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末小故事 |
ㄧ
週末傍晚熱鬧的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穿著卡其色名牌風衣的時尚女子,她急行中突然停下來與一旁坐在路邊地上的男人說話,引起我的注意望去。一個看起來頗髒的男人,滿臉是血,地上不遠處還有個啤酒瓶。
女:「你還好嗎?」
男:「我沒事。」
女:「你確定不用幫忙?」
男:「不用,謝謝!」
巴黎的路邊隨處可見流浪漢、難民和路邊討錢吉普賽人,有些人很討厭他們,覺得他們破壞巴黎美麗的市容。但也有些人不怕生不怕髒也不怕麻煩,還是把他們當人看,看到他們受傷了,也會扶他們一把。
如果你看到了,你會像沒看到一樣地走過去?還是停下來扶他們一把?
--------------------------------------------------
二
走進非洲區的烘焙咖啡專賣店,我跟老闆娘說:「您好,我要半磅阿拉比卡,麻煩幫我磨成粉,濾紙的細度,謝謝!」
老闆娘:「蛤?您要什麼?」
我:「半磅阿拉比卡,濾紙細度,謝謝!」
老闆娘:「半磅阿拉比卡,請問您要磨成什麼樣的細度?」
我:「濾紙。」
對話發展到此,大家應該都跟我一樣翻白眼。但是更翻白眼的來了,老闆娘說:「妳說話有一種方式,我實在聽不懂。」
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歹丸郎,雖然我人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在法國度過,有法國的高等文憑與工作,甚至還用法文出過專業書籍,但是我這輩子說法語的腔調,是永遠不會像我女兒一樣,有一口純正法國口音。
我從來不覺得說話有台灣腔不好,因為這代表我來自哪裡與我的家鄉。事實上各國的第一代移民說話都有嚴重的腔調,許多的ABC雖然已經是移民第二代,但說英文也還是有腔調。像珍柏金說唱法文時一口濃厚的英國腔,還不是好美好性感?因為言談之間交流的重點不是「腔調」,而是遣詞用字與內容。
在巴黎待久了,不知不覺地會變成一隻刺蝟。所以老闆娘說完剛剛那句話之後,我只好以機車巴黎人的法式說話法回應她:「您的店裡應該沒有什麼亞洲客人吧?所以您才會聽不懂我說話。我來自台灣,大部分的台灣人、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比較喜歡聚集在歌劇院一帶。」
可憐的老太太,其實她原本的話並沒有惡意,聽完我的回覆,她說:「是呀,我的店裡真的沒有什麼亞洲人來買過咖啡。亞洲人都待在比較chic的地區,我每天都關在店裡烘培咖啡沒有出門,所以什麼都不懂啊!」
上個月巴黎家飾展之後,再次證明一個法國人能不能聽得懂外國人的口音,與他所處的環境和心境有關,和我們有哪一國人的口音無關。
---------------------------------------------------
三
上面的故事,讓我想到九月家飾展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我在家飾展的某個小辦公室排隊等著處理事情,辦公室裡只有二位大媽為我們服務。以法國人的服務態度與精神,我的前面只有三個人,就讓我站在那裡等了一個多小時。
第一位很盧的客人來自加拿大,要什麼、不要什麼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抉擇,最後乾脆與服務大媽聊了起來。第二位高效率客人來自日本,排隊時已經在平板電腦中準備好要訂購的資料,輪到她時,事前的準備足以彌補她無法溝通的語言能力。所以一路嗨嗨嗨,也能在五分鐘內完事。
第三位來自義大利的客人就不得了了,比起很盧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加拿大人,這位小姐自己預訂錯誤還無法接受。在英法語不通的情況下,一直打電話回義大利公司總部,然後再與法國大媽語言不通的溝通。
輪到我的時候,服務我的法國大媽在處理了各式國際案件後,就直接開口跟我說英語。沒想到我法語馬ㄟ通,就開始對我身家調查。
「為什麼妳法語說得這麼好?」
「妳來法國多久了?」
「妳在台灣有學過法語嗎?」
「妳是做什麼行業的?」
「法語對妳來說,會不會很難?」
問了一堆之後,這位法國大媽嘆了口氣說:「哎,我母親年紀越大,法語就說得越不好,有時候我們糾正她,她還不高興。」原來這位法國大媽是法國與柬埔寨混血,媽媽是柬埔寨人,爸爸是法國人。所以她說話是完全沒有柬埔寨口音,外表看起來也是個法國大媽。
她說的話讓我警惕,當有一天不願意再學習的時候,就表示自己老了。
--------------------------------------------------
四
每次在Châtelet聽到這樣的音樂,就想到茱麗葉畢諾許主演的電影「新橋戀人」。故事是一位快失明的女畫家被拉大提琴的情人背叛而自我放逐,在修復中的新橋上與流浪漢相識的故事。電影中一個著名的橋段,就是女畫家在像迷宮般的Châtelet地鐵站裡,眼睛看不到卻憑著對琴音的熟悉,靠聽覺尋找她的大提琴情人。
年輕時看的電影,深深地烙在記憶裡。每次經過Châtelet,聽到街頭藝人的表演,畫面就會一再出現。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