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樂!
今天中午12點,別忘了試試立蛋喲^_^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就來聊聊端午節的由來吧!
關於端午,華人世界裡原存在著多種傳說,只不過到後來,原始神話與習俗被充滿人文色彩的歷史傳說所取代,而成為今日吃粽子、划龍舟、紀念詩人屈原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一說「競渡」(划龍舟)起源於越王勾踐,而吳地(今江浙一帶)端午則源於紀念對吳地有巨大貢獻的伍子胥(吳王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賜伍子胥刎劍自盡,復用鴟夷革裹著遺體,於五月初五棄錢塘江中。其後越王勾踐果然滅吳,後世人歎伍子胥有先見之明,乃於是日供食祭祀誌念。),此二者均以競渡作為儀式;另外,《後漢書》提及漢代在岑南蒼悟(今廣西),百姓在五月五日於東城門上,令幼童著潔服起舞,追念以誠信、孝道治郡的蒼悟太守陳臨。這些傳說都僅在某一地域流傳,而傳布最廣、影響最大的,仍以端午源於屈原之說為主。
事實上,把屈原與端午習俗聯結已是魏晉以後的事,據近代學者聞一多(1899-1946)考證後認為,端午節的起源與龍有著密切的關係,乃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昔日楚越民族主要分布於今日的江、浙、閩、湘、桂等省,有「請龍」的習俗,即朝拜、祭龍之儀式,每年舉行三次,並以五月的一次最為盛大,故推估此即為端午的由來。
根據聞一多的推論,楚國一直是個重鬼信巫的國家,而任三閭大夫,掌管王室屈、景、昭三姓宗族事務的屈原,自是精通巫儺文化之人,從其作品裡不乏對龍的描寫可以看出,他對龍有著深厚的感情,且在其辭作中可發現在當時,龍不僅是圖騰,更被視為能導引凡人進入彼岸世界的靈物,因此屈原選擇在端午這個祭龍的日子投江自沉,以求自己的魂靈能駕馭神龍,如其所言「駕八龍之婉婉兮,陟步皇之赫戲」而升騰仙界。
西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
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西元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交集之下,於五月五日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駕舟渡江,將粽子投進江裡餵魚,以防止屈原的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端午特有的儀式。
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便會以吃粽子、划龍舟競賽,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這天也被定為詩人節。
1953年,在莫斯科舉行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之。
對了!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 2應 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今天中午12點,別忘了試試立蛋喲!
刻舟求劍比喻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端午節的由來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就來聊聊端午節的由來吧!
關於端午,華人世界裡原存在著多種傳說,只不過到後來,原始神話與習俗被充滿人文色彩的歷史傳說所取代,而成為今日吃粽子、划龍舟、紀念詩人屈原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一說「競渡」(划龍舟)起源於越王勾踐,而吳地(今江浙一帶)端午則源於紀念對吳地有巨大貢獻的伍子胥(吳王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賜伍子胥刎劍自盡,復用鴟夷革裹著遺體,於五月初五棄錢塘江中。其後越王勾踐果然滅吳,後世人歎伍子胥有先見之明,乃於是日供食祭祀誌念。),此二者均以競渡作為儀式;另外,《後漢書》提及漢代在岑南蒼悟(今廣西),百姓在五月五日於東城門上,令幼童著潔服起舞,追念以誠信、孝道治郡的蒼悟太守陳臨。這些傳說都僅在某一地域流傳,而傳布最廣、影響最大的,仍以端午源於屈原之說為主。
事實上,把屈原與端午習俗聯結已是魏晉以後的事,據近代學者聞一多(1899-1946)考證後認為,端午節的起源與龍有著密切的關係,乃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昔日楚越民族主要分布於今日的江、浙、閩、湘、桂等省,有「請龍」的習俗,即朝拜、祭龍之儀式,每年舉行三次,並以五月的一次最為盛大,故推估此即為端午的由來。
根據聞一多的推論,楚國一直是個重鬼信巫的國家,而任三閭大夫,掌管王室屈、景、昭三姓宗族事務的屈原,自是精通巫儺文化之人,從其作品裡不乏對龍的描寫可以看出,他對龍有著深厚的感情,且在其辭作中可發現在當時,龍不僅是圖騰,更被視為能導引凡人進入彼岸世界的靈物,因此屈原選擇在端午這個祭龍的日子投江自沉,以求自己的魂靈能駕馭神龍,如其所言「駕八龍之婉婉兮,陟步皇之赫戲」而升騰仙界。
西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
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西元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交集之下,於五月五日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駕舟渡江,將粽子投進江裡餵魚,以防止屈原的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端午特有的儀式。
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便會以吃粽子、划龍舟競賽,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這天也被定為詩人節。
1953年,在莫斯科舉行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之。
對了!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 2應 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今天中午12點,別忘了試試立蛋喲!
刻舟求劍比喻 在 文化小故事- #刻舟求劍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 ... 的推薦與評價
「刻舟求劍」作為一個成語,主要用來比喻因循守舊,不知根據實際狀況加以變通。因為客觀事物會不斷的發生變化,「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劍落水中只會沉底,船卻走遠了, ... ... <看更多>
刻舟求劍比喻 在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系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成語練功坊 一天五分鐘,語文能力帶著走【 刻舟求劍 】 比喻 固執於個人的想法,不知變通。 【故事摘要】很久以前,楚國有位個性固執、自以為聰明的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