他一個微笑、他一次皺眉、他腸子生了一塊息肉,全國攝影機都來了。包括,他輕描淡寫一句準確句,可能,很可能就立刻可以協助解決那位母親、電視一堆名嘴胡說八道卻渴望的答案。
多麼詭譎的世界,似乎,大家都沒站對位置。
「每次總統眼眶泛紅,總是深情款款,感性地忘了他是總統……有些人,也因此大發同情心,感同身受,覺得他是個好人。他確實是個好人。但這一瞬間,距離一里外的地方,正……」
我好想抒情寫下這句話,當作我這輩子寫不出來的第一本推理小說的第二章的開場。
。。。
我可能挺蠢,雖然我清楚英雄只存在電影裡,內心還渴望。
唯一不變的是,我討厭監獄片、冤獄片。
換句話說,這些行為,放在學校,就是學校霸凌片。
是吧?
只因為「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這句話,我從沒認識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唉,我也不是資格鑑定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