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 我們身邊的那些女巫們
今天看到新聞在講明年的好萊塢大片是以奇幻類型為主,有許多「魔女」(巫婆、灰姑娘等等)的故事好像很好看。然後,在這學期,我的社會學課堂中有一組期末報告談到了日本動漫中的「巫女」與西方魔女的差異,像是《犬夜叉》裡面的桔梗、阿離。台灣人在接受大量的外來流行文化時,裡頭隱含了非常多的關於巫女的魔幻元素,我們看得很熱烈刺激(有時還挺香豔)、胡思亂想之際,卻時常忘記我們自己身邊其實就有非常多的「巫女」。同樣是在課堂上,另外有一組同學討論「林默娘」這等媽祖信仰,這女神信仰就是巫女信仰的升格轉型,我們其實都在崇拜女巫!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本來就充斥著女巫的角色,如果你小時候有看《台灣民間故事》或《戲說台灣》的話應該馬上可以對應出許多角色。台灣的巫女講的是一種透過起乩而達到天啟的啟蒙神學(受苦受難而感悟),民間宗教的文化腳本中,那些何仙姑、臨水夫人等本來只是民間故事裡的角色,但透過神學體系的招喚,就成為某種原型,女巫可以透過這些原型性格的對應,而展現命運與經驗的實在感,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來去連結個體經驗與社會實踐。簡單的講,就是台灣巫女的技能就是「被附身」,然後以另一個身分產生「距離感」來去把信徒不可抗拒的個人命運作出一種社會觀點的解釋(例如某人會生病就是因為某種巨大的因果關係)。
我們生活中常在講的「師姐」就是某種女巫,屬於母娘信仰。師姐們對信徒命運常用的一種解釋,就是因果關係,而且因為觀透了因果關係而可以說出自己與信徒之間在多元時空中的對偶關係(就是你前世是我的女兒之類,所以很多人會說自己是甚麼娘神的女兒、兒子甚麼的)。這是用現世逆推回去的象徵性故事角色,然後那個巫女的附身角色就會帶有象徵意義,例如女媧=耐心、代戰公主=領導能力、白蛇=醫療等等,簡單扼要地點析彼此的因果關係,讓信徒容易理解。以這種超時空的類似性來說明信徒所遭遇到的命運與師姐相關連,來賦予師姐有介入命運的權力,去促成信徒去做某件事以達到消災解厄(社會實踐)。
基本上,這就是某種基於文化詮釋的「自我反省的技術」,透過象徵體系來讓自己「過」得更好。我想到我阿公的一個故事。幾年前我阿公生了重病,請了一位印尼看護小女孩,在一個病危的晚上,我們急忙趕到醫院去,醫生正在急救彌留狀態的阿公,一旁的看護女孩發抖著說她看到一高一矮的兩個人(maybe是七爺八爺)來拉阿公走,她一直趕他們走,然後在很緊急的時候,醫生就來急救了,她原來作了個夢。後來阿公病奇蹟般的好了,她把這個故事跟我們和阿公講,阿公認為那就是宜蘭三山國王廟裡的七爺八爺,看護女孩似乎成了某種文化象徵的「中介」,來讓阿公得到自我病困的紓解。但是,比較難解釋的是,看護女孩是印尼回教徒,應該沒有能力詮釋華人的文化象徵(七爺八爺),難道…
結果最後變鬼故事XDDD。沒拉,總結就是,我們台灣其實也有很豐富的奇幻故事文化象徵的資源,但是我們卻常忽略而忘記去詮釋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